2018币圈十大事件 我们在风口浪尖上见证历史
这一年,我们见证了市场在用一种残酷的方式前进。
2018年即将过去。
这一年,我们目睹了比特币从16800多美元高点跌至3000多美元,目睹了交易所的「百团大战」,目睹了币圈大佬的诞生和破灭,目睹了1CO的兴起和衰落。
币圈一天,人间一年。市场用这种残酷的方式向前迈进。
这一年,我们也见证了区块链创新机制的诞生,见证了市场从业者不断成熟,见证了越来越多大公司跑步进场,见证了全球各国监管机制正日趋完善。
我们想记录这一年。
数字货币市场大溃败
2018年,加密货币市场走过了极其难熬的一年。年初,全球加密货币市场总市值突破8355亿美元,如今,这一市值已跌破1300亿美元,年内跌幅达84%,总规模超7000亿美元。
市场由牛转熊,比特币与颠覆时期的价格相比,跌幅超过80%,其他主流币种也纷纷跳水,跌幅超90%,各种山寨币则几乎归零。
纵观加密货币市场一年的表现,用“大溃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其实,从总体趋势图来看,在上半年的波峰起伏中,很多交易所、项目方与投资者都持乐观态度,认为熊市不会持续太久。尤其在EOS主网上线等热点事件的助推下,市场曾出现几次短暂的反弹。
然而自下半年起,数字货币市场几乎一蹶不振,纵使出现了交易所大战、稳定币大战、STO热潮,也无法改变惨淡的现状。特别是在今年11月BCH硬分叉前夜,数字货币市场再度遭遇血洗,比特币带头雪崩,加密货币市场总市值创过去12个月新低。
究其原因,业内归结为以下几点:
1.“圈钱”神话破灭。 2017年1CO项目过于狂热,助推了整个加密数字货币市场的市值。但进入2018年,投资者发现很多项目根本无法落地,市场情绪悲观,抛盘现象严重。
2.各国监管层出不穷。 世界范围内对数字货币的监管层层加码,一方面会给市场带来恐慌情绪,另一方面也会给数字货币交易带来压力。
3.垃圾币种逐渐被清理。 很多项目1CO后缺乏流动性,进展缓慢,代币遭到了各大交易所的陆续清理。
4.大户抛售数字货币。 受市场环境影响,矿工和项目方更倾向于将其囤的币出售,迅速获得周转资金。
总结加密货币市场在2018年的表现,前AQR资本管理公司的一位高管评为“B+级”。该高管指出,比特币从一年前的2万美元下跌了80%,这与2011年和2013年的峰值和下跌相对应,今年的下跌实际上比2011年高峰后的快速下跌相对温和。
对于加密货币市场遭遇的大溃败,不少分析指出,会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在这场大溃败中,良币和劣币齐跌,对整个市场属于“通杀”,导致入场资金严重不足,影响了整个产业发展的进度。
另一方面,原先的1CO热潮更多的属于投机行为,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商业模式,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进行强制监管或抵制,而整个市场的大溃败也是一个去除泡沫的过程,让行业回归商业本质,迎来一个更加理性的新阶段。
不管如何,伴随币价下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区块链参与者将注意力放在技术本身,使得区块链技术在2018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向各行各业渗透,比如央行已经完成将支票、本票、汇票等票据数位化的区块链系统。
至于2019年,几大潜在的利好或许会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STO逐渐被华尔街接受;比特币ETF或被SEC批准;交易所重新洗牌,合规交易所兴起,去中心化交易所爆发;各类dApp陆续出现,并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行业和领域。
EOS DPoS机制获得阶段性成功
此前,比特网络、以太坊均以PoW工作量证明作为共识机制产生区块。PoW因相对公平,而且安全性高而备受推崇。但PoW也有效率低、浪费能源等缺陷,于是PoS权益证明的共识机制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区块链项目所采纳。PoS通俗地说,就是谁的代币多、持币时间长,谁获得记账权的概率就更大。其优点是达成共识时间短,不用消耗能源去挖矿。
这两种机制是区块链最为主流的共识机制,但这两个机制都没有摆脱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即无法同时达到“可拓展性”、“去中心化”、以及“安全”这三个要求。
而EOS所推出的DPoS机制,是面对“不可能三角”悖论试图找出折中点的一次尝试。
DPoS中的“D”为“Delegated”,意思是授权、委托;DPoS与PoS的主要区别是所有持币者选举若干代表,由代表参与记账。EOS定义民主选择出的代表为区块链网络里的区块验证者,“代表”这个术语可以与“区块验证者”等同使用,在EOS网络由21位代表作为网络中的主节点。代表的工作内容除了新建区块,还有签署和验证交易。
这个机制在建立之处即饱受争议,比如其21个节点与区块链去中心化和安全特性背离,甚至因此有许多人质疑EOS根本不算区块链。
除此之外,围绕EOS的负面声音也不绝于耳。陈伟星更在其微博中指控EOS团队私吞募资,操纵价格等,称其为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空气币。今年5月底,EOS主网上线前夕,360安全团队更是发现了EOS的“史诗级”安全漏洞。
下半年,随着数字资产市场价格的整体下跌,EOS的市值也大幅缩水,更因创始人BM诸在社交网络表现出的不稳定情绪,遭到诸多非议。
然而,EOS却在一片质疑声和暴跌熊市背景之下,跌跌撞撞地慢慢发展了起来。据统计,EOS目前拥有228个dApp,规模直逼以太坊。
以下是EOS与ETH dApp对比:
从数据来看,近几个月来ETH dApp的各项数据都在下降,而EOS的DApp数据增长表现十分强劲,不论是dApp活跃用户和dApp交易额都有明显地增长。
从共识机制的探索来看,EOS DPoS模式虽然有许多争议,但是从现实来看,EOS的dApp的发展却表现突出,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究其原因,在于“不可能三角问题”中,EOS重点强化了解决效率的一面。以太坊此前最大的价值在于1CO代币发行,如今1CO的模式基本上可以宣告失败完结,而未来区块链公链试图在dApp这个方向突破,于是效率更高的EOS在这方面的优势便凸显出来。
伴随1CO和区块链二级市场牛市的终结,从业者开始真正思考区块链商用问题,并期待dApp切实拉动用户涌入链上,最终带动整个行业真正落地。EOS DPoS机制获得阶段性成功,令这一切成为可能。
交易所大战
从疯狂上币、豪车营销,到交易即挖矿的经营模式,加密数字资产交易所的2018年充满了硝烟。交易所大战的本质是利益的争夺。交易所通过上币费、手续费、发行平台币等模式取得了高额利润。据数据统计,三大巨头的鼎盛时期,一天仅手续费就能收入300万美元以上,再加上“天价”的上币费让许多投资人笃信投资交易所是稳赚不赔的生意。而且新币种不断涌现,需要进入交易所流转。项目方想要通过交易所1CO募集资金,由于这些迫切需求,交易所成为了现阶段数字资产市场的中心。
在这场大战中之初,火币、OKEX、币安已成规模,但今年5月份一个“搅局者”Fcoin横空出世,它推出了“交易即挖矿”的模式,杀了各个交易所一个措手不及,返点用户、拉新返佣的互联网打法使FCoin迅速崛起为全球第一大交易平台,成交量超过币安、OKEx、火币之和。
币安CEO赵长鹏曾发文炮轰交易挖矿模式,指出这种模式不存在壁垒,门槛很低,并将这种模式定性为资金盘模式。炮轰之后,三大交易所纷纷出对策,OKEx启动数字资产交易所开放共赢计划,扶持100家“交易即挖矿”的交易所。币安则推出“数字资产交易所开放联盟计划”,孵化1000家交易所。火币推出生态子通证,开启火币生态专区。但是火爆行情后,FT价格暴跌,邀请返佣计划也被暂停,FCoin又推出币改,疯狂上币,最终市场一地鸡毛,FCoin铅华洗尽,光彩不再……创始人张健避居海外。
除市场层面的激烈竞争之外,交易所也在反思自己的业态和运营机制。 在内部也纷纷展开变革,成为一条隐形战线。 首先在公链方面,三大交易所抢先布局,扩大自己的生态分布,提高市场占有率。 3月中旬,币安发表公告正式启动币安公有链。火币紧随其后,6月6日在其品牌升级发布会上正式公布火币将开发火币公链。OKEX也不甘示弱,12月18日,在杭州的B-Labs联合创业空间启动仪式上徐明星公布了自主研发的OK公链。
其次,投票上币也是今年交易所的一大看点。 投票上币是投资者选出自己支持的币种,这种模式下产生刷票和炒作现象。刷票让平台币大涨,给交易所带来巨大利润。为了争夺这部分的利润,三大交易所纷纷布局,先出手的是币安。去年币安就宣布了开始免费上币投票活动,随后是火币开设了独立的交易所HADAX 进行上币投票。OKEX在前面交易所的基础上,改进投票规则,5月底也开始了投票上币活动。
在这场激烈的交易所大战中,币安、火币、OKEX捍卫住了自己头部交易所的地位,搅局者FCoin团队虽然撤出中国,但交易额仍跻身全球前20大之列。2018交易所大战,就此暂时按下暂停键。然而,作为行业利益的一个交接点,可以预见在未来的2019年交易所之间仍会再起硝烟。 不过,从整体业态来看,交易所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除了提供优质的服务,还要寄希望于行业回暖、用户的增加以及巨额资金的涌入。
主要国家和地区监管升级:更多确定性凸显
各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加密产业的监管进一步升级,但各有侧重;1CO、交易所是监管重点,围绕加密资产的税收也被越来越多国家提上讨论日程。中国形成了“打击遏制1CO,鼓励发展区块链”的政策和监管导向。
2018年9月,全球加密资产总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巅峰时一度达到8300亿美元),比特币市值也追平了亚马逊CEO贝索斯的身家。加密资产市场从无到有、体量不断膨胀,令其再也不能如地下暗河一般秘密流动了。
2012-2013,各国监管层逐渐注意到比特币这种新兴事物,此后针对“比特币是货币还是商品”、“1CO是否属于证券发行”、“Token是否属于证券”反洗钱反暴恐融资以及加密资产征税等展开一系列讨论和监管实践。
进入2017-2018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呈现出监管升级、进一步明确的态势,而且关注重点出现分化:中国、美国、欧盟的焦点在于Token和1CO,俄罗斯关注金融科技,韩国、日本关注交易所,而香港、新加坡则进一步明确1CO监管规则,香港还引入了沙盒制度,希望以宽松的环境吸引全球区块链项目在辖区内创新融资。
在中国,比特币从2013年底正式跃入监管视野,经历了从谨慎包容到严厉监管再到积极应对的历程。 2017-2018年,中国进一步形成比较明确的“打击遏制1CO,鼓励发展区块链”的政策和监管取向,并对2018年10-11月兴起的STO(Security Token Offerring)热潮发出了明令禁止:
1. 8月24日,央行联合银保监、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此前,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公开场合表示,虚拟货币交易场所和1CO行为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露头就打”;8月21日,大批“币圈”微信公众号因涉及“炒币”、1CO而被被关停;
2. 11月2日,央行《2018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发布,首次在年度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列出完整的加密资产专题,并首次提到1CO、加密资产等概念,将加密资产定义为“民间金融资产”,并肯定了其价值基础为密码学及分布式记账等技术。
3. 12月1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管理局局长霍学文表示,在北京做STO,将被视同非法金融活动予以驱离;12月4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防范以STO名义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提示》,严厉警示STO涉嫌非法金融活动;12月8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再次明确表示“STO在中国本质上是一种非法金融活动”。
对1CO、虚拟货币等严密监管不放松的同时,政府对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却始终如一保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并有意通过央视、人民日报等官方和主流媒体引导领导干部群体、普通民众对这种前沿技术的认知。
全球范围内的监管升级有着一体两面的特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遏制创新,但也带来更多确定性,愈加明确的边界将最终成为加密产业再度繁荣的保障。 整体而言,面对这个新兴产业和资产大类,各国监管仍处于探索当中,许多国家都试图将其纳入已有的法律框架。如何在加强监管的同时降低对创新的负面影响,将极大挑战监管层的创新管理能力。
稳定币USDT信任危机
稳定币是数字货币市场交易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首先,稳定币作为数字货币与传统法币间的桥梁,为用户进出市场提供了便利;其次,稳定币作为重要的数字货币场内等价物,提高投资者交易效率,避免了法币交易的低效和损失;再次,可作为短期储值方式,方便投资者在场内短期避险。
在稳定币发展进程中,USDT系数字货币市场中受交易所接受度最高,也是在投资者中普及程度最高的稳定币。2015年Tether发行USDT,并首创了USDT与美元1:1锚定模式,同时保证USDT在Bitfinex交易所1:1承兑美元,这些设置以及此后的运作将USDT推向了稳定币霸主地位。Tether自2017年开始大量增发USDT,由年初995万USDT逐渐增加到年末的13.9亿USDT,增长140倍。
虽然USDT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数字货币市场的繁荣,但Tether及USDT的负面消息逐渐发酵,质疑声不断,风险持续积累。其中最重要的负面传闻是Tether在2017年下半年大量增发USDT,并用增发的USDT大量购入BTC并操纵其价格,是BTC暴涨至2万美元的主因,而后又将获利的BTC抛售来弥补USDT大量超发背后的财务空洞。并且Tether长久以来隐瞒USDT的财务支撑也是不争的事实。
不断发酵的质疑,加上Tether面对市场的一系列消极对策,最终引导致USDT在10月15日暴跌近10%,投资者恐慌加剧。无论这次事件是投资者对USDT不信任的爆发,还是机构针对投资者恐慌心理的双向套利,或是其他稳定币项目对USDT的打压,都预示了USDT信任危机的已至十分严重之程度。
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机构看到了稳定币的利益,它们或是提供更透明的资金报告,如TUSD;或是寻求合规渠道,如GUSD、PAX;或是另辟蹊径,如Basis;都打算来平分稳定币市场的蛋糕。据BlockChain稳定币研究报告数据,当前共有57个稳定币项目,其中23个稳定币已经发行,另34个处于预发行阶段。但是从稳定币流通市值来说,USDT仍然占据着70%的市场份额,虽然损失了超过20%的市场份额,但其霸权地位仍在。
受利益驱使而层出不穷的新稳定币必然会带来泡沫和骗局,但谁也不想在这风口落了下风。A16z、Polychain、Ceneral Catalyst、丹华资本、FBG均投资了多个稳定币项目,Terra融资3200万美元、其中DAI融资2700万美元,TrueUSD融资2170万美元等等,而融资最高的项目要数Basis,获得1.33亿美元投资,投资方包括谷歌创投、贝恩资本等著名风投公司。Basis可以说是稳定币项目中的明星,作为无抵押型稳定币,使用了类似国家发币机关调控货币供应量来稳定货币价值的手段。然而,12月13日,Basis官网发出通告,开发者决定停止项目,并向投资者退回资金。
USDT信任危机并没有结束,大量新增稳定币项目告诉我们,这个领域正经历着技术成熟曲线的顶峰的狂热期, 但狂热过后,谁能替代市值依然稳居榜首的USDT成为新的稳定币霸主?新生稳定币项目们又是否能经得起动荡的市场考验?
BCH硬分叉:脆弱的共识,豪强的猎场
2017年,在“矿霸”吴忌寒的主导下,比特币进行了硬分叉,比特币现金(BCH)诞生。比特币现金的出现,意味着当人们对比特币的未来发展方向产生不可调和的分歧时,分裂是可以发生的。自BCH分叉成功后,比特币一支就有超过50种分叉币出现。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18年11月,BCH再次分叉诞生BCH ABC和BCH SV两个币种。是什么原因让本有同一信仰的“比特币继承者”们反目成仇,走向不同的发展方向?一些支持者确实试图改良比特币,一些人则利用大众对比特币的熟悉度,大赚一笔后离场走人。
BCH成功分叉后,支持者称之为“真正的比特币”,因为其更接近中本聪的设想——一种完全通过点对点技术实现的电子现金系统,它使得在线支付能够直接由一方发起并支付给另外一方,中间不需要通过任何的金融机构。
除去为解决比特币网络的拥堵和处理速度缓慢问题外,我们或许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一下BCH硬分叉。吴忌寒曾是比特币坚定的布道者,后期因BTC扩容问题与core团队发生分歧,core团队的解决办法是采用隔离见证。这对吴忌寒来说是一个致命打击,一旦实施隔离见证,就不再需要那么多矿机了,挖矿这件事会受到严重打击,所以吴忌寒坚持硬分叉扩容。
比特币在分叉后开了一个令人效仿的“好头”——国内禁止1CO后,大家发现还有分叉(IFO)的玩法,来钱既安全又快捷,于是便纷纷出来分叉,这也将比特币的价格推向了历史的高位,但目前有价值的分叉币不超过4个。 在币圈,谁掌握算力,谁就掌握话语权。
一年前还是吴忌寒盟友的“澳本聪”,为了争夺“真正的比特币”,决定再次分叉。“澳本聪”在接受采访的时表示打算用钱摧毁比特大陆,但莱比特矿池CEO江卓尔随后表示算力战的瓶颈,将不是算力,而是双方愿意烧掉的资金。事实表明,后期每天烧掉上千万,这场BCH分叉的算力之争,最终沦为了财阀们的烧钱游戏。
当年,李笑来了解完比特币后写了一篇“此物一出天下反”的文章,当时的他或许看到了光亮。 去中心化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但去中心化治理本质更接近于市场机制,只要有利益的存在,就需要竞争的机制演进。 而最终,这一竞争机制演化为了弱肉强食、豪富者说了算。 曾经黄金年代的理想主义,最终退化成了黑铁时代的残酷竞争。
博彩类dApp大行其道,以太坊、EOS、波场三足鼎立
dApp是区块链行业重要的一环。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字面意思去中心化应用,结合其区块链属性的开发运行环境,dApp获得了区块链的特性,并随着区块链的发展备受瞩目,甚至说dApp开启了区块链3.0时代也不为过。
据dapp.review和stateofthedapps.com不完全统计,当前基于以太坊平台的dApp有1802款,基于EOS的dApp有103款,基于波场的dApp有53款,另外还有星云链dApp 278款,小蚁NEO上dApp 11款。数量繁多的dApp分散在各个平台,以太坊仍然占据数量榜首。但是根据dapp.review数据,星云链278款dApp日活总共只有14,而小蚁的11款dApp更全军覆没。
实际上,现在整个区块链行业的dApp一环还仅仅掌握在以太坊、EOS和波场三大平台手中。对比三大平台dApp的日活数据,以太坊虽然在数量上占据优势,但日活跃用户量却在持续降低,火星财经(ID:hxcj24h)对dapp.review网站的dApp数据进行了统计:
以太坊1437款dApp中只有239款有用户活动,总日活跃用户10541位;EOS的234款dApp中的160款有用户活动,总日活57090位;波场53款dApp中的34款有用户活动,总日活23166位。
以太坊活跃dApp占比16.63%,平均日活44位;而6月上线主网的EOS活跃dApp占比68.38%,平均日活357位;同样6月主网上线的波场活跃dApp占比64.15%,平均日活681位。以太坊多年积累的优势荡然无存,即使此前大火的Fomo3D也没有扭转颓势,反而Fomo3D之后的2个月,EOS平台dApp日活超越以太坊,再加上同样后来居上的波场,以太坊一家称王的局面最终变成了三足鼎立。
然而,看似繁荣的dApp市场背后却是博彩类游戏大行其道,真正连接现实、解决其他行业痛点的dApp并没有出现。 据火星财经(ID:hxcj24h)统计,三大平台上的博彩抽奖类游戏dApp占活跃dApp总数的60%以上。这种发展趋势和缺失首先与目前并不完善的平台有关系,安全问题是这些dApp平台需要关心的首要问题。据PeckShield通报,仅截至11月26日,EOS生态内就发生了27起dApp安全事件,并表示攻击频次在逐月环比提升,黑客攻击手段也在不断演变且愈发复杂。另一方面,dApp游戏可以给开发者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短期利益的趋势也是一大因素。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虽然大量博彩类dApp充斥着市场,但在整个区块链行业趋近寒冬之时,此类dApp给几大平台带来的活跃与繁荣是不可否认的,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博彩类dApp在为开发者带来收益的同时,也提高了平台的活跃度,进而促进平台本身的发展,而EOS创始人BM也曾表示博彩游戏很难成为主流,但可带动dApp的发展。行业乐观估计: 博彩类dApp繁荣之后,大规模商用或将兴起,拉动整个区块链进入下一个市场繁荣周期。
三大矿机厂商冲击IPO未果
11月下旬,比特币矿机因币价狂泄遭遇“矿难”,部分小型矿场的矿机废弃之后如小山般堆在院子里,甚至被人按照废铁的价格称斤来卖。
比特大陆、嘉楠耘智和亿邦国际三大矿机商的矿机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95%、99.1%和94.6%。在矿机业务增长陷入困顿的情况下,三大矿机生产商又缺乏新业务拉动业绩高速增长,这意味着三大矿机生产商今年的业绩会非常糟糕。
在这样的背景下,矿机巨头们今年开始积极谋求上市避险。5月中旬,嘉楠耘智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6月24日,亿邦国际递交了赴港上市招股书;9月26日,比特大陆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招股书。然而,数月之后,依然未果,倒是失败传闻不时传来。
阻力来自于港交所。加密货币媒体CoinDesk在报道中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加密货币行业极为波动,甚至难判断能否在一两年后仍然存在,在上市合适性和持续经营方面成疑,港交所不希望成为首家接受矿机上市的交易所。
事实上,港交所拒绝三大矿机商上市的原因完全可以理解,即使没有媒体说的担心行业是否存在的情况,但目比特币价格低迷,矿机价格大跌,矿机生产商的业绩未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考虑这样的背景,港交所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亦可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港交所并不拒绝数字资产相关企业涉足香港金融市场。此前,8月27日,火币集团创始人李林耗资6亿港币收购港股上市公司桐成控股,成为实际控制人。彼时市场多有猜测,认为李林是想借壳让火币交易所能够在港股上市。
从传统金融的角度来看,目前世界上很少有和区块链以及数字资产业务相关的公司能够直接上市。今年比较出名的和数字资产有关的公司能够上市的,比如此前华尔街大鳄迈克尔·诺沃格拉茨创建的银河数字资产登陆加拿大资本市场,亦是采用反向收购方法完成。 究其原因,目前区块链这个新生行业稳定性较差,交易所不愿将投资者暴露在巨大风险面前。
12月21日,亿邦国际再次上传招股文件,重新递交港交所主板上市申请。然而,新材料中亦坦诚,2018年第三季度的收入和毛利均出现“大幅下降”。
三大矿机商上市之路如此坎坷,预示了目前区块链行业结出的最丰硕果实——矿机厂商,尚未被主流金融市场接纳,遑论其它数字货币资产。 此外,新旧两个金融市场的对接想要成功尚有待时日。这位本身已处寒冬的区块链行业,更生雪上加霜之感。
区块链社群与媒体兴衰
2017年12月17日比特币价格达到历史最高点。春节期间,三点钟社群引爆区块链社群热潮。随后中国社会爆发大规模“区块链瘟疫”,犹如互联网恐慌一样,主流人群顿时踏入错过区块链的恐慌之中。随后数月内,无数区块链社群和媒体爆发,达上万之多。
经过短时间的高歌猛进之后,随着交易市场行情下跌的冲击,年初喧嚣的三点钟社群似归于沉寂。如今,无论是Telegram还是微信社群,都回归了理性和秩序,项目方仍然在集结用户和粉丝,但已不见大肆捧吹币价和传销式鼓动行为。而知识分享型社群也不见了撕逼互怼和各种言论满天飞,更多归于自成系列的精品分享和讨论。 2018年,区块链社群的兴衰这就像一杯急着倒满的啤酒,大量泡沫的“肃清”之后,真正喝到嘴里的也就是杯底的一小口啤酒。
伴随社群大量爆发,也催生了大量区块链服务机构的诞生,其中包括了大量媒体进场,“XX财经”、“币XX”、“链XX”不绝于耳。极端时刻,新成立的的区块链媒体甚至遇上了“起名难”的问题。
2018年区块链社群和媒体大爆发,与Token Fund和恐慌的VC饥不择食地想拿到门票有着直接原因。区块链媒体被投资的速度和额度都令人咂舌。当天拿到投资,刚发布数篇文章的公众号估值达到1000万……有机构统计,20家区块链媒体总共获得超过7亿元的融资。
随着区块链媒体大爆发,不少科技媒体也纷纷开设区块链子频道或者版块,其中人民网开始区块链频道一度被视作“官方表态”。2018年5-6月,大规模、高频次的区块链会议和各类活动开始上演,一城开罢,一城又起。
悲哀的是,这个热潮是在区块链二级市场牛市末端滥觞的。 随着1CO模式的破产,社群和媒体也迎来低潮和破产潮。市场冰冻,加上疑似更高意志的清场,市场开始垮塌。伴随9月整体数字货币市场的暴跌,作为商业机构的媒体和社群运营迎来至暗时刻。大量机构尚未建立起商业营收,缺乏资本输血的背景之下,倒闭潮来临。
本轮社群和媒体爆发伴随1CO热潮而生,也随着1CO破产而衰退。 有的倒下了,而取得突破的媒体和社群依然要穿着湿棉袄,在冰冷的市场中等待春天到来。 除了挺住,它们需要做的还有在下一轮区块链热潮来临前完成商业模式的重构。
1CO失速,非理性繁荣终结
1CO始料未及的失速乃至崩塌,不仅侵蚀了加密资产二级市场的根基而且给整个加密行业带来“核爆级”的冲击。
2014年3月2日,智能合约开发平台Counterparty开创性地完成1CO融资,虽然金额只有区区179万美元,但它宣告了一种新的项目融资方式的诞生。到2015年底,全球通过1CO融资的项目数量累计达到14起,以太坊1844万美元的融资额进一步展示了1CO的能量。
但这离真正的1CO高潮还有一段漫长的时间——直至2017年第二季度,融资数量和金额才出现明显起飞:这个季度,全球1CO数量达到55起,接近2014-2016年的总和。此后便是狂飙突进,到2018年二季度末,全球范围内经由1CO完成融资的项目数量累计794个,仅2017年四季度、2018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就占72.17%。2018年6月1日,EOS完成42亿美元史诗级融资再度刷新了人们对于1CO的认识。
1CO的成功掀起了区块链的第二波浪潮,它也是迄今为止,除转账支付外区块链最具广泛意义的“落地应用”。 以“Token”为锚,1CO带来了颠覆性的意义:
融资流程大大简化,时间大大缩短:1CO的发起,既不需要项目有运营经历,也不需要Token发行有实际的资产支撑。 发起方仅靠白皮书中的愿景描绘就能发行Token、进行私募,然后在数字货币交易所上币融资。平均来算,从启动1CO融资到最终完成大需要2-3个月;相比之下,如果企业牢牢遵循从天使、A轮、B轮……PreIPO再到IPO的融资方式,最少也需要2-3年。
带来全球资本和全球市场:Token融资突破了地理国家的政治边界。 换言之,世界范围内的投资者都可以用Token这种方式成为1CO发起方的资金支持者,从而扩大了潜在投资者的规模,这也是1CO超高回报率和流动性的根源。
一时间,被VC等私募股权投资人牢牢把控的创业投资市场“狼来了”。主打1CO一级市场融资的TokenFund炙手可热,回报以百倍、千倍计。
尽管有着巨大诱人的前景,在经历二季度的短暂高峰后,1CO却并未乘胜高歌猛进,反而势能急剧衰减,首先反映在募资总额大幅下降。2018年三季度,1CO募资总额仅有18.02亿美元,不及二季度的1/4。如果刨除EOS在2018年6月1日完成的42亿美元巨额融资,那么实际上的衰落从二季度就开始了。截至目前,虽然四季度的最终数据还没有完全披露,但可以预计的是,募资总额和数量必定出现双降。 1CO失速的后续影响显而易见:
1. 二级市场繁荣走向尽头。 1CO是二级市场2017-2018年度繁荣的重要推手,如今,比特币已经自高峰的19783.06美元已经跌至不足4000美元,ETH跌至不足100美元,大量加密资产甚至跌去95%的价值,全球市场总市值缩水接近90%。
2. 加密产业链遭遇暴击。 二级市场繁荣终结带来巨大的传导效应:市场参与者锐减,新资金大幅减量,项目方、投资方进入缺钱境地;从上游的显卡芯片矿机厂商,到中游的挖矿服务、数字货币交易服务再到下游的钱包、支付、信息服务等都难逃冲击。
为什么1CO会昙花一现? 事后来看,作为一种完全不需要资产支持的融资方式,1CO一直被欺诈、混乱、失序裹挟,技术发展不及预期则从根本上动摇了根基,加之各国监管政策不断加码,尤其是中国在“9·4”一周年之际开启新一轮整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非法ICO开展执法行动更使其雪上加霜——崩塌在所难免。 1CO的阶段性陨落,也标志着区块链2.0时代的探索遭遇重大挫折。
但这何尝不是一种良性回调: 劣质项目像泡沫一样被挤出,市场秩序将重新完善、结构将重新调整、权力将重新分配,一个更加成熟的市加密资产市场将为全球居民资产配置创造新通道。
原标题:盘点2018十大事件:交易所、数字资产、稳定币、监管...我们在风口浪尖上见证历史
제니시스 CEO "공매도, BTC 하락 원인 아니다"
제니시스 CEO "공매도, BTC 하락 원인 아니다"암호화폐 전문 미디어 AMB크립토(AMBCrypto)에 따르면, 글로벌 최대 암호화폐 장외거래(OTC) 시장 중 하나인 제네시스...

블록체인 미디어 블록인프레스, BTC Media와 지분스왑 글로벌 미디어 기업과 파트너십 체결 - 신생 미디어 스타트업과 글로벌 미디어 기업간 이례적 파트너십 - 블록인프레스, 한국 시장 넘어 글로벌 진출 계기 마련
국내 블록체인 전문 미디어 블록인프레스와 세계적인 블록체인 미디어 BTC Media가 손을 잡는다. 양사는 14일 지분 교환(스와프)을 통해 파트너십을 맺고 국내외 독자들에게 블록...
중국 암호화지수에서 비트코인(BTC)이 17위로 추락한 이유는?
암호화폐 매체인 크립토베스트(Cryptovest)는 중국의 블록체인 평가단 리더와 만나 비트코인(BTC)의 순위가 왜 그렇게 낮은 순위에 있으며, 이오스(EOS)가 갑자기 30개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