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取非知名“虚拟币”,也构成犯罪吗?
距离2017年9月4日越来越远,但似乎其威力依然不减。币圈里的朋友,至今还在坚守,只不过已四散境内外各地。最近遇到一个 虚拟案例 ,觉得蛮有趣,跟大家聊聊。
1
案情
某境内项目方ICO发币若干,分给其顾问李某1000枚,由项目方实际控制人安排助理直接打到李某钱包地址。后,该助理看好自家币,与女友(黑客)勾结盗取该代币990枚,李某欲报案。有人认为,境内已经对ICO进行否定评价,其发出的币,原则上中国法律不承认其与比特币一样具有“虚拟商品”的定位,因此,盗取行为不能认定为盗窃罪;骗取行为不能认定为诈骗罪。
到底,盗取普通项目方发出的 非知名“虚拟币” ,构不构成犯罪呢?
本案的关键是: 虚拟币是否属于刑法上的“财物” ?
诸位读者,犯罪与否所依据的是成文法——刑法,因此,刑法怎么看这个新奇的东东,很重要。
2014年飒姐代理过一宗比特币诈骗案件的二审,记得当时主要讨论的重点是:比特币到底是不是“财物”,其市场价格发现机制是否未发育成熟等。自2017年《民法总则》公布之后,争议之声戛然而止,比特币作为“特定的虚拟商品”,从属于“虚拟财产”,境内居民可以合法持有比特币。
那么, “山寨币”与比特币根本无法同日而语, 对于前者应该如何判断呢?
以往,我们认为项目方在境内ICO或者在海外发行后专卖回国内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其违法行为产生的“果实”——虚拟币,在中国法项下应该不予保护。也就是说,持有“山寨币”不受法律保护。可以类比在境内参与赌博,借赌资的行为不是民间借贷法律关系,不予保护。
然而,刑法视角下的“财物”与众不同。
根据清华大学张明楷教授的观点,承认虚拟财产是刑法上的财物,并 不意味着任何虚拟产品都是刑法上的财物 。虚拟财产的种类繁多,网络游戏的虚拟财产(游戏账号、武器装备、角色属性等)、虚拟币(Q币、U币、比特币、莱特币等)、网络账号(QQ号、微博账号等)以及域名....
2
分析
到底一种虚拟产品,能否被认定为刑法上的财产,取决于三个特性是否同时具备:
(一) 管理可能性 。即所有人、使用人,是否可以管理该物,诚然,我们玩币的朋友都知道,钱包就是我们管理各种虚拟币的手段,管理虚拟币当然具有可能性,而且是现实可行的;
(二) 转移可能性 。也就是说这种财物可以转移,如果有人指着泰山上山顶说,我拥有这个山顶,其转移可能性较小,除非他就是愚公本人。而回到当下,虚拟币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价值交换功能,甚至可以说支付功能,其转移可能性存在;
(三) 价值性 。所谓价值性,就是这个东东本身是否“有价值”,这里的价值要从客观性和主观性来分析,客观上具有交换价值或者主观上是特定人珍视的纪念品,都可以认定其具有“价值”。张明楷教授认为,普通的QQ号码、email账号虽然具有管理可能性与转移可能性,但不具有价值性。也就是说,不值得刑法去保护。
回到虚拟案例,ICO产出的虚拟币到底算不算“财物”,在管理可能性、转移可能性上都没有问题,只是“价值性”确实会有不同。众所周知,币圈寒冬,连马首“比特币”都遭遇了断崖式下降,其他币种惨不忍睹。如果跌倒垃圾币,且项目方已经跑路或者歇业的,其发出的币,我们认为没有价值可言,因此,盗取或者骗取该币,不构成犯罪。因为币根本不值钱,敢问你偷别人家客厅一卷维达家庭装抽纸,是犯罪吗?显然不是。
3
结论
盗取、骗取ICO代币,是否构成犯罪,其实 直接与币价挂钩, “山寨币”“垃圾币”没有刑法保护的必要,因此,盗取、骗取这些代币,不应该构成犯罪。如果该虚拟币虽然出身违法行为,但是具有相当的市场价值,则,盗取、骗取行为可能会构成犯罪。案例就是这么有趣,真实世界里的案子远比故事更精彩。欢迎读者提供有趣、有创新点的案例,我们愿意一同与大家分析,传播法律知识!
위믹스3.0 최초의 DAO ‘원더다오’, 노드 카운슬 파트너 합류
위믹스3.0 최초의 DAO ‘원더다오’, 노드 카운슬 파트너 합류 l 탈중앙화 자율조직 형태로 결성…구성원 모두가 위믹스3.0 운영에 참여 가능l 스마트 컨트랙트 기반 모듈화 ...
[주간톡톡] 양의 탈을 쓴 늑대는 양일까? 늑대일까?
주간톡톡은 한주간의 블록체인 소식을 재구성해 독자들과 재미있게 이야기해보는 코너입니다. 이번주는 페이스북의 스테이블 코인 프로젝트 '디엠(Diem)'에 대해 알아보겠습니다. 그럼 ...
IBM, 블록체인 와인 추적 서비스 '빈어슈어(Assure)' 공개
IBM이 재배지부터 매장까지 와인 공급망을 추적할 수 있는 블록체인 기반 플랫폼을 공개했다.10일(현지시간) 발표에 따르면 IBM은 와인 모니터링 업체 e프로브넌스(ePro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