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 区块链十年
作者 | 辛夷
尾声
“满洲里的马戏团有一只大象,它他妈就一直坐在那,可能有人老拿叉子扎它,也可能它就喜欢坐那儿,很多人就跑过去,抱着栏杆看,有人扔什么吃的过去,它也不理”。
这是今年金马奖最佳影片《大象席地而坐》的开篇。
按照币圈惯有的神神叨叨,这部电影由内而外挥发出的垂头丧气,很适合用来勾勒2018年币圈的惨不忍睹——
凭借原始资本积累被封为“矿机三巨头”的嘉楠耘智、亿邦国际和比特大陆今年相继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目前,嘉楠耘智申请失效、亿邦国际涉嫌诈骗、比特大陆“听候发落”。
位居“币圈食物链顶端”的交易所们在整体下滑的业绩面前各显神通。
幸运如币安、火币。
币安是交易所“出海”的带头大哥,一手开市场一手躲监管,创始人赵长鹏以20亿美元身价现身《福布斯》封面;火币斥资6亿港元买下香港上市公司桐成控股73.73%的股权,一个月后拆分出“火币中国”一事被外界解读为意图反向收购桐城控股,“洗白”上市之举。
不幸如OKex、FCoin。今年连续四次“宕机”事件让OKex掌门人徐明星成了过街老鼠,直至被爆仓的维权者在其公司举起“敌敌畏”,徐明星也未能现身。
8月,“交易即挖矿”的FCoin在一片庞氏骗局的争议中登上交易所榜首。结果还没扛到年底,其平台币FT的币价就几乎归零,创始人张健借着一出韭菜血泪控诉的闹剧,金蝉脱壳。
和这些“伤筋动骨”相比,因年初辱骂币圈韭菜的“录音门”事件被拉下神坛的李笑来,只能算是一条不大不小的花边新闻。
所有的根源都是“币价”。
2018年,比特币、以太坊市值大面积缩水。截止目前,比特币单枚的价格为3908美元(约合人民币2.68万元),仅剩年初最高值1.7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08万元)的2成左右。
不得不说,链圈并不愿意把自己和“币”相提并论。
同样是2018年,先是工信部于3月发布公告称,将筹建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再到5月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上,“区块链”被明确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声音传导到地方的成果,是以雄安、上海,杭州,贵阳,海南、重庆、成都为代表的“区块链之城”争相崭露头角。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今年10月,海南生态软件园设立的“海南自贸区(港)区块链试验区”,这是目前国内正式授牌的首个区块链“试验区”。
更为落地的是企业。
2018年,以BAT为代表的传统互联网巨头高调布局区块链。
4月,腾讯发布区块链白皮书,提出“智慧金融”的理念;9月,阿里达摩院区块链实验室成立,截止目前,阿里已经坐拥90项区块链专利申请,并且在保险、公益、公共服务和商品溯源领域集中应用区块链技术;10月,继9月《百度区块链白皮书1.0版》发布后,百度唯一一家区块链业务公司“度链”在海南揭牌,并正式发布底层链“超级链”。
似乎把币一剔除,2018年的链圈就都是好消息。可惜,这种“无币区块链”并不是小公司玩得起的。
2018年,ICO融资总额缩水逾90%,新上交易所项目破发率接近99%。9成的区块链领域投资人和初创企业,在突如其来的资金枯竭中关门大吉。
千千万万无名之辈的猝死不值得长篇大论的叙述,它们或许在清算的一瞬间才意识到自己早已被币价捆绑,同生共死。
区块链和比特币的羁绊,无外乎是行业和资本的纠缠。币价上扬拉动投资者的信心,金钱的激励催生出无数区块链业务的蓬勃;一旦币价下行、资本撤离,行业就瞬间树倒猢狲散。
区块链从业者也不免感慨,“似乎币价走高的时候,项目也好一些”。
从这个角度来说,2018年的区块链就是那只“一直坐在那的大象”——和电影里解释的一样,它不是真的喜欢坐在那,它只是腿折了。
区块链,到底为什么变成了今天这样?
尾声——
第五幕
邪不压正
2018年区块链的失落早已在2017年的9月4日埋下伏笔。
那天下午3点,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公告,对首次发行代币筹资(ICO)行为紧急叫停,比特币的价格断崖式下跌。
比特币中国、火币、OKCoin等头部交易所一度宣布停止交易并迁往境外,上币门槛的提高挤走了一大批原先给钱就能割韭菜的空气项目。
炒币者似乎没有以前那么嚣张了,外部风险提升之后,币圈的会议数量锐减、“币圈导师”们安静了不少,连做中间商赚差价的“代投”业务都渐渐销声匿迹。
一时间,国内数字资产交易市场噤若寒蝉。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虽然各级政府都相继出台过诸多区块链产业相关政策,但都不及这一直接针对数字货币的禁令影响深远。
投资人戏称被封禁的ICO为“天使IPO”,尽管疑点尚存,但不得不承认,国家亲自下场“剿匪”的态度有多坚决,就说明此前的乱象有多猖獗。
据国家互金专委会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统计,当年国内上半年完成ICO的项目达到65个,累计融资6.35万个比特币、85.28万个以太坊。仅2017一年,通过ICO方式的融资总额就超过过去3年融资总额的20倍。
ICO的爆发改变了初创企业的融资途径。对于众多初创企业来说,自从能无条件融币之后,融资难的问题瞬间消失。极端情况下,随便一个和“区块链”沾边儿的概念都能上币圈钱,“空气币”由此而来;
据业内人士回忆,6月参加ICO峰会,“一大群人围着我,说要上ICO平台,他们中间很多项目连白皮书都还没有。”
ICO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连原本业务毫无关联的老牌互联网公司都来借力“老树开花”。
2017年8月,迅雷开卖能“挖币”的硬件“玩客云”,挤爆了淘宝众筹服务器并最终完成众筹目标的100倍,那段时间,从上市开始几乎仿如一只死鸡的迅雷股价飙升10倍。
自迅雷后,巨人网络布局OKEx,暴风、美图等一线互联网公司紧锣密鼓、秣马厉兵,跑步进军区块链。
ICO“即时交易”的高流动性,还让资本周期漫长的传统VC面临被颠覆的窘境。
2017年,投资机构集体转型成立Token Fund,这让坚守“古典”的朱啸虎格格不入的分外突出。
在一堆蹭热度的圈外人里,还有几个“局内人”在小众狂欢。
2017年4月,江湖人称“BM”的Dan Larimer创办了一家叫“BlockOne”的公司,比这家公司更有名的是它的公链产品——第一个说自己能达到“每秒百万级处理量”的EOS。
同年6月,EOS发布第一版白皮书向公链“大V”以太坊宣战;7月,EOS发行了10亿枚代币震惊全球资本市场。
2017年5月,帅初(戴旭光)的量子链正式登陆交易所。据悉,项目在云币网上最高价格有66元,相比众筹价格时的2元,涨幅33倍,市场迎来了久违的高潮。
2017年8月,已经雄霸全网70%算力的吴忌寒成为“矿霸”。在他的主导下,比特币分叉出比特币现金(BCH),这也是2018年算力大战的根由。
是什么给了它们明目张胆“薅羊毛”的勇气?毫无疑问,是币价。
2017年,比特币单枚价格突破2万美元,一年内涨了16倍。而当年“古典”金融市场中表现最好的是基金,平均上涨11%。可以断定,主流社会正是在2017年,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受到虚拟币暴富神话的感召。
“没在年初的时候买入比特币”,成功当选2017年度最让人后悔的一句话。
可惜,这世界善与恶的总量是不变的,“94禁令”就是一道后劲十足的分水岭,居间善恶。只不过在大家都认为9月4日将为2017年的区块链画上休止符时,一个任何系统都避免不了的“bug”还是出现了。
它就是2018年的交易所幸运儿之一——币安。
在火币和OKcoin都选择暂停交易的档口,上线后一直不温不火的币安第一个迁到日本,并且早早出了公告限制国内IP进行交易。
很多时候胜负只在一招之间,况且还是对手束手束脚的时候。
反应最快的币安在2018年1月宣称注册用户突破600万,其中超过97%的用户为国外用户、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并凭此战绩超过火币和OKcoin,成为全球最大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至此,币圈已经很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第四幕
消失的客人
17年太狂热了,但这只是对此前三年萧条的报复性繁荣。
2014年3月,当时被币圈戏称为“门头沟”的全球最大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被盗。
此后,比特币价格在短短三个月内遭遇腰斩,并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从最高点的1100美元一路下滑到200美元,整个2014年几乎都陷在熊市的沮丧里。
币圈的“牛散”之一“宝二爷”(郭宏才)在动荡的币价中抄底失败,不知是为了吸引更多人入局抬升币价,还是为了在熊市保持自身的热度另谋出路,剑拔弩张的投机客宝二爷消失了,满怀虔诚的走穴布道者宝二爷重生了。
2015年底,宝二爷做起了币圈巡回讲坛“中国行”,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中国行”是被逼出来的,毕竟那是他被套得最惨的时候。
“当时的想法是,再扛一扛,扛不过去这辈子就再回山西老家卖牛肉”。
宝二爷的景况不只是散户的命运,也是“矿主”的缩影——当时宝二爷在内蒙一手经营的“矿场”正因为“脚斩”的币价在不断亏钱。
在矿场倒闭潮中仍选择继续经营的矿主们正在急求性能更高的矿机,不想也因此造就了一个币圈史上的经典谜案——
2014年8月,从未在公众面前露过脸的“烤猫”出现在深圳南山区的数字技术园的一个报告厅里。
从“路拍”的照片来看,当时报告厅里挂着凌乱的红灯笼,话筒线圈缠绕着摊在地板上。“烤猫”穿着拖鞋、黑色休闲短裤和浅色T-恤,不修边幅地站在一张复杂的图表前,据说是在讲解电价与算力增长的关系。
他看起来很瘦。
认识烤猫的人觉得那天的他有些反常,一个情绪控制力堪比AI的创始人竟然在最后讲起了创业的艰辛。
确实,当时烤猫研发的新矿机遇到了问题。但谁也没想到,这会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2015年1月25日,烤猫消失。
币圈怀念了他很久,他是比特币早期的布道人。在中国,他也是最早做出真正意义上矿机的领航者。
在人生巅峰,他拥有如所有传奇一样通俗的成功故事,但故事在他消失那天戛然而止,之后的续写注定是狗尾续貂。
烤猫消失后,吴忌寒上位。2015年,经历了2014年一年焦头烂额的矿机厂商比特大陆终于有了起色。采矿机“Antminer S5”的问世奠定了比特大陆“矿霸”的基础,当然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币价略有回温。
大概只有在钱荒的寒冬,人们才活得比较真诚。币圈中人渐渐把目光从比特币的经济价值转向了技术价值——区块链。2015年,算是区块链作为一个词汇第一次被币圈严肃关注。
2015年6月,Vitalik Buterin团队发布了正式初版以太坊网络。
Vitalik透露的想法似乎很单纯,这是由一个不甘被中心化机构欺负的创业者创立的“分布式电脑”,任何人都可以上传和执行应用程序。它曾在2014年开启众筹,并在寂静的熊市成为当时排名第二大的众筹项目。
令人意外的是,创始人在创立以太坊时年仅19岁,并在创立后一年就击败了扎克伯格成为当年IT软件类世界技术大奖的获得者,被狂热的崇拜者封为“V神”。
另一个意外是,这个因”智能合约“这一颠覆性设计开启了所谓“区块链2.0”时代的项目漏洞百出,实现的最大功能也不过是“帮所有人发币”。
质疑声随即而来。
导火索是2016年6月,以太坊上一个募资额度超过1.5亿美元的众筹项目“The DAO”被黑客攻击,市值五千万美元的以太币被转移,以太坊遭受了类似的“门头沟事件”。
为了挽回损失,V神选择了在7月对以太坊进行硬分叉,即所有以太币回归原处,而不接受此改变的区块链变成了以太坊经典。此后,以太坊分裂成原链(ETC)和分叉链(ETH),成为仅次于比特币分叉的经典分叉案例。
在以太坊因为安全问题备受质疑时,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版以太坊出现了,它叫“小蚁”(后改称NEO)。
2016年9月,小蚁发起了第二次众筹,在不算太理想的币市中,小蚁借着关注底层技术的东风最终筹得当时市价约为2500万人民币的6000多个比特币。
巧合的是,小蚁创始人达鸿飞恰好是受了V神的启发。2014年,V神第一次来中国做ICO路演,听过V神路演的达鸿飞觉得智能合约开发平台是一个特别有价值的事情,随后便决定创建小蚁。
另一个被意外点醒的是帅初。正在做基于以太坊应用的他因为发现了以太坊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了希望将比特币和以太坊连接起来的想法,量子链就此诞生。
大概这个时候,币市的寒冬也快要过去了。币圈已经隐隐透出牛市将至的骚动,就像它在2013年时一样。
第三幕
黄金时代
2013年是币圈最好的时代,相信也是所有人都想回去的一年。你脑海中能反映出来的那些人,几乎都在2013年发迹。
2013年伊始,“南瓜张”(张楠骞)成了第一个研发出ASIC矿机“阿瓦隆”的人。在央视首次播放的比特币新闻带来的商业契机中,“阿瓦隆”一度出现抢购潮,一颗芯片从400元热炒到1100元。
6月,烤猫的矿机USB问世。不同于以出售矿机为重点的南瓜张,烤猫选择出售全网20%算力以外的矿机。在市面上出货矿机总体偏少的情况下,烤猫轻松实现了保持全网20%算力的目标,公司“每股单价”随即飙升,很快在7月攀上了比特币的高峰。
烤猫在三个月内赚了2个亿,这是他最好的时代。
因风而起的还有吴忌寒。2013年4月,吴忌寒辞去当时的投行工作正准备赴美深造,恰逢俄罗斯一家ASIC比特币矿机芯片研发团队成功研发出一款功耗极低的全定制挖矿芯片。没有求购成功的吴忌寒决心自己研发芯片,为此他找到了芯片设计师詹克团。
这两个名字再加上他们2013年年底研发出的第一台矿机“蚂蚁S1”,共同勾出了比特大陆版图的雏形。
除了矿机,2013年也是交易所之年。
在2018年被敌敌畏吓退的徐明星彼时刚结束了三次互联网时代的失败创业,其中最有名的一次恐怕是豆丁网。
或许是出于连续创业的敏锐,此前已经有几年“币龄”的徐明星发现了当时交易平台用户体验差的弊端,于是在2013年6月,比特币交易平台OKCoin问世。在监管真空的环境下,OKCoin上可以轻易实现资金实时到账,并且支持支付宝、微信等法币充值方式。
随后,OKcoin上线第一个币种“莱特币”,这正是早期交易所比特币中国看门人李启元的弟弟李启威发行的数字货币。走运的是,伴随比特币价格爆发,莱特币瞬时暴涨了 80 多倍,这直接助推了OKcoin迅速走红。
三个月后,OKCoin的用户数已经超10万,日交易额达8000万元,在年底完成了千万元级别的A轮融资,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几乎同样路数的是李林。2012年年底,李林从创业项目“人人折”中抽身,开始寻觅下一个离钱更近的创业项目。2013年5月,同样在发现交易所体验不好的情况下,李林买了域名“huobiwang”,这也是公司最后的注册名称“火币网”。
“要火嘛,红红火火,而且木生火啊”,李林曾如此解释火币的含义。
2013年9月1日,火币网正式上线,比徐明星更为大胆的是,李林在火币上线之初就声称永久免除交易手续费。这种屡试不爽的引流手段让火币网迅速积累了大量用户。不到半年就取得了单日交易额15亿元的战绩。
最脍炙人口的或许是暴富神话最有效的载体——币圈“牛散”们。2013年,原本籍籍无名的他们因为比特币飞升成神,向精英世界宣布,潮水的方向正在改变。
北京的车库咖啡聚集着 宝二爷、李笑来、李盈斐、文浩 ; 老猫、初夏虎、暴走恭亲王、达鸿飞 划归上海帮;杭州有 长铗、宋欢平和宫少 ,而深圳则挤着 申屠青春、疯狂小强、罗金海、廖翔......
四大币圈之都在小圈里异常滚烫,其中随便几个人都能排列组合出数不清的真假难辨的故事。
避不开的还是北京。
2013年恰好也是互联网创业兴起之年,中关村的创业大街一夕之间成了南来北往的创投人士聚集地。如果不是比特币,蜗居在创业大街尽头的车库咖啡或许还依旧摆脱不了经营惨淡的命运。
2013年3月,一个美国留学生来到车库咖啡,提出要用比特币付款。而车库咖啡的一个合伙人当时正在研究比特币,于是欣然同意。
虚拟币买咖啡的事情引来了央视报道,车库咖啡名声大噪,在一众创业主题咖啡厅中另辟蹊径成为币圈的聚点。
李笑来在这里布道,宝二爷的妻子金洋洋听过一节课后进了场。宝二爷觉得比特币是传销,被妻子拉去见了一次李笑来就All in了比特币。而在此之前,他还是一个牛肉销售员。
这一年,比特币首次突破了100美元,这与2011年最早期0.03美元的价格相比已经实现了增长3000多倍的奇迹。这一年,传说的素材远远多于记录,如果你没有至少从2013年开始炒币,基本不好意思和人家说自己是币圈中人。
黄金时代的最后,是2013年12月6日,央行联合五部委下发《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否认比特币的货币属性,自此,国内法币和数字货币的通道被堵住了。也几乎与政策同步,比特币的价格经历了从1238美元到640美元的对半腰斩。
牛市中多少成就都会被淹没,唯有在熊市中火中取栗才能一战封神。
李笑来以“中国持有比特币最多的人之一”的身份登上《华尔街日报》,赵东则因为在币价最低点成功上演币价狙击战登堂入室。
赵东,就是收取美国留学生比特币的那个车库咖啡的合伙人。
第二幕
创世纪
2013年之前,比特币其实没有真正的历史记录,那是一个原教旨主义的时代。
2012年,时年29岁还是一个北航博士生的“南瓜张”决心离开三点一线的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生涯,在休学申请书被导师驳回之后,他选择了退学。
一个名叫吴钢的人机缘巧合之下给他投了一笔钱,“南瓜张”开始以矿机研发为切口,追寻他的比特币世界。
2012年,美国蝴蝶实验室宣布制造高性能的ASIC矿机。一个Bitcointalk论坛上ID号为“Friedcat”的人发布了一条消息称自己有能力制造ASIC矿机,“Friedcat”直译为“烤猫”。
一年前结识烤猫的吴忌寒为他投入了10万的全部身家帮其筹集资金,最后终于凑到了100万,烤猫走上创业之路。
2012年属于这两个日后互为对手的矿机少年,他们的对决将打开一个以技术为核心的算力战争时代。也因此,他们的名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被提起,其实,“南瓜张”的真名是张楠赓,而烤猫的名字是蒋信予。
2011年,一个大三学生“小竹子”在知乎上问:一个大三学生手头有 6000 元,有什么好的理财投资建议?有人回答“买比特币,保存好钱包文件,然后忘掉你有过6000元这回事,五年后再看看。”
答主叫刘志鹏,人称“长铗”。
戏剧性的是,比特币此后五年从3美元涨到 2万美元。那时的长铗成为比特币资讯门户巴比特的创始人,而po主小竹子当年没有选择投资比特币,后来的她在并不张扬的遗憾中过着普通而安静的生活。
同样是2011年,温州商人杨林科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比特币交易网站——比特币中国。他的故事回环曲折,直到2018年才悄然落幕。
落幕时他说,“不遗憾”。
他从退伍后做各式各样传统生意的小老板,到中国交易所鼻祖,甚至是“比特币第一人”,都源于2011年5月的一天——他一如往常的打开电脑,看到朋友黄啸宇的QQ签名——“想玩比特币的找我”。
然后,这位骨血里躺着机敏和狡黠的温州商人问了句“比特币是什么?”,还有,“能赚钱吗?”
那时距比特币第一次和真实世界产生联系刚刚过去一年。
2010年5月22日,程序员Laszlo Hanyecz 在比特币论坛 BitcoinTalk 上发帖声称自己愿意支付1万个比特币购买几个披萨,不久后,这条请求得到了19 岁的小伙子 Jercos 的同意。最终,Hanyecz用1万个比特币购买了价值 25 美元的棒约翰披萨优惠券。
按照后来比特币的币价来看,这块堪称“最贵的披萨”注定被载入史册。
事实上,拥有价格是比特币走向商业的第一步。
2010 年 7 月,百无聊赖的Jed McCaleb无意间浏览到一篇报道比特币的文章,比特币核心技术之一“P2P 技术”正好是Jed此前研究并应用过技术。在体验过复杂的比特币购买流程之后,7 月 18 日,全球第一个交易所“Mt.Gox”上线,当时的比特币叫价5 美分一个。
2010年,比特币还先后闯入了未来区块链界两个“大神”的世界。一个是EOS的创始人BM,当时他正在义愤填膺的在BitcoinTalk论坛疯狂的diss比特币的共识机制。
“和银行相比较,比特币每10分钟一次的交易时间太长,我们需要更快一些,如果要实现这一点,必须改变比特币的共识机制” ,BM写到。事实证明,他在日后在EOS中创造使用了既不同于比特币也不同于以太坊的混合型共识机制。
另一个是V神。2010年,年仅16岁的他被《魔兽世界》的出品公司暴雪移除了他游戏角色身上的技能。基于对网络游戏“中心化管理”的愤怒,他开始希望寻找一种打破中心化的方式。
2009年,一家P2P视频网站的技术开发人员偶然间打开了一封介绍比特币的邮件。因为好奇而顺手下载并且运转的他成了中国第一个矿工。
他是之后投资南瓜张的吴钢。
现在,进入所有故事的开头——
2009 年 1 月 3 日,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挖出了比特币的第一个区块——创世区块(Genesis Block),上面写着“英国财政大臣达林不得不考虑第二次出手纾解银行危机”,这是当天《泰晤士报》头版的标题。
当天下午 6 点 15 分,创始区块计入公开账簿。
区块链 1.0时代——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时期,正式拉开序幕。
序幕
嫌疑人X的现身
很难详尽的叙述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的故事,因为没有人确切的知道他是什么人,或者是否真的存在。
唯一确定的信息是2008 年 10 月 31 日,名为中本聪的人在
“metzdowd.com” 网站的邮件列表中发表了一篇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其中,中本聪详细描述了如何创建一套去中心化的电子交易体系,且这种体系不需要创建在交易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
而那一刻,他的观点并没有多少人关注。
直到比特币风靡全球之后,才有人开始热衷于挖掘他的身份。就像在向日葵火了之后,才有人愿意去了解梵高一样。
一个有名的“嫌疑人”是克雷格•斯蒂文•赖特(Craig Steven Wright)。
在拉斯维加斯召开的比特币投资者大会上,赖特的脸出现在3米高的屏幕中俯视着全场观众。通过Skype视频电话,人们看清了这个其貌不扬的44岁澳大利亚男人,面对提问,他断断续续的说道“我和比特币打交道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我一直试着……试着保持低调……”。
然而,两年后的2016年,赖特高调出场声称自己是中本聪,并获得当时Bitcoin Core核心人物Gavin的支持,但随后因签名造假而连带Gavin一起在BTC社区声名扫地。
2018年,距离中本聪发明比特币整整十年的时候,被称为“澳洲中本聪”的赖特正在和吴忌寒进行着如火如荼的算力大战,而这场不明觉厉的BCH分叉大战并没有结局。
十年里,比特币的构想吸引了技术极客、投资经理、科幻小说作家、牛肉销售员、英语老师......这些此前所有世界的边缘人。他们和行业都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下,坐上过一列轰轰烈烈的财富过山车。
而有趣的是,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似乎没有依靠比特币赚到一分钱。他消失于2010年12月12日,给世界留下了一个十年来还有太多人想不明白的发明,和一个《头号玩家》式的“寻找中本聪”的彩蛋。
위믹스3.0 최초의 DAO ‘원더다오’, 노드 카운슬 파트너 합류
위믹스3.0 최초의 DAO ‘원더다오’, 노드 카운슬 파트너 합류 l 탈중앙화 자율조직 형태로 결성…구성원 모두가 위믹스3.0 운영에 참여 가능l 스마트 컨트랙트 기반 모듈화 ...
[주간톡톡] 양의 탈을 쓴 늑대는 양일까? 늑대일까?
주간톡톡은 한주간의 블록체인 소식을 재구성해 독자들과 재미있게 이야기해보는 코너입니다. 이번주는 페이스북의 스테이블 코인 프로젝트 '디엠(Diem)'에 대해 알아보겠습니다. 그럼 ...
IBM, 블록체인 와인 추적 서비스 '빈어슈어(Assure)' 공개
IBM이 재배지부터 매장까지 와인 공급망을 추적할 수 있는 블록체인 기반 플랫폼을 공개했다.10일(현지시간) 발표에 따르면 IBM은 와인 모니터링 업체 e프로브넌스(ePro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