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链纪元下的DeFi生态正在崛起,静候11月IBC协议落地
今年4月正值DeFi最热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深度报道,题目是 《DeFi冰火两重天:数千项目,鲜有人用,存量厮杀如何撼动传统金融?》 ,文章的整体基调有泼凉水的意思。
因为我意识到,数以千计的DeFi应用都集中在以太坊网络上,它们是一个个可以相互调取的智能合约,但是并不能跨链进行。哪怕是占比70%的MakerDao想要将单币抵押(ETH)转换为多币抵押,可选择的也只有以太坊上的ERC20代币。
而另一方面,由于以太坊自身的性能低、手续费高的缺陷,使得这些DeFi应用上多为体验者,很少有真正的使用者。前不久获得红杉等众多资本投资的明星DeFi项目Veil宣布停运,Veil做的是预测市场,据说在这上面开一场赌局需要2000+人名币,难怪它说存量用户太少。
在这样的现状下,即使看到DeFi去中心化、无需准入的潜力和优势,我也很难断言DeFi究竟是不是未来的方向。横梗着我心中的最大疑问就是,DeFi为什么不能跨链?如果一条公链倒下了,难道所有的DeFi产品要重新造轮子吗?
7月18日,我参加了一场DeFi主题的战略联盟发布会,这个联盟包含Axonomy、BitShares、GDEX等。但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并非是具体的某个项目,而是一种新的模式,它意味着:跨链新纪元下的DeFi生态正在崛起。
我们要从这张图开始讲起。对于左侧的Cosmos,很多人即使不了解也多少听说过。今年3月14日,这个开发了3年备受关注的项目,终于上线了主网。Cosmos SDK是一个基于go语言的软件包,IRIShub就是基于此开发的,它甚至先于Cosmos Hub上线,是Tendermint 公司最早支持的两个项目,如今围绕着这两个Hub的生态已经在快速形成中。
围绕Cosmos Hub,比如图上的Kava做的是稳定币,也是基于链上资产的抵押,和BitShares做得很像。比如loom,是以太坊layer2的解决方案。再比如币安链,是基于Cosmos SDK开发的,用来承载去中心化交易所。
围绕IRIShub,我们可以看到Axonomy,它们计划打造区块链第一投资社区。Axonomy创始人在发布会上推出了“星火计划”,是一个基于DeFi的开放金融加速和创新。GDEX实际上是BitShares上非常资深的老牌网关,BitShares上的bitCNY是最早的锚定人民币的去中心化稳定币,GDEX创始人巨蟹表示BitShares是为DeFi诞生的公链,正面临着重大的市场机遇。
我们可以看到围绕这两个Hub,有很多小圆圈,它并不是节点的概念,它代表的是P2P的区块网络,连接它们是通过IBC(跨链通讯协议),一开始可能是通证的转移,未来将是任意信息的跨链。但是IBC非常复杂,按照Cosmos的规划,它们会在11月旧金山的黑客松之前,发布一个B1版本。
在IBC可用之前,为了把链外资产接入到IRIShub上,给Axonomy使用。因为Axonomy需要引入一些主流币,比如BTC、ETH、USDT,那么就需要GDEX这样一个网关。
IRIShub和GDEX的合作,更多体现在通过GDEX网关接入稳定币,最早是USDT和Dai,从以太坊接过来,之后还有bitCNY,从BitShares上接过来。
随着IBC协议的落地,GDEX会演变成IBC上的一个中继网络。如此一来,就把其他链上的主流币通过IRIShub引入到Cosmos生态中。也就是说,已经证明很有价值的币,不需要重新造轮子,再来一遍了。
IRIShub作为一个基础公链,再加上GDEX提供的增值服务,就可以支撑Axonomy想做的服务,比如Axonomy SKU在IRIShub上逐步实现通证化。
Axonomy是一个数字货币理财平台,上面会有量化基金、staking、借贷这样一些产品。用户资产质押在可信第三方,然后在Axonomy上映射,得到AXON。现在可能还是一种中心化的方式,但未来用户通过Axonomy客户端,实际上感觉不到IRIShub的存在,它只是在底层提供技术服务,但是如果你切换到IRIShub基础链、钱包或者浏览器上,就会看到你钱包里的这些理财产品,是链上资产,在你自己的账户里。
另外对于Axonomy的链上业务,IRIShub会提供随机数、Uniswap的功能。Uniswap是以太坊上的一个典型DeFi应用,通证交换协议,IRIShub也在实现过程中。因此,IRIShub会为Axonomy等一类DeFi应用,提供一个稳定、安全、可持续升级的区块链网络。
那么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我想这张图可以很好的理解,过去WEB2.0时代,是瘦协议、胖应用,最大的那桶金是被做应用的挣走了。很多人一开始认为区块链引领的WEB3.0时代,将是胖协议、瘦应用。
比如以太坊,Vitalik的情怀是成为世界计算机,但后来以太坊更像是分布式的纳斯达克。陶曲明认为,即使ICO能成,也会被交易所的IEO取代,因为很难在开源环境下构建护城河。那么正确的路径是什么呢?他认为,协议还是瘦的,应用也是瘦的,用户聚合依然是最重要的事情。在这个基础上的DeFi应该是去中心化、透明、可审计,但同时具有互联网应用级别的用户体验和低门槛。
跨链纪元下的DeFi生态,或许正在释放出它真正的能量。
Avalanche, Sonic and Fantom Dominate On-Chain Activity Growth
The latest on-chain data discloses 258%, 255%, and 120% growth in on-chain activity in the case of A...
Strategic Crypto Picks for 2025: Qubetics, XRP, and Chainlink Are The Top Cryptos To Invest In For Short Term
Explore how Qubetics, XRP, and Chainlink are shaping the crypto landscape in 2025, offering unique o...
Top Crypto for 2025: BlockDAG Raises $233M With Podcast Push as BNB Expands, DOGE Surges, and AVAX Scales Real-World Apps
Discover the top crypto for 2025, led by BlockDAG’s $233M presale, 2,520% ROI, and transparent dev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