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Libra 对外汇研究提出新的挑战
7月9日,在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和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联合举办的“中国外汇管理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就“Libra的出现会对外汇研究提出新的挑战和新的议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他指出,Libra对过去加密货币的改进之处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吸收了加密货币以往过于求成的教训,强调100%备付准备,不是投机品而是交易媒介,能够避免币值的大幅波动和投机成分;二是Libra改变了跨境业务。面对Libra可能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做好准备,使人民币在未来国际化、全球化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更好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以下为发言实录,未经作者本人审核。
各位早上好!
首先祝贺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成立!这是一件大好事,相信一定会对外汇领域重要问题的研究做出重要的、更大的贡献。我非常荣幸能参加“中国外汇管理改革与发展”研讨会,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也希望能够籍此激发大家今后更加关注外汇问题研究。
刚才听了三位的发言和致辞,我都非常赞同。今天是研讨会,我借此机会选个题目跟大家说说我的想法,讲一下 Libra的出现会对外汇研究提出新的挑战和新的议题 。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国民经济发展,外汇管理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早期,外汇短缺是经济发展的瓶颈,所以外汇资源是最重要的国民经济资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云同志作为国家经济的主要领导之一搞了22个大项目,其中有不少是化肥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项目,项目进行了一半,因为缺少外汇不得不暂停下来,这就看出改革开放早期外汇的制约作用。当时,外汇管理研究的重点是如何保持外汇平衡,或者说是国际收支平衡,特别是经常项目平衡。通过出口创汇增加外汇供给,合理分配外汇需求,更加有效地配置外汇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
第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新提法,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出现的。用外贸依存度看当时的中国经济,进口加出口之和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中国最高的时候是70%。这一阶段外汇管理的重点是研究如何使外汇使用更加便利化,外汇资源配置更加畅通,市场在外汇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加充分发挥,以调动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要平衡便利化和防风险,也要注意防范金融危机。
第三个阶段,全球化使中国经济参与全球经济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幅度提高。 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重要倡议,这时期外汇研究强调要关注本外币趋同现象,刚才陈元副主席提到人民币加入SDR,标志着人民币自由使用程度大幅度提高,未来也会出现本外币上一体化程度的大幅提升。
在全球化的新阶段,国际上出现了各种促进货币全球化的举措,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是加密货币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加密货币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过于急于求成,建立交易市场急于投机发财,把加密货币变成了投机品而非交易媒介。前不久出现的Libra则不同,在加密货币基础上做了两方面的改进。
一方面 ,人民银行在三年前就开始说如果搞加密货币的话,应该参考香港的经验,发钞模式可以是中央银行发钞,也可以由商业机构发钞。发钞行过去是汇丰和渣打两家,香港回归前增加了中银香港。三家发钞行明确每发行7.8港元必须有1美元的备付准备,相当于100%备付准备金。过去我们对这个重视不够,随着加密货币交易市场出现巨幅波动,大家逐渐接受了这个观点,现在都强调100%备付准备。当然Libra没有说清楚托管量怎么计算,谁来托管的问题。自己托管会有比较大的问题,因为这中间有比较大的利益动机,而外部不知道你是不是真正做到了100%的准备。
另一个改进是Libra瞄准了跨境业务 。从发达国家来看,由于他们的支付总体已经比较便利,所以新科技对降低成本对发达国家的作用没有发展中国家大。对有Swift系统的发达国家来讲,现有的支付方式效率差异不大,小经济体、发展中国家有大量的移民、半移民式劳工,产生大量的汇款,但跨境交易特别是汇款效率不高。Libra就是抓住了其跨境交易成本比较高、时间拖得比较长、效率差、用户不满意的痛点。我们研究发现,现有的电子化水平不至于使得汇款效率那么低,这主要还是政策原因导致的。发达国家对于资金汇出有所担忧,以及担心是否会形成对移民产生一种鼓励政策。发展中国家一般对于资金回流是欢迎的,但是内部可能存在外汇管制。无论流进流出,也都存在比较大的汇率风险问题,以及反洗钱、反恐怖融资问题。
Libra的出现提出了一个想法,对传统跨境业务、支付系统都产生了冲击。Libra要盯住一篮子货币,这就跟eSDR、dSDR联系在一起。未来有可能出现一个更加国际化的强势货币,有可能与目前主要主权货币产生兑换关系,甚至成为全球主要流通货币。未来Libra成功与否还不知道,还有可能被更好的想法或更严格、更稳定、效率更高的电子货币取代。但我们相信,从最近几年趋势来看,有不少机构正试图建立这样一种更全球化的货币,届时就会出现强币侵蚀弱币的问题。这对我们的人民币和外汇管理都是一个挑战。
同时,货币强弱还直接关系到资本流动的问题。目前的强势货币是美元,说强币侵蚀弱币是美元侵蚀其他货币。未来零售购物、资产交易都可以直接用美元,也会导致资本流动。资本流动不仅取决于投资机会、利差,还会因为寻找安全感出现由弱货国流向强币国的情况,特别是有危机、有波动的时候。过去很多年,全球出现的美元化进程,就是美元对弱势货币国的侵蚀。
从弱币国来看,因为宏观调控搞得不好,通货膨胀太高,就容易出现美元化。最典型的就是津巴布韦,津巴布韦废除了本币,最后全部采用美元和其他货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很多国家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美元化现象。我们与中黑巴(中亚、黑海、巴尔干地区)交流,包括俄罗斯、土耳其、以色列等国,美元化是一个重要议题。把美元资产、美元存款、美元交易这几个指标在本国占的比重综合起来看,中东欧很多国家美元化比较厉害,特别是巴尔干和中亚。有些中亚国家看起来挺好,实际上美元化程度达到了40%-50%。资本外流和汇率不稳定历来是弱币国家头疼的事。
在科技发展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并不是说Libra或未来的货币会侵蚀,现在还没有侵蚀,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使人民币成为一种强势货币。从本外币一体化角度,使人民币在未来国际化、全球化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服务,同时保持经济稳定、防止经济危机。
经济金融危机不可避免,提前开展前瞻性研究,有利于我们提早准备,当经济危机发生时,软肋少一些,问题少发生一些,这样就能在经济全球的竞争格局中取得优势。
中国现在是世界贸易的第一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差距缩短最明显的阶段是美国次贷危机以后。次贷危机之前的2006年,中国经济相对美国经济不到20%,2017年,中国经济按现行汇率的计算是美国经济的67%。在十年的过程中,中美差距大幅度缩小。
一方面,是因为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经济政策制定得好。另一方面,也与两国危机前的经济环境和应对措施不一样有关。中国的金融体系、金融机构在危机之前正好进行了一轮重大改革,机构更加健康、金融市场更加稳健,抵御金融危机也就相对顺利。在危机发生的十年中,美国、欧洲出现负增长或低增长,而中国经济复苏比较快,2009年下半年复苏以后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速,正是这个相对高的增速迅速缩小了差距。这取决于政策研究和政策储备。
外汇研究中心的成立,在外汇管理的改革与发展方面做出前瞻性的研究,提出好的政策意见,面对各种新的冲击和挑战,做好事前的思想准备和政策准备,有利于使我们的系统更健康,相信外汇研究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再次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此稿为速记稿,未经本人审核,仅供参考。)
文章来源公众号: 中国外汇
Bitcoin Set To Gain Over $300 Billion From Companies In Next 5 Years, Analysts Say
A growing number of public firms may begin purchasing Bitcoin in substantial quantities in the next ...
Billionaire Investor Says Real Estate is Bad Investment, Advises Investors to Go for Bitcoin Instead
One of the wealthiest men in Mexico and the world has recommended exposure to Bitcoin over real esta...
Citi and SDX Partner to Tokenize Private Markets by Q3 2025
Citi has announced plans to tokenize traditional private markets through a partnership with the SI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