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中调查一年半,SEC对Kik动手了
-Kik发行加密货币Kin在SEC发布《The DAO的调查报告》之前,但这并不代表SEC会对此既往不咎。
-Kik抓住区块链行业的野蛮生长的盲区,从未公布过它的财务报表,没有告知投资者公司处于亏损状态,没有公布过Kik目前的用户基数,也没有谈论过Kin是否合规。但是,这些币圈已经习以为常的避而不谈,从此次案件可看出,并不代表监管机构会对此视而不见。
近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以向美国公民兜售“非法证券”为由,起诉Kik Interactive Inc.(Kik)。
SEC表示,Kik发行加密货币Kin之时,正处于濒临破产的困境,而决定发行加密货币Kin只是他们乘着2017年区块链风口想出的权宜之计。SEC还在公开场合表示:
“创新和遵守联邦证券法之间并不冲突。”对于SEC的指控,Kik的CEO, Ted Livingston回应道:
“我们早就预料到了会被监管部门盯上,我们将为加密货币的未来而战,同时我们希望通过此案件,明确证券法不应该适用于拥有成千上万用户的加密货币。”他还补充道:“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Kin的生态中,我们坚信Kin或将成为世界上最广为流通的加密货币之一。即使SEC对我们予以重创,都不会影响Kin在市场上的应用、流通和特性。”
这是继美国纽约州总检察长办公司起诉加密货币交易所Bitfinex和稳定币USDT发行商Tether之后,又一场关于权利与金钱之间的较量。同时,这也是SEC首次在联邦法院起诉“未注册为证券以及未获得豁免权”的加密货币发行方。
律师Stephen Palley和Nelson M. Rosario在The Block中评论道:
“值得注意的是,SEC提交的49页起诉书,大部分来源于Kik的内部邮件、社交网站的发帖以及Kik在Youtube上的宣传视频。”目前还不能判定这起案件是不是SEC对加密货币政策收紧的标志性警示。在决定提起诉讼之前,SEC对Kik进行了一年半的暗中调查,和Bitfinex与Tether对纽约州检方的交涉不积极配合的态度相似,Kik对SEC的交涉并不以为然,还表现出一副“你要告就告我吧”的姿态。
StephenPalley和Nelson M. Rosario表示:
“我们并不认为SEC会起诉所有违反证券法的加密资产发行商,有经验的抗辩律师通常会告诉被告,如果你之前对SEC爱答不理,那么SEC只能用他的方式靠近你。”
秋后算账
据Kin的白皮书披露,Kin是Kik聊天软件生态中流通的加密资产。用户可通过策划、内容创作和商务来获取Kin,再将该加密资产在Kik生态中购买服务、产品等。而且白皮书明确指出: “ 像其他加密货币一样,Kin是可互换、可转让的,且可在加密货币交易所中进行交易,兑换为其他加密资产,例如比特币、以太坊或法币。”
SEC于2017年7月25日发布《The DAO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通过分布式技术或区块链进行融资的个人或组织,需要遵守美国联邦证券法,并采取适当的程序获取合规资格。幸运地是,在《The DAO的调查报告》发布约七周之前Kik已经对加密货币Kin进行众筹。
但暂时的幸运并没有让Kik逃过SEC的调查。据SEC的起诉书显示,即使Kik发行加密货币Kin在《TheDAO的调查报告》发布之前,并不代表SEC会对此既往不咎。Kik的其中一位咨询师也曾提醒过他们,Kik众筹存在潜在的法律风险,需要在SEC进行注册。众筹未经注册的证券在美国是不合法的。
当时的Kik团队并没有把咨询师的话放在心上,也顾不得合规不合规,只是生怕错过了ICO这股“快闪风”。实际上,Kik团队也是有所顾忌的,在SEC发布TheDAO报告后,Kik立即找到加拿大安大略省证监会(OntarioSecurities Commission, OSC)对发行的Kin进行“证券”判定。9月份时,OSC的工作人员回复为Kin是一种证券。因此,Kik没有在加拿大进行公募,但并未禁止美国公民参与此次公募。
SEC在起诉书中写道:“Kik没有与SEC进行相似的会谈、交涉,没有在美国进行发行证券的相关注册,没有禁止美国公民认购Kin。”或许Kik面对美国法律和加拿大法律展现的两幅面孔,为它此次身陷官司埋下了种子。
风口上的猪
2017年初,ICO开始风靡,给了韭菜们暴富的幻想,也给了像Kik这样走入融资困境的创业公司“翻身的曙光”。
据Coindesk报告显示,2017年之前ICO项目的数量仅为43个,仅2017年期间ICO项目的数量增至434个,增长率达到697%。
据悉,2010年10月,刚上线的Kik在15天之内吸引了100万用户。当时,受到市场热捧的Kik吸引了很多资方的青睐,并于2015年获得腾讯5000万美金的投资。但由于Kik经营不善,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再加上,市场上的即时通讯软件如雨后春笋般逐渐稀释了Kik的份额,2016年至2017年初,Kik陷入危机,用户量直线下降,现金流不足的Kik团队急于脱手套现,但没有科技公司对这个“过气的”即时通讯软件感兴趣。
2017年2月16日,在Kik的“自救”董事会上,看到“ICO前景”的董事成员提议通过ICO来扭转当时资金短缺的局面。该会议结束后,于2017年2月28日,Kik的CEO在公司内部邮件中为员工讲述了一个前途光明的加密故事,即通过ICO来渡过难关。他写道:“公司将向加密货币投资者兜售通证来融资。随着市场需求的加大,通证的价值也会随之增长。”他总结道:“今天买,明天卖,收益就在未来。”
同样地,2017年3月24日,Kik的CEO在内部邮件中表示,Kik将发行一种名为Kin的“积分”,如果投资者在ICO时买入(低吸),过段时间当币价上涨时抛售(高抛),就会获取收益。通过ICO筹集到的资金,他们将会用来建设社区等。在这段宣传时期,Kik也在积极地与位于纽约市的咨询公司交涉、做市场调研以及设计ICO。
2017年4月10日,Kik的CEO在会议讨论之前向各部门负责人发送了一份PPT,这份书面材料着重显示了之前的ICO所获取的收益,并预测Kik可以通过ICO轻松获得1亿美元的融资。
之后,就是 我们所熟知的区块链初创公司惯用的套路,发白皮书、找大佬站台、路演、媒体造势、预售、众筹、上交易所。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由于当时SEC只发布了《TheDAO的调查报告》作为美国对于区块链领域的监管指导性意见,并没有一竿子打死所有ICO项目。因此,这也给了心存侥幸的Kik在全球进行大肆宣传的“合理借口”。然而,彼时Kik给投资者画的每一个大饼,都尽收SEC眼底,并记录在案。
Kik的CEO在出席2017年5月25日CNBC的采访时表示:“你只需要将人们聚集在一起,为他们提供交易一种新币种的场所,就可以赚取可观的收益。Kik通过创造一种新的加密货币来盈利,一旦越来越多的人交易这种加密货币,它的价值就会增长,我们所持有的加密资产的价值也会增长。”同时,Kik的CEO经常在公众场合夸大Kik即时通信社交软件的成功, 并称基于Kik庞大的用户基数,将会刺激市场对Kin的需求量,随即使其价值增长。 这和今年年初币圈营销大师孙宇晨发行BTT时,宣称的BT与其超过十亿的全球安装用户正式成为波场生态的一部分,都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
Kik团队还常常通过夸大Kik社交软件的成功和勾勒Kin的愿景来规避一些重要信息。据SEC的起诉书显示, Kik从未公布过它的财务报表,没有告知投资者公司处于亏损状态,没有公布过Kik目前的用户基数,也没有谈论过Kin是否合规。但是,这些币圈已经习以为常的避而不谈,从此次案件可看出,并不代表监管机构会对此视而不见。
在Kik团队进行路演期间,其他加密货币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潜在的、对加密货币投资感兴趣的用户发现,例如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的价值都在增长,且早期投资者获取了可观的回报率,彼时,ICO进入白热化,Kik也抓住时机,以升值的加密货币为例说服犹豫不决、潜在的投资者投资Kin。
他们还为投资者画下了“一夜暴富”的大饼。2017年6月28日,在旧金山“比特币线下活动”中,Kik的CEO以互联网泡沫类比,“我认为ICO就好似互联网时代,在野蛮生长的状态下,劣币驱逐良币,早期投资者或赚或损,但是当市场的泡沫被挤掉,优秀的企业就会脱颖而出。我认为目前90%的ICO项目最终都会归零……但是,我们这里有一个好的项目,我们团队试图去保证公平公正,我们将竭尽全力做一切能做的事情,促成我们所做的事情的成功,让每个人都获利。”
正如目前红极一时,却名大于实的BTT一般,只是在原有的BT协议上加上了token激励层。Kik在构建所谓的生态时,只是为发行Kin找一个应付监管部门的“借口”。
2017年6月,Kik的某管理层在内部信中这样解释在软件中打造获取特殊电子表情系统的唯一目的:合规。在另一封Kik员工收到的创建“加密贴纸”设计理论中,管理层提到:“其实这个系统一点都不重要。它的作用不是服务于那些真金白银投资的用户,而是为了取悦我们的监管机构。”
Kik与SEC的较量正僵持不下,到底是SEC以Kik发行的Kin为例再次阐释The DAO报告,并重额罚款Kik,还是Kik能在法庭上讲一个“完整”的故事,结局暂不可知。但是,从目前SEC提供的佐证来看,币圈不能再以“创新”为由“野蛮生长”,毕竟,创新和遵纪守法之间并不冲突。
作者:大卫
来源:财经网链上财经
Solana (SOL) Cools After Recovery — Resistance Proving Difficult to Crack
Solana started a recovery wave above the $150 zone. SOL price is now correcting gains and might stru...
XRP Could Hit $50 If Ripple Gets Bank License, Claims Crypto Pundit
Vincent Van Code, a software engineer and long-time XRP advocate, ignited fresh debate across the cr...
Looking for the Next Crypto Buy? Why Pepeto Could Outshine SHIB, and PEPE
The post Looking for the Next Crypto Buy? Why Pepeto Could Outshine SHIB, and PEPE appeared first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