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引力——比特币的本质与它越来越流行的原因
比特币的发明及其底层区块链技术被广泛解读,催生了许多区块链项目、网络和社区。其中一些区块链网络是直接相互竞争的,这导致了无休止的冲突和大量的争论。这些冲突的根源本质上是意识形态的差异,也即对世界是什么样子以及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分歧,这是一种理念的分歧。
下文中作者将试图解释这种两极分化背后的一些原因,更详细地探索其背后的动态,并说明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被比特币吸引。
认同一套理念
可以将比特币理解为一场任何人都可以加入的游戏。就像所有的游戏一样,只有当它有规则,有某些内在一致的理念时,这场游戏才能玩。否则,这就不是一场游戏,会是一片混乱。
“在玩任何游戏之前,规则都必须建立起来;在游戏被改变之前,规则必须明确。…所有了解规则并接受规则的人都可以玩游戏,而不需要为游戏规则而争斗。这将带来和平、稳定和潜在的繁荣——这就是一场好游戏。然而,存在好的游戏即意味着有更好的游戏,一个更有吸引力的游戏可能永远存在。”
——Maps of Meaning
任何改变规则的人,即使他认为这样的改变是更好的,都意味着他会开始玩一场不同的游戏,只有那些加入他的人才会和他玩这场新的游戏。
正如比特币的发明者中本聪曾说过的一句名言:比特币的本质是,第0.1版一经发布,其核心设计即已固定,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不变。
毫无疑问,中本聪在创造比特币的时候就有了一些理念。这些理念在中本聪的文章 (https://satoshi.nakamotoinstitute.org/) 中都有体现,甚至在比特币创世区块中也有体现。然而,最重要的是,他的核心理念被编入到了比特币的共识规则中:
- 固定的供应量
- 不存在中心故障点
- 不存在被征用或审查的可能性
- 任何事情都可以在任何时候被任何人验证
传播理念
“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译文:2009年1月3日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
仅仅过了两天,就有第二个人被吸引加入了比特币网络:Hal Finney 运行了该软件,并与中本聪的节点相连接,于是比特币网络诞生了。很快,其他人也接受了这个理念,运行了这个软件,并设置了他们的节点来加入比特币网络。
比特币网络是一个复杂的机制。该网络由人和技术结合组成,使得描述和理解网络本身并非易事。虽然下图并不能完全描述这个系统,但是作者认为更详细地介绍其中一些组成部分是有益的:理念 (ideas)、人 (People)、代码 (Code) 和 节点 (Nodes)。
在物理层,比特币网络由相互连接的节点组成。比特币的共识规则包含在其软件 (即运行在网络节点上的代码) 之中。人们最终选择运行哪个软件,这是由他们持有的理念所决定的。
比特币的共识规则难以改变的部分原因在于,用户可以运行拥有自我主权的节点。如上所述,在比特币网络中,不存在中央权威,也没有可以信任的实体 (比特币网络是无需信任的)。任何共识规则的改变都必须由每个参与的节点自愿地接收和采用才能实现。人们可以自由地运行该软件的任何版本,无论是出于信念、懒惰还是轻蔑。
比特币白皮书称,比特币是一个“基于加密证明而非信任”的系统。这意味着,你自己就是权威,你必须从头开始为自己验证一切。共识便由此产生。
“自由使人们粗暴而直接地承担对自己的自由行为负责。”
— Frank Meyer,《捍卫自由》
对于比特币来说,这一过程耗时近500天。当这个网络还处于婴儿期时,比特币一文不值。当时比特币由一些充满好奇心的密码朋克挖出,并在他们之间来回发送。
但是,2010年5月22日比特币进行了第一次实物交易,由程序员 Laszlo Hanyecz 使用 10,000 个比特币买了两个比萨饼。顷刻间,比特币网络以一种有形的方式变得具有价值。
从那时起,下方描述的“ 理念-价值反馈循环 (idea-value feedback loop)”就开始发挥作用:
- 比特币的理念--其价值主张--开始吸引人们;
- 这些人自由地选择运行哪些代码;
- 被选择的代码运行在节点上,规定节点的行为;
- 节点加入网络中,与那些和自身有着共同理念的用户群 (peers) 相连接;
- 网络达成共识,就谁拥有什么达成一致;
- 价值则反过来强化这套由共识规则定义的理念:承载着其价值主张。
这种“理念-价值反馈循环”,即通过价值创造来增强理念,是比特币引力背后的机制。这个周期循环中的一切都影响着其他一切--无论是软件、硬件还是湿件 (即人脑)。这种循环最终抓住并吸引了人们,而且实际上由于比特币的核心理念是固定的,它对人们持有的想法有一些令人惊讶的影响。
比特币创造的“引力井”
可以说,比特币的大多数早期使用者都有着与它共同的核心理念。正如 Dan Held 在其文章《Planting Bitcoin》中所指出的,中本聪谨慎地选择了最初的一群人:密码学家和密码朋克,他们了解比特币的技术组成部分。
让人们接近比特币并为之吸引的因素有很多:你可能对密码学、信息安全或金融技术感兴趣;你可能持有某些政治或经济信仰;你可能是一个金甲虫 (黄金投资者),言论自由的倡导者,或是投机者。出于必要,你可能需要使用比特币。
无论你最初接触比特币的原因是什么,都存在一定的可能性是你会被吸引进来。中本聪在他给密码学邮件列表的一封邮件中提到了这种多维度的吸引力:
“如果我们能正确地解释它,这对于自由主义观点非常有吸引力。不过我对代码比对文字更在行。”
——中本聪
问三个陌生人比特币是什么,你可能会得到三个截然不同的答案。任何答案都必然受到他们各自过去的经验、政治和经济信仰以及个人对世界的理解的影响。你的个人理念/想法,你的世界观,决定了你在理念版图上的位置。
一个人可能认为比特币主要是数字黄金,关注比特币的价值储存方面;另一个人可能认为比特币是一种支付系统,专注于比特币的交换媒介方面;而第三个人可能认为比特币是一种将更复杂的社会结构进行自动化的方式,它专注于合约的自动化和一些类似的想法。
这些想法,这些理念,(部分地) 描述了比特币到底是什么,也描述了我们“认为”它是什么。随着我们对该系统的理解以及系统本身的发展,这些想法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无论是理念、人、比特币,还是整个世界,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对比特币的看法已经改变,并且在未来还将继续改变。
因此,比特币吸引了一些有着相同的想法和理想的人。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电脑迷和密码朋克很早就聚集在比特币周围,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比特币这个承载着一套理念的网络所产生的额外影响——它影响着人们的想法。由于比特币所承载的核心理念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人们持有的理念必须与比特币相一致。过去十年已经证明,比特币在改变人们的想法方面非常有效。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单一的想法能特别有效地改变比特币的理念。
重申 Tales from the Crypt 播客使用的一句老话:比特币对我们的改变将超过我们对它的改变,我了解的就是如此。
吸引与排斥
“我在这里谈论的物理奇迹实际上是自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时代就已为人所知的;重力 (地心引力) 并不总是具有吸引力。重力也可以起排斥作用。”
——Alan Guth
如果你想从根本上改变比特币的理念,你可能最终会创造出另一个引力井 (gravity well)。由于比特币的开源性,这是很容易实现的。它的开放源代码、无需许可的网络结构和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正式组织,允许任何人在无需请求许可的情况下复制、修改和运行其代码。
如上文所述,改变比特币的核心规则会产生一种新的游戏,一种不同于其他所有人都在玩的游戏。为了不让自己形单影只地玩这场新游戏,你必须说服其他人和你一起玩。如果你想和同样多的人一起玩,你必须让网络上的每个人相信你的想法比其他人的好。由于这主要是一场金融游戏,强大的网络效应是非常有益的; 说服所有人将给你带来最大利益 。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形成一个竞争的系统,不管是创建一个新的网络,还是脱离现有的比特币网络。由于所有的新项目都受到比特币的启发,这一系列的理念必然会有所重叠,有时几乎完全一样。
由于创建新的引力井 (gravity well) 是可能的,并且相对容易 (复制比特币代码,更改一些参数,便可以与几个朋友一起启动新的网络),在过去几年里,其他类型的加密货币出现了爆炸式增长。
尽管这些山寨币 (altcoins) 大多数都是彻头彻尾的骗局,但有些币种试图找到一个利基市场,吸引那些共享其新理念或经过修改的理念的人群。(备注:利基市场 (niche market) 是指由已有市场绝对优势的企业所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并且在此市场尚未完善供应服务。)
我们在比特币和其他社区看到的牵引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被吸进了这些引力井之中,进而进入了一个上文提及的“理念-价值反馈循环”之中。持有信念 (理念) 与持有资产 (价值) 之间的直接联系是一个相互倍增的关系,可能会使我们与之建立更牢固的关系。
在任何情况下,放弃自己原有的想法/理念都是很困难的,而如果你的净资产与这些想法紧密相连,那就更难了。
轨道和碰撞
本文将不概述这些事件,但我们需要承认的是,当前有一些围绕比特币轨道运行的项目,过去也曾发生过碰撞。
某位艺术家描绘的比特币及其卫星的印象图。图源 | KQED Science
是否所有其他项目都将被比特币吞噬或自行消亡,或者其中一些项目能否找到稳定的运行轨道,目前还不得而知。然而,今天可以观察到的是,大多数网络都是相互竞争的。
由于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发生过多次,我们也可以观察到,那些未能兑现自己的价值主张的项目正在迅速地失去其大部分追随者和价值--失去追随者是因为他们的幻想破灭,失去价值是因为市场的力量。
价值,以及对未来价值的投机,是“理念-价值反馈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理念没有实现,真正的 (以及投机的) 价值就会失去,这实际上就会扼杀这些理念以及承载这些理念的网络。
然而,只要人们持有不同的理念,只要比特币轨道上的某个项目体现了其中一套理念,人们就会纷至沓来。这些理念是否有价值将取决于时间和自由市场,并最终取决于现实。糟糕的理念根本不管用,差劲的理念不会持续太久,那些比现状差不了多少的解决方案也不会在自由市场中茁壮成长。
然而,最好的想法可能会被最大的网络发现并吸收 (如果可能的话)。如果比特币可以,那就会吸收它。
吸收其他理念
这样的改进一直在发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向脚本哈希支付 (即 P2SH,Pay to script hash)”,有隔离见证 (segregated witness),并可以在闪电网络 (Lightning Network) 上快速、低成本地进行微支付。
改进比特币的技术——以及软分叉和硬分叉之间的重要区别——非常值得探讨,但超出了本文的范围。基于这些技术,比特币无疑正在改进,因此它的功能集正在变化和扩大。
就比特币引力而言,这意味着比特币越来越流行。描述比特币及其功能集的理念正在扩大,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人,并在这个过程中吞噬竞争的项目和理念。
例如,由于闪电网络上的支付通道,低成本微支付的概念重新出现。虽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如果闪电网络取得大规模成功,其他基于这一理念的项目将失去其优势。
隐私保护是比特币的另一个理念,也是几个竞争项目的核心。如果未来比特币的隐私保护增强成功了 (Schnorr 签名、闪电网络、whirlpool、支持 CoinJoins 的钱包),这些项目可能也会被比特币吞噬。
作者并不是说所有其他项目都必然会消亡。但是,区块链网络的繁荣得益于网络效应:获胜者将得到最多 (如果不是全部的话)。
信念的价值
虽然想法/理念的有效性有时很难衡量,要么是因为它们的结果非常间接 (如政治领域),要么是过于主观并对全局不会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但像比特币这样的网络有一个直接的衡量标准:价值。
尽管价值可能会被价格操纵和投机所扭曲,但它是一个可靠的 (几乎) 直接的、代表信念和有效性的指标。如果更多的人被比特币网络的理念所说服,那么更多的人就会持有比特币资产。这些理念越是与现实相符,网络就能产生更多的现实价值,说服更多的人,同时加深那些已经被说服的人的信念。
比特币拥有最大的吸引力是有原因的:它从诞生伊始便可使用,为人们解决真正的问题,同时产生实际价值。它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的理念与现实最接近。比特币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人们相信它的价值主张,而且理由很充分:比特币网络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安全、最强大的、无需许可的数字资产转移网络。而且它还在增长。
论你是已经被比特币的理念所说服,还是与之截然相反,比特币都不会在意。它的引力将继续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吸收思想、人、代码和节点。
结语
“理念-价值反馈循环”正是比特币的魅力所在。接近这个循环的人有一定的被吸引的可能性,这使他们将自己的想法与比特币相一致,或是背道而驰。
由于改变比特币核心理念并不可行,因此那些承载着全新理念的项目此起彼伏,并在此过程中创建出新的引力井。
每个引力井 (gravity well) 的基础都是不同的“理念-价值反馈循环”。部落主义和趋利避害的心理有助于解释相互竞争的项目和社区之间的一些现象,任何被吸引进入某个引力井的人,其世界观都将受到影响。
世界和比特币都是动态发展的东西,这使得我们目前持有的任何一套想法/理念都是不足以永远站住脚的。比特币能够也确实在改变,尽管它的本质实际上是不可改变的。无论我们的个人信仰是什么,我们都不能过于执着于任何一套观念/理念。
比特币的主导地位并非偶然。它的一系列理念成功地说服了最大的一群人,进而产生了最大的价值。但真诚地去探索其他的想法/理念可能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时间和自由市场将决定哪些想法与现实相符。糟糕的理念会消失,优秀的理念则会被吸收。
在当前这个人们拥有各种想法/理念和宝贵资产的世界里,一个将两者联系起来并加以强化的“反馈循环”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无论你是刚刚开始感受到比特币的温和吸引力,还是已经成为近距离轨道上的一名 Hodler,比特币的引力都将继续增强。作者深信这一想法,也希望能在你身上播下一颗信念的种子。
延伸阅读
-
Unpacking Bitcoin’s Social Contract
-- Hasu:
https://medium.com/s/story/bitcoins-social-contract-1f8b05ee24a9
-
We can’t all be friends: crypto and the psychology of mass movements
--Tony Sheng:
https://www.tonysheng.com/mass-movement
-
Visions of Bitcoin — How major Bitcoin narratives changed over time
-- Hasu and Nic Carter:
https://uncommoncore.co/visions-of-bitcoin-how-major-bitcoin-narratives-changed-over-time/
-
The Many Faces of Bitcoin
-- Murad Mahmudov and Adam Taché:
https://hackernoon.com/the-many-faces-of-bitcoin-1c298570d191
-
Bitcoin: Past and Future
-- Murad Mahmudov and Adam Taché:
https://hackernoon.com/bitcoin-past-and-future-f2feba1f419d
-
Crypto-incrementalism vs Crypto-anarchy
-- Tony Sheng:
https://www.tonysheng.com/incremental-vs-anarchy
-
Bitcoin Culture Wars
-- Brandon Quittem:
https://medium.com/@BrandonQuittem/bitcoin-culture-wars-what-doesnt-kill-you-only-makes-you-stronger-b0db7e5515e1
-
Schrödinger’s Securities
-- Nathaniel Whittemore:
https://hackernoon.com/schr%C3%B6dingers-securities-regulation-the-quantum-state-of-crypto-ffb4e5b7446
-
Market Narratives Are Marketing
-- Nathaniel Whittemore:
https://tokeneconomy.co/market-narratives-are-marketing-introducing-the-crypto-narrative-index-deeeb49bc909
-
Quantum Narratives
-- Dan Held:
https://tokeneconomy.co/quantum-narratives-859cde44401b
- 感谢 Hasu,他很棒的反馈帮助形成了本文的大部分内容。他写的关于 Unpacking Bitcoin's Social Contract 的文章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
- 感谢 Nathaniel Whittemore 对本文早期拟稿的反馈。
- 感谢 Ben Prentice 校对了最终稿。
作者 | Gigi
编译 | Jhonny
Elon Musk’s ‘Kekius Maximus’ Persona Reignites Interest in Meme Coins and Underlying Technologies
The post Elon Musk’s ‘Kekius Maximus’ Persona Reignites Interest in Meme Coins and Underlying Techno...
Is MUTM Quietly Becoming the Next Big Crypto? Price Predictions Point to a 15x Surge
The post Is MUTM Quietly Becoming the Next Big Crypto? Price Predictions Point to a 15x Surge appear...
Ethereum Price Prediction: If ETH Can Break $2,800 We Could See $3,300 Soon After
The post Ethereum Price Prediction: If ETH Can Break $2,800 We Could See $3,300 Soon After appear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