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Y 最高突破 50%,Orderly OmniVault 为何被称为 “Ethena 进化版”?
作者:momo,ChainCatcher
近日,随着币安宣布将上线 Ethena USDe(USDe),ENA 迎来了大幅上涨,也再次让市场看到 CeDeFi Vault 这类创新产品的巨大潜力。
继 Ethena 之后,Orderly 推出的跨链流动性金库 OmniVault 也开始崭露头角。自通过 Ceffu 集成币安流动性后,OmniVault 表现强劲:TVL 迅速突破2100万美元,近30天交易量近6亿美元。这一亮眼表现也助力 Orderly 成功入围 BNB Chain 2025 年度大奖。
OmniVault 快速崛起背后,不仅标志着其实现对 Ethena 模式的进化,还显露出其打造未来链上资管核心入口、成为 CeDeFi 生态流动性枢纽的野心。
Orderly 是模块化交易基础设施,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可组合、可插拔的交易系统。今年 4 月,Orderly 推出了全链流动性金库 OmniVault,后通过集成 Ceffu 成为了CeDeFi 模式的代表金库产品。OmniVault 试图在追求较高收益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更稳定的链上理财渠道。
OmniVault 使用起来并不复杂,用户存入 USDC 后,资金便可自动参与 Orderly 网络上的做市行为,在Arbitrum、Optimism、Base多条链上运行 Kronos Research 策略,从而获得真实、可验证的 LP 收益。值得一提的是,OmniVault 支持每三小时一次的灵活存取,在 DeFi 领域并不多见。
收益表现也颇具吸引力。上线初期APY(年化收益率)一度超过 50%,而近期近30天的APY维持在 20% 左右,高于大多数传统 DeFi 金库。此外其风控能力也非常扎实,期间最大回撤控制在 0.13% 以内。
能够实现这样的高收益低回撤表现,根源在于OmniVault 相比传统 DeFi Vault 实现了三重关键进化:
1)支持多策略交易。 与传统 DeFi Vault普遍依赖单一策略、“模拟撮合”或“内循环交易”的收益来源不同,OmniVault 通过混合 CeFi 与 DeFi 的双重优势,实现了多元的交易策略和收益来源,让收益源于真实的链上订单撮合交易,具备更强的可持续性与抗波动能力。
例如,OmniVault 通过与 Kronos Research 等专业机构合作采用高频多交易所交易策略,通过在多个交易所之间进行对冲操作,获取稳定的收益。这种策略过往通常只在专业的交易机构中使用,但OmniVault通过把所有操作和收益分配透明地记录在链上,实现为普通用户开放。这让用户既可享受 CeFi 的高执行效率和稳健收益,也不用牺牲 DeFi低门槛、开放透明等特性。
2)集成了CeFi 的流动性。 OmniVault 与币安机构托管平台 Ceffu集成接入币安流动性,并将部分资金保留在链上智能合约中。这种设计既保留了中心化交易所的流动性和交易机会,也兼顾了链上操作的透明性与安全性。此外,Orderly 协议还会将最多 40% 的净收入及部分保险基金手续费分配给金库,进一步增强了收益的稳定性和抗波动能力。
3)支持多链。 传统 DeFi Vault 多受限于单链,OmniVault 则依托 Orderly 的全链流动性层,使用户可在多链间无缝充提,例如用户可以在Optimism上存入 USDC 并在 Base上提现,减少因流动性碎片化带来的操作成本,并提供资本效率。
总的来说,OmniVault 可以说是对 Ethena 模式的一次演进。Ethena 主要基于以太坊生态,通过质押 ETH 衍生品及对冲策略生成收益,策略相对单一,跨链扩展能力也有限。
而 OmniVault 原生支持多链,并通过集成 Ceffu 成功接入主流交易所币安的流动性,在 CeFi 与 DeFi 之间建立了更高效的连接。更重要的是,它正计划引入多管理人和多样化策略,未来用户将能根据自身风险偏好灵活配置资产,在享受透明、便捷交易环境的同时,拥有更丰富的收益路径选择。
如果说创新的产品设计为OmniVault奠定了爆发基础,那么其上线后的实际表现则印证了市场对这一模式的需求。
数据显示,OmniVault近30天交易量近6亿美元,其在短时间内TVL突破2170万美元,吸引近千名存款用户,并已为存款用户累计创造超过 64 万美元的收益。
“数据表现确实超出了我们最初的预期,”Orderly联创Ran在近期采访中坦言,OmniVault切中用户对于链上稳健理财的刚需。OmniVault并未进行大规模市场推广,资金完全依靠“收益表现”自然流入。
从 Hyperliquid再到 Orderly OmniVault的短时间爆发,也表明DeFi空投补贴的红利退去后,当前链上资金正从“投机资产”转向“投结构”,资金加速流向能产生真实收益、提升交易效率的新型基础设施。
Hyperliquid 通过“中心化体验+链上资产结算”打造出更贴近专业交易者需求的系统,从而成为DEX黑马,而 Orderly OmniVault 凭借“CeFi 级的资产管理策略 + 链上透明收益分配”的CeDeFi 结构,正开创一种收益更高、稳定性更强的链上理财新范式,成为更多链上用户理财的新选择。
目前,OmniVault与Orderly生态的协同效应正在显现。OmniVault不仅能利用Orderly的流动性深度优化策略执行,同时也反哺生态,吸引更多交易者和资金加入。自OmniVault推出以来,Orderly整体TVL突破5100万美元,用户规模逼近90万。
OmniVault的野心远不止于单一爆款产品。据Orderly联创Ran透露,其长期目标是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链上资管入口,构建“链上融资、链下产生收益”的闭环生态。
他在采访中强调,目前链上资管正在蓄力爆发中,加密用户的理财需求将逐步从中心化交易所转移到链上。“未来中心化交易所将作为法币出入金和 KYC 服务的入口,引导用户和资金流入链上流动性与理财领域。继Aave、Pendle之后,会有更多复杂的、收益更高的链上理财产品出现。”
在这一愿景下,OmniVault 的业务边界有望持续扩展。短期内,团队将支持更多资产类型,从目前的USDC扩展至USDT、以太坊等主流币种,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资产配置需求。同时,平台计划引入多策略管理和多经理制度,打破单一策略依赖,为用户提供从稳健型到高收益型的多档风险产品。
长期来看,随着TVL持续增长以及与Ceffu等基础设施融合的深入,OmniVault未来很可能沿“Ethena反向路径”演进:从现有的DEX+Vault模式,逐步走向发行原生稳定币,探索更多形式的收益权代币化,增强资金流动性与可组合性,形成更完整的资产闭环与价值循环。
OmniVault正在一步步朝着成为链上资管核心入口的目标迈进,并希望重新定义CeDeFi资管的未来形态。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参与OmniVault的过程非常简单,不需要复杂的链上操作或策略知识。
用户只需要登陆 Orderly 的官方 OmniVault 页面,连接支持的钱包。例如用户可以直接通过Binance Wallet钱包,将USDC存入OmniVault金库,就可以自动享受由Kronos Research等专业做市商管理策略所产生的真实被动收益。存入后,用户可随时查看自己的资产情况和累积收益,并且拥有每三小时一次的灵活赎回权限。
值得一提的是,依靠Binance Wallet,OmniVault拥有了亿级用户入口以及数十亿美金流动性可能性。
而对于用户非常关心资产安全与透明度方面,OmniVault所有用户资金均存放于经过审计的智能合约中,关键操作由去中心化治理机制监督;同时,通过与Ceffu合作的机构级托管和多重签名风控,进一步保障了资产安全。用户可在链上实时验证所有仓位状态、交易记录和收益分配,最大程度减少了信息不对称。
Orderly协议本身的保险基金机制和部分协议收入反哺设计,也为应对极端市场情况提供了额外缓冲层。
OmniVault 的迅速崛起,远不止是单一产品的成功,更标志着链上资管正从“短期投机”走向“基础设施重构”的新阶段。
OmniVault 凭借创新的 CeDeFi 架构,不仅实现了远优于传统模型的收益风险比,更重要的,是验证了一种可持续、可扩展的链上流动性组织方式。
当前,OmniVault 仍处于发展早期,但其表现已清晰指向一个更宏大的未来:它不再仅是 Orderly 生态的增长引擎,更逐渐成为连接 CeFi 和DeFi 流动性、多链资产与用户收益需求的底层枢纽。
它的持续演进,不仅为Orderly 生态提供增长动力,也为行业探索下一代链上资管模式提供了实践样本。
Pi Network News: Rich List Shows Pi Whales Holding Over 10 Million Coins
The post Pi Network News: Rich List Shows Pi Whales Holding Over 10 Million Coins appeared first on ...
Investors Snub Dogecoin and Pepe As RTX Make $1000s Daily With New Referral Program
Dogecoin and Pepe lose steam as investors chase Remittix, a PayFi token with $25M+ raised, CEX listi...
UK Industry Groups Push for Blockchain in US Tech Collaboration: Bloomberg
The post UK Industry Groups Push for Blockchain in US Tech Collaboration: Bloomberg appeared first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