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买办到创造者:一个新加坡人的反思与觉醒
作者:eigen moomin
编译:深潮TechFlow
我们是那些勇敢者的后代,他们或因战争逃亡,或因饥荒避难,或仅仅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放弃了原有的一切,迁徙到这个岛屿上。
他们建立了一个运转良好的国家,一个驯服了混乱、给予我们井然有序生活的地方。这样的生活让我们可以按部就班地过日子,甚至无需做出任何真正勇敢的举动。当然,你仍然需要努力工作, 但我们也成为了第一个彻底“自我驯化”的移民国家 。我们亲手熄灭了那种曾驱使我们的祖先,满怀饥渴与梦想,跨越大洋追求更好生活的野心。
这是一个富裕的土地,数十年来一直如此。我们的人民勤劳、努力且受过良好教育。我们的大学几乎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且未来还会更好。我们有幸成为这个世界上唯一拥有理性政府和高效官僚体系的国家。
然而,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从一片荒芜之地变成了肥沃的土地,我们的“作物”在哪里?我们那些可以自豪地指点的本土公司在哪里? 我们的“爱立信”或“诺基亚”在哪里?
我们对自己的称呼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从最初的“转口港”(entrepôt),一个连接中国与印度财富的贸易枢纽,到“制造基地”,我们用劳动雕刻硅片、炼制石油。今天,我们脱下工厂的工作服,换上了西装和实验室外套,从一个“基地”升级为一个“枢纽”——金融、生物科技以及《经济学人》喜欢的大量流行词汇。
尽管时代变了,新加坡人和工作的核心关系却未曾改变。 我们依然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买办”(comprador) 。作为服务型经济体,我们培养年轻人服务于银行、基金、实验室和工厂。从过去为西方公司充当中介,解锁东方的财富,到如今为东方公司包装形象,融入仍由西方主导的世界。 旧的“老板”已逝,新“老板”取而代之;他可能看起来像我们,但我们依然只是他的工人。
至于那些本地的小“老板”们:有谁是真正值得敬佩的? 每一个所谓的“成功故事”最终都归结为一种“寻租”(rent-seeking)行为。
在这里,你可以通过提供极少的价值赚到很多钱。找到政府热衷的新政策方向,成立一家咨询公司,承诺实现这些流行词汇。申请政府补助,不做任何实质性工作,只需发表炫目的演讲并举办“研讨会”。或者,如果你不擅长滔滔不绝,就从中国采购 OEM 产品,贴上自己的品牌,以“本地企业家”的身份加价两倍出售。至于房地产大亨,现代历史早已给出了对那些靠土地发家的人的正确判断。
我们最聪明的人才从不去创造——他们太聪明了 ,知道这条路风险太大!我们新加坡人聪明到明白,最安全的投资回报方式是观察别人做什么,然后做得更好。我们擅长数学,直觉上知道创业的风险回报比远低于当投资银行家、顾问、律师、医生或软件工程师,而且后者的夏普比率(Sharpe Ratio)更高——看看这项研究,90%的初创公司最终都会失败!
而当那种“我们是一个没有值得骄傲的企业堡垒的国家”的空虚感袭来时,我们就会写文章,制作精良的 CNA 纪录片,解释我们为什么无法创新。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心安理得地不采取任何行动,因为我们至少已经如此“专业地”诊断了自己的问题。
当然,问题在于文化。它始终与文化有关。我可以引用上千位经济学家和评论家的名字,引用上百个比我更聪明的头脑,但最终一切都归结为那个简单的词: 文化 。
我们的教育体系残酷无情,奖励那些屡战屡胜的人,却把那些随时可能失败的人排除在外。那些犯下哪怕是一次考试就搞砸了的严重罪行的人,都必须付出代价,被迫在新加坡的生活中走很长的路(当然,除了那些有钱到足以支付出国留学费用的人)。
当你终于进入大学时,你已经经历了两轮竞争激烈的考试洗礼,每一轮都声称会赋予你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必要技能和知识,但实际上,它们教给你的最重要的一课是: 千万不要成为被淘汰的那一个。
面对这样的体系,理性的回应就是拼尽全力往上爬,以免被底层的“木屑机”碾压。但当每一次考试成绩都决定你的未来时,谁又能承受任何事都做得不好呢?多做一张试卷或在补习班上花一个小时的机会成本,就是一个副业项目没能继续,一项技能没能学到,又一扇通往漫长而未知未来的大门被关闭。 它人为地将原本丰富多彩的生活限制在追求学术卓越的道路上,而最终的目标是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而这个领域需要优秀的资历才能获得回报。
也许你是那 1%在学校里从未吃过苦头的人——你真幸运!你有足够的余力去发现你真正喜欢什么,尝试一些新鲜事物。每届可能有 50 个人像你这样。而其中一半会进入政府部门,光鲜地开始职业生涯,从此再也见不到天日。另一半则会离开新加坡,前往美国,再也不回来了。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其他人仍然足够聪明和勤奋,我们优秀的教育教会我们如何为老板解决世界上的任何问题。但是,如果没有伟大的领导者来指引方向,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吗?
18 年来,你一直表现优异,到了大学,剧本突然变了。为了拿到 “A” 而学习,成为一个“全能型人才”已经不再足以算作“优秀”。现在,你应该“追随你的激情”,“创造一些有意义的东西”。
当然,没有时间浪费在培养激情或意义感上。现在大学里的时间更少了。课程更难,人们更聪明,也更有动力。所以,你只能适应新剧本,匆忙学习如何在新舞台上表演。
你报名参加学校的创业项目,并亲自实践创业精神。你学习所有热门词汇,所有在演讲中需要用到的技巧。你在领英上发布精彩的帖子,夸大每一项重大成就。你帮助学校达成关键绩效指标 (KPI),以此证明学校正在培养成功的企业家,这是政府推动创业发展的一部分。一旦你完成了学校资助的为期一年的硅谷(创业圣地)实习后,你的简历上又会添上一枚闪亮的徽章。 恭喜你,你现在是一位学校认证的创业者了 。
请注意新加坡的一个小讽刺,就连创业者的诞生似乎都是政府主导的。这并不是对那些爱做大梦的怪才们的草根鼓励,而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Type-A型的孩子们按着从大洋彼岸传来的剧本打勾完成任务。即便是那些表现足够好、勉强模仿创业行为的人,他们执行的项目也乏善可陈。“为小贩中心打造的 Uber ”,“为新加坡设计的亚马逊”,“又一个补习市场平台”,“又一个 HDB 租赁的房产平台”。雄心在哪里?为什么这些想法总是止步于此?
给一个新加坡人几十万美元,他会建一个补习中心 。本地化、衍生化,从现有问题中榨取价值,而不是试图解决任何问题。
到了某个时候,你的品味会提升。也许在你职业生涯的几年后,也许在你大学期间,你会意识到,你能够发现我们周围所有存在的胡扯。
现在的问题是,你拥有所有这些绝妙的想法和观察,但它们却被层层自我破坏所困。你需要绝对的确定性才能开口说话,即便如此,每个想法都预先包装好了相应的反驳。你会回避那些可能被质疑的谈话;除非你完全确定,否则你会在会议上保持沉默;在有人可能比你更了解的讨论中,你会退居二线。如今,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羞于表达观点的现象,即使是简单的表达也难以避免。
其首要后果是,我们最终会错失无数去做有趣事情的机会 。当你把自己传递给这个世界时,即使不完美,你也允许别人塑造你的形象,塑造你的信仰和兴趣。当有人需要找人帮忙做某事,或者需要听取意见时,首先想到的人往往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中的那个人。如果你不写作或表达自己,你就把自己排除在外,甚至不被重视。我们的羞怯使我们尽量减少被关注的面,而这正是我们每个人最终每天都经历的传递的小悲剧。
更深层的悲剧在于,这正是我们始终停留在买办角色的核心原因。不仅仅因为我们最大的梦想是为外国公司工作或执行他人的想法,更因为我们不相信自己的想法值得被无条件地存在。我们被彻底训练成了习惯性退让、犹疑和避免犯错,以至于失去了对自己观察力的基本信念。
我希望我们能改变这种现状。我希望我们能坦然面对自己的畏缩、犯错,并大声宣扬自己的信念。最终目标是让我们拥有行动的自主权,不再充当买办,而是开始掌控自己的命运。但行动的自主权首先需要思想的自主权——坚信当你看到某件事时,你看到它就很重要,并且你会毫无歉意地说出来。
没有这个基本信念,我们永远都是买办。 我们什么都懂,却无权决定任何事情 。
我深深害怕成为一个只能在新加坡体系内生存的人,害怕自己被过度专业化到只能在这个环境中茁壮成长,而在其他地方却注定枯萎。我相信自己足够聪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也有品味,能辨别什么是重要的;我甚至对自己的观察力有足够的信心,才敢写下这篇或许过于矫饰的文章供世人阅读。
但我是否有意志去付诸行动? 我花了多少时间思考这些问题,与朋友们无休止地共进午餐和咖啡,大家一致认同“某些事情必须由某些人去改变”?
我逐渐意识到: 你不能等着别人来改变新加坡 。你现在享受的一切——甚至那个被视为上帝的庞然大物,那个你在失败时诅咒、在需要时祈求的政府——都因为某些人用一生的时间去构建它。如果你厌恶现状, 要么自己行动起来,要要么就别再假装抱怨能解决问题 。
做任何艰难的事情都需要牺牲,尤其是当另一种选择——舒适的新加坡生活——几乎肯定会让你更快乐的时候。但我希望不再梦想别人都渴望的美好生活,而是开始梦想自己乐于经历的艰苦生活。在这样的生活里,我不再是一个过着安逸生活、不敢承诺任何事情的新加坡人,而是成为一个相信自己有能力创造任何我想象的东西,并最终将其实现的人。
我的前 22 年人生都在追随既定轨迹:上对的学校,拥有对的雄心,追求对的目标。在大学里,我像所有人一样,把所有暑假都燃烧在大科技公司的实习中,为了最终获得那个人人梦寐以求的职位。我拥有了每个优秀的新加坡人梦寐以求的一切:一份高薪且能让你在工作之外过上舒适生活的好工作。
但我拒绝了它,转而去旧金山碰碰运气。我用大学最后一年——那个和朋友们一起狂欢、尽情享受的无忧时光——换来了在一个陌生城市的周末工作岁月。在那里,我孤身一人,认识的人寥寥。我有一位深爱的伴侣,我知道我们会共度一生,但我选择了未来几年与他们隔着重洋。
我写下这些,不是为了表演,不是为了博得你对我为“奋斗”所做牺牲的钦佩——比我更勇敢的人为更少的回报付出了更多。相反,我写下这些,是因为我为自己人生中唯一一次勇敢感到自豪: 在路上遇见那个“舒适的新加坡人”,然后杀死了他 。
空谈无用,你没有理由相信我。但当我回来时,我会创造出一个值得我用十年人生去换的东西。
Dogecoin Faces Final Boss At 0.886 Fib As Bulls Eye $0.25 Reclaim
Dogecoin is back pressing a long-standing resistance cluster as two prominent traders map the next p...
Presale Crypto Coins Showdown: BlockDAG Destroys Hype Around Bitcoin Hyper & Blazpay! Gears Up for Live AMA on Binance
Compare Bitcoin Hyper, Blazpay, and BlockDAG, the presale crypto coins driving 2025’s hype. See why ...
Top Five Discounted Altcoins To Buy Before November 2025
The post Top Five Discounted Altcoins To Buy Before November 2025 appeared first on Coinpedia Fint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