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该问比特币牛市结束没,而该问:现在是哪一季?
撰文:Daii,Mirror
最近,朋友们最常问我的问题是:
「比特币的牛市是不是快要结束了?现在是不是该卖出?」
毕竟,现在比特币已经涨到了 12 万美元附近,价格卡在这,好几周都上不去。大家开始不安了:
「是不是顶到了?熊市是不是就在门后等着?」
这是个好问题。但我们不妨反过来问一句:
假设熊市真的就埋伏在 12 万的门后,你准备怎么办?
全仓卖掉,锁住利润?
那么如果这又只是一次「假顶」,下一站直接冲到 20 万,你会不会像 2013、2017、2021 年那一批「太早下车」的人一样,只能在更高的位置追涨补票?
这种事情,不止一次发生过:
真正让人懊悔的,往往不是「踏空熊市」,而是把还在奔跑的行情错当终点,提前下车。
如果你脑海里只有「牛市」和「熊市」这两个按钮,那你每一次决策都像是在掷硬币:猜对了叫高位落袋,猜错了叫错过整轮周期。
可市场不是二元对立的黑白照片——它更像一张调色盘:除了牛市的艳阳和熊市的风暴,还有长时间的闷热横盘,以及几乎不回调的加速上冲。
只有把这四季都看见,你才不必在每一个十字路口都赌命猜天意,而是能让资产配置替你随天气换衣、随风向调帆。
说得更直白一点,传统的「牛熊二分法」,其实太粗糙了。
这不是我先说的,一个叫 Jesse B. Mackey 的投资研究者,早在几年前就给出了更清晰的地图——从黑白的牛熊二元世界,扩展为彩色的四象市场:牛、熊、狼、鹰。
——这场投资世界的「分季革命」,才刚刚开始。
过去,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把市场分成两种颜色——上涨是牛市,下跌是熊市。
涨就是「红光满面」,跌就是「冰天雪地」。
可 Jesse B. Mackey 却提出了一个更贴近现实的市场刻画。他像是拿出了一盒更细腻的调色板,对我们说:
「你看到的,只是黑白世界的一角。真正的市场,是一张彩色地图。」
在牛和熊这两个经典角色之外,他补上了另外两位一直被忽略、但却异常常见的主角——狼市(Wolf)和鹰市(Eagle)。这不是为了玩概念,而是源于他对 1950 年至 2017 年标普 500 每一帧日线图的逐条拆解与分类,得出的统计真相。
接下来,让我们逐个认识这四种「市场天气」:
标准定义:从最近高点累计跌幅超过 20%。
气候特征:寒潮突袭,市场像突然断电,成交量暴增,恐慌指数(VIX)飙升。
心理感受:每一根绿 K 线都像是海啸里的泡沫,心跳随账户净值一起掉进谷底。
标准定义:不满足熊市定义的上涨区间,通称为牛市。
历史特征:平均持续 2.7 年,期间涨幅中位数约 112%。
气候特征:春风拂面,大盘沿着 200 日均线缓步上扬,信心悄然回归。
投资节奏:定投、长持、什么都不动反而最赚钱。
标准定义:从高点回撤超过 10%,随后反弹至原位;或出现两次 ≥10% 的下跌,中间没有创新高。
历史发生率:约占市场日历的 22%。
视觉画面:K 线像锯齿在来回拉扯,方向感模糊,技术派接连被「扫损」。
投资体验:你不觉得行情在跌,但账户就是不断在流血。趋势系统在这种行情里往往失灵,被反复「千刀万剐」。
标准定义:过去一年涨幅 ≥30%,且没有出现 ≥10% 的回撤。
历史发生率:高达 34%,比牛市还常见。
气候特征:仿佛被气球牵着一路飞升,价格持续拔高但波动异常平静。
典型场景:你犹豫着等回调,但市场从不回头;一边上涨,一边把观望者留在原地。
于是,当 Mackey 把 70 年的市场日线重新归类统计后,他发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实:
狼市 + 鹰市合计占了 56% 的时间,而我们最熟悉的「牛市」,只占 24%;熊市为 17%,其余 3% 无法归类。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大多数时间,其实活在「牛熊」以外的市场里,却浑然不觉。
我们在鹰市里等回调,在狼市里追趋势,在看似牛市的假象中频繁换仓——最后不是错过,就是被磨光信心。
真正的问题不是「你猜错了牛熊」,而是你用的那张地图,压根没画出狼和鹰的轨迹。
那么这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市场会变成这样呢?
一句话:
牛熊的黑白眼镜,已经看不清这个多彩又反常的市场了。
牛熊二分法的最大前提,是「涨跌轮流来」:股票跌,债券涨,反之亦然。这是一种「资产负相关」的经典逻辑,也是老派资产配置的压舱石。
可从 2022 年开始,这条「物理定律」突然像重力消失一样失效了。 根据美银的全球研报,2022 至 2023 年间,美 10 年期国债与标普 500 的 60 日滚动相关性不止一次转正,最高甚至接近 0.6。
这意味着什么? 你以为熊市抄底债券是避险,结果发现股债一起「自由落体」;到了 2023 年底,它们又一起飞了起来。
牛熊模型只适合处理「一涨一跌」的清晰画面,可如今你面对的是「双涨双跌」的乱流,它就哑火了。
上一轮超级牛市(2009–2020)有一个「大背景」:
全球央行携手放水,利率一起降,行情一起涨。
而现在,这条高速路已经分裂成 N 条岔道—— 2023 年美联储停下加息脚步,2024 年欧洲央行谨慎降息,中国、印度、澳洲却在一路放水。 国际清算银行在 2025 年年报中直言:货币政策差异化已成为跨境资本流动的最大「震源」【来源:BIS Annual Report 2025, Chapter III】。
你还在用「全球一起宽松是牛市、一起紧缩是熊市」那套逻辑,像是拿着两条地铁线的票,跑进了十八线的换乘站。眼花缭乱,还会上错车。
传统牛熊模型还有一个默认设定:
熊市 = 高波动;牛市 = 低波动。
可流动性泡沫打破了这个节奏。
2021 到 2022 年的美股,日内波幅超过 2% 的交易日多达 46 天,比过去的牛市高出一倍还不止。 而到了 2024 年第一季度,比特币在 ETF 推出后连续上涨 70%,却把 30 天波动率压低到 25% 以下——完全是鹰市的「低波快涨」剧本。
过去的牛熊模型,建立在趋势清晰、波动有序、回归可期的前提上。可如今的市场,早已脱轨。
横盘区间变成「狼谷地」:2023 年标普 500 和比特币的价格在 ±10% 的窄幅里反复扫损。J.P. Morgan 数据显示,仅 3–7 月间就出现了 17 次 1.5% 假突破,趋势交易者被磨成「金属屑」。
再平衡策略反成自残:BlackRock 报告显示,被动资金已占美股 54% 的自由流通市值,这些资金按季度机械调仓,实际却因流动性枯竭带来巨额滑点。2023 年底,纳指一次权重调整 单日蒸发 180 亿美元。
事件主导时代,均值回归被打碎:一条推文、一个监管信号足以让行情剧震。2024 年 6 月,SEC 重审以太坊证券属性,仅一句话就让 ETH 日内暴跌 12%,两天后又收复一半。
职业资金用脚投票:据 HFR,全球趋势跟随型基金的 AUM 自 2015 年高点以来缩水三分之一,而多策略与市场中性基金则逆势扩张,说明老派「牛熊信徒」已退场,市场正迎来「狼鹰猎人」的时代。
牛熊模型不是错了,它只是诞生在一个逻辑更简单的旧时代:当时相关性单一,波动性规律,政策同频。
而今天的市场,像是打翻了调色盘:
央行路径差异、流动性扭曲、消息面碎片化、算法交易引发的非线性反馈……让这片 K 线图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全光谱。
你还用黑白滤镜来看这个市场,注定会在关键节点看错风向、踩空节奏。
拥抱「狼」「鹰」不是猎奇,是回到现实。
下次再有人问你:「牛市是不是要结束了?」 或许你该先问一句: 「现在是狼风、鹰流,还是熊潮?」
因为只有你知道答案,策略才有方向。
我们已经看到了,牛熊模型不够用了,市场需要更细分的「气候学」;但有了更精准的地图,接下来就该考虑:怎么在这四季轮转的链上环境里穿对衣、踩对节奏?
这就是 MMI 策略(Multi-Modal Investing) 的用武之地。
MMI 是一种基于市场状态匹配策略组合的资产配置模型,最初用于传统资产的四象限环境。如今,它被搬上链,核心思想不变,只是装备从股票、债券、波动率基金,换成了稳定币、永续合约、流动性挖矿和高贝塔代币。
我们把它拆解成四个「口袋」,一场行情来临时,你知道该掏出哪一件武器。
3.1.1 熊市口袋:稳定币 + 链上短债
场景特征: BTC/ETH 自高点回撤超 20%,链上清算频发,流动性枯竭。
稳定币就是你的现金仓。 回看 2022 年 FTX 暴雷那一周,USDT/USDC 的交易量一度占全网 81%,比平时高出 15 个百分点(数据来源:Kaiko Research)。那一周,谁手上拿着「稳币」,谁就能满地捡黄金。
链上美债,让你在风暴中心睡得着觉。 Ondo Finance 推出的 OUSG 等代币化短债产品,把 5% 的美债利息搬到了链上,在 BTC 年化波动超过 60% 的日子里,显得异常安静。
对冲型「黄金」代币,真正抗住了恐慌。 比如 PAXG:2020-2024 三次大级别抛售周期中,它和 BTC 的相关性稳定在 -0.3 到 -0.4 之间,是名副其实的链上逆周期资产。
3.1.2 牛市口袋:长期持币 + 质押再投资
场景特征: BTC、ETH 持续走高,链上活跃地址、TVL、Stablecoin 流入多点开花。
BTC 与 ETH 是牛市最稳的「双王 Beta」。 CoinShares 数据显示,2025 年迄今,比特币 alone 就吸走了加密基金 62 亿美元净流入,占全部流入资金的 54%。长牛的果实,仍长在这两棵大树上。
质押是链上牛市的「股息红利再投资」。 LBTC(Lombard),weETH、stETH 不仅享受上涨,还能持续复利增长。你不必高频调仓,也能「睡后盈利」。
3.1.3 狼市口袋:机会主义套利 + 市场中性策略 + 卖波动为王
场景特征: 价格在 ±10% 的箱体里反复震荡,趋势假突破频繁,行情「走不出方向」。
做基差 / 资金费套利,趁波动率「退潮捡贝壳」。 2023 年二季度,BTC 现货与永续合约的年化基差一度达到 8-12%。你只需要做多现货、做空 perp,每个月稳收 2-3% 的无方向收益。
Uniswap v3 提供流动性。 用 BTC-ETH 挂进 10% 的窄区间,用永续合约锁住 Delta,手续费年化可以达到 25-35%(数据:DeFiLlama)。
狼市不是赌方向,而是靠来回收「灰尘里的金币」。
3.1.4 鹰市口袋:集中进攻 + 杠杆永续 + 高贝塔公链
场景特征: 波动率骤降,价格沿 30 日均线上扬,一路飞升、几乎不回头。
杠杆 才是捕捉鹰市的「火箭座舱」。 2025 年第一季度 2 倍杠杆的 BTC 三个月涨幅高达 142%,而同期现货 BTC 只涨了 70%。
高贝塔公链是新周期的「链上 NVIDIA」。 Solana 是继 ETH 之后比较有希望的一个。
注意,鹰市不是撒网捞鱼,是选好火箭、抱紧它飞。
第一步:把资金装进四个「加密口袋」
每个口袋各占 25%。
第二步:设定「自动驾驶逻辑」
熊口袋、牛口袋配置后尽量不动,行情恐慌时逆向买入。
狼口袋可以半自动执行:如流动性挖矿选 BTC-ETH,在 Base 链做;perp 套利推荐 BTC、ETH,只做低风险品种。
鹰口袋控制两件事:杠杆不超 3 倍,只选具备长期故事支撑的核心资产,例如 BTC、ETH、SOL。
第三步:用「剪刀」调仓而非「大锤」
口袋权重浮动区间建议 15% 至 35%;
每次只微调 5-10%,以减少误判与执行成本。
这套配置就像你链上投资的「衣橱」:
不管是狼风扑面、鹰流冲顶,还是熊潮突袭,你永远有四套适合天气的「防护装备」。
行情变幻莫测,但节奏可以稳定。MMI,不是预测市场,而是陪你穿越它。
上面这些只是粗略的操作逻辑,详细的我会在《阿尔法 Daii》知识星球里面详细拆解。
让我用一个亲身经历,给这个话题画个句点。
今年 4 月,比特币跌破 8 万美元时,市场一片恐慌。我没有预测底在哪里,也不敢打包票它会马上反弹。 但我动用了「熊口袋」里那笔 10,000 美元的稳定币,开了一个 3 倍杠杆的 BTC-ETH 流动性挖矿仓位。今天,它已经变成了 31,000 美元,收益超过 300%。
具体的细节,我在《阿尔法 Daii》的知识星球里写过一篇实操拆解,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但我要说的重点不是「我赚了」,而是:
我并没有靠预测赢这一笔,而是靠准备。
市场,不是单行道,而是一座四季轮转的城市。
如果你的脑中只有「牛市」和「熊市」,那你在每一个转角处,都只能靠猜:
赌对了叫「高位落袋」,赌错了就是「悔不当初」。
但如果你早早为自己准备好了四季衣柜——熊来有羽绒,狼来有风衣,鹰来穿助跑鞋,牛来换上短袖——那么,波动再猛烈,也不过是一次换季而已。
MMI 的「四口袋思维」不是玄学,不是花哨的策略拼盘,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的本质:
是把「我现在该不该卖出」这种高压决策,转化为「我今天该穿什么」的日常节奏。
真正的投资高手,从来不是市场的预言家,而是自己情绪与仓位的管家。
在加密世界,你的「口袋」里可能装着的是稳定币、质押收益、套利机器人和杠杆永续; 在传统市场,它可能是现金、短债、低波策略或动量 ETF。
你需要做的,从来不是预测行情,而是:
定好四个口袋,写好自己的规则表,定期用「剪刀」微调仓位比例。
因为季节会变,太阳会升,但你要确保:
下雨时有伞,起风时有衣,冲顶时有箭,横盘时有盾。
——剩下的,交给市场,交给时间。
推荐阅读:
麻吉大哥、伊能静回归,NFT 市场进入深度换挡期?
Solana 与 Base 创始人开启论战:Zora 上的内容有 “基本价值”吗?
TOKEN6900 Presale Hits $1.5M Despite Market Dip: Best Crypto to Buy Now?
TOKEN6900 presale hits $1.5M despite market drop as traders seek the next big meme coin for 10x retu...
Stability World AI Joins Ai Xovia to Revolutionize AI-Powered Finance on Solana
Stability World AI joins AiXovia to build an AI-powered financial ecosystem on Solana by merging tru...
Ripple Exec Reveals What Will Drive The XRP Price Value
Ripple Labs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David Schwartz, has offered rare and pointed clarity on what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