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宝创始人谈国鹏:哪些行业真正需要区块链?
谈国鹏|比特宝创始人、AskCoin创始人
我在思科(Cisco)工作八年后,于2011年离职创业,先后做了两个项目,其中包括社交网络邻居网,做到了200万的注册用户。在邻居网创业期间,我无意间接触到比特币,对其背后的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时比特币的价格到了70多美金,而国内交易所只有BTCChina一家,美国BitPay的A轮融资都还没有完成,国内比特币支付市场完全处在真空状态。
1.钱包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2013年初,我推出比特宝(bitbill.com),是国内第一家BTC比特币支付平台。当初市场还处于比较空白的状态,比特宝开始时发展很快速,知名媒体也有过报道,融资也比较顺利,中国电信,腾讯,淘宝,也先后集成了比特宝。
成立bitbill的时候,并没有人能看清未来,甚至还没有出现区块链这样的词。我们是在模仿美国的bitpay公司,他们是做支付的,所以我们也做支付。
做支付和做钱包是相通的,它们主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安全,包括支付安全、防双花,存储安全等等。虽然比特币网络有天然的防双花的机制,但在于支付领域,攻击者可以有更多手段(比如:芬妮攻击)实现支付层面的双花。
研究这些挺有意思的,很多时候它们就像数学游戏一样,令人着迷。这也是我的兴趣所在,所以我们就一直在这个方向做了下去。
我们认为钱包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现在有很多用户都把数字资产放在交易所里,这既不安全也不方便使用。即便有些用户把数字资产放在钱包,但这些钱包的实用性也非常差,用户往往只把钱包当做储存工具,所以我们在设计Bitbill时就想同时突出钱包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更重要的是,钱包将是所有人进入数字资产世界的入口。假如有一天数字货币合法化或者在一些数字货币合法的国家里,比特币或其它数字货币是可以用于日常结算的,那用户就需要一个便捷的手机钱包来进行支付。
数字货币钱包和我们传统的支付宝、微信钱包有个本质区别,就是数字钱包的钱是存在手机端的,通过手机端的助记词或者加密的私钥。而支付宝钱包的钱实际上存在银行的。
现在市场上的钱包主要是分为两类。一类我们叫做假钱包,这样的钱包在功能设计上面相对更方便,可以做类似于比特币红包的功能,但服务器端可以看到用户的公私钥,极容易出现服务器端的盗币事故,非常不安全。
另一类钱包相对更安全,会把私钥放在手机端,但手机端管理就会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钱包的功能相对弱一些,也会存在很多安全性问题,用户一不小心就可能会把私钥丢失掉。
我们在这里做了一个双层设计,把所有的信息分成两类分别储存,一类是用户敏感的信息,比如说用户的助记词、私钥以及用户使用Bitbill转账的密码,这些信息全部都储存在手机端,如果用户不小心丢掉这些信息,没有人能帮他恢复。第二类信息包括钱包的ID、联系人等信息,我们会储存在服务器端,用户也方便在换钱包的时候把联系人重新获取过来,联系人功能也是Bitbill的特色功能。
安全性永远是最大的挑战,而且这个挑战不是钱包本身的安全设计,而是你如何向用户证明你的钱包是安全的。
现在行业通常的做法是开源,但是你在国内很可能会遭遇不正当竞争,如果我们把钱包所有的代码统统开源,竞争对手很有可能就拿过去拷贝,然后做出一个类似的钱包产品。
我们后来选择的方案就是分阶段开源,我们已经第一时间将公私钥的管理方式、交易处理方式开源,下一个阶段会慢慢开源我们的钱包代码。
不存在所谓的跨链钱包。既支持比特币,又支持ETH或多种数字货币,从功能上来说,钱包看起来实现了跨链的功能,但更准确的来说,这样的钱包应该被称为多资产钱包。
一旦涉及到跨链,一般是指某条链本身可以跨A和B两条链,钱包本身只是一个客户端,它没有跨链和不跨链之说。如果你要正儿八经要去做跨链,首先需要把代码部署到以太坊网络上。
一般来说,我们把硬件钱包或者不联网的软件钱包称为冷钱包。因为不联网,冷钱包是绝对安全的,因为没人能从网络上盗取它。但是冷钱包一般只适合存储,不适合使用,它的发送和接收都挺麻烦。
Bitbill 会在今年8月份发布3.0版本,我们扩展了冷钱包的概念,实现了联网环境下的软件冷钱包,从安全性角度来说它和硬件钱包几乎一致。Bitbill 冷钱包通过多重加密技术实现了不可破解性。
联网的冷钱包的最大的好处是发送和接收特别方便。因为联网,接收操作是无障碍的。发送时可以快速解锁成热钱包,使用起来方便了很多。
2.哪些行业真正需要区块链?
区块链广泛地为人们所熟知,然后引起一场革命式的热潮,这是预料之中的。我是做技术出身的,从人们最早谈及比特币的时候开始,我就在研究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从技术的本质上看,这是一项足以改变未来的技术。
以往的各种技术都没办法做到去中心化,而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可以。现在所有网络平台都会有一个非常权威的中央服务器,比如说当我们用银行的系统时,实际上是银行的中央服务器在发出指令,如果有人更改了中央服务器里的信息,那么以后全网络都以更改后的信息为准。所以在以往,个人做的事情想要被普遍认可,必须要有一个权威的机构或者部门在做背书。
但社会发展到现如今,中心化平台正变得越来越耗时耗力,已经迫切需要一波去中心化或者说去信任化的过程,这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而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实际上是加密学技术,它的本质是对公钥和私钥的区分,私钥保证了只有你本人才能输出相应的话语或者指令,然后通过这套加密逻辑,你无需通过中心化平台的认证,就可以在很多业务场景上相信这些话语就是来自某个特定人。
预料之外的可能就是政策层面,以及现在区块链行业的乱相。我从没有预料到会出现这么多的数字货币,这么多的区块链项目,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现在人们都说区块链好,实际上区块链也有它非常不好的地方,就是区块链开发成本高,维护成本高,升级难度大,也不如以前中心化平台效率高。在传统行业里,有些模式已经非常好、非常高效了,如果这个行业并不存在作假、黑幕等问题,把区块链加进去也没任何意义,反而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如果出现作假问题,那这个行业就需要用区块链改造,但是这个改造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会失败,因为改造有可能会遇到既得利益者的阻碍,世界不可能是特别理想化的。
很多区块链项目都太想当然了,完全只是为了去套区块链的概念,根本就没想过这个行业是不是真的需要区块链。
首先要看这个行业有没有被互联网改造过,如果一个行业并没有被互联网所改造过,那它显然就不适用区块链;还有在企业级应用方面,区块链的改造也是相对不重要或者相对比较延长的那一部分。
3.为知识和现金的转换提供通道
2018年初,我创立了AskCoin。AskCoin是基于DAG技术的区块链系统,属于公有链,它为知识和现金之间的转换提供了最为便捷的通道。
在整个的生态设计中,以问答系统为例,知乎、stackoverflow、春雨医生等等未来都会是AskCoin区块链系统的应用。在这些应用间使用统一的代币:ASK。将来你在stackoverflow上回答问题赚来的ASK币可以转给你的朋友,让她/他在知乎上问其感兴趣的问题。
AskCoin完全由公司的技术团队自己搭建,代码开源,有着自身的技术优势。AskCoin所用的DAG技术,目前来说还是比较新颖,富有创造力和挑战力的。
DAG代表有向无环图,相对传统的区块链技术,在扩展性上具有天然优势,这就意味着整个底层链的TPS可以做得非常高。但是DAG会有一定的劣势,对顺序有要求的场景是有障碍的,比如双花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AskCoin会通过AskcoinHub的主链选择算法来保证MainChain的稳定性,从而解决双花问题。
现在很多项目在使用见证人机制,试图去解决无序带来的一些问题。
见证人机制的好处就是解决得比较干净利落,因为见证人说话具有权威性,所以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它的缺点很明显,就是没办法去中心化,比如说字节雪球应用了DAG技术,在它的设计里有12个见证人,但这也是不够去中心化的,因为我只要搞定超过一半以上的见证人,我就可以破坏掉整个网络的安全性。这也是字节雪球到现在发展得不是特别好的一个根本原因。
所以DAG技术短期内很难大规模应用。但是在物联网领域DAG技术有它天然的优势,因为物联网是一个数据传输和交易量特别频繁的场景,当有一个交易过来后,后面连着有几十万的交易过来,这时候你就能够确认交易。
也就是说,DAG技术在交易量特别频繁的场景中反而是一个优势,但对于交易量特别小的场景,假如一天就几十个交易量,DAG技术是没有办法使用的,因为你需要等到好几年或者更长时间,你的交易才能被确认。
除了物联网领域,DAG技术在其它场景天生有不合适的地方,但不排除随着未来技术的发展,它可以被应用到更多的场景当中。
4.区块链3.0会是什么?
长期来看,我坚定地相信区块链会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是对社会的一场革命;但短期而言,这个行业已经产生了非常巨大的泡沫,它一定会破裂,在破裂的过程中大家都会觉得特别痛苦,也有很多人会损失很多钱,创业公司有可能面临非常严重的寒冬期,因为任何行业爆发后都紧接着有一两年寒冬期。
按照互联网的发展阶段来看,2000年是互联网牛市的高峰,2002年是互联网最寒冬、最为低谷的时间,如果按照这个时间去算,同时考虑到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发展节奏会比互联网稍微快一点,2017年作为行业的高峰期,那么2018年下半年或者2019年上半年很可能会迎来这个行业特别寒冷的时期。
值得反思的是,Token是区块链的灵魂,如果没有Token,很多东西和传统模式就没有区别了。但是在有了Token之后,如果没有规则,Token就有可能变成作恶的工具,你可以利用它做善事,也更容易利用它做恶事,所以现在很多别有居心的人乱发Token,而交易所本来可以去打造自己公信力,可以去把控Token的质量,但是它们更多地以利益为导向,只要给钱就可以上,导致风气越来越差。
当一个行业没有规则,行业里的人也没有自制力,这是一个特别危险的信号。我还是想说,后期的区块链创业项目千万不要急着发Token。即便Token的确是你最核心的东西,但你现在不要去发,因为你在Token以外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做,等到政策制定以后,你再去发Token也是来得及。
真正的好项目可能并不担心寒冬,因为他们本身就在安心做事,在磨练技术和产品,不太会受环境影响。实际上,在寒冬里能够熬过来、能够活下来的项目就是好项目。
大家都在思索的是,比特币是区块链的1.0,以太坊是区块链的2.0,那么区块链3.0会是什么?
互联网1.0是web,门户网站之类,2.0是博客、社交网络之类,发展到2.0用了五六年时间。又用了五六年才到互联网3.0,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
以太坊实现了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其重大意义称得上2.0,区块链3.0的时间节点还没到,自然是DAPP的概率也不大。
从DAPP的本质和实用性来说,其实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首先很多APP并不适合做成DAPP。DAPP和APP的本质区别是其核心逻辑是去中心化的,是跑在以以太坊为代表的智能合约平台上的。通过智能合约的方式去触发关键的逻辑。
什么样的APP需要这样的去中心化逻辑?目前想来也只有赌博、ICO一类的应用。所以DAPP有可能是个似是而非的命题。
本文内容源自谈国鹏先生的分享,部分资料来自网络,由“未来大脑”采编,Mr.DAO主编,未经分享人最终审核。
Bitcoin Sees Influx Of New Capital: First-Time Buyers Add 140,000 BTC
On-chain data shows the supply held by new Bitcoin buyers has seen a jump recently, a sign that the ...
Neurolov and Deepbook AI Build DeFi Browser Backed by Distributed GPUs
According to Neurolov, this latest partnership with Deepbook AI allows users to enjoy smooth DeFi ex...
BTC Price Action: Michaël van de Poppe Eyes $110K Entry Zone
The crypto analyst, Michaël van de Poppe, published an essential update regarding altcoins. As $BT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