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大厂“扎堆”数字人
作者: 苏樵 来源: NFT营销工场
互联网大厂,都在“造人”。
元宇宙是当下科技互联网行业最热门的话题。近年来,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升温,各行各业都已将目光投向元宇宙,在各自相关的领域动作频频,都想抢先一步迈进元宇宙的大门。
NFT营销工场观察到,那些试图与元宇宙建立更多连接的组织,都有一个共同的动作:推出数字虚拟人。
过去,企业的名片可能是创始人、CEO,是商业代言的明星,但现在,数字虚拟人正在成为企业的全新名片,体现着企业的技术、文化、审美和价值判断。数字人从诞生开始就自带流量,以一种更亲和、更轻松、没有人设负担的方式,拉近着和目标受众的关系。
数字人正在推开元宇宙世界的大门。
虚拟偶像争相出道
未来某一天,品牌代言是否会成为数字人的天下?
近两年,数字虚拟人成了为数不多的“风口”。启信宝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数字虚拟人相关企业新增数量为36080家,2021年,新增企业达到66293家,同比增长80%。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虚拟数字人”相关企业近30万家,其中有超过63%的企业成立于1年之内。
另据市场研究机构ResearchAndMarkets数据,预计到2028年,全球虚拟活动市场规模将达到5047.6亿美元(约32707.44亿元)。
在业界,数字人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发布的《2020年虚拟数字人发展白皮书》中指出,虚拟数字人意指具有数字化外形的虚拟人物,除了拥有人的外观、人的行为之外,还拥有人的思想,具有识别外界环境、并能与人交流互动的能力。
从已经发布的数字人来看,目前的超写实数字人(MetaHuman)不但在外形上追求更贴近真人,表情、毛孔、发丝、皮肤的质感纹路等都具备超写实特征,力求做到对真人的高强度还原,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在人设、商业化路径方面也力求与真人无二。
在国外,最负盛名的数字虚拟人是美国初代虚拟网红Lil Miquela,她于2016年在Instagram上首次亮相,目前已拥有300多万粉丝。Lil Miquela既是网红、模特,接受时尚杂志采访,也是音乐人,发布的单曲《Not Mine》《Money》《Sleeping In》等都在Spotify上名列前茅。
Lil Miquela的商业化形式也相对成熟,包括广告植入、品牌代言、视频口播、参加时尚发布会等,Chanel、Supreme、Fendi、Prada、Givenchy、Calvin Klein、三星等品牌都与之有合作。2018年,Lil Miquela被《泰晤士报》评为“互联网上最具影响力人物”,《时代》周刊也将其评为2018年全球25大网红之一。
从左至右依次为:Lil Miquela、Imma、Shude
此外,国外的Shudu、Imma等虚拟网红也备受关注。Shudu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数字超模”,与数字超模机构 TheDiigitals.com 签订了模特合同,并作为Balmain家族的最新模特之一。
Imma由日本虚拟偶像经纪公司Aww以及专门为电影和游戏建模的CG公司ModelingCafe联合打造,在2019年7月就登上了计算机图形杂志CG World的封面,是宜家、亚马逊、华伦天奴、迪奥、彪马、耐克和Calvin Klein等知名品牌的代言人,Imma也出现在了东京残奥会的闭幕式上。
在国内,第一个备受关注的数字虚拟人是AYAYI。2021年5月20日,AYAYI第一次出现在小红书上。其“出道贴”只有一张照片,但迅速引起轰动,一夜之间涨粉数万。目前为止,这张图在小红书上已经获得了11万次点赞和1.4万收藏。
AYAYI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的外貌和“又A又飒”的人设,迅速吸引了大量年轻粉丝。2021年9月,AYAYI作为“数字员工”入驻了阿里,成为天猫超级品牌日的数字主理人。目前,AYAYI已经和娇兰、保时捷、BURBERRY、安慕希、LV、BOSE等品牌达成合作。AYAYI的制作公司燃麦科技表示,AYAYI目前累计接触品牌已经超过五百家。
与AYAYI前后脚“面世”的,是国货彩妆品牌花西子于2021年6月1日推出的品牌虚拟偶像“花西子”。花西子品牌方表示,“花西子”将是一个“养成系”的人物,是花西子的品牌人格化展现,未来“花西子”将会动态地被赋予更丰富的人格、思想、行为和价值观,成为花西子与消费者情感沟通的桥梁,并逐渐迭代升级成为品牌方与用户共创的符合用户期待的品牌人设。
从左至右:AYAYI、花西子、柳夜熙
2021年10月31日,数字虚拟人柳夜熙凭借一条128s的视频爆火网络,在抖音涨粉上百万,一夜成名,柳夜熙也被称为是2021年的“现象级”虚拟人。如今,柳夜熙在抖音的粉丝已接近900万,目前已经和小鹏汽车vivo、娇韵诗、男人装、安踏等品牌开展合作。
2021年11月13日,浙文互联旗下浙文科技孵化的两位数字人“君若锦”和“兰_Lan”上线。目前,她们已获得汽车、快消、互联网、服务行业等多个行业的商业化机会,如奥迪、中航集、我爱我家、巧妈妈等。浙文互联表示,“君若锦”和“兰_Lan”也将在网综、网络短剧、上星卫视等平台与粉丝见面。
从左至右:君若锦、映映
今年6月,映客启动品牌升级,宣布正式更名为映宇宙(Inkeverse),签约数字虚拟人“映映”为品牌代言人,业务全面向元宇宙进军。
AYAYI、柳若熙、君若锦等更像是数字虚拟人界的名人,忙于接代言,跑通告,而花西子、映映则是品牌自家推出的虚拟代言人。花西子品牌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能够为品牌塑造一个专属的形象,长久地陪伴品牌5年、10年,甚至是100年发展。”
娱乐圈的波澜起伏,以及随时“塌房”的风险,让品牌在选择合作对象时慎之又慎。理想化一点,人设可以苦心孤诣多年如一日经营,但真人总有七情六欲,要经历生活的一地鸡毛,在无限放大的聚光灯下,总会被“扒”出或大或小的缺点。更何况,真人偶像存在体能和状态的上限,且必然会年华老去,必然要吃喝拉撒睡,有情绪,会懈怠。
而数字虚拟人理论上可以7*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不受时空、天气、身体条件、技能等因素限制。此外,数字人的形象还可以根据创造者的审美、根据图纸进行理想化塑造,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类对于美的极致想象,也满足了品牌对于自家理念的极致表达。如果数字人IP运营得当,数字人的社会生命力将会是一种接近永生的状态。
另外一方面,就目前而言,品牌商可能更容易付得起虚拟网红的代言费,广告商可以为虚拟人创建自己独特的人设,并“操纵”它们之间的关系。
2021年以来,欧莱雅、麦当劳等新老品牌也都推出了属于自己品牌的虚拟形象,用于展现品牌形象,宣传品牌理念。2022年6月,天猫在虚拟空间举办元宇宙大秀,AYAYI和锘亚、元芨等6位数字人身着小鹏汽车、百威、玫珂菲、Off-White等品牌的跨界数字服饰依次上场。
从虚拟歌手洛天依,到数字虚拟偶像翎_Ling、AYAYI 、南梦夏、柳夜熙,再到虚拟偶像组合A-soul……越来越多的数字人开始出现、出圈,并陆续在诸多领域落地开花。
至此,我们不由得发问:未来某一天,品牌代言是否会成为数字人的天下?真人偶像是否将彻底失去商业价值?更进一步,数字虚拟人需要休息时间和节假日吗?
“大厂”纷纷造人
2021年8月,有媒体报道,英伟达在当年4月举办的GTC线上峰会中,进行视频演讲的英伟达CEO黄仁勋并非真人,而是合成的“数字替身”。直到新闻爆出后,媒体才发现,在发布会不不同环节,黄仁勋的内搭衣服和皮衣的领口有些不太一样。
对此,业内评论称,“黄仁勋骗过了全世界”。英伟达方面回应道,在1小时48分钟的视频中,绝大多数为真人出镜,只有14秒为了展示3D仿真模拟平台的技术,而让特效制作的“黄仁勋”出场。
超写实也意味着更高的技术门槛与制作成本。黄仁勋的那段14秒以假乱真的、历经4个月全世界都没有发现端倪的演讲视频,共有34个3D美工师和15个软件工程师协同参与,总计近千工时,前后共制作了21个版本。
柳夜熙的成本投入也在百万元级别,其第一条视频成本就达几十万元,涉及到的创作团队人数超百人。柳夜熙背后的公司创壹科技CEO梁子康曾透露,2018、2019年,每一秒的视频价格比1克黄金还贵,现在每一秒价格相当于2到3克的黄金制作水准和制作成本。
百度数字人与机器人业务负责人李士岩在媒体采访中表示,目前,全套的数字人服务在几十到上百万的费用不等。
洞见研报显示,虚拟人制作的客单价在百万元以上,更高精度的虚拟人制作成本甚至达到千万级。
看起来很难很复杂,但这并不影响各大企业争相“造人”。
2020百度世界大会,央视主持人康辉、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分别与20年前的“小康辉”“小李彦宏”两位虚拟熟人展开穿越时空的对话。2021年百度世界大会,龚俊数字人亮相。
2021年12月,网易云音乐的上市仪式上,除了在线下敲锣的丁磊本人,还有两个虚拟数字人“丁磊”,他们分别被刻画成了2000年29岁的丁磊和2021年50岁的丁磊,三个丁磊共同敲钟。
据百度方面的消息,在即将召开的2022百度世界大会上,数字人将成为主角,百度AI数字人希加加、度晓晓将作为AI策划官、副主持人和开场嘉宾,出现在大会的多个环节中。
互联网公司不约而同地将数字人放在了最重要的场合。
今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各大互联网企业“派出”的数字人也各显神通,如央视新闻与百度智能云联合推出的AI手语主播,央视频与腾讯云联合推出的手语解说数字人“聆语”,中国移动咪咕视频推出的体育数字达人、谷爱凌虚拟分身Meet Gu,阿里巴巴推出的冬奥宣推官数字人“冬冬”,“3D虚拟冰冰”等,以各自擅长的方式参与到赛事不同环节。
学术界也迎来了第一位数字虚拟学生。2021年6月,虚拟人“华智冰”正式亮相清华大学,并进入清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知识工程实验室学习。华智冰由清华计算机系、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谱AI与小冰公司联合培养,师从清华计算机系副主任唐杰教授进行持续学习演化。
在数字世界,有明星名人,自然也有打工人。当前,数字人主要分为演艺型数字人和服务型数字人。演艺型数字人主要包括上文前文提到的虚拟偶像、虚拟主播/主持人、真人数字分身等;服务型数字人包括虚拟员工、数字客服、虚拟培训师、数字理财专员等。
银行业较早开始服务型虚拟人业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包括银行、券商、保险在内的19家机构试水了元宇宙。其中虚拟人、数字藏品成为目前金融机构进入元宇宙的最主要赛道。
2019年12月13日,浦发银行联手百度智能云打造的首个数字人员工“小浦”正式上岗;2019年12月17日,光大银行也推出虚拟银行员工、金融理财顾问“阳光小智”;2020年7月,德意志银行企业银行部在全球的虚拟数字员工――“BlueBotYi”在中国正式上岗;2021年12月30日,百信银行虚拟数字员工“AIYA(艾雅)”正式入职;2022年2月9日,宁波银行上海分行推出001号数字员工“小宁”……
互联网上,一日千里。当我们注意到数字人的时候,数字人已经“入侵”到了各行各业。
还没造人的公司,估计在赶来的时候,连数字人的名字都不好起了。
“造人”也需要资本
除了百度、腾讯、华为、科大讯飞等互联网大厂,虚拟数字人在国内的发展离不开投资机构的参与。
2021年,国内虚拟人相关的投资有16笔,融资金额从数百万元人民币到数千万美元不等,投资方不乏红杉、IDG、顺为等知名投资机构。2022年第一个月,数字人领域就有近百起融资,累计金额超4亿元。
与网易联合推出数字人科技博主Eassy的数字资产研运商世悦星承(StarHeir Technology),在2021年12月获得了网易领投的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之后,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于2022年1月获得了梅花创投的Pre-A轮融资。世悦星承旗下有五位数字人Mr.Meta、Vila、Reddi、Nami、Vince,合作方包括Gucci、娇韵诗、Max Mara、森海塞尔、Air Jordan、SKP-S、中国李宁、vivo等。
创造出AYAYI的超写实数字人(MetaHuman)IP创作及运营公司燃麦科技。在今年初也已宣布完成由SIG投资,穆棉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的数千万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据悉,本轮融资将用于更多数字资产开发运营和公司的全球化布局。
过去一段时间,沾上元宇宙、数字人等概念的公司,都在股市春风得意。据《每日经济新闻》统计,2021年,28家“虚拟数字人”概念股中,有25家公司股价累计实现上涨。
但必须认识到,目前数字人的发展尚处于早期。前第一财经总编辑秦朔曾提到,99%的元宇宙公司,怎么涨上去的,必然会跌回去。元宇宙是未来,不是现在。能抓住元宇宙核心的是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相关硬件技术、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掌握这些核心技术的公司,会长期胜出。大量模式创新的公司将昙花一现,留下的只有1%。
具体到数字人领域,IDC 报告认为,当前数字人大多处于 L1-L3阶段,即依赖算法驱动肢体、姿态、口型、表情等,数字人可执行简单的决策和操作。未来数字人将实现 L4-L5水平,由数字人自主进行决策、执行任务,完全实现智能化交互。AI 能力领先的厂商将更快实现 L4-L5级水平。
Web3世界:需要怎样的数字人
今年6月,设计团队为了让美国的虚拟人“Lil Miquela”形象更加真实,在她两颊上添了些“雀斑”。
这可能关联到日本机器人学家森政弘在1970年提出的“恐怖谷”理论。这是一个关于人类对机器人和非人类物体的感觉假设,当人型玩具或者机器人的仿真度越高,人类会对其越有好感,但当这种仿真度达到某个零界点,人类的好感度就会突然降低,甚至越反感恐惧。当机器人的外表和动作和人类的相似度继续上升的时候,人类对他们的情感反应又会变回正面。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表示,Lil Miquela这种“连不完美都经过刻意设计”的情况,反而可能会引发人类的“恐怖谷”效应。
越是逼真、超写实、智能化程度越高的数字人,开发难度越大,成本越高,
但另一方面,过于完美的数字人,可能会对人类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创伤,诸如身体形象的管理问题等。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经常看经过PS、喷绘和数字修改的人体模型会对心理健康产生毁灭性影响。虚拟生成模型的流行将进一步强化更加不切实际的美丽标准,并加剧随之而来的所有生理和心理创伤。
事实上,人类不必过度担忧,也不必过度苛求数字虚拟人的真实性和完美度。
数字虚拟人是元宇宙的原住民,也是人类在元宇宙中的数字化身。
尽管马斯克曾发出“人类是否存在于更高等文明的元宇宙模拟器中”的质疑,但目前看来,虚拟世界的一切能力都是人类赋予的。
元宇宙到底是什么?目前没人能说得清,但大家又都有一个共识:元宇宙是互联网的更高级形态,也是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
随着一个个虚拟数字人的发布,元宇宙世界的人物形象逐渐丰富立体,完美或不够完美的数字人,从长远看,都将成为元宇宙庞大生态的一部分。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每一个进入Web3的人类,都将拥有自己的虚拟分身。
数字人不再停留在科幻小说和电影里,它从人们的想象中走来,借着科技的力量,走向现实,走向未来,走向浩渺的元宇宙。
从元宇宙到Web3.0,既是概念的颠覆,也是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效率是互联网永恒不变的主题,而元宇宙的去中心化正式是底层在最大幅度提升数字化生产效率。
正如红杉中国郑庆生所言,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下一次商业革命爆发的科技积累阶段,现在正是打地基的时候。
MultiBank Group to tokenize $3 billion in real estate assets with MAG as it readies to launch $MBG
Dubai, UAE, 6th May 2025, Chainwire...
Tron Sees Nearly $1B in Weekly Stablecoin Inflows, While TON Faces Massive Outflows
In the past two weeks, Tron has attracted more stablecoin liquidity than any other blockchain networ...
Will the Fed Keep the Crypto Rally on Ice?
President Trump wants rates lower — fast. But with inflation still hanging around and a strong jo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