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区块链王允臻:区块链在农、林、牧、渔中的应用场景分析
10 月 25 日下午,上海区块链国际周开放日期间,万向区块链举办的区块链赋能乡村振兴主题论坛圆满落幕。万向区块链执行总裁王允臻参会并发表主题演讲,从宏观角度总结了区块链在农、林、牧、渔中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方式。
以下为演讲全文,根据速记整理,略有不影响原意的删改。
今天我的演讲主题是《农林牧渔中的区块链》,技术思路,应用场景,和农林牧渔的一个个具体的案例。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是一个很好地结合了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历史性机会。今天的会场有老朋友、新朋友,有产业链合作伙伴,也有来自西北、东北、东南等不同地区的业界专家和伙伴。在此,我对大家能够出席本次论坛表示欢迎和感谢!
首先,国家的政策方针指导下,我们看到历史性的机会。我国在绿水青山治理环境后,又一次提出跟农业发展、乡村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指导方针,「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生产力的提高,也是乡村在农村生产关系和城乡关系中的历史性调整,即上升到数字经济角度来看待农村的发展,凭借数字化技术抓住生产关系变革带来的机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在政策指导下落实农产品、治理环境、食物链之外的农村资源、乡村旅游等资源要素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其特定的价值。
我们回顾历史上每一次社会巨变对农业的影响 :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产业和经济格局的巨变往往让农业和农民付出代价。大家可能还记得英国的圈地运动,即所谓「羊吃人」的运动,以及后来大量农村人口流离失所来到城市,成为第一批产业工人牺牲品。从 8 岁开始开始做童工,甚至最小的小女孩儿只有 5 岁就在纺织厂里做童工。经济变化与技术演进的重大变革为农村经济带来的似乎往往是负面的东西,这是否有其必然性?
在中国谈起这些事情时,我们不禁会想 , 在中国历史中农业经济有怎样的传承?回顾我国早期的经济著作,中国是最早、也是最前后一贯地重点研究农村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影响的国家。最早的相关著作可追溯至战国时期整理的《管子》。汉朝则出现了非常有名的《盐铁论》,即使现在读这本书依然让人觉得振聋发聩。《盐铁论》讨论了农村经济对国家国运以及其在文化上、价值观念上的影响,这在今天读起来还是觉得常见常新,很有指导意义。在我们这样一个高度关注农村经济的国家,今天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在中国讨论乡村振兴,并基于数字化赋能发现新契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且从逻辑上来说,也是一件高度自洽的事情。
万向区块链是技术公司,从技术的角度看问题,从我们熟知的技术——区块链入手,了解一系列与区块链相关的关联技术。万向区块链在行业定位中的差异化在于我们非常认真地做区块链和关联技术的整合,区块链如果脱离了关联技术的技术架构和应用逻辑就没有太多价值,而且也不利于区块链真正发挥出重组生产关系、重组数据流通方式的潜力。而区块链的关联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AI、物联网所有区块链+关联技术,使得区块链的数据流转、价值交换等生产关系层面的能力能够走得更远。我们的目标是达到以下三个价值:
促进乡村经济数字化转型
乡村经济数字化转型即除了长期以来我们作为个体农户从事农村经济或像欧美这样大型集约式的现代化农场外,寻找第三条路。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在欧洲、法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家都已经有这方面的尝试。中国也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并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乡村经济数字化转型的要点是多维度、多层面的乡村经济协同发展,这不仅是政府层面、政策制定者层面的事情,而是每一个农户都可以从多维度考虑并参与的,例如从有机农物到拥有附加值的农作物,或是结合网红经济、分布式流量为自己打造出一种前所未有且自主可控的新型乡村经济数字化模式。
共同富裕的农产品供应链
乡村经济和共同富裕这两件事情之间有非常重要、非常自然的有机联系,即如何在农产品价值链中让生产者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我记得我读中学的时候课本有一篇必读的诗——《蚕妇》。《蚕妇》是宋代的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首诗讲的是养蚕的一位农妇某天从农村进城去,回来后觉得特别伤心;穿着绸缎衣服的人,没有一个是像我这样做丝的农妇。这首诗反映了生产者在整体农业价值链中得到的价值非常低。我们国家对价值链分布的不均衡应该不会陌生。在苹果手机 350 块美元的利润里,中国制造者的利润只有 3-6 美元。这一问题,如今国家号召科技兴国,正通过科技创新能力的迅速发展得到改善。回头再看国内农业,是不是也应该解决价值链的问题?我们如何通过公平交易、数字化供应链让农村在越来越丰富的、高产附加值的工业(例如咖啡、茶)里获取更多的价值?
金融赋能农林牧渔
下面简单讨论一下如何以更细的颗粒度、更精准、更智能地把金融资源和行业发展关联起来,以及关联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价值。物联网在乡村经济数字化中发挥的作用可能会比在城市经济中更重要,因为城市经济里已经有大量 5G 和更好的数字基础设施部署,剩下的只是接入的问题,如有家庭需要接入,解决最后 100 米的物联网即可。但在乡村经济中,除了广域网的覆盖以外,乡村物联网需要解决的不是最后 100 米、最后 10 米的问题,而是最后 500 米、最后 1000 米的问题。数据的关键价值发挥效用的前提是保障数据溯源和数字孪生所对应的商品确权。随着农村高附加值的增加,农产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会逐渐增加,同时区块链和物联网结合的价值也愈加凸显。
区块链与大数据更多是在激励机制设计层面的结合。如果要在个体农户和集约式农场中走出一条新路,就涉及到如何将参与农村数字经济中的不同参与者组织起来,并在组织中通过围绕某一种农产品的联盟为参与者争取更多的利益。这个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激励机制?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本地农村经济、让乡村真正振兴起来,怎样提供合理的监管与产业治理?以上这些都是建立在农村大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区块链从源头保护数据的真实性,从数据中挖掘价值。
农村产业链可信数字化的溯源产品架构,和物联网、大数据都相关。在数据层底层链 PlatONE 上搭建平台层,应用层根据不同的场景、不同农村产业的需要来创造溯源验真的产品架构。有了溯源验真的产品架构之后,不只是单纯做 C 端的农产品认证。溯源验真的重要价值在于为农村经济带来更好的金融资源服务,有了可溯源的数据、不可篡改的数据流,农村才能真正地从金融机构中获得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资源。
很高兴跟大家汇报,目前万向区块链已经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在肉牛领域中,生物资产 1.0 已经落地,通过物联网+区块链项圈与通信网络连通,形成时时可验证的数字孪生,解决畜牧业在获得金融资源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即双方信息不对称。养殖厂非常需要资金,金融机构也乐意提供这方面的资金,通过数字孪生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后,即可弥合供需之间的裂痕。目前我们迈出的第一步是做融资,未来在数字孪生的平台上,可以搭建很多延伸性应用。例如畜牧业的保险、交易等,更便于金融机构在投资过程中做相应资产组合。以有机农产品为例,是不是有机的肉类、谷饲牛肉还是草饲牛肉、是不是有机饲养方法等等,这样差异化的、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也可以在平台上发展起来。
最后举几个例子:
案例一:「农」,普洱茶追溯验真平台
普洱茶追溯验真平台抓住了普洱茶产品的特殊性,普洱茶压成茶饼后,茶饼上有茶纹,可以利用茶纹识别像人脸识别一样对资产进行确认。我们目前迈出了第一步,即对茶饼进行管理,为想投资茶饼的收藏者及会所提供资产确认的服务。但正如肉牛案例,「1.0」版只是第一步,在普洱茶的消费环节和交易环节,或者存储环节,如某一种特定的普洱茶是在东莞潮湿的环境存储,还是在云南更适宜且接近原产地的地方存储,都可以用物联网设备进行监控,把存储的数据加入到数字孪生中来,从而细分同一个地方出来的茶饼,哪些是合适储存的,哪些价值会不断增长。而不断产生的可信交易数据,价值指数会反应在整体的估值平台上,形成客观公正的估值体系。
案例二:「农」,葡萄酒的品质溯源和原产地保护
我们国家在葡萄酒方面不是先行者,但近年在宁夏、山东有所突破,宁夏葡萄酒在国际上得奖,获得了比较好的口碑。宁夏葡萄酒对比法国葡萄酒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就是没有老藤。虽然宁夏的水土很适宜,但是没有太多关于土壤和水纹的数据,没有老藤,很难按照经验来判断酒的价值,即使出了几款好的酒,也很难形成被广泛市场所接受的价值评估模式。
区块链和数据溯源可以分析酒的葡萄来自怎样的土壤,例如陕西杨凌的农科所可以进行土壤分析。我们将这些土壤、水文数据加入中国生产葡萄酒的整体数字孪生体系当中,经过五年、十年的积累以后,中国葡萄酒业就能够成为高度科学的数字化葡萄酒产业。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中生有老藤,而是以另一种方式突破经验评估,形成科学、数字化的评估方式,为中国优质产区的葡萄酒价值确认、价值成长建立好的数据体系。
案例三:「林」,区块链助力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国林业资源产权体系非常复杂,在农村有私人拥有山林,有政府拥有山林,山林的使用方法和修林的方法在每个地方各不相同。区块链可以和关联技术相结合,如遥感技术、无人机的监测技术,对山林进行确权,特别是未来碳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山林归属的确权意义重大。过去拥有一片山林不能砍伐,除了种木耳、种蘑菇没有其他获利的方法。山林作为碳捕捉的重要资源,每年在碳经济中所生成的利益可能将归于山林的拥有者,通过摇杆技术和区块链的结合,形成资产确权,在资产确权的基础上形成碳积分的分配体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走在全世界的前面。
案例四:「牧」,中华原生农牧物种溯源
这些年大家去新疆和内蒙会发现两种羊,一种是个大的,往往是集约式养殖的,还有一种个小的。但到呼伦贝尔吃手把羊肉的时候给你提供的羊都是个小的,因为个大的是过去二十年从新西兰、澳大利亚、欧洲引进的,出肉量比较大,我们国家的本土物种出肉只有人家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二。本土的农牧物种如滩羊、鲁西黄牛都具有味道较好等特点,是一种高附加值农产品。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在十年二十年以后,可能这些农牧资源就逐渐被淘汰掉了。事实上国际农业组织曾经在 2009 年出过一份报告,报告总结发现南美和中美的原生物种在 2009 年往前追溯三十年间,原生的农牧物种在中美、南美、非洲减少了 60%,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现在这个过程正在我们国家发生;味道鲜美或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本土畜牧物种,正在通过取代、杂交,逐渐边缘化。而饲养滩羊、两头乌等本土物种家畜的农户、农场,其产品的价值,在数字化程度不高的产业链下游,很难以可信的方式得到承认,形成农户激励的闭环。
我在前面讲肉牛的时候提到过数字化项圈,通过无线技术和区块链技术形成可信的数字孪生;如果在数字孪生的数据包中加入对这头牛的物种的视觉分析数据,例如,鲁西黄牛,在确认牛的生命体征、产权,而且还能确认它是不是高附加值的本土物种。在后面捕捉高附加值农产品价值的时候养殖户就能获得他该获得的那部分价值。
案例五:「渔」:基于声纳定点监测的区块链金融服务
无论是近海养殖还是其他方式的鱼类养殖,养鱼与养羊不同。螃蟹、鱼等水产类资产的数量、规模相对不易展现,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资产确认。通过声纳技术对水产进行分析,生成结论并打上时间戳,上链进行管理,从而解决养殖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满足水产养殖户的融资和交易需要。这方面的数字化会让供应链更加稳定,减少行业风险。进一步地说,如果某一个省份广泛地部署了这个技术,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省里的水产养殖户供应量,有利于产业治理,避免丰年到处都是卖同样的东西,形成价值的恶性竞争。
最后,我们从价值链个环节的分配,来谈谈 Fair Trade 和共同富裕。星巴克是比较早在全球咖啡行业中推出 Fair Trade 的品牌。星巴克的 Fair Trade 机制,比原来国际咖啡产业当中的价值分配,给非洲、中美洲和东南亚的种植户多一点价值分配;但其整体数字化程度不高,农民拿到的利润还是不够。在中国的数字经济大潮中,我们可以将「Fair Trade」的理念给予更完善的数字化支持,一方面减少中间环节,另一方面通过流量经济、网红经济缩短从生产方到消费方的距离,降低中间商分配利益的比例。通过网红经济、流量经济(特别是抖音、斗鱼等短视频或直播平台),不仅使更少的中间商来分钱,而且会给生产者更高的地位和得到消费端更直接的肯定,让他们确定能捕捉更多的价值。我相信区块链和数字化手段赋能的中国式 Fair Trade,将会为行业走出一条更先进、更有全球指导意义的新路。
我就简单地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Avalanche, Sonic and Fantom Dominate On-Chain Activity Growth
The latest on-chain data discloses 258%, 255%, and 120% growth in on-chain activity in the case of A...
Strategic Crypto Picks for 2025: Qubetics, XRP, and Chainlink Are The Top Cryptos To Invest In For Short Term
Explore how Qubetics, XRP, and Chainlink are shaping the crypto landscape in 2025, offering unique o...
Top Crypto for 2025: BlockDAG Raises $233M With Podcast Push as BNB Expands, DOGE Surges, and AVAX Scales Real-World Apps
Discover the top crypto for 2025, led by BlockDAG’s $233M presale, 2,520% ROI, and transparent dev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