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保护“舌尖上的安全”,区块链是怎么做到的?
来源: 人民网
每天的一日三餐少不了肉类和蔬菜,这些食材的来历如果不清不楚,大家吃起来也不会安心。食品安全溯源平台为每种食品贴上了“身份证”,追根溯源地保障了我们“菜篮子”安全。
食品安全溯源运用了哪些技术?
通常,食品安全溯源平台主要运用了分布式存储技术、哈希算法与非对称加密算法以及加密锚定技术。
1、分布式存储技术
传统食品溯源是将信息中心化存储,信息存储在一个服务器中。而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将数据信息打散成多个数据小块,存储在不同的服务器中。这就意味着,每一台计算机都是一个节点,节点分布的越多,区块链网络就更去中心化,网络信息就更安全。食品安全溯源平台应用区块链技术将食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信息分布在每一个节点上,即使一个节点不工作,也不妨碍其他节点的信息流动,保证信息的安全与完整。
2、哈希算法与非对称加密算法
哈希算法又称散列算法。通过一个方法将信息的摘要或者字符串计算出固定长度的哈希值,相当于一个身份证。哈希值具有唯一性和单向性,既定的信息对应唯一的哈希值,修改信息后,哈希值也会相应的改变。除此之外,哈希值无法倒推出存入的信息,保障信息的难以篡改。哈希值上链存入区块后,区块与区块相连接形成区块链条,当前区块包括上一区块的哈希值,后一区块包括前一区块的哈希值,保证食品流通信息的可追溯。
非对称加密运用了公钥和私钥两种密钥,公钥用来加密或验证签名,私钥用来解密或签名,两者互相对应。用公钥加密的数据只能用对应的私钥解密,用私钥签名的数据只能用公钥来验证。运用这两类技术,不仅可以追溯食品的来源,还能全流程监控食品的流通交易过程,保证食品的安全。
3、加密锚定技术
加密锚定技术是一种防篡改的数字指纹,这些指纹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光学代码。加密锚可以嵌入到产品中,并与区块链相链接,确保产品从出发到送达消费者手中的真实性。超微型可信芯片的加密锚定技术形成加密锚定智能标签,保证标签及溯源信息不可复制,并实现食品流通全过程的温湿度监测。并且,该技术结合区块链的难以篡改和可追溯特性,实现食品全方位的防伪溯源。
区块链溯源食品安全的优势
传统的食品安全溯源主要应用中心化的存储技术,食品信息存储在一个服务器中。在此环境下,食品上下游的参与者为达到个人利益,有时会篡改食品信息。在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食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得到了全程监控,实现了食品信息的真实透明、可追溯、难以篡改。因此,区块链食品溯源技术打消了用户对食品安全的顾虑,解决了食品生产流通各环节参与者之间的信任问题。
目前,北京市已应用冷链食品追溯平台累计记录进口冷链食品超40万吨,确保了冷链食品的供应源头、物流信息和消费信息可追溯,让更多市民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专家: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周鹍鹏
(责编:宋文珍、杨鸿光)
FOMC Meeting May 7: Will Powell’s Speech Trigger Bitcoin Crash or Rally?
The post FOMC Meeting May 7: Will Powell’s Speech Trigger Bitcoin Crash or Rally? appeared first on ...
Strategy Expands Bitcoin Investments With Latest Purchase, Now Holding 555,450 BTC In Total
In a recent filing with the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 Strategy (formerly Microstr...
Florida Drops Bitcoin Reserve Plans
The post Florida Drops Bitcoin Reserve Plans appeared first on Coinpedia Fintech NewsFlorida’s pr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