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区块链肖风:数字新金融到底是什么样的金融?
6月28日,创新引领 ,“链”接未来——江北新区区块链技术应用大会暨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落地签约仪式在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举行。中国万向控股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万向区块链董事长兼总经理肖风应邀在会上发表了精彩演讲,阐述了数字新金融如何引领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进阶,服务于数字化经济社会。
以下根据现场速记整理的演讲全文,略有删减。
很荣幸有机会在江北新区和大家做交流,非常感谢各位来宾刚才见证了万向区块链以及万向区块链的三个实验室正式落户江北新区。刚才罗群常委在致辞中提到江北新区的定位是“两城一中心”,中心是指新金融中心。今天我想和大家汇报关于新金融、数字金融的一些个人看法。
近来,我自己在思考一个题目“数字新金融到底是什么样的金融”,我在网上学习了很多,也看了一些书。但是,我认为这些学习资料和书籍把数字新金融说得不够简单明了,我试图把它归纳得简单一点。
我的第一个看法:数字新金融一定是基于完全崭新的社会平台和基础设施的金融。所以,新金融、数字金融应该是在 “价值网络”上的金融。 我把网络平台过去100年的演变过程分成三个阶段。首先是通讯网络阶段,然后是上世纪中期因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而诞生的信息网络阶段。如今,随着区块链等技术的逐渐成熟,开始进入价值网络的阶段。
在通讯网络阶段,因为电报、电话才有了像AT&T这些真正的现代企业。AT&T最初基于通讯网络,规模庞大,感觉可以屹立不倒,后来却因为涉嫌垄断而被拆分了。现在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开始讨论怎样限制互联网平台的边界,怎样限制它无处不在的“触角”,一如通信网络阶段发展到最后,出现 AT&T被拆分的情况。
通讯网络时代的来临提升了通讯的便利性,同时也大幅降低了通讯的成本。商业因此而发生,不仅产生了像AT&T、GM、GE这样的公司,人们也开始能依据通讯技术去搭建网络。
有电报才有铁路网络,在有电报之前铁路是无法调度的。信息技术对美国GDP的贡献首先是从电报开始的,因为有了电报,整个铁路网络才得以搭建。铁路网络搭建后,第二个网络——媒体网络在美国出现了。在有电报之前,纽约的报纸很难当天送到华盛顿、波斯顿或是费城,你在费城看到的《华尔街日报》可能是3-5天前的。有了电报,《纽约时报》当天就能将新闻消息发送到华盛顿、波斯顿、费城的分社进行印刷并销售,华盛顿的报纸当然也一样。
不要小看这样的网络,它把物理距离迅速拉近。基于通讯网络和通讯平台,商业被改变了。英国的衰败源于相对实力的减弱,美国从英国手中夺取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电报机是英国发明的,但是英国没有在第一时间进入到通讯时代,而美国在这个时候跟上了时代的发展,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上世纪中期,计算机、互联网在美国诞生,美国继续引领全球创新的同时,出现了全球计算机公司、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网络急剧改变了很多商业,出现了很多大型互联网平台,把信息处理的成本降到冰点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信息处理的效率。
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很多商业的变迁,最主要的商业变迁结果是互联网平台的诞生。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互联网时代也面临着与通讯网络时代相同的问题——互联网巨头。本世纪初,一个新的网络平台悄然诞生,云计算、AI,尤其是区块链技术,正慢慢地走向应用。我相信价值网络这个平台对商业的冲击和未来造就的商业成果不亚于之前的网络平台。
价值网络最主要的特点在于把商业平台上的信任成本降到最低,并将信任的效率升到最高。在价值网络时代,两个陌生的机构或人可以很方便地去完成一个商业交易或建立商业关系。通讯网络使商业交易和通讯成本下降,信息网络使信息成本下降,而价值网络带来了整体商业交易成本的下降。于是商业网络出现了两个新的现象,其中一个是“生态吸引组织”,即生态商业模式。两个或多个机构,无需股权关系或相互熟识,甚至不需要做竞调或背调,也不需要依靠中介,就能够在区块链上达成合作。基于这个技术可以取得生态效益,打造生态商业模式。
另一个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自组织,又称为DAO,不再需要以公司的形式处理商业、商务、交易、交换。目前,价值网络的应用尚在实验中,但是这十多年的实验足以证明这些东西是有“生命力”的。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我们怎样基于区块链技术来改造、优化、迭代出真正对我们人类的社会有好处的商业组织和形式。数字金融或数字新金融是基于价值网络,为了服务生态性商业模型或自组织商业组织而建立起来的新金融。
新金融、数字新金融不是为了服务传统的商业模式、商业形态、商业组织、商业活动的,而是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商业演化出的新东西需要一种新的经济、金融服务模式。新的金融服务模式首先是基于新的金融网络平台,这是我与大家分享的第一个看法。
第二个看法:数字新金融所基于的账户模式与传统金融以及现在人们所熟悉的金融完全不一样。 到目前为止,账户模式有三个不同的阶段。最早是大家熟悉的,也是目前普遍应用的银行账户。你的钱、工资、奖金放在银行账户,由银行严格监管账户。但是你平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不是银行账户,而是支付宝或微信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是互联网账户,即不是以银行记账的方式而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在微信、支付宝账户中记录金额的变化。
3年前,在央行要求所有互联网平台或第三方公司的用户资产必须接受央行监管之前,资产是由银行账户体系之外的互联网金融担保的。因为有了互联网和信息网络,金融服务融入了越来越多的场景。
我们在网上有购物等支付需求时,退出互联网平台再登录银行账户,并使用银行账户付钱是很困难的,因为信息和资金的不对称导致难以实现即时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完全融入某个应用或需求场景之中,满足快速、便捷、安全的支付需求。
现在通过互联网支付平台管理资产很安全,因为进行互联网金融秩序整治时,央行要求所有的准备金都由央行负责监管。由央行负责监管和银行负责监管是不同的。如果你把钱存在央行,央行是不会倒闭的,你的钱由央行保管,你的钱就一定在。银行不是这样的,你的钱在银行里,银行依靠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做杠杆生意。全球的银行都一样,当它破产时,你只能得到存款保险的额度。在美国是25万美元,如果一家银行倒闭而你是这个银行的客户,当你存款超过25万美元,超出25万美元的存款银行不保证赔偿。如果银行有能力则赔偿,如果没有就由联邦存款手续保险赔付25万美元。如果你的钱在美联储,美联储一定会给你,你的钱100%是安全的。
即使银行严格监管账户,互联网账户也有其他风险。区块链技术带来了与互联网账户不同的第三种账户模式,即区块链数字账户。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不是账户模式,因此有部分声音对区块链数字账户表示抵制。区块链数字账户运用了加密算法,即使你的钱在合约里,但也是在这个账户里,这是一个管理钱、记录钱的账户。随着央行的数字人民币越来越普遍,数字账户是银行的一次新机会。任何一个想要提供新金融或数字服务的人首先需要考虑,如何越过互联网账户,在服务中更好地建立数字账户为客户提供基于数字账户的金融服务。
银行在互联网账户这个阶段被打败了。虽然保持着银行账户体系,但最终涉及场景金融时,用户不是用银行账户体系做互联网支付,而是用互联网账户做支付。随着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广,金融机构不是基于传统的银行账户体系,而是基于区块链数字账户体系,重新构建服务客户的技术基础。
数字账户的基础是账户模式的转变。你不能再用银行账户体系做数字金融服务,而是以新的账户模式为基础,提供新的金融服务。数字账户为银行推广数字人民币,为金融机构、持牌金融机构和银行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在互联网阶段失去的东西,在区块链数字账户阶段可能可以拿回来。
第三个看法:数字新金融不仅账户模式不一样,记账方法也变了。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新金融,它的记账方法——分布式记账有两个最大的特点。第一,你的账不是你自己记,而是由网络上的区块链所有的节点帮你记,即你的账不是一个人在记,是全网共同在记。这使得记账行为是可行且不可被篡改的,例如一个公司的财务经理无法篡改公司的财务账。因此我们预设一个前提,这些由别人来记的账以及全网的人共同记账的账本是不可撤销,且真实、准确、不可篡改的,如需修改则需要全网一起修改。“不作恶”是谷歌的经营准则,而区块链共同记账、别人记账的做法已经不仅是自我约束不作恶,而是不可能作恶。这个记账模式做到了不可能作恶,因为无法由一个人决定如何记账。
分布式记账法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方法。谈到去中心,大家可能觉得是否会有政治上的不正确,或为什么一定要用去中心的方式等问题。自己记账可以尽力做到最好,也可以保证不撒谎,但是要获得别人的信任却是困难的。所谓的去中心化,实际上是一种治理机制。
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以低成本与陌生人建立信任关系并达成合作就需要去中心化的治理机制,即在社区或生态中通过共识来达成某些事情。共识永远都是慢的,例如大家达成“区块链要靠今天所有在会场的人共同努力才能建得好”这一共识需要漫长的时间。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高效率或快速决策。有很多事情,慢就是快,慢就是好。
当之前提到的那些商业模式(生态型商业模式和自组织商业组织)基于区块链构建起来之后,其治理一定是通过共识实现的。共识是去中心化、自下而上、自发的群众运动。如果在商业活动中需要高效率、快速决策可以用中心化方式。去中心化的特点无非追求公平和效率,在这样一个界限内大家找平衡点。
数字新金融现在有一个机会,即央行开始发售法定数字货币。所谓的数字新金融应该是服务于数字化的组织,服务于新的经济组织、模式、业态,这些新的经济业态、组织需要用数字化的手段来提供服务。若非如此,用西方的谚语来说就是 “重新发明车轮”。传统的金融已经覆盖传统的经济组织、模式、业态了,加上互联网金融覆盖得更全面了,我觉得没有必要投更多的资源和精力重新打造新的体系来继续为这些组织、业态服务。一定是有新的需求、场景、业态模式等需要数字金融的服务,数字金融才会应运而生。
所以新的金融一定是新的数字金融,数字新金融一定有新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与传统的金融机构不一样,很大程度上是点对点的分布式自组织,且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取代了很多金融中介的合同。传统金融机构做数字新金融时,首先要找自身数字化生存的模式,即如何以数字化生产的方式提供新的金融服务,服务这些新的经济组织。这就给金融机构的数字化生成和数字化生产带来一些问题:什么叫数字化生成?什么叫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生成的路要怎么走?
我个人把整体的经济和社会数字化看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数字孪生 ,把物理世界、现实世界的东西数字化,重构一个数字化的现实世界。孪生是因为有现实的世界、现实的存在、物理的存在,再建立数字化的存在,这两个一一对应,这是数字化的第一阶段。
数字化的 第二阶段叫做数字原生 ,其意义是创造一个现实世界没有的、新的、数字化的结果或世界。数字原生与现实、物理世界是平行的。数字原生在最近几年已经崭露头角了,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新趋势。举个例子,几个星期前,清华大学接受了虚拟人类作为一年级的本科生入学。这是在微软小冰的基础上,由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谱AI团队和小冰公司三方合作打造的一个虚拟人,叫做华智冰。她现在已经具备了清华大学一年级的入学水平,能画画、写诗,还能写小说。清华大学希望她四年之后毕业时,能真正具备清华毕业生的水平。这就是数字原生,数字世界的从无到有。数字原生这个平行世界中的东西越来越强大,一定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现实世界。
第三阶段叫做虚实相生 ,在这样一个数字化过程中,数字经济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区块链技术是数字金融服务人类社会和经济数字化过程的“钢筋”和“水泥”,是数字新金融服务数字化进程中所需要依靠的基础设施。
数字化的事物本身看不见摸不找,是存在于网络上的一串数字,且易于被别人复制或“零成本”传播,而区块链技术能够赋予数字化事物一个产权上的确认。只有区块链技术能给数字化的东西唯一性和确定性,使得数字世界所有的东西具有类似于 “桌子”、“椅子”等现实世界中物品的物理属性和实物感,这是区块链应用价值的一个体现。
从数字孪生到数字原生、虚实相生,我们必须依靠区块链给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数字宇宙唯一性和确定性。 如果权属、唯一性得到确保,我们就用能这些东西交换、交易、抵押、借款、借贷,数字金融就因此而诞生。
以上是我对数字金融的一些个人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Ethereum Macro Trend Oscillator Shows Green Might Be On The Horizon
Ethereum’s price action may have struggled to gain traction in recent weeks, but an interesting long...
XRP Price Analysis: Can Rising Adoption of RLUSD Curb XRP Drop to $2 Again?
The post XRP Price Analysis: Can Rising Adoption of RLUSD Curb XRP Drop to $2 Again? appeared first ...
Crypto Pundit Says XRP To $10 Is Just The Start
In his latest video, the market commentator known as CryptoInsightUK laid out a multi-step arg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