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无法被数字化,论NFT背后的资本主义逻辑
近段时间NFT非常火,又是烧原画,又是天价拍卖。然而NFT背后的商品异化概念,和资本主义逻辑,却不得不令人注意。
人们在高调炫耀对某个数字商品所有权的同时,其实难以掩盖内心深处,对商品占有欲的永恒追求。
前两天看到一篇讲NFT的文章,觉得标题起的挺好,很喜欢。这里就直接拿来用了——
关键在于,你站在哪个世界看NFT?
每一个新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多种解读的角度。而本篇文章,则希望能给读者,另一种看待NFT的方式。
是独一无二,还是刻意制造人为稀缺性?
简单来讲,NFT是将网络上的数字产品(歌/文章/图片…),打上一个特有的标识,来证明你对这件东西的所有权。因此可以向世人宣告,你拿到的是第一手的正品。
而其他人就算依旧可以听这首歌,分享这张图片,但是也只能作为复制品而存在。基本上,所有的数字化产品,都能进行NFT资产化。
但是,对一些人来说,NFT的意义已经不在于内容价值本身。更多的是打造一种内心独属的、对于某件数字产品的拥有感,甚至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然而,在对独一无二与占有的疯狂追求背后,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思考:这个商品到底是本身具备一定的稀缺属性,还是刻意去制造的人为稀缺性?
实际上, NFT并不提供除标准版权之外的任何其它权利。因为归根结底,这些艺术品仅仅是数据和信息,只需单击鼠标即可复制。
在商品的身上寄托自我的意义感,并希望借此彰显自身的独特性,是一种非常荒谬的行为。 “我拥有这个 NFT”这句话,几乎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可笑。
那么人们追求的,到底是艺术美本身,还是其它什么?
当一个人以近5亿的价格,买了一幅画。
从博弈的角度看,也许这就是一场利益互换——希望在大众的脑海中,构建一个关于艺术的神话。
你看不懂?不好意思,艺术品本来就不是随便来个人,就可以欣赏的。
过一段时间后,自然有人跑过来接盘。因为艺术本身玩得就是圈子,是认同感。
商业赚钱的本质是囤货居奇,即找到一种稀缺资源,然后抬高价格,卖给后来者,让他们没法不认可你这个价格。
但是,如果用5亿买的是一副看似并不稀缺,在网上随时可复制的画。
从资本的角度切入,也许这就是一场赌博——试图在人们的内心深处,种下一个关于价值的心锚。
这几年随着美元疯狂印钞,旧世界资产的价格也日益接近天花板。资本为了保全自身,迫切希望寻找一个新的故事,把目光放到下一个标的物上。
未来注定是数字化的世界,这点毋庸置疑。如何在全新的领域,抢先跑马圈地,甚至制定规则,这是资本一贯以来的逻辑。
而资本流动的方向,就是泡沫开始产生和堆聚的地方。既满足未来数字化方向,又满足人性深处对独特性的追求,NFT因此脱颖而出。
如果未来NFT世界真的发展起来,这次的天价交易,说不定是一笔可以写上教科书级别的买卖。
是艺术的革命,还是资本主义晚期的故事?
很多人觉得,NFT的出现将会刺激内容创作的繁荣,让更多艺术家得以取得客观的收入。
但事实证明,与许多人所幻想的乌托邦幻想相反——NFT热潮并没有使艺术大众化,仅使极少数艺术家“幸运儿”变得非常富有。
这就像在互联网时代,虽然有了更多的发声平台,但也并没有多少人被真正“看见”。在任何时侯任何圈子,能够脱颖而出的,都是极少一部分人。
历史上伟大艺术家的困境,也并不在于没赶上一个好的时代。而在于他们往往特立独行,对当时的社会主流审美形成超越,因而死后才得到认可。
毕竟,人类现实世界的二八法则,和时代的滞后性,很难仅靠技术去突破。
詹明信在其著作《后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指出,晚期资本主义疯狂的物质生产和消费享受,造就了一种精神分裂、意义紊乱的文化系统。
现实虚拟化带来的时空意识转变,不仅造成了客观外部空间的改变,也改变了人内心的主观世界。并加剧了艺术表现中的历史淡化、时空倒错和中心瓦解,造成深度感和距离感的普遍消失。
因此,美感最终将完全被消解于商品生产的总体过程之中。而美感的最初创造,也势必受到晚期资本主义阶段经济规律的统辖。
世界经济正在创造出前所未有数量的,马克思的“虚拟资本”
而NFT刻意制造人为稀缺性的背后,我们可以同样看到“数字资本家”贪婪的底层逻辑——
重要的不是资源是否支撑无限,而是欲望是否存在上限。
从农业时代地主,对土地资源的霸占;到工业时代资本家,对技术能源的掠夺;再到现在互联网时代巨头们,对用户数据资源的占有。
虽然时代在不断变革,生产要素也相应迭代。但是都从未改变,资本对运行这个世界本身底层资源的疯狂占有。
也许艺术的情感依附,对一些人非常重要。但是,当你坐拥价值相当于100 ETH的NFT时,那么心里想的可能就是,如果能从中受益就好了。
是价值还是想象,资产能否能建立在IP之上?
曾经有段时间参加区块链活动,经常听到这个行业前辈的感慨,年轻真好。这导致我一度困惑了很久,年轻人什么都没有,还受一堆社会规则的限制,怎么就好了?
他们看起来理想又幼稚,满怀热血却又犹豫徘徊……在尚未经历社会几次严重的洗礼之前,可以明显看到,各种分裂的特质在他们身上来回撕扯。
后来接触区块链,学习金融的变迁,以及各种难以被常规心态所理解的炒鞋、炒盲盒等。我突然明白了——
原来年轻人的真正价值在于,他们可以对旧的世界体系不认账。
新一代年轻人对原有的价值体系,基本是全盘否定的。如果这个行业的老玩家,基本垄断了所有的资源,那么不好意思,我干脆拒绝参与你这场游戏,我们换个战场见——这里的规则和玩法由我们来定义。
年轻人更倾向于定义一个全新的世界,就算他们的力量不足以推翻你,但是也架不住他们创造一个新的游戏规则出来。
甚至还反过来,笑话你的俗套与陈旧,跟不上这个时代。
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那句话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因为再强大的、坚不可摧的旧有体系,终有一天,都会随着那代人的消逝,而埋藏于历史的尘埃中。而未来的每一天,都将是崭新的开始。
让我们回到BTC诞生的缘由,就是基于对这个世界的不信任——对政府、银行和企业,甚至包括身边人的不信任,只要涉及到金钱/私人权力的存在。
因此,人们才试图希望通过代码与智能合约,构建一个没有第三方存在的理想新世界。在这个世界,价值可以被永久存储,而不会被任何人损害。
但换个角度看,BTC可以被认为是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极致。因为它的核心,是希望摆脱了国家对财富再分配的桎梏(通胀和税收)。
可能人类太缺乏安全感了,一次战争,经济危机,都有可能让辛辛苦苦几十年,甚至祖辈累积的财富全部归零。
而现实的荒谬,也不断加强了人们被Power支配的恐惧共识,因此共同构建了BTC和加密资产的价格神话。
那么,建立在IP之上的资产,真的可靠吗?
其实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靠想象而凝结出来的商品,从钻石、普洱到Lv,包括现在疯狂的BTC和NFT,都禁不住岁月与人口变迁的洗礼。
所以如果你问,要不要对BTC持永恒信仰。我只能说,历史上任何有形或无形的资产,都不可能长久建立在某个固定的IP之上。
黄金作为全球范围空间最广,时间跨越周期最长,曾经全人类共识最强大的IP想象物,也依然也没能逃过这条铁律。
我们现在所疯狂追逐的,终会在未来某一天弃之如履。
是数字化的永久存储,还是美的当下感受?
说实话,我并不在意美是否能被永久化存储,或者说流传千古。我在意的是若干年后,人们是否依旧有发现美和看见美的能力。
我更担心的是,未来的人们会对虚拟世界的艺术创作,形成一种机械式和标准化的认同,而对生活中真实又鲜活的美视而不见。
如果数字化可以代表人们对美的真实感受和真正追求,那么每年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争先恐后去梵高艺术博物馆,只为一览真迹的面容。
每一件艺术品或是艺术本身,都具有对自身所经历的历史的独特见证,和以其自身所反映的对于它所见证的历史阶段独一无二的约束。
因此艺术品的构成,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其在某时某刻的物质或形式所属,而是其物质、形式所属与对绵延承续的时空的见证的结合。
当看到伟大作品的那一瞬间,对观赏者来说,并不仅仅是虚与实之间审美方式差异,更是超越时空和作者的对话。而梵高画作中无法被数字化的奔放笔触,更是激发了无数创作者思考的源泉。
当人们欣赏这些伟大的画作,并从中得到灵感的启发时;当创作者表达他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并赋予画作灵魂时,我想这一切,都和占有没有一点关系。
非常喜欢一个哲学家,叫Krishnamurti。克氏曾说:“当你对某件东西产生依赖性时,就会想去占有它;但同时,被你占有的东西也会反过来占有你,让你成为这件东西本身。”
然而人难以避免的,总是想要变成某个东西。所以为了抓住某种确定的安全感,拼命渴望占有——不管是某人,还是某物。
假如真的有那么一天,也许有人会在未来虚拟世界,突然跳出来大声叫喊:“你们分享的图片都只是盗版,是复制的产物。根据《NFT国际网络数字产权保障法》,在分享图片时需要注明所有者,否则是违法的。”
“…….对此,我再做一次声明:这张图片的来源是公元20xx年某艺术家的产物,在当年被我的父辈,以20个ETH购买了下来。”
“虽然你使用了这张图片,但本质它还是属于我的。这个世界上只有我手上的这张图片,是作者的真迹,你们的都是复制品。”
但是,也一定会有人说:“Who cares? 也许图片是你,你是图片,但我只在其中看到了美。”
North Carolina Passes Bill To Integrate Bitcoin Into $127 Billion Pension Fund
The North Carolina House has recently approved two significant bills that aim to transform the manag...
US Could Buy $100 Billion In Bitcoin This Year: Coinbase Exec
Sebastian Bea, president of Coinbase Asset Management, believes a technical change to the way Washin...
XRP’s Advantage? Being Built in the U.S. at the Right Time
The post XRP’s Advantage? Being Built in the U.S. at the Right Time appeared first on Coinpedia F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