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羊毛没薅着,你可能还搭上了自己的羊
没有抢到头矿、后入场的农民「惊喜地」发现,收益甚至不能抵消 Gas 成本,更难逃层出不穷的代码漏洞、项目突然宣告失败、崩盘倒计时……
文 | 秦晓峰 运营 | 盖遥 编辑 | 郝方舟
出品 | Odaily星球日报(ID:o-daily)
问:一个投资项目的预期年化收益达到 1000%,靠谱吗?
“骗子”、“传销”,是两个月前绝大多数币圈人的第一反应。
毕竟 1CO(首次代币发行)时代一去不返,投资者已被市场充分教育。老韭菜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巴菲特年化收益也才 20%」。
但在这波 DeFi 流动性挖矿热潮中,四位数的年化收益率随处可见。Compound、YFI、YFII 以及 YAM 等一个个项目,引发集体性狂欢,更让不少踏空的老韭菜追悔莫及。
顿悟之后,老韭菜们开始携巨资下场,争当「农民」,挖完「玉米」挖「红薯」。尽管深知不可持续,但势要分一杯羹,薅一波羊毛。
结局却不如预期。没有抢到头矿、后入场的农民「惊喜地」发现,收益甚至不能抵消 Gas 成本,更难逃层出不穷的代码漏洞、项目突然宣告失败、崩盘倒计时……
最终,羊毛没薅着,可能还得搭上了自己的羊。
DeFi收益率趋于平稳,成常态化投资
过去两月,最火的话题莫过于 DeFi。特别是流动性挖矿,激发市场的参与热情。
鉴于不少老韭菜依然没有赶上趟,我们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流动性挖矿?
简单来说,就是用户为某个代币提供流动性,项目方给予治理代币作为收益反馈。
以流动性挖矿的鼻祖 Compound 举例,用户向其中存入/借出 DAI、USDC、USDT、ETH 等代币,提供流动性,可以获得原生治理代币 COMP 收益。
(1)年化20000%不是梦
早期,随着 COMP 价格从 18.5 美元上涨至 381.89 美元,存/借 USDC 和 USDT 的年化收益率(ARP)都在 200% 以上。
年化收益率 200% 是个什么概念?目前美国商业银行最高的存款利率是 2.10%(运通银行),而全球存款利率普遍在 3% 以下,DeFi 收益是银行存款的 100 多倍,足以令人疯狂。
也正因如此,Compound 初期吸引了大量的资金,两周内锁仓量激增至 10 亿美元,一跃成为借贷市场头部产品,比肩老牌借贷商 MakerDAO。
然而,年化收益 200% 也只是 DeFi 的起点。YFI、YFII、YAM 等现象级的项目接棒 Compound,在高收益的大道上继续驰骋。
7 月 18 日,yearn.finance 正式推出子治理代币 YFI,开启流动性挖矿,初期年化收益一度高达 2000%。7 月 27 日,上线两周的 YFI 开始分叉项目,诞生新项目 YFII,开设两个矿池进行流动性挖矿。其中,二池初期年化收益率一度高达 4000%。8 月 12 日,Yam Finance 进行了首次代币 YAM 分配并开启流动性挖矿,开设 8 个质押池;其中 AMPL/ETH 池子刚上线每小时收益可达 1.6%,折合年化收益高达 14049%;表现最差的 WETH 池子年化收益也能达到 2000% 以上。上线不到一天的时间,Yam Finance 总锁仓金额已经超过 2 亿美元。8 月 13 日,Yam Finance 在 8 个挖矿池外新又上线了二池——YAM/yCRV Uniswap v2 LP 池。二池年化收益甚至可以达到 20000% 以上,某头矿用户曾一度获得年化 500000% 的收益……
以上仅是较为知名的几个 DeFi 挖矿项目。实际上,各类仿盘不断,年化收益也都在四位数以上。
(2)收益骤降,回归理性
持续保持高收益,显然不合逻辑。此类项目大多只在上线的 1 到 2 天能维持上千的年化收益。
一方面,随着大量的资金涌入,用户获得挖矿收益被稀释(获得币更少了);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矿工的操作路径是「挖-提-卖」,抛压较大,导致治理代币在二级市场价格难以为继,急剧下降。双重作用下,用户挖矿收益也就随之骤降。
以 YFI 为例,目前 TUSD、USDC 以及 USDT 等年化收益基本保持在 6% 以下;Compound 也一样,USDC 最高也只有 5.7% 的年化收益;dForce 上收益最高,年化可以达到 30% 左右。
(不同币种在个平台收益情况,图片来自 yearn.finance )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 DeFi 利率基本是活期利率,仍高于中心化金融产品的活期利率。
以贝宝为例,USDT、TUSD 等稳定币活期利率为 3.5%;30 天固定利率 6.5%,90 天固定利率 7%。
也正因如此,即便 DeFi 利率下降,仍有不少投资者将 DeFi 作为生息工具。
神鱼就在微博晒出自己参与的 Curve 流动性挖矿,投入资产高达 4300 万美元,净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 9%。
(神鱼晒出 CRV 挖矿,图片来自其微博)
实际上,Curve 与其他项目一样,年化收益也在不断降低。特别是随着 CRV 价格的下跌,项目收益也从早期的 500% 一路下滑,Compound 池当前年化收益最高可以达到 20%(动态变化的)。
(Curve挖矿收益表)
但无论如何,流动性挖矿,特别是以稳定币作为质押币种的挖矿,目前稳定收益依然高于 CeFi,显示出强烈的需求,DeFi 正逐渐成为常态化投资手段。
从长远来看,收益逐渐回归正常理财的区间,对整个 DeFi 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DeFi挖矿风险有多大?
看完了 DeFi 挖矿收益,不少朋友应该有所心动,向往着成为一位 DeFi「农民」。
本金充足的,或许已经谋划着要把钱砸入 DeFi 项目;资金匮乏的,或许想着从 CeFi 借钱去 DeFi 套利。
不过,在采取行动前,如果没有考虑到下面这些问题,等待你的可能是血本无归。
(1)收益 PK 成本
收益与成本,是首要考虑的问题。简单来说,DeFi 挖矿并不适合散户。
一方面,目前以太坊链上Gas 费用极高,直接劝退资金不足的散户。
此前 Gas Price 基本上保持 10 -20 Gwei,偶尔会到 20 Gwei;但目前基本保持在 200 Gwei 以上,8 月 13 日甚至突破 300 Gwei 关口,高达 309.44 Gwei,再刷历史新高。
这就使得用户在 DeFi 挖矿时,单次转账手续费就在 0.1 个 ETH(40 美元)以上;高峰期时,甚至要给到 0.3 个 ETH 乃至更高的手续费。而在这次 DeFi 热潮前,以太坊 Gas 基本只要 0.001 ETH(3 美元)即可。
神鱼在微博晒出,自己最高给到 2.98 个 ETH的手续费。
如果你的本金只有上千美元,几次转账可能就消耗殆尽了。
另一方面,挖矿收益可能难以填补 Gas 费用。
事实情况是,绝大多数散户,根本抢不到项目头矿。以 YAM 为例,二池刚开放时登陆页面遇到 BUG,绝大部分人被挡在门外,只有为数不多精通代码的人抢到了最开始的头矿。
况且,绝大多数散户是通过媒体才了解项目消息。即便你冲进去了,资金也并不占优,只能够分到很少的治理代币。
如果币价持续下跌,折合成法币收益,或许难以覆盖 Gas 成本。就像下图所示:
(注:我真没想到,随便P的一张图能流传这么广)
借用超级君吴广庚的一句话:“DeFi 是一件风险较大的投资行为,没有 5 万刀以上(本金),也不太适合参与。”
(2)DeFi 学习门槛高
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DeFi 流动性挖矿的学习门槛很高,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
以 Curve 挖矿为例,Odaily星球日报编辑部在参看教程的前提下,依然耗费数小时才抵押成功,期间问题不断:从稳定币兑换,到转至挖矿池质押,每一步看似简单,实则暗坑无数。
然而,要想获得高额收益,必然需要抢头矿,此时没有教程,用户只能自行摸索。自我探索的结果是,需要付出高昂的学费。
多位用户告诉Odaily星球日报,在第一次进行流动性挖矿时,都发生过转账错误丢失代币的情况。
这种情况不可控,且已经出现人传人的现象,就连一贯经验老道的项目方面对 DeFi 时都有可能失误。
8 月 18 日,波场去中心化交易所 JustSwap 上线。一家名为 Alpha Link 的去中心化预言机项目方,在添加流动性时出现失误,错将价值 20 万 USDT 的 TRX 锁在合约地址中。
(Alpha Link 误锁仓)
(3)系统性风险
如果说前两个问题,投资者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或避免,最后的系统性风险,则是避无可避,无能为力。
DeFi 挖矿的系统性风险主要有三点:挖矿项目智能合约漏洞、经济模型设计失败、抵押资产智能合约漏洞。
挖矿项目智能合约漏洞,是最常见的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 DeFi 项目并未经过专业的安全团队审计,安全性大打折扣。
一方面,项目方主观上可能作恶,在智能合约中留有后门。用户抵押资产后,项目方假装黑客攻击项目,直接掠走用户存款。
另一方面,项目方主观不作恶,但由于能力有限,合约代码留下 BUG。8 月 14 日凌晨,上线仅一天的 YAM 就被爆存在漏洞, 这个 BUG 导致的后果是每次 rebase(调整)后 YAM 实际总量超过了预计总量,铸造大量额外 Yam 代币。 最终,项目宣告失败,存活仅 36 小时。
因此,对用户来说,尽量避免参与没有审计的项目挖矿。
其次,项目经济模型设计失败也会导致崩盘。
好的经济模型,可以对网络参与者可以起到激励作用。但更重要的是,经济模型的设计要可持续。然而,目前绝大多数 DeFi 项目经济模型都做不到这一点。
以流动性挖矿为例,用户质押即可获得收益,但这种收益来自哪里?如果是拿用户抵押资产进行出借,获得利息收益,无疑是可以持续的。
但绝大多数项目其实是一味地补贴,并不能创造收益,这也造成其治理代币其实根本没有价值支撑。因此,绝大多数项目都是一日游或者击鼓传花,只有类似 Compound 这类少数打通借/贷网络的项目,才能真正延续。
再者,抵押资产智能合约漏洞也不得不防。
不少流动性挖矿项目,除了支持 USDT、DAI、USDC 等常见资产,还支持 AMPL、LEND、MKR、Comp 等资产。
这类山寨币一方面价格波动较大,用户需要对收益与成本进行综合比较,避免币价下跌引起清算。另一方面,这些代币本身智能合约也可能存在漏洞。
例如今年 312 暴跌,MakerDAO 喂价系统出现 BUG,最终导致清算危机,MKR 价格暴跌。
总结:不接盘,保平安
Defipulse 数据显示,过去两个月,链上锁仓资产从 11.8 亿美元增长至 64 亿美元,涨幅高达 450%。
(链上锁仓资产价值)
数据的背后,是国内外用户真金白银的投入。
每天,都有大量的用户正使用大量资金对 DeFi 产品进行压力测试,追求回报,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通过测试。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保持谨慎总是没有坏处的。
如果你想参与某个 DeFi 项目挖矿,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准备投入多少钱?你是大户吗?你懂这个 DeFi 项目挖矿流程吗?你是这个项目头矿用户吗?这个项目经过审计了吗?资产安全吗?
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基本可以洗洗睡了。
当然,你也许会想二级市场买一些 DeFi 币,这时想想 YAM 两天暴跌 99%,投入 10 万变成 800 的故事。相信,你会更加谨慎。
对于广大韭菜来说,只要保持足够的理智,镰刀就割不到你。
Pi Network News: Insider Moves of 102 Million Tokens Spark Doubts Over Pi Core Team’s Role
The post Pi Network News: Insider Moves of 102 Million Tokens Spark Doubts Over Pi Core Team’s Role ...
XRP Adoption Booms in Singapore! 2025 Crypto Report Reveals Shocking Surge
The post XRP Adoption Booms in Singapore! 2025 Crypto Report Reveals Shocking Surge appeared first o...
Ethereum Net Flows Turn Negative As Bulls Push For $3,500
Ethereum net flows have been mostly negative for the last week, and a continuation of this sugges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