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原链研究院 | 对去中心化协议治理token的思考
近期 DeFi 成为加密市场中最热门的领域,其中的主要催化剂是各 DeFi 协议开始发行自己的治理 token,并通过流动性挖矿的方式进行分发。
这种现象背后有四个问题需要思考:
一、治理 token 的作用是什么?
二、什么样的协议需要治理 token?
三、治理 token 如何分配?
四、协议治理的长期激励来源应该是什么?
关于第一个问题:治理 token 的作用是什么?
我们认为治理 token 有三大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帮助协议冷启动,完成自举;第二个作用,是充当治理时的选票;第三个作用,是对 DeFi 协议的保护,当 DeFi 协议出现问题时,这个 token 的持有者实际上是最终的风险承担人。
公司治理中最常见的是委托代理问题,这是常常由于股权持有人和公司经营人不是同一批人,权责利不统一造成的。我们观察到,在去中心化协议的治理中,如 MakerDAO,token 的持有者一般可以既是协议的管理者、协议发展的受益者,合理的设计可以让 token 持有者的权责利统一,避免委托代理问题。
关于第二个问题:什么样的协议需要治理 token?
我们认为此类协议需要
- 有去中心化的价值主张
- 有广泛的利益相关者
- 在运行过程中对协议进行调控
- 进行长期更新
而 DeFi 协议通常都具有无中心控制点、无偏见的价值主张;它们无需许可,有着广泛的潜在参与者、利益相关者;并且大部分协议在运行中,都需要对一些风险参数运营操作进行管控,比如抵押率、清算参数、是否接纳某项资产等等;多数协议都处在发展的初期,后续需要持续更新。
综合这些因素,DeFi 开启去中心化治理是必然要走的路。
第三个问题,治理 token 如何分配?
我们看到过去已有的一些 token 的分配方式——PoW/PoS 等基于共识机制的挖矿、Merkle 挖矿、私人销售、公开销售,还有就是流动性挖矿这种基于业务激励的分配。
Compound 和现在很多其他 DeFi 协议的流动性挖矿是一种直接激励或者说补贴自身业务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业务的短期提升是很有效的,但我们其实已经有一些观察的例子表明,此类分配方式带给参与者的高收益无法持续的。
在这方面,我们看到 MakerDAO MKR 的分配方式是面向特定的组织或个人私人销售,这对它在早期维持较高的治理水平或许有积极作用;同时 MakerDAO 可用募得的资金间接地推动其业务发展。
关于第四个问题:协议治理的长期激励来源应该是什么?
我们看到,治理 token 的激励来源主要有两个:
1、token 定向增发的激励
2、业务收入的激励
所谓 token 定向增发的激励,就是对进行 Staking /参与治理的持币用户分发增发的 token,以激励他们参与治理——这实际是向未参与 Staking 或治理的持币者收税。比如 Synthetix SNX 的持有者的部分激励就来源于此。
所谓业务收入的激励,就是协议通过构建平台,使得诸多交易在平台上发生,平台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让后将该部分收入分发给治理 token 的持有者,以激励其参与治理——这是对平台使用者的收税。比如 MakerDAO MKR 的激励就来源于此。
我们认为后者是比前者更合理的激励方式,但对协议有一定的要求,协议的业务模式应该清晰且有市场匹配的,能够产生持续的盈利。前一种方式,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可以助力协议早期的发展和探索。
Dogecoin Price Poised For Breakout Amid Accumulation, Here’s The Target
Crypto analyst Cryptokijker has revealed that the Dogecoin price is poised for a breakout amid massi...
BlackRock Eyes Tokenized Shares for $150B Treasury Fund via BNY Mellon
BlackRock's foray into tokenized shares follows similar initiatives from other traditional finance p...
Bitcoin Enters Most Stressful Correction Phase Since 2021, Average SMA30D Starts Recovering
Bitcoin ($BTC) enters its most stressful correction phase since 2021, somehow recovering SMA30D a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