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 DeFi如何跨越主流采用的鸿沟?
转自:真本聪
作者:大麦
今天内容包括: 1)用户为以太坊的何种用途支付 Gas 费? 2)比特币进入 DeFi 3) DeFi 如何跨越鸿沟? 4) 揭秘数字身份 5) REN 创造新高,是什么推动了它的反弹?
1)用户为以太坊的何种用途支付 Gas 费?
数据分析平台 Glassnode 对 Gas 费进行了分析,试图发现以太坊网络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数据显示,自成立以来,以太坊网络越来越少作为用于 EOA(外部账户,定义为有 ETH 余额,可以发送交易:转账 ETH 或触发合约代码,由私钥控制,没有相关联的代码,通过与其关联的私钥来发送 ETH 和消息,即普通账户)之间转移 ETH 的支付系统。
截止 2020 年 5 月,34.2% 的网络交易用于在多个普通账户之间转移 ETH,但只有 10.7% 的费用被用于将 ETH 发送至普通账户的交易。这些数字表明,用户之间的普通转账不是以太坊的主要用例。
- ETH(EOA):将 ETH 转移到普通账户的交易
- ETH(EOA,0):将 0 金额的 ETH 转移到普通账户的交易
- USDT:转移 USDT 的交易
- Stablecoins (w/o USDT):转移非 USDT 的稳定币交易,包括 PAX、USDC 等
- ERC20:调用 ERC20 合约的交易
- ERC721:调用 ERC721 合约的交易
- Other Contracts:调用非 ERC20 & ERC721 的其他合约交易
原文链接: https://insights.glassnode.com/ethereum-fees/
中文版本: https://www.chainnews.com/articles/295893211583.htm
2)比特币进入 DeFi
前比特币核心开发负责人 Gavin Andresen 称:
通过三个简单的步骤扩展 BTC,A)扩展以太坊;B)采用无需信任的方式(在以太坊上)铸造 BTC;C)在 ETH 2.0 上使用被映射的代币进行交易。
将比特币整合进以太坊是 DeFi 的圣杯,相关产品和服务需要链上资产进行交易和用作抵押品。比特币是交易最广泛的加密资产,为数十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提供担保。
当然,用户需要经济激励才愿意将 BTC 转移到以太坊,即便如此,也需要克服对中心化和安全性的担忧。
自 5 月份以来,WBTC 和 renBTC 呈现指数级增长。WBTC 的增长可以归功于成为 MakerDAO 可接受的抵押品……与此同时,renBTC 在今年春天刚刚推出主网,虽然规模小得多,但它是第一个连接到比特币的无需信任、无 KYC 的网桥(另一个无需信任的比特币铆钉资产 tBTC,计划在上月紧急按下暂停按钮后重新启动)。是流动性挖矿和收益驱动了它们的增长……
原文链接: https://doseofdefi.substack.com/p/bitcoin-in-defi-and-comp-launch
3)DeFi 如何跨越鸿沟?
本文来自 A16Z 的 Jesse Walden,简短却意味深长。
对于一个两年前还未命名且几乎不存在的类别来说,#DeFi# 的增长令人印象深刻。但在加密社区中,我不认为对于 DeFi “主要供内部人员和发烧友使用,并且主要是对加密资产本身的投机” 的指责是有争议的。
事实上,投机是富有成效的,因为它使得这一新生类别可以引导出更重要的东西。是的,下一个庞然大物通常看起来像是玩具。
不过,这引出了一个问题,DeFi 将如何跨越鸿沟?
毫无疑问,用户体验需要改进,但是我认为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可改进的了。为了吸引主流用户,DeFi 需要解决一个真正的问题(并且要比其他解决方案好 10 倍)。
以下是来自加密社区关于这是如何发生的三种主流叙述。就个人而言,我对前两个不太感冒,对最后一个最感兴奋:
- 全球采用——普惠金融(为没有银行账户的人提供银行的金融服务)
- 机构采用——DeFi 作为全球赌场,欢迎华尔街!
- 真正的加密经济:非金融消费类应用引领这一潮流
由于智能合约的可组合性,所有这些都是可能的。Foundation 和 Reddit 都不需要自己去构建这个功能。区块链计算的开放、用户自控制的特性允许任何开发人员嵌入这些生态系统,并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其结果可能是迅速从非财务应用程序转向 DeFi。
我的观点是,一旦主流用户进行了真正的链上经济活动,而不仅仅是加密投机活动,DeFi 就会变得更加有趣。
原文链接: https://jessewalden.com/how-does-defi-cross-the-chasm/
4)揭秘数字身份
来自 3Box 关于数字身份的鸿篇巨制,介绍了身份在数字产品中的作用,常见的身份解决方案,以及理想的数字身份解决方案等。
在区块链生态系统中,依靠单一密钥对进行身份识别的局限性已经被充分理解,这导致了基于智能合约的身份验证和特定于网络的身份标准的尝试。 uPort 率先采用了一些方法,例如 2016 年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的身份认证,2017 年的社会性恢复,以及 2018 年的 EIP 1056(Joel Thorstensson,Pelle Braendgaard)。 Fabian Vogelsteller 编写了多个版本的 ERC-725,还有许多其他版本试图为以太坊或其他区块链网络构建多密钥身份模型。
使用链上的、特定于网络的标识符作为标识的问题:
- 泄露隐私 :使用链上注册表或智能合约存储身份信息(例如 ERC-725 或 ERC-1056)很可能会泄露用户隐私或控制权
- 网络锁定 :需要为自己或你的用户使用的每个网络创建不同的身份,这会导致多链世界中导致糟糕的开发人员和用户体验
- 技术锁定 :随着新的区块链,技术和用户模式的出现,需要更多的时间,成本和复杂性来管理
- 互操作性有限 :无法轻松的获取其他网络中的数据或身份
我们正在迈向多链并存的未来,Filecoin、Arweave、Flow、Near、Celo 和 Solana 等网络都已上线,并补充了建立在以太坊之外的价值。一个更好的系统需要将标识符(或身份)与任何特定网络分开,以便能够与跨网络的密钥一起使用。
原文链接: https://medium.com/@dannyzuckerman/demystifying-digital-id-6ec413b129ac
5)REN 创下新高,是什么推动了它的反弹?
来自数据分析平台 Santiment 关于 REN 的一篇数据报告。在最初,REN 被视为促进加密资产暗池交易的一个解决方案,但该项目的重点最终转向了区块链的互操作性。REN 现在称自己为 “一个开放协议,可以在任何区块链间实现无需许可、具备隐私性的价值转移。
成为节点需要 10 万 REN,自主网发布以来,共有 638 笔 10 万 REN 的转账进入了 Darknode 注册地址,其中大部分活动集中在主网发布后的前五天。
这篇报告分析了转账到 Darknode 注册地址的代币数量、历史余额、代币持有时长、每日活跃地址等。
Bitcoin’s Universal Yield Layer Capabilities are Reshaping Trust, Security, and Utility Across the DeFi Landscape
The post Bitcoin’s Universal Yield Layer Capabilities are Reshaping Trust, Security, and Utility Acr...
Donald Trump Breaks Silence on $TRUMP Token Profits
The post Donald Trump Breaks Silence on $TRUMP Token Profits appeared first on Coinpedia Fintech New...
Strategy Plans Next Bitcoin Haul as Michael Saylor Drops Familiar Hint
Strategy seems to keep on the major Bitcoin buyout, as Michael Saylor hints at increasing holdings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