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前:区块链建设在疫情防控中有什么作用和价值?
来源: 当代金融家
编者注:原标题为《证监会科技局姚前:区块链建设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和价值》
科技是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手段。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机、机器人、无人机、红外线检测、物联网、智能物流等技术利器,可以增强我们与病毒“硬碰硬”的能力与勇气。本文聚焦区块链,从可信捐赠、可信健康码、现金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四方面探讨了其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可能作用和价值。
可信捐赠
区块链可由公益组织发起,具有公信力的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组建联盟链,共同维护公开透明的共享捐赠账本,并为公益捐赠活动参与方提供链上信息存证和披露服务。捐赠人可以发起捐赠,在链上记录捐赠信息和要求,公益组织负责将受益人公示信息上链登记,银行和仓储物流则按要求完成捐赠打款或物流派送后,将结果信息上链。对于捐赠款项有特定用途的,相关商家和学校等根据收款情况将信息上链。受益人收到捐赠物资或款项后将实际收款和收货情况发送到链上。上述操作将捐赠活动的全过程记录在链上的公共账本,并可进行多方信息交叉验证。不仅捐赠人可公开了解捐赠款项和物品的流向,社会公众也可监督捐赠活动。
图1 捐赠全流程信息上链存证
可信健康码
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健康码多数据源之间验证信息共享,在链上公共可信账本记录完整的验证信息,并由链上智能合约计算和生成健康验证结果,有效保证健康码出示的结果信息的可信度。同时,各地区健康码账本可以相互之间提供核验服务,既满足了各地区互认问题,同时可以共享各地健康码验证的数据渠道,共同提高健康码验证的准确性。
健康码共享验证区块链由多个地方可信节点共同参与,并实现与卫生健康、交通、海关等多种数据源对接。用户在链上拥有数字身份,并由健康码运营机构提供用户实名身份认证服务,各数据源根据用户实名身份信息,按健康验证规则返回验证结果,并在链上存证。链上健康码验证智能合约根据链上各数据源验证结果汇总计算,生成该用户最终的健康状态。同时,在链上还可以采用隐私保护技术,对于运营健康码的公司,在非授权状态下仅能获得最终健康状态信息,而无法获取中间过程信息。
各地区健康码共享验证区块链,也可以在相互授权的情况下,通过核验对方链上计算过程实现互认,并且还可以进一步实现数据源共享基础上的交叉验证,扩大健康码计算结果的精准性,逐步实现各地数据互联互通和统一健康码。
图2 健康码数据源共享验证
现金数字化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正考虑推出数字美元(Digital Dollar),为美联储“撒钱”创造“直升机”。一直以来,美国的数字货币研发创新活动主要在私人部门,比如FedCoin的理论构想以及大家热议的摩根币、Libra币等各类私人数字货币。在外界的印象中,美国公共部门对美元数字化似乎没有太大兴趣。但疫情爆发以后,为了快速刺激实体经济,美国公共部门亟需绕开金融机构,直接向企业和家庭部门开放资产负债表,也就是“直升机撒钱”,数字美元是实现该目标的利器。各种迹象均表明美国已在考虑将美元数字化,如美国近期推出的2.2万亿经济刺激法案在初稿中将数字美元写入其中,提出将财政补助资金以数字美元的形式直接“打入”公众持有的由美联储运营的数字美元钱包,或者由会员银行代理运营的“传递”数字美元钱包,从而直接刺激家庭开支。可能是因为时间比较紧张,系统尚未准备好,抑或是其他原因,法案最终稿删除了数字美元计划。但数字美元为已降息至零的美联储打开了更大的政策想象空间,创造更多的政策工具,如更直接的资产负债表扩张,打破零利率下限,以及通过条件触发的智能发行机制,实现货币政策实时传导、货币精准定向投放、逆周期货币调控以及前瞻指引等。
区块链是现金数字化的关键技术。笔者曾指出(姚前《数字货币的缘起、发展与未来》,《比较》总第98辑,2018年第5期),所谓的数字货币应该是电子货币和实物现金的一体化,也就是“点对点 + 电子支付系统”。从实物现金的角度看,需要“+ 电子支付系统”;而从银行存款转账、第三方支付等电子支付工具的角度看,则需要“+ 点对点”。现金数字化需要保留实物货币“点对点”支付、匿名性等特性。区块链契合这一需要。各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实验大多是基于区块链的技术架构。美国此次经济刺激法案草稿在定义数字美元时,也着重强调了数字美元包括分布式账本上的数字价值。近期,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提出的数字美元方案亦是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的架构,更近似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支付宝”。有消息报道,数字美元或可能会基于以太坊等较为成熟的区块链技术。
基于区块链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相较于已趋于饱和的铁道、公路、机场、港口、电力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很大,可在扩大内需、对冲外需不足上发挥关键作用。其中基于区块链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潜力可期,是重要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推动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探索在信息基础设施、智慧交通、能源电力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基于区块链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不仅在于中短期的稳增长、稳就业,更是在于长期的促发展、促转型: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为智慧经济、数字经济等绿色型、创新型经济模式奠定坚实基础,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推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以因特网为雏形,兴建信息时代的“高速公路”。美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使里根时代星球大战中的军用互联网技术迅速转为民用,从而才有今日的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也才有谷歌、微软、苹果、亚马逊、阿里、腾讯等大型网络科技公司以及如火如荼的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
区块链被认为是继大型机、个人电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计算范式的第五次颠覆式创新以及下一代云计算的雏形,有望像互联网一样彻底重塑人类社会活动形态,并实现从目前的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的转变。基于区块链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或不亚于1993年的美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
笔者曾多次撰文从各方面阐述基于区块链的新型基础设施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比如——
☆ 基于区块链的票据交易平台(徐忠、姚前《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初步方案》,《中国金融》2016年第17期)可以解决链上数据真实性问题,实现票据价值传递的去中介化,从而消除票据市场中介乱象,并可利用智能合约技术提高票据交易效率,降低监管成本。
☆ 基于区块链的贸易金融平台(姚前、钱友才《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的技术机理与现实意义》,《第一财经APP》2018年9月)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上依靠人工,业务效率低,融资成本高,重复融资、虚假融资风险大等贸易金融难题,为解决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一种金融科技视角下的有效方案。
☆ 基于区块链的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平台(姚前、蒋国庆、彭枫《资产证券化区块链平台的创新设计及其应用》,《第一财经APP》2018年10月)提高了供应链资产证券化业务底层记账效率和真实性,为投资人建立了一个动态、完整、真实、可信的信息披露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流转的信息穿透问题。
☆ 区块链通过激励相容的算法规则和相关契约安排(姚前《算法经济:资源配置的新机制》,《清华金融评论》2018年第10期),使有效的分布式协同生产真正成为可能,它构成了加密经济的基石,使加密经济成为一种完全独立于企业的去组织化的新兴经济模式。
☆ 区块链是新一代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技术雏形(姚前《基于区块链的新型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中国金融》2019年第23期),基于区块链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不仅可行而且可控,监管也可以做到更加精准,因此,它是规范的;分布式账本不易伪造,难以篡改,且可追溯,容易审计,所以它又是透明的;同时它打开了传统分布式系统的围墙,使金融服务变得更加自由开放,更有活力;而且它还基于可信技术,容错性强,更有韧性。
显然,基于区块链的新型金融基础设施是符合“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五大标准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潜力无限,前景可期。
结语
(本文仅代表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意见。)
Trump Calls Bitcoin “Amazing”, Says “I Built the Bitcoin Industry”
The post Trump Calls Bitcoin “Amazing”, Says “I Built the Bitcoin Industry” appeared first on Coinpe...
BlackRock XRP ETF Buzz Grows as Ripple SEC Lawsuit Nears End
The post BlackRock XRP ETF Buzz Grows as Ripple SEC Lawsuit Nears End appeared first on Coinpedia Fi...
13 Reasons Why Polkadot Is Dead
The post 13 Reasons Why Polkadot Is Dead appeared first on Coinpedia Fintech NewsIt raised mill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