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解决核心痛点,区块链开辟供应链金融新空间
作者:宋嘉吉、任鹤义
来源: 吉时通信
摘要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区块链具有数据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正是解决供应链金融痛点的关键——区块链不仅仅是解决了信息化的问题,供应链金融的业务上链后,能够解决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互信问题,极大地拓展了供应链金融的业务空间、升级了行业模式。这正是供应链金融市场的核心痛点,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点。区块链为供应链金融行业开辟了新模式的,打开新的市场空间。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让核心企业信用多级传递、增强对货物监控能力及授信风险定价能力,企业贷款门槛大幅降低,供应链金融的市场渗透率进一步增强。据艾瑞咨询预测,在区块链参与下,预计2023年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1万亿元,相比传统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提升3.6万亿元,同比增速大幅提升。 区块链具有数据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正是解决供应链金融痛点的关键。 区块链作为可信的去中心化数据账本,具有历史数据不可篡改、可追溯等技术特点,非常适合多方参与的场景下增加参与方的彼此互信。尤其是联盟区块链兼具监管友好和切合市场团体内部痛点需求等特点,联盟链在低调务实中落地,与政府、传统机构可以快速开展合作。将区块链技术引入供应链金融,实现数据与信息的存储上链,进一步加强信息的安全性、不可篡改性,最终达到供应链金融参与机构之间彼此互信。对比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其优势主要为: 1)最大化实现四流合一、2)融资效率提升、3)解决其他供应商融资难问题、4)减少违约问题等。 基于供应链真实贸易背景,区块链的技术特点使得供应链上下游各方积极“上链”。
金融成为区块链支出第一大行业,行业公司持续推进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服务领域应用落地,打开行业发展新空间。 区块链在各行业的应用潜力开始显现,根据IDC发布的《全球半年度区块链支出指南》(2018),2018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1.6亿美元,较2017年增长108%,预计2022年市场支出规模达16.7亿美元,2017-2022年复合增长率为83.9%。其中,金融行业是区块链投入的第一大行业,行业公司积极探索各场景区块链应用落地。
以区块链为基础平台,结合物联网、AIoT等技术解决贸易全流程可信,是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今年7月,银保监会向各大银行、保险公司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将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嵌入交易环节。区块链与AIoT等技术结合,线上线下联动是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投资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建议关注布局区块链金融的金融机构及相关公司,包括:
供应链金融服务标的:易见股份、浙商银行、金融壹账通(OCFT);
数字票据、数字资产相关标的:东港股份、广电运通、海联金汇;
系统服务商:格尔软件、数字认证、高伟达、先进数通。
风险提示: 区块链商业模式落地不及预期;区块链技术发展不达预期。
1.2 我们区别于市场的观点
市场低估了区块链为供应链金融市场带来的变革。 市场普遍认为区块链只是一种新的ICT技术,忽视了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市场中的关键作用——区块链不仅仅是解决了信息化的问题,区块链具有数据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供应链金融的业务上链后,能够解决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互信问题,这正是供应链金融市场的核心痛点,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点。
市场低估了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场景落地的壁垒。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落地目前处于快速开拓阶段,大的应用逻辑不等于能够快速在业务场景落地,企业对于数据安全隐私的顾虑,线上数据和线下实体贸易的深度绑定方面都是应用落地中碰到的关键问题。光有区块链还不够,必须深度结合AIoT等技术,解决数据隐私和线上线下深度绑定等问题,才能够快速推进区块链在金融场景中的应用落地。在这方面积累技术、商业场景对接等优势和经验的公司才能够构建行业壁垒。
在供应链真实贸易背景下,供应链贸易企业和金融机构积极“上链”。 基于工信部《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中分析了包括腾讯区块链、易见股份、金融壹账通和浙商银行等四家企业供应链金融平台案例,基于供应链真实贸易背景,区块链的技术特点使得供应链上下游各方积极“上链”。易见股份公司基于区块链技术研发的“易见区块”供应链金融应用系统于2017年4月上线运行,系统围绕“核心企业+、可控商品+、动态资产ABS+”场景,服务涉及制造、医药、物流、大宗、航空、地产等近十余个行业和十余家金融机构。微企链是腾讯与保理公司联易融共同建立,基于腾讯区块链TrustSQL与财付通支付底层技术,2019年5月“微企链”ABS项目获得深交所无异议函,获批100亿元。 传统金融机构亦十分重视将区块链应用于供应链金融、仓当质押融资等等领域。 2019年10月11日,建设银行发布了“BCTrade2.0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自2018年4月上线以来,累计交易量已突破3600亿元,先后部署国内信用证、福费廷、国际保理、再保理等功能,为银行同业、非银机构、贸易企业等三类客户提供基于区块链平台的贸易金融服务,参与方包括建设银行54家境内外分支机构和40余家同业。2018年开始,中国银行开始进行十几个区块链试点项目,扩大对一系列金融科技工具的投资,规模将超过中国银行全年运营预算的1%。2019年12月,中国银行推出国内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债券发行系统,并成功运用于中行200亿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的发行。截至2019年10月第二批备案名单公布,浙商银行是国内备案区块链信息服务最多的银行。应收款链平台采用“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模式,是专门用于办理应收款的签发、承兑、保兑、支付、质押、兑付等业务,记录应收款状态的交易处理系统和技术平台,截至2019年11月已具有相当可观的交易规模,且免收系统服务费。截至2019年6月30日,浙商银行落地应收款链平台1848个,区块链应收款链保兑余额722.70亿元。
供应链金融市场广阔,相比传统金融更为灵活、普惠。 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企业作为支撑点,为其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服务的同时,将信贷资金投入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为整个供应链内企业提供融资的行为。其最大的有点是可以触达中小微企业,并且资金运用更为灵活安全。
2) 减少现金流出:企业使用区块链应收款对外进行支付结算;
3) 增加财务收入:企业可用临时性资金买入、卖出自己签发承兑的应收款,获得持有期间的贴现收入和利差;
4) 降低负债率:企业通过减少账面应收账款的方式对外进行支付结算,可以减少新的负债形成,降低负债率。
应收款链平台已具有相当可观的交易规模,且免收系统服务费。根据新华网报道,截至2019年11月26日浙商银行应收款链平台已累计为2113户企业盘活应收账款1647亿元。池化融资平台、易企银平台和应收款链平台作为浙商银行创新型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是浙商银行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增值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粘性的有效手段,目前均免收相关系统服务费。浙商银行于2016年就着手研究区块链技术,首创多个金融领域的试验性场景,并在同业率先落地应用;2017年在业内首创应收款链平台;2018年又相继开发仓单通、订单通等基于应收款链平台的金融行业应用场景。并相继建设“财易云”个人理财交易平台、同业资产交易平台等,实现了区块链技术在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的全覆盖。
3.2 光有区块链还不够“接地气”,还需积极结合AIoT深入场景解决需求
区块链够确保数据可信,但供应链金融中依然存在两大痛点。 区块链上的数据具有防篡改的特点,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贸易溯源、数据可信都得到了一定的保障。然而,这并不解决所有的问题——在实际落地中,还存在两大核心痛点:1)企业数据“上链”,形成对金融机构的防篡改可追溯的信任数据,但企业必然存在数据隐私的顾虑,无论是核心企业还是供应商,将核心数据上链,对融资方形成不可篡改、可追溯可查的数据链,企业难免担心数据会暴露于外部风险之中;2)在供应链贸易中,链上数据的确可信,但链下的实体贸易和货物流转是否真实,构成了供应链中的 “最后一公里”痛点。光有区块链还不够接地气,区块链改变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还需要更“接地气”。
针对金融机构普遍关心的交易数据透明、真实性、可溯源以及企业关心的数据安全等问题,公司研发了“可信数据池”产品。“可信数据池”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数据安全可控,企业拥有数据所有权,商业伙伴获得数据访问授权后方可访问数据,数据操作行为均被完整记录;二是共享数据实时一致,基于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企业及其商业伙伴共同维护一个共享账本;三是数据共享网络自管理,独特的“合作伙伴功能”支持企业根据业务发展自主建立和管理业务群组,并在群组内以点对点方式完成数据共享。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企业数据依然在企业网络内部流转,通过区块链来记录数据链条,形成的贸易数据池如何做到可信呢?金融机构融资链与企业可信贸易数据链之间做交互,在授权许可情况下可以对贸易数据链进行审计,来追溯检查数据历史录入情况,在确保数据安全可控和防篡改。“可信数据池”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中,通过核心企业贸易链解决了企业自身数据安全可控的痛点,金融机构融资链利用区块链确保数据防篡改、可追溯,促进中小供应商融资便利,优化供应链信用传递。截止 2019年 11 月,公司可信数据池中存证的可信贸易金额达到 150 多亿人民币。
②“可信仓库”解决动产融资中仓库监管痛点:
针对动产融资过程中金融机构担心的动产不可见、监管难、权属不清、重复质押等问题,公司开发了“可信仓库”产品,将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深度融合用于仓库监管。该产品通过对仓库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形成一套可信仓库管理系统,支持金融机构实现远程实时盘点,出入库控制等,并实现仓单与货物一一对应。简单说,我国仓库货物管理还处于较初级阶段,货物的复杂性、多样性给仓库管理带来很多漏洞,能够对仓库进行全程实时监管,做到“滴水不漏”,才是金融机构的核心需求。“可信仓库”将库内实物资产数字化,使实物资产的交易、流转均以数字资产的形式完成,是大宗商品进入数字化时代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可新仓库”不仅仅是一套智能仓管系统,而是面向金融机构动产融资核心痛点的一套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用,传统的单一技术手段监管难以做到“滴水不漏”,而利用区块链、AI等技术,仓库货物真实性得到充分保障,解决了金融机构在动产融资过程中的货物监管难题,进一步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实效性。2019 年 5 月,“可信仓库”实验仓完成阶段性研发,并启动落地试点;2019 年 7 月“数字云南”区块链国际论坛上,易见股份与云南农垦集团、农发行云南省分行进行了全面合作协议签约,将围绕可信仓库、农产品交易以及金融服务等方面,共同打造“云南农业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
数字票据数字资产相关标的:东港股份、广电运通、海联金汇;
系统服务商:格尔软件、数字认证、高伟达、先进数通。
Bitcoin Volatility Index Signals Fresh Accumulation Phase Amid Market Cooldown
Bitcoin enters a new accumulation phase as CVI drops to 23.9% and address activity signals reduced v...
U.S. SEC Delays Decision on Canary Litecoin ETF: LTC Price Drops Over 3%
The post U.S. SEC Delays Decision on Canary Litecoin ETF: LTC Price Drops Over 3% appeared first on ...
Ethereum Breaks Massive Downtrend Price Structure – Momentum Shift?
After enduring months of aggressive selling pressure, Ethereum is finally showing signs of life. A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