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杭州政府自建区块链底层平台 自建、外包、加入三种模式谁是未来
11月17日,雄安发布消息,将积极探索搭建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块链底层基础平台。自主知识产权意味着,未来的城市治理中,雄安政府可以直接监管和使用平台上的数据。
正“数据觉醒”的不止一处。11月21日消息,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近日完成了杭州市首个政务区块链底层系统——“政务服务链”的搭建和试运行,未来在多个政务+区块链的场景有了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底层支撑。
以雄安、杭州为代表,政府开始探索新的区块链城市治理模式——技术公司在完成前期部分的技术工作之后,便不再参与后续的数据运营使用等工作。巴比特为杭州市“政务服务链”提供技术,但该系统的运营方为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且其搭建被看做是,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初步具备了区块链的搭建能力的标志。
此外,政府牵头的底层基础平台,或可将过往分散的区块链城市治理应用串联起来,铺设城市建设的底层区块链网络,统筹多个部门、多项业务。
由点到面,多地开始自建区块链城市治理底层平台
与其他领域的应用相比,政务类区块链因由政府声音主导,落地受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小,数量上一直居于各行业前列。互链脉搏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政务类应用项目有83个,占比为20.3%。
在数量庞大的政务落地项目之上,综合民生、智慧城市建设(如交通出行、水务等)项目,政府有了建设区块链底层平台的实战基础。
互链脉搏不完全统计,河北省雄安新区自2017年年底开始,已经推出10项与政务相关的区块链应用,且服务对象多针对民生领域。
雄安区块链政务、民生服务项目覆盖广泛,一些实践颇具创新性质。2017年底,雄安建设腾讯雄安金融科技实验室;2018年初,上线区块链租房应用平台;2018年4月份,新华网刊文称,雄安“千年秀林”项目通过大数据系统,让每棵树都拥有了“身份证”……此外,雄安集团还推出了雄安区块链资金管理平台,区块链房屋租赁应用平台等项目。
未来,雄安将上线个人积分系统,借助区块链技术,对市民的良好表现进行奖励。而此次雄安自建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或将这些项目进行统筹协调,将区块链铺设到城市建设的的方方面面。
雄安区块链领域有关专家表示,在白洋淀水专项区块链科研资金管理平台、金融科技创新、雄安新区共享经济实践、雄安新区信用建设实践、雄安新区政务服务实践等多种创新实践中,区块链都将大放异彩。未来将持续推动数据存储、溯源、交互和确权,进一步实现区块链技术在民生、交通、能源等多个方面的创新应用。
“区块链是雄安新区城市孕育生长的新土壤,要把‘区块链思维’融入城市基因” ,河北省副省长陈刚日前表示。从愿景来看,雄安新区似乎想要对以前的区块链应用做“集成管理”。
当下社会基本已经对区块链达成了共识看法——区块链是基础设施。未来,城市治理的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或许也仅有一个或两个平台,在其上可搭建诸多应用。
和雄安一样,瞄准整合业务的还有杭州和娄底。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主导搭建的自主可控的“政务服务链”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
杭州区块链政务发展起步较晚,但今年正奋起直追。杭州市年内已经搭建了3个政务类项目。2019年3月,杭州地铁可开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发票;5月,浙江区块链公证摇号系统正式启动运营;6月,杭州互联网法院推出“5G+区块链”涉网执行新模式。
此外,杭州市还上线了公益志愿者服务平台、“中小学直饮水系统”工程等项目,浙江省6月上线的全国首个区块链电子票据平台也在助力杭州区块链发展。
目前“政务服务链”已经初步布设了4个区块链节点,采用“一主多侧”的技术架构,今年5月开始试运营,6个月来共计出块300多万个。据悉,该平台可基本满足政务对于系统的安全和效率需求,实际支撑了可信应用场景。
将分散的区块链项目统筹在一个底层平台上运作,被认为是更有力的管理方式。
“随着区块链应用落地项目逐渐增多,最后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就形成了一个生态”,娄底市政协副主席苏旻在接受互链脉搏采访时表示,娄底市发展区块链产业,政府为项目落地提供场景、数据、平台,吸引项目落地,之后再整合,“那么整个娄底就变成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城市。
目前,娄底市的统一城市级区块链基础平台由趣链科技提供技术支持,娄底市政府可将其开放给其他企业,建设区块链产业生态。
“兵分三路”,区块链城市竞备赛已跑出三种模式
区块链项目真正落地时,技术仅是其中一环,数据和场景的开放也是重要因素,这是娄底突围的重要策略,也是区分当下政务建设区块链项目的一把尺子。
按照政府在区块链城市治理中的参与度和开放度,大致可将发展分为三条路径。一是前文中,政府自建底层平台,或是拥有项目的知识产权,政府可主导开放数据;二是将项目“外包”交给科技公司建造管理,但数据打通使用和开放可能面临更严峻的考验;三是加入现有的一些城市间区块链联盟,如BSN网络,数据开放或将更加小心。
政府自建底层平台,首先政府多年积累的各类数据上链阻力较小,项目落地更为迅速。政府掌握主导权,一定程度上可以更优地统筹协调资源使用,如娄底是政府主导开放资源,可吸引更多项目落地。但这种模式也要求政府需要组建相应的技术运维团队,而从本质来说,这是社会企业的职责。
实际上,社会企业在区块链城市治理下项目中扮演重要角色。当下城市建设、治理相关的区块链项目,基本都是社会企业在提供技术支持,也有地方政府将建设和主导权更多地下放给企业。这种模式下,对政府来说,技术建设工作可更多分担给企业来做。但政务数据如何开放共享,需要当地政府拿出更细致严谨的解决方案。
北京市2018年启动大数据行动计划,合作华为,今年10月正式上线区块链目录。
11月9日,华为区块链负责人张小军表示,目录链上线一周,实现了北京市50多个委办局(市公安局、市税务局、市医保局等)数据上链,超过44000条数据项、8000多项职责目录、1900多个信息系统、2.7T的数据,未来将接入16个区县的信息(已接入3家),打通政府间数据共享权限管理,解决目录不全、目录数据两张皮,以及目录被随意变更的问题。
海量上链数据的背后,是北京市政府部门一年的努力。
自2018年起,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编办和市财政局牵头政府各相关部门,逐条梳理建立“职责目录”,对应形成全市“数据目录”一本大台账。历时一年,北京区块链目录将全53个部门的职责、目录和收据联结,构建新的数据共享规则。
北京市的目录链运作效果为区块链城市建设指了一条路。但并不是各地政府现在都有重新整合全市数据的资源、技术、能力,可以重构数据共享规则。当下,做到这件事的,也仅有北京市。
各地政府尝试搭建统一底层平台时,也有国家部门和企业在瞄准城市间底层平台建设。
10月15日,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银联等在北京共同宣布,由六家具体单位共同设计并建设的区块链服务网络(BSN)正式内测发布。BSN由国家信息中心进行顶层规划,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运用相关区块链技术及已有网络资源和数据中心进行自主研发和部署,是跨公网、跨地域、跨机构的全国性区块链服务基础设施平台。
BSN设计愿景宏大,具体实施效果目前无法判断。不过,BSN之前,已有政府和公司,从单一角度切入,建设跨城市的基础平台。
10月12日,工程院院士陈纯在公开演讲中表示,全国公积金中心应用案例已成效显著,住建部公积金数据共享平台已联通全国491个城市的公积金中心,上链超过5000万条数据。
公积金数据共享平台的成功也表明,城市间数据共享协作,以及业务打通有上链可能性,也存在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可以想见,随着区块链应用可能性拓展,以及智慧城市建设对新技术的需求,未来各城市必将建设的区块链底层平台,统筹相关区块链项目,且有可能形成城市与城市之间共享的底层平台。但这个平台该如何建,是各地政府自行搭建,或者社会企业主导,甚至是直接成立城市间联盟,从面到点的铺开?还是未知数,三种模式各有优劣,谁能跑得更远还难见分晓。
Strategy Plans Next Bitcoin Haul as Michael Saylor Drops Familiar Hint
Strategy seems to keep on the major Bitcoin buyout, as Michael Saylor hints at increasing holdings b...
OKX DEX Resumes with Advanced Security Features
The post OKX DEX Resumes with Advanced Security Features appeared first on Coinpedia Fintech NewsOK...
Tether CEO Unveils Tether AI: A New Era in Open-Source Intelligence
The post Tether CEO Unveils Tether AI: A New Era in Open-Source Intelligence appeared first on Coi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