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监管的前提,是清楚界定数字资产的准确涵义
近期管理机构铺天盖地地推出监管风暴,媒体推波助澜地形成宣传攻势,一定程度遏制了币圈的不良风气,对于构筑风清气正回归初心的良好环境,促进区块链技术造福于人和服务社会及经济,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但是,风青萍在一些媒体发布的字里行间,往往发现关于数字资产的定义非常模糊,反映出多标准的较为主观的随意性。
我们知道,在10月24日的高层讲话中,曾提到过数字资产交易一词,这就从宏观战略上确认了数字资产未来的无限前景,从中观产业格局上大致描绘出包含数字资产交易在内的整个产业链条脉络,也从微观上给出一些方向和要求,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准确领会数字经济背景下,关于数字资产的准确含义和清晰界定。
什么是数字资产?数字资产又包含哪些板块结构?在未来的科技演化和合规发展中,又会衍生出哪些品种?
一、数字资产的定义
关于数字资产的定义,本文采用肖风老师的观点。肖风老师把资产定义为三种存在状态:固态,代表着资产的确权,可以整体转让。液态,代表资产的证券化,可切割可细分。气态,代表资产上链,这样资产可弥漫在整个空间,不再受制于容器(资产平台)的限制,每个人、机构、组织都可以通过私钥来管理自己的资产。
这些不同形态的数字资产,会受到不等国家,和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的许可,但是这是关于数字资产一个终极定义。
在目前的发展局限下,仅仅存在链上原生资产,如比特币和以太币,和通过锚定手段进入链上的各类法定货币,如USDT、Petro,以及壮志凌云的Libra。
未来进一步发展下去,关于数字资产的定义,在这里产生了分叉,可以分为链上资产和从链下进入链上的资产。传统媒体平台在发布系列文章时,对于链上原生资产较为雷同地用了否定的结论,这是不严谨的有待商榷的做法。在一些媒体的评论文章中,较为频繁地提到空气币、诈骗币、归零币,也反复用到虚拟货币、加密货币、和数字货币等词语,这些词的用词语境虽然各不相同,却大有币圈天下一般黑的导向性结论。
风青萍认为,在区块链行业创业的项目,虽然会面临失败,导致项目破产,币值归零,但是我们却不可以在现在就急慌慌且草率地界定其是归零币,风青萍看来其充其量是尚未落地的有待观瞻的虚拟币范畴,这种观点,既是一种专业态度的体现,也彰显出对于创业创新失败具备包容性的文化环境。风青萍再次呼吁,在尚未将通证融资合规化的的当下,虽然不能支持依靠Token这种非法定的融资现象,却也绝对不能对此种行为不加区别一概扣上诈骗犯的帽子。
肖风老师的这种定义虽然前瞻全面,却让初学者看起来感觉较为抽象,难以理解,所以在这里再引入长铗老师的观点。
长铗老师建议将上链资产根据可分割性、可互换性来划分四象限图,从而定义四种资产类别,分别为:
1、比特资产(BAP-01),可分割,可互换。对应Token等虚拟资产以及货币、积分、股票(同股同权)等现实资产,相当于以太坊ERC-20协议。
2、原子资产(BAP-02),可分割,不可互换。如Bytom原生资产BTM或其它通过BAP-02发行的股票(同股不同权)等现实资产,相当于比特币等非同质加密货币协议。
3、夸克资产(BAP-03),不可分割,不可互换。适合应用于游戏道具、游戏宠物等虚拟资产和房产、收藏品、商品、防伪码等所有权类现实资产。
4、量子资产(BAP-04),不可分割,可互换。可应用于红包等虚拟资产以及优惠券、门票、二维码等凭证类现实资产。
二、数字资产当下困境
按照近期央视发布的视频《争相布局的区块链到底能做什么?》的观点,“谁掌握了区块链技术,谁就掌握了财富”,就清晰地告诉人们,未来的世界里,资产都是可以上链的,和链上的原始资产,一起构成整个数字资产世界。央视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科学的数字资产未来观,但是当下的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或者源于技术,或者囿于合规,导致这些观点仍然是远景图里的描述,这些问题体现在如下方面。
1、原生数字资产有待进一步被主流社会接受。
原生数字资产如BTC、ETH,尽管不屈不挠地发展,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可,认可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视作货币,有的视作商品,ETH共识机制一旦从POW转为POS,还有极大可能被视作证券。
有的国家持中立态度,任其实验和发展,有的国家持否定态度,更有甚者如印度,将其视作洪水猛兽,从事BTC交易相关的人,将有可能面临10年以上的牢狱之灾。
黑格尔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通过比特币在全球被接受程度的分析,可以大致得出一个结论,以比特币和ETH为代表的原生数字资产,是不同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尽管价格可能会与价值暂时脱节,却并不能从根本上否定其作为新技术应用带来的价值,风青萍认为,只要比特币网络没有遭受诸如量子计算之类的强大攻击,招致崩溃,其网络中的原生数字资产BTC始终是有存在理由的,不论是作为数字黄金,还是作为数字货币。
根据币安研究院提供的数据,一项针对欧美150所大学的调查显示,94%受访单位已经配置了加密数字货币相关资产,大学捐赠基金已经将加密数字货币作为另一种资产进行积极配置,而这其中,以BTC和ETH这种原生数字资产便是其中的主要代表。
乐观估计,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原生数字货币,将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这个速度取决于各国监管法规出台的速度和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博弈协调一致推进的速度。
而中国主权法定数字货币DCEP的推出,将会加速应用场景的落地普及。很多人认为DCEP的推出,间接地宣布原生数字资产的灭亡,风青萍认为,这种观点有以点概面的悲观倾向,我倒很期待DCEP和BTC的汇率如何产生。
在这里不得不提,当前的监管风暴让大家认为很有94监管味道,深究之,94监管属于一刀切的监管方式,如今我国面临的资本开放环境与2017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草率地认定这次仍然是94监管的再版,就完全领会错了。国家仅仅是通过这次方式,告诉大家,要心无旁骛,守正出奇地创业创新,这个正的关键词是落地。这就和人活着要吃饭,和活着就为了吃饭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一样。
可以预见,如果监管法规没有出台之前,如果丧失初心的浮躁现象一再高企,这种性质的打压会一再重演。张弛有度是监管的节奏,客观冷静是投资者的应有情绪。
2、上链资产的线下合规法规亟待上线
原生链上资产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自成体系。在以太坊网络中,已经存在很多线下的金融行业形态,如抵押、借贷、债权发行、融资、货币发行、稳定币、交易。客观地说,只要传统世界的金融企业类型,在以太坊网络几乎都能找到相同功能的智能合约。
这就说明,链上资产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一个具备无限前景的虚拟世界框架已然构成,所缺的就是主要是来自于现实世界的认可,这也是监管政策亟待上线的紧迫使命感所在。
监管法规亟待上线另一个紧迫的理由,在于其缺位造成的链上世界和链下世界的隔离,如同两个宇宙,链上世界不能走入线下沦为空转的尴尬,和线下资产不能上链产生的玻璃窗前的蜜蜂效应,前途是光明的,可就是飞不出去。 很多团队致力于在帮助链下资产进入链上,目前看来,进展很大,专为链下资产打造的通向链上的上链之路,正在有序多头进行。颇有代表意义的,仅提出两个案例。
11月18日,MakerDAO 多抵押 Dai 正式启动,目前抵押资产在ETH的基础上仅增加了BAT,但是我们需要看到,其定位是要引入线下的各类资产,包括法定数字货币,如DCEP,和传统的夸克资产及量子资产,如房产、股权、债券等,因其富有前景的定位显得格外具备广泛的想象空间,多抵押智能合约将开启一扇大门,为以太坊网络引入巨大的数字资产流动性带来引擎,也为以太坊网络融入实体经济带来可行性。
11月23日,全球首个数字债券平台 Maple 上线,DeFi 借贷平台上的用户可以通过质押数字资产来发行数字债券(Maple Smart Bond)。随着 DeFi 借贷市场的发展,用户未来将能够创建银行,通过发行债券来募资,然后贷款给他人。一言以蔽之:这些链上银行会向全球投资者出售数字债券,然后使用募得的资金向联网用户发放数字贷款。以太坊将成为全球首个链上资本市场。
链上行动如火如荼,蒸蒸日上,链下的呼声已久,且日益繁茂。我们期待着监管法规的出台,奠定和营造的两师会军场景,这才是数字资产的真实意义所在。
3、跨链资产的流通
数字资产成为必然的趋势下,各个国家主导的各类区块链项目层出不穷地推出,如各类联盟链,和各类公链共同构成了万链进发的态势和格局。这些情形也清晰地刻画出一个呼之欲出的痛点,那就是如何让数字资产在各自封闭的体系中流出,并自由地流转,即跨链。
跨链是刚需,解决跨链的团队也非常之多,采取跨链的解决方案也各不相同。COMOS和Polkadot 的本质其实是再造一个宇宙,在这个宇宙内无须跨链,数字资产和信息可以自由流转,但是前提在于这个宇宙要足够强大而富有吸引力,别人才会主动接入你这个宇宙中来,参与你的生态建设,比如,如果要让以太坊网络借助Substrate接入Polkadot,挑战性还是很大的,所以严格来说,他们是打着跨链旗帜的公链生态体系。
Wanchain等类型的项目,风青萍的理解是,专用于跨链的链,或者说,帮助别人跨链的垂直公链,其目前的定位在金融行业,不过该类型属于垂直行业的跨链定位。
Ontology 等类型的项目,是在构建一个经济体系的同时,也提供了跨链的功能选项,和BTM一样。近期BTM发布的MOV,让我们看到万物互联背景下的万链互通即将走入现实。
11月25日,MOV测试网上线。MOV是由比原链团队基于Bystack主侧链架构开发的去中心化跨链价值交换协议。Bystack不仅提供分布式身份、区块链签章、凭证等区块链技术,还帮助实体经济上链,如资产上链、发币等,MOV帮助完成数字资产跨链流转,如此组合便构成一个完整体系。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链上颇有成效的成就,已经铺就了一条上链之路,链上链下的融合已经不遥远了,数字资产的全面铺开呼之欲出了。
在数字资产全面上链之前,需要解决的难题仍然是监管政策问题,这涉及到链下资产价值的定性、评估、储存以及流转。
再回到习主席所言的“数字资产的交易”一词上,只有具备这个环节,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资产的闭环。在交易所合规性环节,风青萍做个很有意思的研判。
诸如0x、Uniswap、BTS等去中心化的交易所,道阻且长,会一直发展下去,但是当务之急的是,需要解决中心化数字资产交易所的合规性手续问题。有着华人背景的前三大交易所Biance、Huobi、OKEX究竟谁会捷足先登,在近期频频的监管风暴中,隐约似乎有迹可循。
Biance由于创始人CZ国际化的思维方式,没有对中国的过多眷念,导致其在海外大展宏图的同时,也疏远了与中国政府的渊源,其极度市场化分布式的运作模式,也让其始终处于流浪者角色。在中国首轮交易所合规化产业布局中,不容乐观。
OKEX创始人徐明星在去年宣称,“如果国家需要,可以把交易所送给国家”的豪言壮语,在风青萍耳里,雁过留声,现在是考验OKEX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了,不过,似乎当局对其交易所的兴趣,并没有对其用户的兴趣大,毕竟,DCEP推出,由于有主权背书,国内的使用没有顾虑,国外用户如果不能大范围铺开,其通过DCEP实施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也很尴尬,这些交易所和支付宝微信用户一样,应该可以基于用户基数为其做点贡献。
Huobi集团的布局中,除了交易所核心环节放到了国外,诸如培训、开发、投资等环节统统放在国内,并与政府互动频繁。奠定的良好的政商关系,对于中国国情通透的洞悉,应该会让Huobi在此次的合规性行动中,有先发优势。
估计没有悬念的,就是不管哪个交易所首批获得合规性牌照,其支持流动性的稳定币应当是DCEP。
数字资产存在分类,并非所有链上资产都没有价值;数字资产也存在发展阶段问题,应该会体现出数字资产范畴逐步扩展,链上原生资产逐步被认可的趋势;数字资产最终是一个归宿,代表了如今向数字世界迁徙的人们所做的选择,应当是一个及时且务实的行动。正确理解认识并在现有条件下接受数字资产的观念,是迫在眉睫的头脑风暴和现实状况。区块链作为技术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区块链还涉及到经济和金融问题,从而牵涉到政治问题,而解开区块链当下发展困境唯一的难题,千钧一发集中在监管的合规性,我们拭目以待。
South Korea Moves Toward Spot Bitcoin ETFs with New Crypto Regulations
South Korea’s People Power Party unveils crypto reforms, aiming to legalize spot Bitcoin ETFs and ov...
Ethereum Price Completes Structure Break As Buyers Take Control, Why A Surge Above $4,400 Is Possible
Techn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Ethereum’s price action is currently completing a market structure tha...
Pepe Price Analysis: Dead Cat Bounce or 100% Surge Next?
The post Pepe Price Analysis: Dead Cat Bounce or 100% Surge Next? appeared first on Coinpedia Fint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