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imToken创始人何斌:一枚比特币的 DeFi 之旅
11月9日上午,在由巴比特主办的“2019年世界区块链大会·乌镇”分论坛“D-Future:去中心化金融的未来”上,imToken创始人何斌发表《一枚比特币的 DeFi 之旅》主题演讲。
何斌在会上表示,DeFi是以区块链的技术作为一个安全的保障,然后用加密数字货币作为价值的载体,通过智能合约去打造开放式、可编程、可组合的金融市场,它是技术极客以及项目从业者带给人类非常良好的意愿表达。
此外,何斌表示DeFi至今发展只有一年多,如果去对比数千万亿美元的传统金融市场,仅有几亿美元的DeFi市场可能只是太阳系里的一颗陨石,还非常小,相比之下,比特币市场则有数千亿美元,因此imToken希望通过把比特币带到以太坊生态,以此提升DeFi生态的体量。为此,他们发行了一种名为imBTC的比特币映射资产,作为影子BTC,赋于其可编程性以及与其它DeFi应用的组合性。
(图片:imToken创始人何斌)
何斌:大家好,刚好上一个圆桌大家多多少少已经了解了DeFi。我接着刚才的话题,以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方式跟大家介绍,让大家对“什么是DeFi”有更感性的认知。刚好团队这边做了一个非常小的实验,怎样把一枚比特币带到DeFi,今天是以这样的形式与大家做一个分享。
我这里简单地给大家概括一下,以我个人的理解方式,用一句话介绍DeFi到底是什么。
它其实是以区块链的技术作为一个安全的保障,然后用加密数字货币作为价值的载体,通过智能合约去打造开放式、可编程、可组合的金融市场。
DeFi是人类良好意愿的表达
它的特点刚才也都提到,它是一个无国界、开放式的机制。因为区块链技术能够充分去保障它的开放性、透明性,同时它是没有参与门槛的。
而传统的金融市场,并不是这样的。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世界上有10亿人口还没有银行帐户,他们没有办法享受现代的金融服务。另外,大家看新闻的话也知道,阿根廷、委内瑞拉这些国家的货币通胀率是非常高的,而且最近他们的政府也对公民的每月提现做了非常严格的限制(比如每月最多提现200美金)。在本国货币一天就能贬值30%的情况下,想象一下当地老百姓是怎样的状况。
DeFi借助了区块链,它是可允许在一个没有国际边界,没有身份差别,也没有金额差别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零门槛的方式参与到金融市场,享受金融服务的一种机制。
我认为,DeFi是这些技术极客,以及项目从业者带给人类非常良好的意愿表达,它是为了公共利益在往前驱动,去发展全新的金融市场,我也很荣幸能成为这一力量的一分子。
imToken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支持DeFi的发展,2017年我们就在钱包内部实践去中心化交易所。
Tokenlon的品牌,就是基于当时的研发推进与全新的币币兑换机制,然后内置在imToken钱包里。
而像MakerDAO等一系列以太坊生态的项目,我们也是第一时间和它们合作,在整个钱包和交互上我们充分协作优化产品。
比如说Compound可以做借贷,PoS链可以做Staking。还有一系列DApp是和衍生品相关的,一蓝子货币等等。DeFi建立在以太坊平台上,用户需要和智能合约自发自主地交互。
用户可以免费安装钱包,让钱包本身作为个人数字银行,然后完成传统金融最基本的存借贷、交易投资等金融行为,所以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对比数千万亿美元的传统金融市场,DeFi可能只是太阳系里一颗陨石
(图示)DeFi生态还是处于发展阶段,这是各个服务板块,在以太坊生态里有各项目方在各领域推动服务模块。它们之中大多数可以在区块链智能合约层面相互调用,相互依赖,相互去组合成一个服务的市场、金融产品,这里应该已经有超过上百个应用了。
从市场规模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DeFi Pulse锁定市值,超过50%以上是MakerDAO去发行DAI,用户质押以太坊,把DAI稳定币发行出来。目前锁定资产超过了3.5亿美元,发行出的DAI最近刚刚触顶,应该是突破了1亿美金。
就是因为有一个超额的抵押率在,所以它的整个发行规模还是受限于单一以太坊资产。后面像比较主流的Compound,占了一亿美元左右的规模。
DeFi至今发展有一年多,两年还不到,它还是处于逐步增长的过程。如果去对比传统金融市场,DeFi可能是太阳系里一个陨石,还非常小,传统的金融市场有数千万亿美元的规模。而整个加密数字货币市值2500亿美金,比特币相对占比较大(1700亿美元),超过6成,以太坊则是200亿美元。
imBTC的设计思路
在这个机制下,我们希望把比特币带到以太坊生态,让DeFi在整个资产规模非常小的情况下,它的体量能够得到提升。
WBTC、BTC也是同样的思路,怎样把BTC作为映射资产带到DeFi里,这里不单独介绍了,每个项目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去兑现这样的目标。
然而,不管是BTC的映射也好,还是DeFi本身应用发起者也好,都会面临三难的选择。
你在坚持去中心化的机制之下,怎样保障或者支撑到用户体验足够好,怎样让门槛足够低,带动流动性,增长市场规模,这三者其实非常难以兼得。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希望以一个做互联网产品的思维方式验证这个市场,先从用户体验出发,把门槛降得极低,以用户增长推动流动性规模的增长,进一步能够去兑现或者坚守去中心化机制,这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创新实验过程。
这里Token团队以这样的思考方式去发行了imBTC的比特币映射资产。
顾名思义,imBTC,是以与BTC1:1的方式在以太坊平台上发行的资产,作为影子BTC,赋于其可编程性以及与其它DeFi应用的组合性。
它的发行机制也很简单,中间有一个Relayer,和以太坊和比特币两条链交互,从用户的角度来说,铸币有三个步骤,用户把比特币打到托管账户,Relayer对这笔转账做一个确认,以太坊合约上发行等额BTC给用户,锁币发行是两个原子步骤。赎回是一个逆向过程,也是用户发起,这个过程会把imBTC销毁,Relayer把等额BTC转回用户的比特币钱包,目前,Relayer还是一个中心化的系统,BTC的托管还是依赖于中心化的托管账户,将来我们会把中间的Relayer以更加去中心化的方式替代它。
另外,我们给imBTC设置了一个新的模式,持币生息。比如说我们去Staking,或者去借贷,把币锁到合约里面,或者通过合约市场借出去产生利息。这是怎么实现的呢?
它是在合约里把imBTC将来在Tokenlon交易平台产生的手续费,逆向回流到合约里做分润,这个分润能够让所有imBTC持币者按照持币比例分配利息。imBTC本身通过这样的经济激励作用,可以让大家更有欲望持有它。当用户去购买imBTC产生的手续费,反向刺激更多人持有,以此来扩大imBTC发行的规模。
核心的流程来看,铸币、赎回、购买、交易到持币生息,我们通过这几个核心环节的深刻理解,把它做到极低的门槛,让大家有更多的经济激励,让imBTC广泛地普及开来,让大家愿意去持有,带动到整个DeFi生态里。
我们希望渐进改进产品,不断地去扩大imBTC市场规模,以此带动DeFi生态,包括借贷、稳定币发行的质押资产,还有DEXes,还有其它合成资产等。
DeFi是非常美好的憧憬,美好的愿景。那到底我们怎样让它发生,怎样推动它的发展呢?
可概括为三点:
一是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把更丰富的、流动性更好的资产引入进来,以此扩大DeFi生态的流动性; 二是不断优化提升产品体验,不断降低门槛,吸引更广泛的用户。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参与方越多,市场越来越大,在用户整个推广方面能够触达更广泛的用户规模; 三是坚持区块链开放透明的机制,让DeFi应用之间能非常好的协同,产生网络效应;
如果DeFi和CeFi终有一战,大家选择站在哪边?
我在这里还是鼓励大家能够亲身去体验,参与到这场运动中来,因为这就是我们的权利。
谢谢大家!
CARV Collaborates with Unibase to Unveil Advanced AI Agents with Decentralized Memory
The latest CARV and Unibase partnership is poised to dramatically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and intel...
Dogecoin News Indicates Wall Street Trading Incoming, Can Unilabs Memecoin Launchpad Find the Next 10x Token?
The post Dogecoin News Indicates Wall Street Trading Incoming, Can Unilabs Memecoin Launchpad Find t...
Binance Coin Eyes $700, New Altcoin Poised To Outshine Ethereum In 2025 With AI-Powered Investments
The post Binance Coin Eyes $700, New Altcoin Poised To Outshine Ethereum In 2025 With AI-Powered I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