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应探索“区块链+”在食品安全等领域的运用
11月3日上午,第六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梅君提出,应探索“区块链+”在食品安全等领域的运用,加快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实施食品安全智慧监管。
孙梅君说,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还不牢固,粮食和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很多。从供给方看,虽然我国粮食和农产品连年丰收,但只是达到“紧平衡”。在资源约束趋紧的条件下,这种紧平衡可能是长期的态势。从需求方看,随着人们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消费结构已经从过去满足吃饱转变为安全营养和健康。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扩大优质供给。
孙梅君建议细化食品安全监管标准。目前我国已发布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具体标准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细化。同时,鼓励企业采用高于国家强制食品安全标准的企业标准,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食品安全全程控制和追溯体系。
市场监管机制也需要改革和创新。她建议,要完善有利于食品供应链发展的法规制度,严格把控产地环境、粮食收储、食品加工、流通销售等质量安全关,推动从农田到餐桌食品供应链的转型升级和质量变革。
据介绍,2015年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出台以后,我国相继发布了多项配套的法规和规章制度。10月31日,国务院颁布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将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进一步强化了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标准的制定、检验检测等方面的制度性规定,明确了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大对责任人的惩罚力度。
食品安全还需要新兴技术的支撑。如今的食品供应链体系,从农田到餐桌已经演化为一个复杂的多种因素相互依存的网络。伴随着食品供应链上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在提供丰富多样食品的同时,也给食品安全带来诸多挑战。孙梅君认为,可探索“区块链+”在食品安全等领域的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创了食品供应链溯源的新时代,既有利于保障和改善食品安全状况,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也有利于提高溯源的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要加快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食品产业的应用,实施智慧监管。
此外,当今食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已超越国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食品产业链条的安全。各国政府、食品企业等公共、私营部门应当加强合作,建立起符合国际标准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Bitcoin Spot ETFs Score $1.81 Billion In Net Inflows As Market Revival Continues
The US Bitcoin ETFs are strongly reflecting the bullish sentiments that are ravaging the crypto mark...
SUI and POL Investors Are Quietly Rotating Into Codename:Pepe — What’s Fueling This Shift?
The post SUI and POL Investors Are Quietly Rotating Into Codename:Pepe — What’s Fueling This Shift? ...
$350 Might Just Be Enough—XYZ, SOL, and ADA Are Testing the Boundaries
The post $350 Might Just Be Enough—XYZ, SOL, and ADA Are Testing the Boundaries appeared first on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