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Market cap:$0
0%
FGI:0
0%
Cryptocurrencies:--
Exchanges --
ETH Gas:--
English
USD
APP
Ap Store QR Code

Scan Download

琬点聊|BCC「复活」

Collect
Share

选题策划 / 孟云

编辑 / 岚雯


「琬点聊」栏目升级,与 MyToken 联合出品子栏目「热搜直播间」,Blocklike 将与 Mytoken 共同遴选最具潜力项目,并提供双方 APP/网站/公众号/社群的流量支持。


「琬点聊」第十四期开播,本期主题为:BCC「复活」。在这次直播中,由 Blocklike 创始人小琬对话 BCC 社区发起人之一古土雷柏。


早在 2013 年,古土雷柏就在知乎上面写下了关于比特币的文章,六年来写有几十万字有余,关注者超过一万余人。作为 BCC 社区发起人之一,他介绍道,BCC 主张分层网络,算力层独立。社区在 2019 年 6 月尝试研究及挖掘该链条,在共识形成之下,使之「复活」,重启并推动了其社区化的发展。在未来,BCC 社区将总结并提出具体原则,包括软分叉优先、共享算力、分层网络等这些探索方向,这些方向的探索效果将接受市场的检验。


以下为本次直播内容,由 Blocklike(ID:iblocklike)编辑整理:



小琬:我们都知道 BCC 是 BCH 的原链,能简单讲讲 BCC 从 2017 年 8 月 1 日诞生至今的发展历程和重大节点吗?


古土雷柏:BCC 的历史不仅仅是从 2017 年 8 月 1 号开始的,其实它来源于比特币在 2014~2017 年的扩容路线分歧,它并不是说创造了全新的一个币种,比特币社区有一部分人认为调整区块大小,是一种最简单且最有效的比特币扩容方式,BCC 就是比特币的区块扩容版本。有四支比特币的开发组(Bitcoin ABC、Bitcoin XT、Bitcoin Ultimate、Bitcoin Classic)也都实现了 BCC 的节点版本。在 2017 年 11 月 13 号之前,BCC(BCH)曾经最高(短暂)达到比特币的 50% 市值,包括一些比特币早期的重要支持者在内,不断有人将 BCC 描述为「真正的比特币」,以及产生「夺名」的「正统之争」。这是 BCC 的起源和早期的面目。


2017 年 11 月 13 号,BCC 进行了一次硬分叉,这次硬分叉的结果,因为有算力继续投入挖掘 BCC,使 BCC 和 BCH 双链并存(双币并存)。


2017 年 11 月 13 号之后一直到 2018 年 5 月份,BCC 仍然是持续出块的,在区块记录上可以看到至少有 3 个公开的矿池在运行,对应数百名矿工。这期间有匿名的开发人员在尝试建立社区及维护节点、矿池、浏览器等基础设施,在国外的媒体,包括 BTC Magazine 等都把 BCC 列为 BCH 的分叉币(其实它应该称为「被分叉币」)。


在 2018 年 5 月份之后,匿名维护这个社区的人员决定再次硬分叉 BCC,并做成新的项目(名为 BTCC,而后再更名为 TNET),随后关停 BCC 的矿池,BCC 的链条随后逐步停止出块,进入沉默状态。


2019 年 6 月份,我们尝试研究及挖掘该链条,使之「复活」,并组建了中文的社区,恢复搭建其基础设施,重启推动其社区化的发展。


这是到目前为止,BCC 的基本历程。我们在发现 BCC 的这个过程,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引发我们一系列的思考,大家可以交流探讨。


小琬:2017 年 11 月 BCH 分叉后原链即应该死亡,为什么还能继续出块?


古土雷柏:比特币的一个特征就是「不易死亡」,理论上,只要有一个人挖矿,比特币就可以继续出块,甚至在网络被物理摧毁之后,它的节点在很长时间之后重新连接上网络,也可以继续挖矿存活下去。所以 BCC 能够继续出块,在技术上没有障碍。


比特币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原链的共识聚集效应一直强于分叉链,在过去六年里面比特币,并没有硬分叉,今天我们使用的比特币 BTC 是指比特币原链,而不是比特币的分叉链。从这两点讲,BCC 吸引我们研究它,就是它作为 BCH 原链「死亡」反倒应该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情。


小琬:我们其实还是很关心,在 2017 年 11 月 13 号硬分叉的时刻,BCC 为什么得到的关注(共识)很少?


古土雷柏:跟比特币刚创世时的情况对比,现在我们说的币圈,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几种大的势力,而且是完全的头部效应,大的交易所、大的矿池、矿机商、头部的媒体,以及很集中化的项目单一开发组,这些势力其实都是由很少数的人进行中心化的管控,有各自的利益诉求。这些「头部的势力」如果有某种共识,就可以带动或引导绝大部分的共识,我们现在有一种揣测,即 BCC 在诞生之后不久,即由少数人把控了它的走向和命运,中间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可能需要随着时间流逝慢慢浮出水面。揣测层面的事情,当然没有必要进一步深谈,我可以从当时的客观情况和后来研究的一些情况做下总结,来解答这个问题。


涉及到比特币的共识版本改动,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凝聚共识,有一整套的流程和公开讨论的过程,最少几个月乃至几年,取得充分的共识后才有可能上线,过去六年,比特币一次硬分叉都没有发生,所有的升级全部都是软分叉,基本上我们可以认为比特币的用户决定比特币的走向,而不是少数人。


而 BCC/BCH 在 2017 年 11 月的第一次硬分叉,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布并迅速上线,包括我们现在社区里的大部分人,当时均不知道这次硬分叉发生后,双链存活。既然没有媒体报道,没有头部力量主导,绝大部分用户连发生了什么都不知道,根本就不存在选择机会,没有参与的市场入口,没有参与投票的可能性。硬分叉发生后,我们今天能搜集到当时的报道,内容都是相同的模板,显示这是一次成功的升级,而不是硬分叉。


比特币的挖矿一般依赖于矿池,矿池是矿工算力的入口,3-5 个集中了大部分算力的矿池在分叉时开始挖 BCH,从区块记录里面看到,这个时候只有一个匿名的算力在挖 BCC,BCC 的分叉后出块是 35 个小时之后,才出第一个块,后面持续了 35 天,总共挖出了 63 个块,中间有 1 个块耗时 8 天才挖出来。应该说,那个时候除了匿名算力的投入者之外,几乎没有人意识到 BCC 会存活。


小琬:为什么 BCC 分叉后的出块会这么慢?这些算力需要多大的成本?


古土雷柏:比特币在发生硬分叉的时候,新旧两条链都是相同的难度,算力低的那条链,出块速度就会变慢(直到下一个难度调整周期)。


BCC 分叉后挖出来的前 6 个块,经过计算当时耗费的成本是 28.5 个BTC。


因为 BCC/BCH 的硬分叉这个时刻,绝大部分的算力已经决定投入挖 BCH,少部分的算力继续挖 BCC 是很难让 BCC 存活的,而且也很冒险,当然,最终它还是被延续下来了,这很让人意外。


小琬:匿名的算力来源是谁?


古土雷柏:不知道。比特币是一个 P2P 的网络,我们只能看到出块的记录,这些算力在 35 天内挖的 BCC 至今也没有移动过。我觉得需要有人去研究调查这件事情,包括当时论坛及社交媒体的一些蛛丝马迹。


小琬:为什么吴忌寒会放弃 BCC 改挖 BCH?


古土雷柏:我无法替他回答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我们可以看到的是 BCH 这两年来一共进行了 3 次硬分叉,包括除了第一次分叉的 BCC 之外,去年年底分叉出了BSV,我们能感觉到 BCH 其实是一种很集中式的决策体制,它在跟 BTC 竞争的过程中,主打的是扩展现金支付的应用场景,比特大陆也组建过开发 BCH 的哥白尼团队(后解散),以及开发虫洞协议这些内容,在开发上的探索和创新是比较积极的,我觉得他应该想尽快证明 BCH 可以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特别是现金支付领域的突破,因此不惜牺牲或削弱一些比特币固有的特质,比如充分去中心化的决策体制、不可剥夺、用户选择升级与否的权利、共识版本的程序正义。给人有一种孤注一掷的感觉,我视他为开拓者、比较悲壮的英雄人物。


小琬:在 BCC 半年时间没有出块后,社区突然重启挖矿的原因是什么?


古土雷柏:先讲一下,所谓「社区」,其实就是一种很低效率的松散组织,这不是说那种伪装成社区的公司,这是社区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看到的很多兴趣小组、非营利的社区化组织,在没有老板、没有发工资的情况下,维系这类组织的本质一定是有某种共识,基于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目标,它才能运作起来。在网络上的人,互相不认识,你试试看,不给别人任何好处,说服别人一起去干一件事情是很难的,因为社区的这个特点,所以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结合各种因缘际会,共识的凝聚形成了社区。不仅仅是中本聪搞比特币,就是其它的各种开源社区项目,一帮人一起在义务劳动,除了共同的兴趣(共识),也找不到其它的理由吧。


为什么 BCC 会被重启挖矿,其实就是共识形成了,有人认为它应该有被存续的可能性和价值,并且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有人提出这个点,如果没有人响应,没有人认可,自然也就没法启动。对于 BCC 而言,是没有一个项目方的,只是作为一个客观的存在,有少数的人在零散地研究它,可能刚开始在全世界也就是 10 个人,一开始,也没有人能够很清晰地提出怎么去维护和发展它的方式。所以需要有这么长的时间,找到这个点,得到较多的认同,共识就凝聚起来了。总的来说,我认为重启挖矿能够启动,由以下几个因素驱动(共识的形成):


其一,BCH 在从 BCC 硬分叉之后,其 BTC 价格节节走低,这个时候带动一种反思的氛围,包括澳本聪这些人很激烈地提出来回归早期版本的构思。我认为如果 BCH 的市场认受度(体现在其 BTC 价格上)节节走高,大概不会有人会产生这种路线方向上的怀疑。这背后其实还是有一个市场的情绪在里面,长期的下降加剧了这种情绪。


其二,BSV 的产生其实对 BCC 的复苏是一个很大的触动。在很多人看来,BSV 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且很快夺取了 50% 的 BCH 共识(体现在其市场价格上),这种实际的行动转化出来的样板、榜样效应是很大的。


其三,币圈的炒币人群逐步感觉到自身是项目的最大用户群,但在社区化项目的决策和影响力、话语权往往弱于大交易所、大矿池、头部媒体、项目核心开发组,有什么比投资挖矿进行复活 BCC 更能体现这种意识的觉醒?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因素确实是需要时间来逐步沉淀的,看似不同的各种诉求,找到了相同的共识点,于是 BCC 就被重启挖矿了。


小琬:重启挖矿的困难点有哪些?遇到过哪些重大的挑战?


古土雷柏:技术层面的,一开始这个 BCC 的节点在全世界能够连接上的不超过 10 个,且没有搭建好的矿池,只能回到比特币最早的情况,单机挖矿,就是用电脑显卡挖矿,而比特币的节点早就没有了挖矿功能,挖矿需要单独的软件,一开始主要是这些问题,解决后把节点和矿池搭建好上线。没多久参与挖矿的人逐步多了,有人质疑先挖的人成本低,后挖的人成本高,这种问题对于比特币来说,也不是问题,因为比特币的冷启动期长达 3-4 年,早期的矿工只会挖矿,挖了一大堆然后买披萨。而现实的形势,社区里面炒币人群,一般只关心两个问题:「割韭菜」和「被割韭菜」。如果社区在这种无谓的争吵中,很容易一拍两散。根据这种现实情况,重启挖矿的前两个月社区主要做了两件事情进行解决:


其一,成立社区基金会,早期挖出来的币捐出来放到基金会里面,作为社区运行的经费。


其二,进行一次软分叉区块回滚,由社区成员募集投资进行区块回滚,消除了大部分低成本挖矿的区块。


这次软分叉区块回滚跟以前以太坊的区块回滚是不同的,后者是硬分叉回滚,而这次是币圈实施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软分叉算力回滚,整个租用投入超过 2 万台矿机,持续时间长达半个月,将区块高度回滚到了 550000 高度,参与回滚挖矿的成本大概在 1 美元/ BCC。部署这次回滚的操作是很大的一个挑战,没有先例可循,而且也没有相关技术资料,没法预料可能出现的意外。最终克服了这个挑战,才迎来了 BCC 的新生。


小琬:BTC、BCC、BCH、BSV 都是共用中本聪的白皮书,四者最大区别在哪里?


古土雷柏:最近提出了泛比特币这个概念,即用算力进行铸币发行的 BTC、BCC、BCH、BSV 同属比特币系,铸币成本算法基本一致,没有一枚是零成本发行的空气币,只是因市场需求不同,造成的挖矿成本的差异,在基本特质一致的情况下,可以视为四种不同面值的比特币。


比特币中本聪白皮书的内容主要定义了比特币技术上的实现办法,其中核心的内容仍然被沿用,而现实形势的变化并不在中本聪的预料之内,所以即使泛比特币采用中本聪的白皮书,但在具体实现上,仍然是有路线和方针上的区别。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我们之前画过一个四个象限的图,来表述这四者的发展路线的差异。这些项目的参与者,各自有总结出一些顶级的原则,比如比特币,注重抗审查、低网络开销、小区块、闪电网络、排斥非结算数据;而 BCH 和 BSV 强调的是大区块不分层,包容链上应用数据这些特点。BCC 则主张分层网络,算力层独立。

注意,这些探索是面向未知的,我们现在有谁能够确定哪种方式是必然可以成功的?我们也听到过坚定不移地走某种路线这种说法,这些路线的执行是由哪几个原则组成,面向什么目标,采取什么具体的手段,需要有人把它清晰地表述出来,如果连表述都不清晰,如何吸引及形成共识,并进行有效的执行?而且路线的执行也不存在一种预先设计的完美模式,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表述上的修订和迭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种修订不会依赖于少数人的空想,而是来源于大量的实践总结的经验。而且实践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项目本身,也不仅仅局限于泛比特币,甚至币圈、区块链,完全可以从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吸取融合各种有用的成果。

围绕 BCC,我们逐步总结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原则,比如软分叉优先、共享算力、分层网络等这些探索方向,这些方向的探索效果最终会接受市场的检验。

小琬:BCC 接下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古土雷柏:我最早在 2013 年的时候就在知乎上面写关于比特币的文章,六年来大概写了有几十万字,传播及影响了有一万多名关注者。在我接受到比特币的信息,并决定服从于比特币的目标,为之做一些工作,在这期间,没有任何比特币的组织或个人跟我有过任何直线、单线的联系,也没有人向我下达过任何指令,更没有任何人派发过一分钱的工资给我。这种自驱在我看来是很神奇的事情,因为我们一般很难坚持去长期地从事某项没有直接反馈的工作。

比特币显现出这种力量,不仅仅驱动了我,也驱动了很多人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到目前为止,我们知道比特币的目标并没有完成,可能它已经发展到一个「深水区」的位置,但离它的既定目标仍然显得很遥远,这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实践,以及配套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 BCC 上要开展的实验。社区项目的本质就是寻找共识和执行共识,比如说最早 BCC 启动形成了一个众筹挖矿的共识,然后用具体的方法完成执行,这样社区就会往前走。整个社区要注重理性的培育,能够包容、分辨及归纳出各种共识,进而谋求共识的执行。社区的建设是体制层面的,重要性应该排在技术前面的,我们在币圈其实看到很多社区,缺乏理性思辨的声音,甚至是反智的,互相洗脑,对异见排斥,弱智化社区思考力,这类社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因为这种力量的培育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缺乏这种力量,在遇到现实问题时很容易被击垮。

比特币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涉及到很多社会层面的东西,它的目标很宏大,不是少数人,少数专业的人就能够实现的,需要各个方面的专家去参与这种实践。

BCC 在接下来的技术开发,还是服从于比特币的既定目标来走,现在社区参与者只是很小的范围,在很长时间之内,可以尝试各种实现范例,但它应该采取软分叉的方式,以避免共识的分裂,我们保留它的向下兼容是这个阶段很重要的事情。期望能够有更多的人一起来参与探讨进行开发路线(白皮书附件)的起草,凝聚尽可能多的共识,才具有执行的意义。

比特币的产生,直接挑战现有的权威,激发了大量的思考和争论,一开始带有很浓重的自由主义的色彩,随着币圈的发展,其实已经被冲淡了,有时我们需要回过去看它的初心,然后反过来再想想下一步怎么走。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does not represent MyToken(www.mytokencap.com)Opinions and positions;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questions about content
Related Reading

Bitcoin Price Consolidates Below Resistance, Are Dips Still Supported?

Bitcoin Price Consolidates Below Resistance, Are Dips Still Supported?

XRP, Solana, Cardano, Shiba Inu Making Up for Lost Time as Big Whale Transaction Spikes Pop Up

XRP, Solana, Cardano, Shiba Inu Making Up for Lost Time as Big Whale Transaction Spikes Pop Up

Justin Sun suspected to have purchased $160m in Ethereum

Justin Sun suspected to have purchased $160m in Ether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