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ins小红书 新浪“绿洲”欲借“数字资产”搅动社交生态?
9月2日,微博CEO王高飞(“来去之间”)更新了一条日常生活微博,来自“绿洲APP”。随后,这款微博出品的时尚社交平台浮出水面。
目前该APP仍处在公测阶段,需要邀请码才可以注册。金色财经体验发现,“绿洲”界面风格类似“Instagram”,内容种草社区玩法类似“小红书”。但其中引起金色财经注意的是,在各类社交产品红海竞争的当下,微博“绿洲”的推出似乎有其“杀手锏”——提出通过数字资产构建绿洲社交生态的理念。
对标ins小红书寻求增长?
下载安装后,绿洲可以用手机、微博、微信、QQ四种方式进行登录,新用户首次登录需输入邀请码,每位新用户通过自己的邀请码,还可以成功邀请10位好友。绿洲主要由「绿洲」、「搜索」、「发布」、「消息」、「我的」5部分组成。
绿洲首页类似“ins”,搜索则涉及「穿搭」、「美食」、「旅行」、「美妆」等,主打图片社交,类似“小红书”。目前绿洲已经打通微博的导入功能,同时邀请了大V入驻,其发布的图文内容被同步转移在绿洲上,似乎欲借助微博导流。对于这款产品的后续规划与期望,市场声音认为新浪对标INS,小红书,将掀起下一个社交的增长点。
引入数字资产概念新玩法?
公开资料显示,从2008年至2015年,8年间社交类APP产品共上线153款,平均每年上线19款;2018年,共诞生159款社交类APP产品;2019年仅前两个月,已经上线53款社交软件。社交红海的厮杀态势激烈,绿洲能否成功突围有待进一步考证。
有意思的是,绿洲提出了类似“蚂蚁森林”的概念,并加注了“数字资产”的元素,同时提出基于去中心化模式生成存储。关键字眼让人联想到这是否是一款区块链技术加持的APP?毕竟前不久社交巨头Facebook发布Libra便掀起了区块链项目的大讨论。
金色财经在绿洲中体验进一步了解到。「我的」界面设置了水滴图标,点开后可进行水滴的采集,类似“网易星球”采集星球钻石的样式。
介绍指出:水滴是绿洲社交网络内的数字资产,是用户为绿洲贡献价值获得的奖励,基于去中心化模式生成存储,后续可用于兑换福利、打赏内容、投票打榜等。每4小时产生一次水滴,3天未领取,水滴就会蒸发。
在绿洲中水滴已展示7项用处:
1. 多肉兑换: 各种有趣好看的多肉,攒够水滴就能兑换;(多肉的兑换很类似蚂蚁森林的养成,但具体的使用效应有待进一步观察)
2. 水滴商城 :各种好玩又实用的“玩意儿”,快用水滴来换福利;(网易星球此前集钻兑换产品有迹可循,但用户留存和后续场景使用规划需要重中之重加以考虑。反观如今的绿洲,提出的福利有待考证,是否会结合图片社交添加购买功能与福利相连接尚不可知)
3. 会员特权: 水滴换会员,领取多种会员权利;
4. 官方回购: 绿洲官方会不定期回购水滴,用于生态建设; (水滴数量有限,官方回购,熟悉数字货币的朋友很容易代入,这样的生态建设是否会与产品和其他兑换条件挂钩?水滴的价值流转如何实现闭环?最终的价值锚定如何设置?)
5. 内容打赏: 用水滴给你喜欢的博主打个赏吧; (似乎与微博现有的粉丝经济强相关)
6. 投票打榜: 用水滴投票,帮TA上榜单; (粉丝经济的延伸)
7. 更多场景: 更多水滴应用场景,敬请期待;
总体从水滴现有的7大使用场景来看,除了微博特有的“粉丝经济”、“图片社交”等。水滴打出的数字资产概念将如何玩仍是一大看点。
不过现在似乎并未到透露的时机, 微博内部员工对金色财经指出:对公司这款产品的推出知之甚少,可能是公司布局未来的一项举措。 虽然绿洲仍处于内测,后续规划的消息较少,但我们从水滴的布局似乎可以预见: 在facebook用libra赚眼球的同时,国内社交产品对于数字资产的研究也在与时俱进。 未来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
XRP Price Prediction: $10 Breakout or Will Ozak AI Outshine in 2025?
The post XRP Price Prediction: $10 Breakout or Will Ozak AI Outshine in 2025? appeared first on Coin...
Top Cryptocurrencies To Watch as Market-wide Volume Spikes
The post Top Cryptocurrencies To Watch as Market-wide Volume Spikes appeared first on Coinpedia Fint...
BlackRock’s Massive Bitcoin Bet Signals Accelerated Institutional Shift
BlackRock boosts Bitcoin holdings to over 643K BTC as IBIT surges as institutions drive demand wi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