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10年后比特币安好?矿工安好?
从入门到精通,看我就够了!
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比特币暂时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使用共识——资产。
无论是国家机构对BTC的态度,还是金融工具对BTC的支持,以及圈子内所有玩家对BTC的印象,把它列为“资产”,都很难找到反驳的声音。
这也是为什么BTC现阶段被称为“数字黄金”的原因。
可是中本聪明明是在白皮书里将比特币定义为“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怎么才发展了10年,就变成“数字黄金”了呢?
这也是这次BCH分叉,CSW阵营的主要说辞,他们号称要回归最初中本聪白皮书对BTC的定义,将BCHSV做成真正的“点对点的电子现金”,为BCH正名。最终,发动对BTC的战争,颠覆“已经走歪”的BTC。
本来,很多人都以为未来大概率的情况是:BTC就是BTC,BCH就是BCH,无论是ABC还是SV阵营获胜,BTC走的是“电子黄金+资产储值”路线,BCH走的是“支付和现金”道路,井水不犯河水。
然而,有个问题令人细思极恐:照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BTC在2030年,该如何自处?
这一切,都源于两个事实:
中本聪在2010年说:“我敢肯定,在20年内,比特币的交易量要么很大,要么没有。”
比特币产量每四年减半,到2140年全部挖完。
这两件事有什么关系呢?
01 中本聪是什么意思?
中本聪那句原话,要结合上下文来看,他说:“在几十年过后,挖矿的奖励会变得非常之小,到时候链上的打包手续费将会是矿工的主要收入来源。我敢肯定,在20年内,比特币的交易量要么很大,要么没有。”
然而,10年过去了,就目前比特币的发展趋势而言,再过10年,他所描绘的两种场景,或许都不会发生。
关于“No Volume(没有交易量)”的可能性,大家基本上都不太相信。所以,问题主要集中在“Very Large Transaction(大量交易)”上。同时要注意,中本聪所说的交易,是在链上,而非链下。
02 中本聪为什么这么说?
在白皮书里,中本聪将比特币明确定义为“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在他的设想中,若是BTC发展20年还没有“死亡”,到2030年应该会有很多人用这个系统,用比特币来交易。而矿工,则可以收取打包区块的手续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中本聪在设计比特币时,将比特币的总产量恒定在2100万个,每隔4年每个区块产生的比特币数量减半,直到2140年比特币被全部挖完。新区块发行奖励,在09年创世时,每区块是50BTC,2012年减半为25BTC,2016年为12.5BTC,2020年就只有6.25BTC。
继续推演,2024每区块打包是3.125BTC,2028是1.5625BTC,到2032年就只有0.78125BTC了。
换言之,其实根本不需要等到2140年,基本上到2040年的时候,每区块的系统产量就已经变成大约0.1BTC,已然微乎其微了。
届时,矿工不能依赖新区块发行奖励,该怎么活下去?按中本聪所言,依靠大量的链上交易打包费过活么?
03 细思极恐BTC与矿工的困境
在系统奖励完全消失或是极其微小的情况下,矿工的主要收入来源从系统出块奖励变成了打包费。然而,靠着这点儿打包费,矿工能活下去么?
很多人说,手续费的价格只要超过矿机的成本就OK吧。到时候比特币应该扩容了,链上交易也会越来越多,比特币的价格应该也会足够高,应该没问题吧。
现在,我们一条条来分析:
▪扩容
比特币的扩容经过多方N年的扯皮,依旧没有达成共识。目前,区块大小依旧维持在1M,一个交易平均大小在0.25KB左右,也就是说一个区块只可以包含大概1M/0.25KB=4000笔交易。
最近的交易手续费是0.0001BTC左右,4000笔交易只有0.4BTC的利润。如果区块依旧维持在1M左右,又假定0.0001BTC的手续费不会像去年年底那样疯狂飙涨,那么矿工每区块的手续费收入,便只有区区0.4BTC。
扩容何时才能成功?天知道……所以扩容这一点,目前来看,不容乐观。
▪链上交易数量
比特币目前的共识是“数字黄金”,或者说价值存储,而非电子现金。既然是价值存储,那多数人对其应该是“屯”,而不是“花”。
即便是“花”,也多是买房、买车,或者至少说,用来交税(近期美国俄亥俄州刚出台一项法案,有望通过用BTC来交税)。而用BTC来买菜、买咖啡的可能性,就目前来看比较小。
这种多数人囤积、少数人用于大额支付的应用场景,如何能让链上交易数量变得巨大?
你也许会说,BTC本身的交易量就很大啊!可是别忘了,目前交易所的BTC买卖都是链下,或者说交易所钱包内部划转,根本不牵扯链上。2030年,以链上交易为主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会全面取代目前体验良好的中心化交易所么?这个问题很难说。
同时,目前闪电网络的节点越来越多。想必大家都知道,闪电网络是为了提高BTC的应用体验而生,即将很多链上交易移至链下。所以,闪电网络越是发达,链上交易数量也会相应削减。
▪比特币的价格
当然,若比特币的价格可以上天,比如100万美元一枚,那前面提到的两点都可能不是事儿。因为在那种情况下,即便是0.2BTC的打包费,也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矿工依旧会争先恐后地提高算力,竞争打包。
问题在于,BTC到2030年飙升至天价的概率有多大?这个谁也无法保证吧。
04 这个问题有解乎?
知乎上曾有人提出过类似的问题:过几年比特币挖完了以后,谁来付钱给挖矿的人呢?
有个解答是这样的:
即便在比特币不进行变化的前提下(如:闪电网络和侧链)这个事情也不必担心,我认为会出现一个纳什平衡。无区块奖励→矿工数量减少→单个矿工收入增加→矿工不必收取高额手续费。
到2140年时,由于每四年减半的机制,其实进入2100年后,BTC奖励都很少的。因此矿工收入结构的变化也是慢慢而且早就预测好会发生的,不会突然给矿工一个晴天霹雳,矿工也会慢慢变化,该走的走,想留的留。
“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上的一个概念,简单定义如下:
对于每个参与者来说,只要其他人不改变策略,他就无法改善自己的状况。 纳什证明了在每个参与者都只有有限种策略选择并允许混合策略的前提下,纳什均衡定存在。
这个答案乍一听是没什么问题,然而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来自BCH的虎视眈眈。
众所周知,BTC因为扩容共识失败,诞生了BCH,最近的BCH分叉也是闹得沸沸扬扬。
作为BTC的“儿子”,BCH的核心机制与BTC一模一样,也是4年一减半,也是在2032年系统出块奖励降至0.78个BCH……
而更关键的是,BCH和BTC用的同样都是SHA256,矿机可以在两个币种之间随时切换。
到2030年,BCH的区块大小大概率会是128M或甚至更大,一个区块所包含的交易会是BTC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而且只要BCH不死,无论是BCHABC还是BCHSV取胜,BCH都走的是中本聪所描绘的“电子现金”系统。所以和以价值存储为主打的BTC相比,BCH链上的交易数量届时应该会高出至少一到两个量级。
倘若真如此,严重依赖链上交易数量赚取打包费的矿工们,是否会将多数算力切到BCH而不是BTC?届时,BCH和BTC的地位和价格,是否会反转?
05 路究竟在何方?
就当前状况,大胆做了以下猜想:
▪金融工具
正如前文提到的,若完全只是依靠资产转移诉求来支撑BTC的交易,注定是低频的。但BTC作为加密货币界的老大,或将是最先上线各种金融工具的币种。届时,实物结算的期货,会带来相对频繁的转账诉求,同时带来币价的升高。
▪战略资产
随着区块奖励金额的不断降低,矿工的暴利也会越来越稀薄。抛开BCH的因素,的确是会慢慢达到纳什均衡的状态,从而将挖矿成本与收益比调节到一个合理区间。
但很多东西是否存在,并不只是取决于这个东西是否有暴利。比如做传统的幼儿园,每年只有6-7%的利润,但是很多风险偏好低的传统投资者仍会特别热衷。
未来,矿工费可能只有10%-15%的年化。但若各个国家都认可BTC的价值,将其作为一种重要投资标的。那BTC对于很多重型资本而言,就是非常稳定的投资。那挖矿成本这件事,就不再那么重要。
▪侧链
若未来BTC有了很多侧链,BTC或将转型为一个结算层。虽说单个侧链,比如闪电网络会减少链上交易的数量,但如果BTC挂载了很多侧链,处理大量的结算呢?那数量可能会相当可观,毕竟BTC目前的安全性依旧是最高的。所以,将来挂载N条侧链也毫不意外,以RSK为代表的侧链系统正在跃跃欲试,也许十年后,我们会看见一个完全不同的BTC,也未可知。
▪扩容
虽然扩容问题几经折腾,都以失败而告终。但过去发生的,并不代表将来还会再次发生。
若到了2030年,BTC会依旧维持在1M区块么?
或许在未来某个关键的时间节点,BTC会扩容成功。届时,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把BTC当做既可屯、又可花的的“数字黄金”,一如几百年前,人们对待黄金的态度一样。或许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拿BTC做一些不需要即时验证支付的事,比如交税、买车、买房、资产抵押等。
对于BTC这个“细思极恐”的问题,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交流。
——End——
위믹스3.0 최초의 DAO ‘원더다오’, 노드 카운슬 파트너 합류
위믹스3.0 최초의 DAO ‘원더다오’, 노드 카운슬 파트너 합류 l 탈중앙화 자율조직 형태로 결성…구성원 모두가 위믹스3.0 운영에 참여 가능l 스마트 컨트랙트 기반 모듈화 ...
[주간톡톡] 양의 탈을 쓴 늑대는 양일까? 늑대일까?
주간톡톡은 한주간의 블록체인 소식을 재구성해 독자들과 재미있게 이야기해보는 코너입니다. 이번주는 페이스북의 스테이블 코인 프로젝트 '디엠(Diem)'에 대해 알아보겠습니다. 그럼 ...
IBM, 블록체인 와인 추적 서비스 '빈어슈어(Assure)' 공개
IBM이 재배지부터 매장까지 와인 공급망을 추적할 수 있는 블록체인 기반 플랫폼을 공개했다.10일(현지시간) 발표에 따르면 IBM은 와인 모니터링 업체 e프로브넌스(ePro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