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实时持仓
$174,832,428,840.96 +0.02%
24H爆仓
$244,746,522.11 -0.51%
恐慌指数:
0%
ETH Gas
现货
交易所

比特幣週期理論已死?CryptoQuant 執行長:老鯨魚賣出的BTC流向長線機構投資人

收藏
分享

CryptoQuant 執行長 Ki Young Ju 今早拋出「比特幣週期理論已死」的觀點,本文聚焦於市場結構的潛在變化,對交易行為與投資者心理的深遠影響。

 

特幣昨晚一度站上 119,500 美元之後,清晨再度震盪走低,撰稿當下報 117,440 美元,近 24 小時下跌約 1.2%。以太坊則是挑戰重新站回 3,700 美元,現報 3,685 美元。

在此之際,CryptoQuant 執行長 Ki Young Ju 稍早拋出「比特幣週期理論已死。」的觀點。

他表示自己過去根據「鯨魚累積—散戶接棒」的週期理論進行預測,但這套模式如今已不再適用。隨著機構資金的進場,舊有的市場結構正被顛覆,比特幣的價格波動、交易策略與投資者心理也隨之改變。

傳統的比特幣週期理論認為,當大戶 (鯨魚) 開始大量累積比特幣時,正是進場良機;而當散戶 FOMO 跟進,則意味著牛市將進入尾聲。

但 Ki Young Ju 指出,這一輪牛市中,舊鯨魚賣出的比特幣並非流向散戶,而是被新一代長線機構投資人承接。他在 X 上坦言: 「我的錯誤是忽略了這個結構性轉變,過去的牛市已結束預判並不準確。」

 

這一觀點獲得不少圈內人士認同。Onyx 指出,近期有多筆長達 14 年未動的比特幣資金開始轉移,傳統的牛熊週期已被打亂,現在市場更像是「時刻」或「季節」輪動,由新題材主導。

 

機構資金進場,週期理論失靈?

另有網友補充,ETF 與合規基金本輪已吸納超過 90 萬顆比特幣,這一規模遠超鯨魚拋售量,並將價格穩定在 12 萬美元附近。儘管超級鯨魚持續出貨,但機構的承接力道明顯,波動性因此收斂,短線交易的意義被稀釋。

不過也有分析師認為,週期理論並未消亡,而是進化為「長線巨頭重新分配籌碼」的新格局,真正的變化在於市場參與者的時間偏好。

沈睡巨鯨再出貨

很巧的是就在昨(25)晚,@whale_alert 監測到,一個塵封 14 年半的比特幣地址再次被激活,錢包中持有 3,962 枚 BTC,價值約 4.68 億美元。

鏈上數據分析師 Ai 姨也在第一時間指出,這些 BTC 當年全部來源於「Coinbase 交易」(是指挖礦收入,並非為交易所 Coinbase),因此該巨鯨也被推測為是一名早期礦工。目前,該巨鯨已經進行了小額轉帳嘗試,為 2011 年 1 月以來首次對外轉帳。

AI 姨強調,按照 0.32 美元每枚比特幣的成本價計算,目前這些遠古比特幣的回報率已經高達 37 萬倍!雖然不代表該巨鯨確定要出貨,但是近期有多筆巨鯨疑似賣出的訊號,但比特幣仍然處於高位,機構的投資意願是否會讓 BTC 價格持續走高,值得我們關注。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