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倒戈, 长篇推文开怼, “以太坊不值得”
以太坊的走势如过山车,无论是跳票已久的「君士坦丁堡」升级,还是PoW像PoS的转变,都有意味着矿工的收益被不断挤压,最爆款的几款DApp日活也不足一千。
在这一背景下,著名科技网站Hackernews发布了一个「为什么我这么看衰以太坊」的帖子,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很多开发者纷纷留言,表达了自己不看好以太坊的原因。
从这些讨论中,能看到以太坊开发者的日趋理性,以及开发者目前的尴尬处境。
来源 | Hackernews
译者 | 贾瑞婷
就在上个月,以太坊的走势还像过山车,在经历了数月的下行后,在短短几天内实现了超越了平均水平的增长,但随后,又掉头下跌。
无论是跳票已久的「君士坦丁堡」升级,还是PoW像PoS的转变,都意味着以太坊的挖矿收益将逐渐降低,直至归零。除此之外,以太坊上最火爆的几款DApp用户日活也不足1000。在这一背景下,无数的竞争者,正在对以太坊「公链之王」的地位虎视眈眈, 以太坊本来一片光明的未来,开始变得前途未卜 。
不止如此,以太坊在技术和去中心化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随着商业化的募资活动已经在吞噬以太坊真正需求所需要的资源,越来越严格的 ICO 监管政策会严重影响这种需求的规模。
在国内,很多专家对于以太坊的未来忧心忡忡,某公链项目负责人张康曾说。“以太坊在Dapp数量上占据优势,但在增长速度上,EOS和波场却在超越以太坊。直至今日,以太坊的TPS依然停留在20-30的水平。再不提升,其竞争力会越来越差。”
而在国外, 著名科技网站Hackernews也发布了一个「为什么我这么看衰以太坊」的帖子,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很多开发者纷纷留言,表达了自己不看好以太坊的原因 。
在收到的35条留言中,几乎覆盖了了以太坊平台的所有负面因素,可以说是开发者选择公链最有价值的参考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国外大神们为什么这么讨厌以太坊的35个原因 。
1
“ 首先,以太坊的架构和文化与比特币截然不同,但却声称与比特币提供同样的解决方案,包括: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价值存储,资产发放,智能合约等等。
其次,以太坊被看做是一种加密“蓝筹股”,这种看法影响着刚入行的新人。”
2
“ 自从2014年,我就开始关注以太坊,有责任与大家分享我对以太坊的担忧。在我看来,以太坊与营销中所吹嘘的恰恰相反,它最多只是一种科学实验。然而,以太坊目前估值130亿美元,我认为虚高。 ”
3
“ 我认同以太坊开发者Vlad Zamfir所说的,以太坊远未成熟,并不安全,没有扩容能力。Vlad Zamfir曾发推表示,以太坊仅仅是不成熟的科学实验,千万不要依赖以太坊执行关键任务应用。以太坊没有商业化能力,也没有变现政策,目前只是固定的区块发行,很难实现指数级增加。 ”
4
“ 第一次我认识到以太坊的问题,是跟以太坊创始人每周都一起玩耍的时候,那时候我就问他们打算如何扩容。四年半过去了,以太坊分片似乎仍然只是白日做梦。 ”
5
“ 虽然大家对以太坊仍然乐观,认为链上扩容马上就能实现了,但是目前这一承诺还远远未被兑现。 ”
6
“ 最近,某知名开发者团队决定对预期很高的Casper协议分片白皮书进行学术评议。经评议,该团队认为Minimal CBC Casper研究是否能对共识协议和扩展性的实质进展起到贡献,存在重大疑问。
CBC Casper的定义和证明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无法解决拜占庭容错问题。CBC Casper一文在不考虑活跃度前提下证明正确性,在研究方法上存在根本性错误。
更为重要的是,Casper协议家族的定义是否能对区块链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或该方法是否适用于区块链扩展能力,都是未知数。”
7
“ 在第二层,开发者们也在通过以太坊的状态通道(类似比特币中的闪电网络),努力为以太坊扩容。但主链上发布的ERC20代币在这个环境中是否可以通行,尚不清楚。 ”
8
“
相比之下,让我们来看看比特币闪电网络进展阶段:
第一,2016年1月,首次公开公共密码;
第二,2017年1月,Alpha测试;
第三,2018年3月,Beta测试。
”
9
“ 比特币闪电网络目前是活跃的,而且发展迅速。 ”
10
“ 2017年,更多关于以太坊扩容的讨论产生了,这次大家所说的“万灵药”是Plasma方案。Plasma是以太坊扩容的四大方案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Casper,Sharding和Raiden Network)。 ”
11
“ 但是,一旦仔细考虑,大家发现,这只是一些旧概念的重新包装,该项目到现在也是一事无成。比特币核心贡献者曾Peter Todd表示,这些概念只是树链设计过程,因无法保证安全最终将遭拒绝。 ”
12
“ 更应该得到讨论的问题是,以太坊向权益证明(Proof-of-Stake, )的过度。从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到以太坊的权益证明(PoS)过度将改变整个系统的经济规则,而规则变化将对所有一切产生深远影响。 ”
13
“ 对于未加入计划中的人来说,这是对权益证明基本设计层面存在问题的说明。就像我之前说的,以太坊更多是科学实验。 ”
14
“ 另外,请注意这条线索,权益证明区块链需要主观性(即受信任的第三方)才能达成共识。 ”
15
“ 权益证明(pos)根本不是一个新概念。工作量证明(pow)是比特币的重大创新之一。因存在审查漏洞,以太坊的权益证明POS不切实际。
1998年,密码学专家戴伟就曾提出匿名的、分布式的电子加密货币系统——B-money。B-money被认为是比特币的精神先导。戴伟的B-Money系统有两种方法来维护交易数据:
第一,每位网络用户维护各自的数据库,记录每名用户资金;
第二,所有记录由专门一组用户来维护。
专门托管数据的用户将会被激励对所有记录保持诚实,由于这些管理者也会把自己的资金存在特别账户中,一旦出现诚信问题,他们也会因此而损失资金。第二种方法被称为“权益证明POS”,如这组特别用户(管理节点)出现虚假欺诈交易,他们会损失所有资金。 ”
16
“ 多年来,新瓶装旧酒,对旧概念进行重新包装已成为以太坊文化的模式,没有对过去研究进行恰当引用或参考,并且没有同行审议机制。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不是这样的。”
17
“ 我最大的一个担心是,到目前为止,诡辩和营销宣传造成以太坊的成功,而过高的预期导致了过高的市值。”
18
“ 举例来说, 几天前,我发布了一篇推文,以太坊的价值主张本质上是乌托邦式的。 以太坊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似:
-
目前运行良好的工作量证明(POW)只是阶段性的;而理想中的待被证实的未来是权益证明(POS)。
-
乌托邦式概念:基于硬分叉的“社会共识”。
-
第三,乌托邦式未来:所有以太坊用户都将拥有永久性收入。 ”
19
“ 我对以太坊的评价认真严肃。上篇推文提出的三点内容,与Vitalik Buterin所描述的“以太坊独特价值主张”针锋相对。V认为以太坊的独有价值包括:
-
以太坊发展路线图中的权益证明;
-
在协议管理和社区层面,完全且明确独立于比特币政治;
-
完整的协议层面的去中心化。所有侧链都相互连接,使用通用代码语言,许可联盟 链。
因此,我认为以太坊不行的三个主要观点是:
第一,Vitalik和其他以太坊倡导者曾多次公开拒绝承认工作量证明(POW);
第二,以太坊对“社会共识” 这一模糊而危险的概念之间的钟爱,颠覆性的“硬分叉”被用来“升级”或“优化”系统,这必然导致更高级别的中心化;
第三,Vitalik本人对接受免费午餐的想法并不陌生。在2014年一次以太坊公开演讲中,他曾认为以太币加20%的通胀税对用户来说“无成本”。”
20
“
我记得,之前Vitalik在回复我的推文时,用了和我一样的文风来批评比特币。他没有直接回应我的质疑,回答中错误百出。但是,他的粉丝却对他的答案趋之若鹜。
Vitalik在推文中说:
-
目前运行良好的BTC L1只是阶段性的;理想中的尚未被证实的L2即将到来。
-
乌托邦式概念的进展:我们完全相信以太坊将需要硬分叉。
-
乌托邦式未来:超级比特币化。
我并不认同,我认为:
-
BTC L1并非“只是一个阶段”,它始终是其交易结算的决定性基石。
-
软分叉数字协议已经成为30多年来的标准,硬分叉是偏差!
-
中本聪从未将“超级比特币化”看做目标。
”
21
“ 其实,咱们谈的这些并没有多少价值,只能骗骗小散户。”
22
“
我再说几句大家可能不太听的。早先 为了“保证”向乌托邦式的权益证明POS过度(权益意味着永久性收入),一枚“定时炸弹”被嵌入到协议中,将迫使矿工接受向权益证明的过度。
当然,这里面什么都没发生,这是因为以太坊协议中的任何内容都是硬分叉的。权益证明的乌托邦式承诺没有办法兑现。
此外,以太坊大力宣传,使用以太坊,用户可以像使用JavaScript应用程序一样轻松地编程智能合约。
这种鲁莽的概念遭到P2P和操作系统开发人员的批评,因为每个智能合约实际上都是一个“从头开始的密码协议”。换句话说,它在玩火。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从头开始创建智能合约”意味着设计加密协议。即便对于专家来说,想做到这一点也无比困难,专家尚未找到好的工具来解决这一问题。
”
23
“ 其实,比特币的模块化方法则更好地划分风险,从而更为有效地减少攻击面。”
24
“ 以太坊的另一大弊病是扩容。以太坊声称将“所有东西都放在区块链上”,将所有信息进行永久存储,并将以太坊命名为“全球计算机”,但最终结果是导致系统的缓慢和阻塞。”
25
“ 到目前为止,以太坊的膨胀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运行一个单独的节点根本不可能。以太坊开发者也呼吁用户不要再区块链上部署更多智能合约应用程序。
其结果是,尽管有人说在压缩模式(warp mode)下运行一个节点很容易,而且表现与完整节点一样好,但以太坊正在变得越来越中心化。 ”
26
“ 以太坊还声称自己可以抵制一切审查行为,这一说法简直自欺欺人。 ”
27
“ 以太坊还声称自己可以抵制一切审查行为,这一说法简直自欺欺人。 ”
28
“ 还有2016年下半年,在仅有6%的以太坊持有者投票后,以太坊核心开发者便做出决策支持一个硬分叉,从占有4.5%的以太坊智能合约中追回资金。
此外,还有其他中心化的潜在迹象,包括Vitalik Buterin与俄罗斯政府机构签署协议,以太坊核心开发者的半封闭会议等等。 ”
29
“ 另一个危险信号是,以太坊开发者社区普遍缺乏相关经验。 ”
30
“ 有一段时间,微软的一位大咖卢修斯·梅雷迪思(Lucius Meredith)曾被认为在以太坊的规模化扩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他自己的以太坊扩容公司RChain的失利,他现在可能也不再专注以太坊扩容一事。 ”
31
“ 只有靠“以太坊甘道夫”(Greg Colvin)和他所创立的“以太坊魔术师联盟”力挽狂澜了,虽然我认为希望不大。 ”
32
“ 为什么我对以太坊持怀疑态度?我想真正的原因是:以太坊没有创建一个开源项目和测试网络来解决一些有趣的计算机科学问题,创始人反而发行证券,涉及数千名无辜的没有任何信息的散户。
在我看来,投资以太坊ICO与购买那些 “发明时空旅行”的创业公司股票并无两样。以太坊那次鲁莽的发行证券,为2017年ICO热潮所引发的不当资本配置的可怕后果奠定了基调。 ”
33
“ 我想说,以太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雅虎”,一种无法扩容的“蓝筹”加密货币。 ”
34
“ 最后,我想以比特币核心开发者Gregory Maxwell在2016年的几句话来总结下:
当大家认识到“图灵完备”是一个错误的工具,而我们的系统只能验证无法计算时,所有关于扩容,隐私保护和灵活性方面才出现根本改进。这个认识层面的错误没有任何优势,营销导致人们一开始就对智能合约的益处没有清晰的概念。 ”
35
“ 我毫不怀疑比特币世界里更为强大的智能合约。但以太坊的营销没有力量,已然过时—这种营销方向所带来的共识不一致和去中心化,破坏了资源消耗和激励不匹配。
但幸运的是,我描述的认知框架在比特币专家社区中得到了很好的理解。 ”
看了这些国外大牛对以太坊的评价,是不是很打击信心。其实任何平台都有有利有弊,不断打磨技术和产品才是王道。
话说回来,虽然负面的声音很多,以太坊目前仍是最大的公链,社区的分为也非常好。据DappRadar统计,现在EOS、TRON上,充斥着大量博彩游戏。以太坊的整体生态相对更加健康。
你看好以太坊吗?你会在以太坊上开发吗?在留言区告诉营长吧。
推荐阅读:

Phân tích giá thị trường ngày 22/09: Bitcoin, Ethereum, Ripple, Bitcoin Cash, EOS, Stellar, Litecoin, Cardano, Monero, IOTA

Phân tích giá Ethereum Sep.22: ETH có tăng trở lại

Công nghệ Ethereum có thể sẽ cắt giảm một nửa thị phần của Bitcoin
Đồng tiền mã hóa hỗ trợ mạng Ethereum, blockchain phổ biến nhất thế giới cho những liên doanh về ti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