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区块链产业全景与趋势报告(2018年上半年) | 火币研究院
摘要
2017年数字资产市场经历了自比特币问世以来的第三次牛市,这次牛市不再是比特币一枝独秀,而是“智能合约系”数字资产百花齐放, 代表了数字资产行业从点对点现金的共识到智能合约共识的进步 。市场自2018年初开始转冷,直到4月中旬,伴随 多个DPoS共识机制项目的超级节点竞选 ,才逐步企稳并伴有回暖迹象。投资者情绪调查显示 大众对未来市场走势仍然乐观 ,71%认为下半年总市值将上升30%以上。
2017年数字资产众筹经历爆发式增长,成功项目合计融资额达到2016年同期的23倍。 2018年新增众筹项目破发率走高,3月一度达到67%, 但仍有如Zilliqa等优质项目市场价格突破众筹价的34倍,未来资金将进一步向头部项目聚拢。2018年上半年出现 首例成功的DAICO模式众筹, 此类众筹模式将被更广泛的地采用,同时 美国众筹正转向合规,Reg A+,Reg D也将开始流行。
未来数字资产市场将存在六大逻辑。 渗透逻辑: 加密金融向传统金融渗透; 应用逻辑: 市场将由“场景+区块链”的升级逻辑引领; 并购逻辑: 将出现更多数字资产对互联网流量级应用的并购,让优质应用在上链赋能的同时实现数字资产退出; 用户逻辑: 用户数量继续增加,且将有更多二级市场机构进场; 代际逻辑 和 性别逻辑 :用户平均年龄由青年转向中年,女性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
合规和监管方面, 2018年2月美国SEC明确了大部分数字资产众筹的证券属性,并类比证券市场强化对其监管,预计将有更多国家效仿。 另外,日、韩率先成立自律组织,未来各国将呈现 集中监管和自律组织并行的状态 。短期之内世界联盟监管仍存在空窗期。
我们将区块链产业划分为硬件、基础设施;区块链底层平台;通用技术;垂直应用;服务设施五大板块。2017年平台与基础层的竞争尤为激烈。 下半年仍需重点关注底层平台和通用技术, 随着接下来几个月各大平台的主网上线,底层平台的竞争格局或将逐步清晰。
技术方面,目前区块链的性能尚不能支撑大规模的应用落地, 扩展性、隐私性、互通性 是主要瓶颈,但过去一年中各方面都有新的解决方案不断涌现,且近期出现了 DAG、哈希图等区块链之外的新型分布式账本技术 。预计2018下半年区块链技术的迭代将进一步加快。
一、数字资产投资市场回顾与展望
自比特币2009年初诞生起,数字资产市场开始出现。根据Coin Market Cap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球共有超过1,600多种活跃数字资产在市场中交易,同时有更多的数字资产存在于我们周围,这些数字资产,共同构成了区块链数字资产主要的投资交易市场。
1.1 数字资产市场转为冷静,蓄势待发
2017年,数字资产市场经历了爆发式增长,总市值从年初的177.4亿美金暴涨至年末的5,597.6亿美金,增长30倍,超越了其他任何一类资产的回报。然而,进入2018年后,数字资产市场掉转风向,价格剧烈回撤,截至4月中旬,前五大数字资产“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币”、“比特币现金”、“莱特币”的价格跌至去年10月左右水平,价格亦较顶点缩水70%以上。
图1:前五大数字资产价格指数走势图来源: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整理
除价格大幅下跌外,数字资产市场的活跃度也大幅下滑:
图2:数字资产相关搜索指数来源:Google Trend,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整理
比特币在数字资产中关注度较高。2017年网友对比特币等数字资产的关注逐步上升,于12月达到最高点。2018年,主要数字资产关注度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比特币的关注度下滑最快,4月底搜索热度最低点仅为最高点的12%。
图3:比特币日活跃地址数(万个)来源:Quandl,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整理
除11、12月的明显上升外,2017年比特币日活跃地址数整体较为稳定,但进入2018年以来明显下降,2018年4月9日,比特币日活跃地址数达最低点,相比12月15日最高点的107.3万个相比下跌了71.0%,直至4月活跃度才稍有回升趋势。
图4:比特币日交易量(去除最活跃的100个地址的每日比特币交易笔数:万笔)来源:Quandl,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整理
与关注度和钱包活跃度对应,2017年比特币日交易量稳中有升,2017年12月15日,比特币日交易量超过47万笔,达到历史最高点。而自2018年以来,随着数字资产市场行情转冷,比特币日交易量也一路下跌,4月2日达到一年半一来的最低点13万笔,较最高点下滑72.4%。
进入二季度后,随着美、日税季结束,市场二次探底无果,市场情绪有所恢复,行情逐步开始呈现分化态势,小行情出现:
1)超级节点竞选引爆小行情
进入4月中旬,数字资产市场逐步企稳,在多个采用DPOS共识机制的项目如EOS、CMT、TRX竞相开启超级节点竞选的刺激下,数字资产市场迎来了一波小行情,部分数字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火币区块链研究院跟踪了市值排名前100的主要数字资产,2018年4月,涨幅前十的数字资产如下(包括部分冲入前100的数字资产):
图5:2018年4月起TOP100数字资产中涨幅前十榜来源: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整理
2)市场情绪仍看多2018年下半年走势
图6:投资者数字资产市场期望-中期 来源:火币区块链研究院市场情绪调查
虽然进入2018年后,数字资产市场整处于下跌趋势,但市场对2018年仍旧看好。根据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每月针对全球个人及机构投资者的情绪调查显示,市场对2018年下半年走势仍较为看好,认为将小幅上涨。根据最新的市场情绪调查,90.0%的投票者认为未来半年的数字资产总市值会上升,其中71.4%的投票者对市场很有信心,认为未来半年数字资产的市值会大幅上升30%以上。
1.2 数字资产众筹市场略有降温,但整体金额仍较大
数字资产众筹,指代围绕数字资产进行的一种众筹方式。在众筹过程中,一定量的众筹份额,会以数字资产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以换取如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的数字资产。
2017年新兴数字资产爆发,相关融资金额快速增长。据Token data数据,2017年,总共有435个数字资产众筹项目成功发行落地,占同期913个发起的数字资产众筹项目的47.65%,成功率接近一半,上述成功项目合计融资金额超56亿美金,大幅超越2016年同期金额2.4亿美金,另有部分数字资产众筹项目融资金额达1亿美金,包括基础设施项目“Filecoin”筹集2.57亿美金,公有链项目“Tezos”筹集2.32亿美金,以及跨链项目“Polkadot”筹集1.45亿美金等。
图7:2017年融资金额前十大数字产众筹项目
2017年也是众筹数字资产增值幅度较大的一年,部分2017年的头部项目,至今增值幅度仍高达甚至接近百倍,极少数项目增值幅度超越千倍。其中,以法币计价,截至2018年4月30日,增值幅度最高的项目Spectrecoin,其众筹至今增值幅度为741.42倍,而若是按其最高点价格,增值幅度更是高达8,288.18倍,而其余头部项目中,明星项目Qtum增值幅度最高也达347.97倍。
图8:2017年增值幅度前十大数字资产众筹项目来源:ICO Drops、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整理,截至2018年4月底数据
进入2018年,数字资产众筹市场有所降温:
3)融资金额环比下降,但整体金额仍较大
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持续跟踪市面上的数字资产众筹项目。进入2018年,数字资产众筹项目融资金环比逐步下降,4月份数字资产众筹融资金额为11.45亿美金,与2月高点金额25.69亿美金相比已缩水约55%,但从整体来看,2018年数字资产众筹融资金额仍较大,且已超过2017年全年总和。
图9:2017年至今数字资产众筹融资金额(单元:%、百万) 来源:Token Data、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整理
2018年数字资产众筹融资金额仍较大,主要是受到部分头部项目影响所致,Telegram于2018年2月及3月分别筹集约8.5亿美元,合计筹资17亿美元,另EOS持续进行众筹,根据Token data数据,截至4月底,自EOS开启众筹以来,已合计筹集约33亿美金,若剔除相关影响,2018年,数字资产众筹融资金额环比下降幅度则更大。
4)监管强化,流动性降低
火币区块链研究院跟踪每月新增数字资产及其当月底上线交易所的比重。2018年1-4月,新增数字资产当月上线率分别为35.62%、16.89%、2.23%及30.49%,呈现逐步下降态势,并于3月达到最低点,4月快速回升。2-3月新增数字资产上线率快速走低,主要系全球监管机构尤其是美国SEC对数字资产流通交易方面的限制,另一方面,市场环境较差,项目方主动推迟上线。直到4月中下旬,市场迎来小行情,新增数字资产项目上线率回升,流动性略有改善。
图10:2018年数字资产众筹当月上线率统计(单位:个) 来源: www.icodata.io 、火币区块链研究所整理
5)市场滑铁卢,破发率快速上升,但头部项目增值幅度仍较高
2018年,随着全球监管机构对数字资产众筹欺诈的打击力度强化,同时,受到过多众筹项目对二级市场资金分流,以及以太坊本身价格下跌的影响,新增数字资产价格面临滑铁卢。2018年1-4月,新增数字资产项目破发率分别为21.05%、42.86%、66.67%和42.00%。
图11:2018年数字资产众筹破发数量统计(单位:个) 来源: www.icodata.io 、火币区块链研究所整理
虽然2018年上半年数字资产众筹项目上线后破发率走高,但是部分头部优质项目仍保持了较高的增值幅度,其中,收益率排名前五的为Zilliqa、Tomochain、Bluzelle、Gifto以及Nucleus Vision,4月底市场价格分别为众筹价的33.62倍、6.40倍、5.58倍、4.94倍和4.70倍。
图12:2018年数字资产众筹项目至今增值幅度(单位:倍) 来源: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整理,以截至4月底数据为基准
数字资产众筹市场降温,回归理性是必然趋势。未来,我们可能将不太轻易见到百倍、千倍的项目,但我们会越来越容易看到,资金向优质项目集中,尤其是向合规、合法背书项目集中, 新的逻辑正在涌现:
1)数字资产众筹2.0:以DAICO形式募集资金
传统数字资产模式的局限性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投资者对项目方缺乏有效的约束性。不对称性体现在,众筹融资大多系“白皮书”融资,创业者掌握所有信息,而投资者掌握信息量较少,真假难辨;投资者对项目方缺乏约束性体现在目前还不具有相关的机制、法规对项目资金使用、落地执行、信息披露等进行约定,完全依赖项目方的自我约束,作为一种“先融资、再创业”的典型,圈钱跑路等行为时有发生,给投资者,特别是普通散户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018年1月,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提出新的数字资产众筹融资模式——DAICO。该模式将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功能加入了传统众筹中,为众筹加上一层智能合约,给项目方募集的资金安上“资金阀”。DAICO模式下,资金募集完成后,项目方并不完全拥有资金的自由支取权利,资金的使用最终取决于项目的推进情况,并由数字资产持有者投票进行决定;同时,在极端情况下,项目方欺诈,项目开发不理想时,数字资产持有者也可以通过投票,终止智能合约,剩余的资金将按照持有数字资产的比例原路返还给投资者。
图13:The Abyss数字资产分配结构 来源:The Abyss、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整理
分布式游戏分发平台The Abyss是第一个采用DAICO智能合约进行募集的项目,该项目于2018年4月18日启动发行,5月完成募资,共筹集18,511个ETH,199,901个BNB,合计金额约1,536万美金。根据约定,分配给公司的ABYSS数字资产将由DAICO智能合约冻结两年,分配给基金的ABYSS数字资产将由DAICO智能合约冻结一年。
2)以证券形式合规募集资金
与DAICO模式刚刚开始试水不同的是,目前已有一批区块链项目正转向传统IPO审核背书的形式募资。关于数字资产众筹是否属于证券发行,历来存在较大的争议,由于未经注册或豁免进行证券销售系违法行为,此前,大部分项目方多借助将数字资产认定为“Utility Token”的形式规避监管和注册审查。
进入2018年后,随着美国证监会启动对各类数字资产众筹项目及相关机构的调查,越来越多的区块链项目正抛弃“Utility Token”这种可能存在合规隐患的方式,转而承认数字资产的证券属性,规避法律风险,同时获取法律信用背书。目前,大部分区块链项目正逐步接受通过如下豁免注册证券发行条款的形式进行募资:
Reg A+ offering
适用于小型初创公司的IPO规则,隶属2012年美国JOBS法案的一个条例,2015年施行,允许美国、加拿大注册的中小企业在12个月内向大众投资者公开筹集最多不超过5000万的美金,可进行公开宣传,无限售,不涉及注册证券,但需提交发行通知,较白皮书信息披露更为详实,但代价是必须在证监会注册的国家级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
Reg D offering
系美国证监会制定并于1982年实施的关于私募证券发售规则,下设Rule 504,Rule506(b)和Rule(c)三类发行准则。ICO项目多采用后两者,Rule506(b)无融资金额限制,不可公开宣传,需向合格投资者发行,对合格投资者数量无限制,要求非合格投资人数量控制在35人以下,Rule(c)无融资金额限制,可公开宣传,但只能对合格投资者销售。发行证券后15日内需向美国证监会提交发行通知,且有12个月禁售期,另必须在证监会注册的国家级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
Reg S offering
系美国证监会为保护本国投资者利益出台的离岸证券发售规则,该规则允许向非美国本土投资者离岸出售的证券豁免注册,离岸指代投资者不在美国本土,交易市场位于境外。
1.3 回望过去:最近这次牛市和曾经的牛市有什么不同?
比特币从诞生至今,共经历了三次牛市,而最近的这一次,与过去不同:
图14:第一次:2011年4月至2011年6月,冲顶大会,来去匆匆 来源:Coindesk、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整理
历时约60天,完成从0.75美金到30美金的上涨,涨幅逾38倍,而此时距比特币最初诞生时的0.06美金,已暴涨492倍。这一次的暴涨主要由于当年3至4月比特币与英镑兑换交易平台上线,随后《时代周刊》、《福布斯》等美国主流媒体相继发表比特币相关文章,来自更多国家的投资者疯狂涌入炒币行列。此轮暴涨后不久便爆发了著名的“门头沟”黑客事件,比特币价格快速暴跌至11月的2美金最低点,跌幅94%。
图15:第二次: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比特币点对点现金共识 来源:Coindesk、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整理
历时约330天,完成从13美金到1,147美金的上涨,中间经历了一小波230美金至66美金的大回调,合计涨幅超82倍,而此时距离比特币最初诞生价已上涨近2万倍。这一轮牛市,源于塞浦路斯债务危机所引发的传统金融机构信任危机,后由2013年下半年欧洲部分国家出台比特币友好政策所刺激,更多的人知道了比特币,投机客涌入。此轮暴涨后,比特币暴跌至2015年1月的210美金最低点,跌幅82%。
图16:第三次: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区块链智能合约共识 来源:Coindesk、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整理
历时近一年,完成了从789美金到19,343美金的上涨,中间经历了“9.4”事件,比特币价格从4950美金至3226美金的回调中继,合计涨幅约20倍,此时距离比特币最初诞生价已上涨32万倍。这一轮牛市,源于以太坊ICO爆发所引发;同年,比特币分叉,比特币现金诞生。同过去的暴涨类似,其结局也伴随着暴跌,2018年2月6日,比特币跌至6000美金,较最高点跌幅达到68.98%。
比特币、数字资产市场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其周期性一定程度源于每四年一次的产量减半,2013年的牛市系2012年比特币产量减半,2017年的大牛市系2016年比特币产量减半。但与过去不同的是,2017年的牛市不再是比特币的一枝独秀,真正驱动市场上行的逻辑也从原先点对点现金共识,变成区块链技术特别是智能合约的共识,由以太坊为代表的“智能合约系”项目所引领,2017年:
比特币市值占数字资产市场总市值: 87.32%下降至40.99%
比特币市值增长 VS 以太坊市值增长: 13倍VS 96倍
数字资产数量: 617个增长至1335个,增长率116%
比特币地址数量增长VS以太坊地址数量增长: 1倍VS 18倍
来源:Coin Market Cap,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整理
1.4 展望未来:数字资产市场去向何方,会有什么新的玩法?
未来,数字资产市场市值将由什么驱动?对于这个市场,未来的一些新的逻辑和玩法可能是什么?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总结了六大可能影响这个市场的逻辑:
1)渗透逻辑:加密金融将向传统金融渗透
图17:数字资产渗透跨境支付 来源: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整理
数字资产对传统金融体系最大的冲击一方面在于支付,尤其是跨境支付,另一方面在于业务模式。使用比特币等数字资产作为汇款媒介,汇款时间可大大缩短;同时,区块链的分布式登记、清结算,以及可编程的智能合约,可大大降低金融的运营及法律成本,改变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另外,传统金融模式下,资源配置优先向头部靠拢,虽然有助于效率,但丧失了普世价值,很大一部分人事实上并没有享受到金融服务带来的好处,而区块链所衍生出的加密金融,是对每一个人开放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账户,并享有与之匹配的金融服务,让金融实现真正阳光普照。我们认为,数字资产由于其在匿名性、无国界性、低门槛等方面的优势,未来,在网络效应的推动下,对传统金融各应用领域的影响会不断加大,分布式的加密金融将会爆发。
2)应用逻辑:“场景+区块链”才能真正引爆市场
图18:“场景+区块链”模式 来源: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整理
火币区块链研究院对市面上基于以太坊的分布式应用DApp进行了跟踪。目前,日活排名靠前的应用,除了如IDEX、以德等去中心化交易所外,主要为部分区块链游戏,然而由于区块链底层的不完善,目前大部分区块链应用,仍是“区块链+场景”,属于自下而上路径,从技术找匹配场景,且与区块链游戏类似,主要通过带有投资、投机性质的玩法吸引用户,实际的体验仍旧较差,难以比拟传统中心化应用。火币区块链研究院认为,只有“场景+区块链”,即从现有针对大众的场景、应用出发,自上而下,通过叠加区块链技术,优化应用生态和体验的模式,才能引爆市场。虽然区块链技术还不成熟,短期之内较难实现“场景+区块链”,但是,仍有一部分低频场景,可进行区块链化,亦或可优先将一部分急需透明化、共识的内容上链,实现落地。核心是,非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
3)并购逻辑:区块链将反向收购流量级应用上链
传统金融市场中,市值增长主要源于IPO新股发售及并购重组。分布式的加密金融市场中,新生数字资产的流通即类似新股上线,而这也是目前数字资产市场总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区块链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各个领域区块链场景地基搭建完毕,我们也会看到传统金融领域的并购重组方法在区块链中不断得到运用,大量的基础层项目,为了完善其应用生态,通过数字资产对优质的流量级应用进行收购,实现上链,而一部分优质的应用类初创企业,也会从原先传统并购市场退出,转向区块链数字资产退出。
4)用户逻辑:用户数量增长空间大,将助推市场热情
图20:区块链用户数量(亿人) 来源: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整理
目前,全球比特币钱包地址数大约2400多万个,以太坊钱包地址数大约3200多万个,实际用户可能仅2000万,不到全球总人口数的0.3%,而根据“WeAre Social”和“Hootsuite”披露的2017年数据,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已经突破了40亿大关,区块链用户数渗透率仅约0.5%。火币区块链研究院认为,用户的数量增长将刺激区块链社区的活跃度,加快区块链社区建设,进而推动数字资产市值,这就好比新的生产力推动经济体的GDP增长。另外,未来将有更多机构,尤其是二级市场的机构投资人将数字资产用作新的投资资产类别,他们的进场将极大扩大资金池,增强市场流动性,并加速规范市场环境。
5)代际逻辑:从年轻到普及
图21:比特币社区参与者年龄分布 来源: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整理
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最新研究表明,比特币社区中大部分用户在25-34岁年龄段,约占总用户的39%。与CoinDesk于2015年中发表的数据相比,35岁以下的用户整体占比由60%降低到目前的55%。我们认为,随着区块链技术以及数字资产市场的成熟,它们将不再是只有年轻人接受的新兴概念,而是被更广泛年龄段的人所接受的事物,不仅体现在更多拥有经济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中年人把数字资产当做一种资产配置手段,更表现在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分布式应用出现。
6)性别逻辑:从男性到女性
图22:比特币社区参与者性别比例 来源: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整理
火币区块链研究院经研究得出:目前,比特币用户中大约有17%是女性用户,与CoinDesk于2015年中的10%相比有较为显著的增加,女性正越来越多参与到区块链、数字资产的新兴潮流中来。一方面,我们认为女性投资人更加谨慎,偏好长远、可持续的投资,更多的女性加入数字资产市场将使得市场更加理性;另一方面,女性作为消费能力最强的群体,也将改变很多分布式应用的开发方向。
总之,我们认为,未来的数字资产市场,从长期来看,可能有如下三大趋势:
第一,将逐步由投资驱动,转向“投资+实用”并进的市场,目前,大部分数字资产的市值主要反映的仍旧是未来预期的折现,投资属性较强,未来,随着Dapp生态的成熟,对数字资产的使用型需求会增加。
第二,各类应用场景使用型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被数字资产化,并反映到整体市值中去,即上链,而上链所带来的数字资产市场市值的膨胀,可能超乎预期,并成为推动市场爆发的最大因素。
第三,使用型需求的增加,以及各Dapp、区块链生态之间的交互越来越多,将导致数字资产之间的兑换需求更为频繁,而数字资产与法币之间的挂钩程度越来越弱。
二、区块链及数字资产合规、监管回顾与展望
2.1 区块链、数字资产监管现状及未来主旋律展望
2017年是区块链技术共识的大年,区块链行业及数字资产众筹趋势在全球呈愈演愈烈之余,也涌现出不少乱象。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根据世界各主要国家及地区2016全年GDP以及2018年上半年数字资产和众筹政策整理了最新的监管全景图:
图23: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数字资产及众筹政策监管最新全景图 来源: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整理
随着数字资产的热度升级,各国监管对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017年底、2018年初,多个国家政府都逐步开始制定相关的监管框架,对行业进行规范。火币区块链研究院认为 应重点关注未来监管领域的如下趋势 :
1)美国或将成为世界监管的风向标,吸引各国监管机构效仿: 进入2018年后,美国正逐步强化SEC对数字资产市场的监管职责,并类比证券市场逐步对数字资产强化在运营牌照、证券发行注册、税项等一系列层面的监管。而继美国之后,德国、新西兰等国家也将数字资产纳入证券监管范畴。2018年4月,纳斯达克CEO宣布时机成熟后将考虑进军数字资产交易,或将进一步促使美国加速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包括“证券类数字资产”与“实用类数字资产”的划分标准等,火币区块链研究院认为,未来可能将有更多国家效仿美国,基于证券监管体系推衍数字资产监管体系;
2)监管制度方面,未来将形成集中监管和自律组织并行的状态: 数字资产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且存在较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需要集中化的政策指导,日本是典型通过立法确立数字资产合法地位,并采用牌照制监管的国家,美国是实操层面实用类数字资产和证券类数字资产分级管理的国家,未来,火币区块链研究院认为,将会有更多国家采取类似的集中化监管体系。另一方面,行业自律组织是集中式监管的有效补充,在全球监管政策尚未完善之前,成立自律组织有利于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比如在日本数字资产交易所Coincheck遭到黑客攻击后,由16家注册数字资产交易所组成的数字资产商业协会(JCBA)宣布将合力制定行业内投资者安全标准,包括数字资产众筹准则,又比如韩国也于2017年12月成立区块链协会,目前已有23家数字资产交易所加入,致力于实施自我监管并制定相关行业准则;
3)代表性国家的法律完善将推动全球联合监管,但短期内联盟政策出台尚需时日: 在2018年3月的G20峰会上,各国都表达了对待数字资产监管问题的立场,但由于各国态度仍存在分歧,最终并未明确具体监管措施。在此之前,法、德并在加速建立自己的相关监管制度的同时,也曾向G20主办国发信,呼吁对其采取跨国界的行动,并对外宣布将大力推动欧盟监管体系的完善。我们可以期待,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落地自身完善的相关法律体系之后,跨国界的联盟监管体系也将应运而生。
2.2 世界主要区块链国家和地区监管透视
火币区块链研究院对世界主要区块链、数字资产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政策进行了跟踪,并制定了如下评估体系,对监管程度进行考察:
· 是否允许数字资产用于支付
· 是否允许数字资产交易所境内运营
· 是否允许首次数字资产众筹
· 是否允许公民进行数字资产投资
同时,我们引入监管严格指数,综合上述评估体系,对各国家和地区对区块链、数字资产的监管程度按照强弱进行评分:从一颗星到四颗星,星数越多,代表该国家和地区监管程度越强,政策越紧,对数字资产态度偏保守和不认可,星数越少,代表监管程度越弱,政策越宽松,对数字资产态度越接纳。
( 1 )北美地区
美国:由松变紧,强化数字资产证券属性,监管严格指数:☆☆☆
是否允许数字资产支付:
美国国家税务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简称IRS)出于税收的考虑,早在2014年发布的投资者指南和规则(IRSNotice 2014-21)中就将数字资产等视为资产而非货币,投资者需对长期和短期的资本利得缴纳相应的税收。总体来看,美国政府并未在法律层面承认数字资产的货币属性,但亦未禁止商户接受数字资产支付。
是否允许交易所境内运营:
历来,对于提供数字资产服务公司的管理权主要集中在各州政府手中,各地均有所不同,但大多实施牌照化管理,颁发相应许可证,例如美国数字资产交易所Coinbase便在纽约州获得比特币经营牌照。
2018年3年7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yExchange Committee,简称SEC)发布公开声明,要求交易符合证券定义的数字资产平台必须在SEC注册为国家性质的证券交易所或者得到豁免。根据SEC国家性质的证券交易所名单显示,主流的Coinbase、Bittrex、Poloniex三家美国主流数字资产交易所目前无一在列。这一事件意味着美国监管再一次强化。若交易所涉及证券类数字资产的交易,则可能面临非法销售证券的诉讼。
是否允许首次数字资产众筹:
2017年底,数字资产众筹受到美国SEC的不断关注。2018年1月,美国SEC查没了德州数字资产银行公司AriseBank所持数字资产,叫停了该公司正在进行的6亿美金的数字资产融资;2018年2月,美国SEC主席JayClayton在国会的数字资产听证会上申明大部分数字资产可能属于证券,意味着数字资产众筹被允许,但原先数字资产项目以“Utility Token”(服务类数字资产或实用型数字资产)的名义,实际发行证券性质的数字资产已不再容易,数字资产众筹将受到美国SEC的监管,并需要进行注册,监管强化。
是否允许数字资产投资:
由于美国政府将数字资产认定为资产,因而并未限制数字资产投资,然而在税收层面,相关监管正逐步强化:
2017年底,IRS通过联邦法院下令,让全美最大的数字资产交易所之一的Coinbase交出其2013至2015年的客户记录,据IRS统计,2013年到2015年,只有不到900人为比特币投资交易报税,但有超1.4万个Coinbase用户进行了比特币交易。Coinbase后对此进行了反抗,但以败诉告终。2018年1月31日,Coinbase向网站的美国用户邮箱中发送了IRS专用的1099-K税务表单,并最终将1.4万个用户的交易记录上交。另外,2017年底,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新的税收法案,认定数字资产交易都将成为应税事项,包括两种数字资产之间的相互交易。
(2)亚洲地区
日本:总体仍宽松,数字资产众筹法规呼之欲出,监管严格指数:☆☆
是否允许数字资产支付:
2017年4月1日,日本内阁签署的《支付服务修正法案》生效,承认比特币等数字资产的合法支付地位。之后,比特币支付得到大规模推广,并被预计为日本经济贡献0.3%的国内生产总值。
是否允许交易所境内运营:
日本是少数较早在国家层面对数字资产交易所进行牌照化管理的国家。2017年4月1,日本内阁签署的《支付服务修正法案》生效,该法案为交易所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则,要求数字资产交易所必须获得日本财政部和金融厅的授权,并在九月底前向金融厅提交注册登记文件。截至目前,日本已批准了16家数字资产交易所。
2018年1月,日本CoinCheck交易所发生NEM被盗事件,引发了日本金融厅对国内数字资产交易所的强化审查,3月,金融厅对所管的Coincheck、GMOCoin、Mr.Exchange等多家数字资产交易所作出行政处分,并对其他部分数字资产交易所要求限期业务整改。在这样的监管环境下,截至目前,8家已经提交申请的交易所撤回了牌照申请。虽然监管有所强化,但整体来看,依旧持支持和鼓励态度。
是否允许首次数字资产众筹:
针对首次数字资产众筹行为,日本尚无明确的法规,而2017年4月1日生效的《支付服务修正法案》亦不足以对相关行为的法律性质予以明确。
2018年后,日本金融厅开始监控对日本投资者进行的各类数字资产众筹。2月,日本金融厅对Blockchain Laboratory这家位于澳门的数字资产众筹机构发出警告,声明其在的运作未得到官方许可,并要求其停止向日本投资者的募资行为。未来,相关法律法规或将推出,予以明确。
是否允许数字资产投资:
日本对于数字资产投资持较为开放态度,但投资人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征税。2018年2月,日本国税厅推出了针对数字资产税收全方案,裁定数字资产收益属于个人“杂项收入”,按照累进制税率进行报税,从15%到55%不等,如果投资者当年含数字资产资本利得的收入超过4000万日元(约合36.5万美元),那么超出部分就将征收55%的最高税率,远高于对投资股票、外汇等征收的20%左右的所得税。
韩国:交易监管强化,反洗钱是重点,监管严格指数:☆☆☆
是否允许数字资产支付:
韩国未有相关法律承认数字资产在支付领域的合法地位,但通过比特币等数字资产进行支付并未禁止。
是否允许交易所境内运营:
韩国允许交易所在境内运营,并接受电子商务法监管,根据该法,企业按照电子商务网站进行注册,便可以开展数字资产交易类业务。韩国区块链协会虽也发布《数字资产交易所自律控制案》,并于2018年4月公布了数字资产交易所自我监管框架,对交易所设定了一定的资质和运营要求,但目前,整体准入门槛仍相对较低。
随着数字资产市场的快速发展,韩国政府正逐步强化对交易所的监管:2018年初,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宣布要求数字资产交易所实施实名制等规则,之后,银行开始拒绝为较小的交易所发行新的虚拟账户,只向四大数字资产交易所提供法定存款服务;同时,韩国政府宣布将对数字资产交易所征收22%的企业税及2.2%的地方所得税。
是否允许首次数字资产众筹:
韩国自2017年9月至今仍全面禁止首次数字资产众筹。2017年9月初,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透露,将处罚数字资产众筹项目,其中也包含进入别国进行募资的韩国项目,紧接着在9月底,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全面禁止了首次数字资产众筹。目前政策暂未实质性变化。
是否允许数字资产投资:
韩国允许民众进行数字资产投资,并暂未对相关投资收益进行征税。进入2018年后,相关监管有所加强:1月23日,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发布一系列措施,禁止在韩国交易所进行匿名交易,并且未成年人和外国人禁止交易数字资产。
新加坡:政策稳定,且未来有望进一步开放,监管严格指数:☆
是否允许数字资产支付:
新加坡税务局(IRAS)在2014年发布的加密货币指南(IRSVirtual Currency Guidance)中将比特币等数字资产认定为“货物”而非货币,使用数字资产进行支付被视为“物物交易”,需要缴纳商品增值税,税率为7%。2017年11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支付服务法案》(草案)第二个征询意见稿,希望通过一个独立的法案来简化对所有支付服务的繁复监管,未来,比特币等数字资产的支付地位有望得到法律认可,并颁发相应许可证。
是否允许交易所境内运营:
新加坡允许在境内开设并运营数字资产交易所。2017年11月14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数字代币发行指引》,文件表明,新加坡数字资产相关的中介机构,包括数字资产交易所,若涉及提供被视为资本市场产品、证券或期货合约的数字资产交易,则需要获得相应牌照、批准,若仅提供币币交易,且不涉及上述被视为资本市场产品、证券或期货合约的数字资产,则无需相关牌照,但仍需要符合反洗钱相关规定。
是否允许首次数字资产众筹:
2017年11月14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数字代币发行指引》,肯定了首次数字资产众筹,并明确了监管范围,即当数字资产属于《证券及期货法》项下定义的资本市场产品时,数字资产众筹受到监管,需要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审批,若数字资产不属于资本市场产品,则不需要受到监管,只需遵守反洗钱等常规性要求即可。
是否允许数字资产投资:
新加坡对数字资产投资持开放的态度,针对投资数字资产的收益,暂不征税,但新加坡政府仍旧多次发表声明,就数字资产潜在的风险对投资者进行提示。
香港:基本保持不变,强化执行,监管严格指数:☆☆☆
是否允许数字资产支付:
香港未从法律上承认数字资产的法定支付地位,但亦未禁止比特币等数字资产用于支付。
是否允许交易所境内运营:
香港允许开设数字资产交易所,但若涉及向香港公众提供证券类数字资产的交易服务,依据2017年9月5日香港证监会发布的《有关首次代币发行的声明》,则受监管,需获取相关牌照或向证监会注册,发牌规则参照《证券及期货条例》规定。
2018年2月9日,香港证监会发布《证监会告诫投资者防范数字资产风险》公告,声明已先后致函7家位于香港或与香港有联系的数字资产交易所,警告它们不应在未领有牌照的情况下买卖属于“证券”的数字资产。
是否允许首次数字资产众筹:
香港并未禁止首次数字资产众筹,2017年9月5日,香港证监会发布《有关首次数字资产众筹的声明》指出,部分项目数字资产可能属于《证券及期货条例》所界定的“证券”,并且就该类“证券”类数字资产,若以香港公众为对象,则需证监会发牌或向证监会注册。该声明同时指出,若某首次数字资产众筹项目被认定为证券,则不仅是参与到该代币的一级市场做市商、咨询机构、以及机构投资人等需获得相关牌照,并且二级市场的参与者(包括交易平台)也需要证监会发牌或向证监会注册。
2018年,3月19日,香港证监会叫停发行人BlackCell Technology Limited的数字资产项目,因其在未获认可的情况下,向香港公众投资者进行“证券”类数字资产销售。
是否允许数字资产投资:
香港允许公众投资数字资产,针对投资数字资产的收益,暂不征税,但香港证监会多次发布声明告诫投资者防范数字资产风险。
(3)欧洲地区
俄罗斯:由紧转松,逐步转向明确,监管严格指数:☆☆☆
是否允许数字资产支付:
2014年2月28日,俄罗斯总检察院发表声明禁止在俄罗斯境内使用比特币,并全面封杀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资产交易,之后,俄罗斯数字资产的禁令虽有所松动,但整体仍持高压态度。
进入2018年,俄罗斯对数字资产态度快速转变,1月,俄罗斯财政部提出《数字金融资产法》草案,3月,俄罗斯国家杜马议长VyacheslavVolodin和议会立法委员会主席Pavel Krasheninnikov提出了修改意见,提议数字资产可在法律规定的情况和条款下被用作支付工具,但数字资产并不会被强制作为支付、存款、转账和记账单位;数字资产的数量及使用者的相关信息会被收集,数字确认将与书面声明和签名一样有效。这标志着俄罗斯对数字资产地位合法化迈出了第一步。
是否允许交易所境内运营:
自俄罗斯2014年全面禁止比特币等数字资产后,2017年9月,俄罗斯央行再次发表声明,重申现阶段不会批准任何正规交易所进行数字资产交易,也不会批准将该技术用作基础设施,即俄罗斯官方不允许任何数字资产交易所境内运营。
进入2018年,俄罗斯对数字资产交易所立场巨大改变,财政部提出的《数字金融资产法》草案规定,俄罗斯允许境内开设数字资产交易所,但需要符合俄罗斯联邦证券市场法等框架,并需要在俄罗斯中央银行注册。
是否允许首次数字资产众筹:
2017年9月,俄罗斯央行发表声明,呼吁警惕数字资产和数字资产众筹存在的高风险。
2018年,财政部颁布《数字金融资产法》草案,其中明确了数字资产众筹的合法性,规定个人或法人都可以进行数字资产众筹,其中需要提供一系列资料和签名以保证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是否允许数字资产投资:
2018年,俄罗斯财政部提交《数字金融资产法》草案,基于该草案,若不属于《俄罗斯证券市场法》中规定的合格投资者,则只能获得不超过5万卢布的数字资产且只能记录于特殊账户(该特殊账户由交易所提供),若为合格投资者,则可以合格投资者的名义开设数字钱包用于保护数字资产信息和访问数字交易账户。原数字资产交易禁令正逐步放开。
英国:政策仍不明确,但并未予以限制,监管严格指数:☆
是否允许数字资产支付:
英国并无相关法律对数字资产的属性进行明确,但对数字资产支付等行为仍持自由开放态度,并未予以禁止。
是否允许交易所境内运营:
英国允许交易所在境内设立,目前英国有Bitstamp、CoinEgg、HitBTC等交易所,但还局限于币币交易,暂不需要受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监管,但若交易所涉及法币,或与数字资产有关的衍生工具,如期货和差价合约,则需要受到监管,并要满足反洗钱等规定。目前政策未变化。
是否允许首次数字资产众筹:
英国并未禁止首次数字资产众筹,对其是否属于监管的范畴采取的是一事一议的方式。对于数字资产众筹所涉及的风险,2017年9月,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曾发出过警示。2018年2月,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宣布将从国家法律层面对数字资产众筹融资机制的适用性进行深入研究,以确定“进一步监管行动”的必要性,未来,有望出台相关政策。
是否允许数字资产投资:
英国不限制数字资产投资,同时,数字资产投资收益暂不征税,目前政策未变化。
瑞士:总体友好,政策不断完善,监管指数:☆
是否允许数字资产支付:
瑞士各地允许数字资产支付,且不会涉及征收增值税,不过部分数字资产支付会受到《反洗钱法》的监管。瑞士楚格州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了有名的“数字资产山谷”,当地政府早在2016年就已经宣布将允许其市民使用数字资产支付政府服务。2017年9月,瑞士基亚索市政当局也宣布将开始接受使用数字资产进行纳税,税款支付额度不能超过250瑞士法郎(大约265美元)。
是否允许交易所境内运营:
瑞士允许数字资产交易所在境内开设,态度相对开放,但是瑞士并未对数字资产交易所单独设立合规牌照。目前,主要的瑞士本土的数字资产交易所,都拥有VQF(Financial Services Standards Association)会员资格,会员资格中包括了对数字资产的经营范围。
是否允许首次数字资产众筹:
瑞士对首次数字资产众筹持肯定态度,目前,其监管法规也正逐步完善。2017年9月,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一项关于数字资产众筹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目前瑞士还未制定针对数字资产众筹的完整法规,但是依据数字资产众筹的组织形式,数字资产众筹的部分环节需符合当前金融市场的监管法规:当所筹数字资产为支付工具时,该活动将会受到《反洗钱法》的监管;当涉嫌吸收公众存款时,发行主体需要持有银行牌照,并受银行法监管;当所筹数字资产具有类似证券性质时,筹集主体需要有证券经纪商的牌照;当筹集到的资金由外部第三方管理时,还需要符合集合投资计划的相关规定。
随着瑞士数字资产众筹数量的增加,2018年2月,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另一份指导意见,意见中将数字资产分为可相互重叠的支付类数字资产、功能类数字资产、资产类数字资产三大种类,其中,最后一类会被归类为证券,同时,只有当功能类数字资产的唯一目的是授予应用程序或服务的数字访问权限时,并且只有在发行时已具备此种用途时,方不属于证券。
是否允许数字资产投资:
瑞士并未限制数字资产投资,同时,数字资产投资收益暂不征税。
德国:政策相对明确,并正积极完善,监管严格指数:☆☆
是否允许数字资产支付:
德国对于数字资产用于支付的态度非常积极,早在2013年8月19日,德国财政部就宣布比特币是一种“记账单位”并可以被用于支付。
2018年2月27日,德国财政部进一步下发指示文件,用户用比特币及其他数字资产支付时,买卖双方其实是在提供法币和数字资产兑换的“补充服务”,根据2015年欧盟法院对增值税(VAT)的裁决,除了已经包含在商品价格中的增值税,双方将无需缴纳其他税项。
是否允许交易所境内运营:
德国目前对于数字资产交易所没有出台明确的监管政策,但或将纳入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的监管范畴。BaFin在2018年3月28日发布的针对数字资产众筹的指导意见中,要求提供与数字资产及数字资产众筹相关服务的市场参与者在处理相关业务时必须审慎考虑数字资产的分类及对应遵循的法规。2018年1月29日,柏林数字资产交易所Crypto.exchangeGmbH由于其欺诈行为被BaFin要求立刻停止金融证券业务。
是否允许首次数字资产众筹:
德国对首次数字资产众筹持保守态度,但目前并未予以禁止,且正在积极完善相关的监管法规。2017年11月9日,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曾发出警示公告提醒广大投资者首次数字资产众筹是极具风险、带有投机性质的行为,并列举了一系列的风险点,鼓励公众在参与首次数字资产众筹之前做好详尽的研究。
随着德国数字资产众筹的数量增加,BaFin又于2018年3月28日发布了进一步指导意见,明确了数字资产众筹所涉及的数字资产属于金融工具,将落入证券监管的范畴。BaFin将针对具体数字资产众筹项目给对应数字资产分类,决定它是《德国证券交易法》(WpHG)及《德国金融工具市场指导》定义的“金融工具”,还是《德国证券招股说明书法》(WpPG)定义的“证券”,还是《德国资本投资法》(VermAnlG)中定义的“资本投资”,然后决定所需遵循的对应的政策法规。除以上几条法规外,如果条件满足,数字资产众筹还将遵循《市场滥用行为监管条例》(MAR)等国家及欧盟级别证券监管范畴内的其他法规。
是否允许数字资产投资:
德国目前暂未限制数字资产投资,但BaFin多次发出公告提示投资人注意风险,并鼓励投资人在投资前仔细研究区块链及数字资产技术,了解自身所面对的风险。
对于投资收益所需缴纳的税项方面,暂无明确政策法规,但鉴于BaFin宣布数字资产需落入证券监管范畴,未来数字资产的投资或将遵循与证券投资类似的税务规定。
(4)大洋洲地区
澳大利亚:环境宽松,法规完善,保持稳定,监管严格指数:☆
是否允许数字资产支付:
澳大利亚政府是世界上少数全面放开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资产交易和流通的国家之一,2017年7月1日,澳大利亚政府正式认可比特币的货币地位,并正式实施免除对比特币的双重征税、交易税以及商品与服务税政策。在2017年7月1日之前,澳洲数字资产的消费者需要支付两次消费税(Goods and services tax,简称GST),一次是在购买数字资产时,另一次是在使用数字资产购买其他商品和服务时。
是否允许交易所境内运营:
澳大利亚正推行对数字资产交易所的注册登记制。2017年底,澳大利亚参议院正式批准通过了《2017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修正案》,授权该国金融情报机构——澳大利亚交易报告分析中心(Austrac)监管比特币交易所,该法案规定,澳大利亚的比特币交易所需要在Austrac登记注册,在“数字资产交易所登记册”上留底,此外,交易所还要制定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包括寻找反洗钱和反恐怖主义融资的解决方案,验证客户的身份信息,报告任何可疑的活动,国际交易或有超过1万澳元的大额交易也需上报Austrac。交易所还需要将部分交易记录以及客户身份信息保留长达7年的时间。
上述政策于2018年4月3日正式施行,政策期限为6个月,若在此期间内没有遵守条款,交易所将被采取强制措施;此外,若交易所的注册申请处于审核当中,Austrac将考虑通过过渡期的方式允许现有公司继续提供服务,但必须在5月14日前进行注册。
是否允许首次数字资产众筹:
澳大利亚政府对数字资产众筹的态度较为包容。2017年9月28日,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Australian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s Commission,简称ASIC)发布了监管指引,指出:首次数字资产众筹的法律性质取决于某一个具体的数字资产项目是如何构成及操作的,以及所筹数字资产背后所代表的权利,监管机构将依据项目所涉及的行业与业务的差异适配于不同的法律法规。
是否允许数字资产投资:
澳大利亚对数字资产投资持开放态度,但在特定场景下将对其收取相应的资本利得税。
一方面,如果出于投资目的持有数字资产(即追求投资回报或用以维持某个公司的运营等),则该项数字资产在增值时需要缴纳资本利得税;但若持有该项数字资产超过12个月,税务局会给予一定的税务优惠。如果出于个人使用目的持有的数字资产(如主要用来支付或做等价交换其他消费品),金额10000澳元以内的无需缴纳资本利得税。
新西兰:态度持续保守,政策依旧较紧,监管指数:☆☆☆
是否允许数字资产支付:
新西兰央行对数字资产支付持保留态度,并未认可数字资产的法定地位,认为数字资产扩展了人们可以相互交易的机制,但数字资产“交易量较小”、“匿名性与信贷发放不匹配”,“暂时无法替代传统的支付系统”。
是否允许交易所境内运营:
新西兰对数字资产交易所实施严格的管理,新西兰金融市场管理局明确指出,数字资产属于证券,要求交易所、钱包以及经纪商等所有涉及数字资产的服务供应商都需要依据《金融市场管理法》在金融服务供应商登记系统(FSPR)中登记,支付申请费用、税款,以及遵守公平交易规则,履行反洗钱法规定的义务。目前政策暂未变化。
是否允许首次数字资产众筹:
新西兰金融监管局认为,所有数字资产都是证券,属于《金融市场管理法》监管范围,并且,在某些情况下,根据数字资产的特征和经济实质可将其归为金融产品,如债权证券、股权证券、托管投资产品或衍生品。其他情况下,若不属于金融产品,发行方企业必须遵守“金融市场管理法”下的“公平交易法”(FairTrading Act),且这项法律不仅适用于国内产品,也适用于新西兰境外提供的数字资产产品。此外,数字资产众筹方还需遵从其他进一步的监管,如反洗钱法等。目前,相关政策暂未发生变化。
是否允许数字资产投资:
在数字资产投资方面,新西兰政府并未禁止投资者参与,但整体态度相对保守,曾向用户警示数字资产投资的风险。
三、区块链产业链回顾及展望
区块链作为一种革命性技术,在赋能各类产业的同时,也催生出了一个完整的产业,我们将区块链产业链分成五大板块:
硬件、基础设施: 为各种区块链提供、整合底层算力和硬件支持;
区块链底层平台: 为各种区块链应用提供底层架构、开发平台和生态;
通用技术: 让区块链应用更方便部署和被应用,为开发者和用户服务;
垂直应用: 将区块链应用于各个行业及场景,服务最终用户;
服务设施: 帮助资金、信息等流动,为产业链参与者提供专业服务。
3
Ai sẽ là người được lợi trong đợt Bull Run của Bitcoin?
Theo báo cáo của sàn giao dịch OKEx trong thời kỳ Bull Run hiện tại của Bitcoin, những ch...
MCDEX khởi chạy trên mạng thử nghiệm Arbitrum Rollup L2
MCDEX vui mừng thông báo về việc ra mắt testnet của mình trên Arbitrum Rollup, một giải pháp khả năn...
[Tổng kết AMA] Cùng BigcoinVietnam tìm hiểu về Lien.Finance
Vào 11:00 AM - 12:00 PM, thứ tư, ngày 02/12/2020 Lien.Finance và BigcoinVietnam đã tổ chức mộ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