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特专栏 | 谷燕西:非死不可的 Facebook 稳定币
最近纽约时报报道 Facebook 正在进行一个高度机密的开发数字稳定币的项目。Facebook 集合了一个 50 人开发的团队,在独立的办公室内进行封闭的开发。Facebook 也正在同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沟通销售他们计划开发的稳定币。此前就有关于 Facebook 稳定币的报道。报道说 Facebook 正在计划提供一个稳定币产品用于印度市场的跨境汇款行业。我曾经就那篇报道写过一篇评论( Facebook 的稳定币战略分析 ),认为 Facebook 在稳定币方面的战略应该是专注于渠道,而不是专注于产品。如果 Facebook 自己提供稳定币产品,那么它就一定会同其它的稳定币产品提供商产生利益冲突,那它自己的基于稳定币的生态就一定是一个封闭的生态。但在现在正在出现的基于分布式记账技术的商业社会中,独自经营的商业模式已经不适用了。根据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Facebook 还是在继续它的开发自己的稳定产品的战略。但从以下各个方面分析,Facebook 的这个稳定币产品一定不会成功,其结果一定是非死不可。
一、错误的战略决策
首先,作为一个科技类的公司,Facebook 提供稳定币产品,这实际上就是进入金融行业。但金融行业的各种监管要求、竞争程度、进入门槛和收益等各方面都不如高科技类公司。Facebook 选择进入金融行业,在战略定位方面,实际上就是本末倒置。
其次,即使是开展稳定币业务,Facebook 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渠道优势,同各个稳定币产品的提供方合作,以此进一步加强它同零售客户的凝聚力,才能有助于更加巩固它的战略优势地位。但它现在开始自己做稳定币产品,这就会树立更多的敌人。这反而会弱化它在零售客户市场中的影响力,直接削弱它的战略优势地位。
二、过大的项目范围
Facebook 这个稳定币产品的项目范围过大,会大幅增加这个项目失败的几率。在任何项目的初期,过大的项目范围一定会导致这个项目的失败,特别是在短时间内急于求成的动机驱动下。我此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 合理的项目范围是稳定币项目成功的前提 ),讲述过大的项目范围对稳定币项目的危害。对于稳定币项目来说,其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包括底层技术系统的选择、生成机制、商业模式、渠道选择和合规考虑等等。在其中的每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譬如只在技术系统的选择方面,就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如底层技术系统是否是基于区块链、是自己开发还是从市场中已有方案中选择、这样的一个金融底层基础设施系统是否能满足相关的需求、需要做什么样的取舍等等。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决策失误都会对项目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项目范围过大,涉及的组成部分过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就会对项目的进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各个组成部分的进展不一会影响项目整体的进展。很有可能一个关键路径上的一个任务没有及时完成,就会影响项目的进整体进度。
在这个项目的应用范围方面,如果 Facebook 一开始就将其稳定币在其网络内 27 亿用户使用的话,那么这个项目肯定会失败。即使是像报道那样,它率先的使用场景是印度的跨境汇款业务的话,这个规模同样非常巨大。
绝大部分软件产品开发项目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项目范围过大。譬如苹果公司当初的 System 7 的开发,尽管投入的人数巨多,但其开发最后还是失败。在我自己以往的项目管理工作中,我一直非常注重项目范围的控制。当初在华泰联合证券工作时,我带领的团队之所以能在三个月的时间就能上线公司的 Oracle Siebel CRM 系统,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在项目一开始时,就提议不上线一个主要的模块,这因此大幅缩短了项目的上线时间。
三、稳定币的生成机制方面的风险
稳定币的生成机制有两种。一种是基于资产抵押,一种是基于算法。市场中基于算法的最有代表性的项目 Basis 已经因为合规的问题终止进行。市场中现在普遍的生成机制是基于资产抵押。目前市场上普遍采用的基于法币发行的稳定币就是采用这种模式。它只是基于一种资产,也就是它对标的法币。尽管现有的报道没有说明 Facebook 采用了哪种稳定币生成机制,但大概率的事件是它是基于资产抵押的方式的。但这种模式的最大问题是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或资产抵押。如果 Facebook 自己一家提供这样的抵押资产,那么它就要准备大量的资金。如果这个稳定币项目非常成功,那就会对 Facebook 产生大量的资金消耗。如果是别家公司参与抵押资产,那么 Facebook 就要给这些参与公司一个合理的收益。只有这样,其它的公司才有动机来参与这个业务。但不幸的是,目前的基于资产抵押发行稳定币的业务并不能产生一个合理的利润。像 MakerDAO 这样的发行机制甚至要求抵押方支付稳定费。所以在市场中很难动员其它公司参与这个稳定币业务。
四、商业模式方面的挑战
我在此前的文章( 为什么 Circle 和 Coinbase 支持的 USDC 会发展成为真正的稳定币? )中分析过,目前市场中合理的稳定币战略,并不是将稳定币作为一个独立的业务经营,而是把它作为一个辅助业务支持公司的主营业务。譬如 Circle 的主营业务是跨境支付,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是做的交易业务。稳定币对这两种业务都会产生极大的推进作用,扩大用户群体,提高业务量。公司因此可以从其主营业务中获得收益。根据报道,Facebook 稳定币的首先应用场景会是在印度的跨境汇款。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它的收入应该来自于跨境汇款的服务费用。Facebook 的解决方案就要比现有的银行体系内的汇款方案效率高很多,同时比其它的基于数字货币的跨境汇款服务商(譬如 Circle)更具有竞争力。Facebook 不仅要在便利性方面有优势,而且还需要在成本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愿 Facebook 在此方面想得非常清楚。
五、金融业务方面的挑战
稳定币产品实际上是一个银行业务。如果只是基于法币抵押发行稳定币,这样的模式会简单很多,合规方面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成本过高和收益过小。但如果基于其它种类的资产抵押进行发行,那就需要有金融行业的抵押品管理的经验来运作此项目。但 Facebook 作为一个科技公司,在金融业务方面并没有以往的非常成功的经验。现在运作稳定币这样一个非常基础的金融产品,在金融业务方面,同样是对它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六、创新产品方面的挑战
在这个稳定币的开发方面,Facebook 依旧采用了传统的自主开发的方式。在这个基于社区开发开源软件的时代,Facebook 依然想用自己的一个 50 人的团队开发出比市场中现有的所有稳定币方案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如果谷歌公司采用这种方式,我倒认为可能性更大,因为毕竟谷歌在不断地开发出优秀的创新产品。但 Facebook 在创新产品开发方面却是乏善可陈。它现在却在一个市场中火热的产品种类中,开发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这对 Facebook 来说同样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作者:谷燕西
Bittensor Integrates LayerZero to Unlock Cross-Chain Interoperability
With its launch on Bittensor, LayerZero enables cross-chain connectivity linking ERC-20 assets as we...
Decentraland Price Prediction 2025, 2026 – 2030: Will MANA Price Hit $1?
The post Decentraland Price Prediction 2025, 2026 – 2030: Will MANA Price Hit $1? appeared first on ...
Pi Network Rug Pull? Did the Team Cash Out and Abandon the Community?
The post Pi Network Rug Pull? Did the Team Cash Out and Abandon the Community? appeared first on C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