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KOL 轮:被流量裹挟的一场财富实验
作者: Viee ,Biteye 核心贡献者
编辑:Denise,Biteye 核心贡献者
曾几何时,一级市场的玩法相对清晰:VC 出钱、KOL 发声、散户提供流动性。
但今天,这套玩法似乎正在被打破。
VC 的背书不再万能,项目方开始围绕“影响力”重新设计游戏规则。而 KOL,也不再只是单纯的流量角色。他们手握筹码,走进牌桌,甚至能决定一个项目的生死。
某种程度上,KOL 轮是 VC 离场、散户失语之后,在“影响力至上”的叙事下,诞生的一种代币分发方式。过去 7 天,XHunt 统计显示加密圈内提到“KOL”的推文多达 3860 条,而“VC”有 3078 条,一场围绕影响力的暗战,悄然开始。
这篇文章,不讲大道理,只讲 KOL 轮背后的真实故事——它从何而来,谁在笑,谁在哭,谁在背后数钱,而谁,又在深夜失眠。
时间回到 2022 年底。
加密 VC 的寒冬来了。一级市场估值虚高,退出周期变长、二级市场接不住盘。大机构不敢出手,小项目融不到钱。
而另一边,散户却悄悄回来了。Blast、ZKsync、Friend.tech……每一次流动性爆发,背后都是散户回归的信号。
最容易影响这些人的,不是机构研报,而是那些看起来“懂行”、实际上在“带货”的 KOL。
项目方也看明白了:VC 不一定能带我出圈,但 KOL 可以。与其花钱投广告,不如把低价筹码塞进 KOL 手里,让他们发推,带节奏。
于是,一个新的玩法诞生了:
KOL 轮,就这么来了。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场“带任务的私募”。价格低、解锁快、甚至还有“保底条款”。
项目方算得很清楚:把币给那些有粉丝、有声量的人,上线之后,他们自然会带着人来推高价格。
KOL 也觉得不亏:低价拿币,带点流量,上线解锁一部分就能卖,听起来是稳赚的买卖。
可现实,真的如此吗?
2.1 KOL 轮的收益两端
KOL 轮的盈亏表现因项目和市场环境差异很大。
在牛市里,KOL 轮常被视作“三赢”:项目拿到资金、KOL 提前低价布局、散户跟涨还能赚点。但进入熊市,剧本彻底变了。
随着流动性下降,上线即跌成常态,KOL 因锁仓不能及时卖出,容易损失惨重。KOL @realChainDoctor 曾坦言,自己去年投了十多个 KOL 轮,无一盈利,有的甚至连币都没发出来。而在庞教主 @kiki520_eth 看来,KOL轮有一定系统性陷阱,可能拿不到币,或者涨了甚至改规则。
头部 KOL @jason_chen998 表示,他投得最赚的是 Aster 和 Mira ,在行情差无人问津时拿到较低估值,并且项目方靠谱,TGE 时正好赶上牛市。因此,KOL轮赚钱的关键还是熊市埋伏、靠人脉拿项目。但他也坦言,大部分KOL轮就是高收益理财,运气好有点收益,运气差就花钱打工,还要被项目方催内容、扣币、不解锁,最后搞得不欢而散。
我们复盘了近期一些项目的 KOL 轮案例,部分项目确实能够带来高额回报,比如:
然而,此前也有不少 KOL 轮的项目开盘后价格崩盘,或者项目方出事。
典型案例包括 2024 年初的 SatoshiVM,该项目代币 $SAVM 在首发时借助大量 KOL 预热,一度冲高超 11 美元,但不久即传出 KOL 高位套现消息,引发信任危机,项目也慢慢凉了。未进行抛售的 KOL 及散户估计都难获利,目前 $SAVM 已跌至约 0.075 美元。
另一个例子是 ZKasino,KOL 参与融资并宣传后,项目方在用户完成锁仓后单方面更改规则、卷走资产。此事件中,曾参与融资并宣传的 KOL被粉丝谴责为利益共犯,不仅利益受损,还要承受巨大舆论压力 。
还有几个月前发币的 Eclipse,KOL轮估值高达6亿美元、A轮估值10亿美元,但上线后实际流通市值仅约3.8亿美金,远低于传闻中的6亿估值。投研KOL @_FORAB 称,Eclipse 部分KOL轮额度还分发给了媒体和社区,最后连币安合约都没上。
对此,知名KOL @yuyue_chris 曾发推指出,KOL轮真正的问题不是亏钱,而是项目方和中间人用KOL轮打着推广的名义拉人接盘,让KOL用粉丝去赎自己本金,这种坑熟人的玩法才是最不负责任的。
2.2 收益背后:项目、KOL、散户的三角博弈
前文提到,KOL 轮反映的是整个一级市场权力结构的变化。
过去,项目方拿钱靠 VC,VC 靠话语权筛项目。现在,项目方发现 KOL 更便宜、更快、更能造势。
VC 不爽了 :投了几百万美金,结果项目方让一帮发推的低价进来,影响力甚至还比自己大...所以一些 VC 选择“退场”。
散户更不爽了 :在二级市场买的是 KOL 解锁后抛出的代币,上线当天看到的是 KOL 喊单,实际却是出货。
项目方也未必开心 :因为 KOL 的造势多是短期行为,上线当天的声量、流动性和高开并不代表项目的长期走势。
于是,KOL轮的舞台上,一个充满张力的三角关系就此形成。
这三方的利益诉求,如同三个方向不同的力,彼此拉扯。除非项目本身足够坚硬,能像磁石一样将三股力量牢牢吸附,否则,任何一方的用力过猛,都可能让这个三角彻底崩塌。
在 KOL 轮中,项目方往往不会直接与 KOL 对接,而是通过第三方 Agency 机构进行分发与管理。
他们是这场游戏里的“资源调配者”。帮项目方设计KOL轮条款(价格、额度、解锁);筛选并邀请合适的KOL;监督进度,确保内容交付。有些靠谱的 Agency 也会设计保底收益、宣传奖励或本金退还等机制,帮助 KOL 降低风险。
他们是整个 KOL 轮体系里的“中介人”,既掌握流量,也拿捏资源。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刚起步的 KOL,想要参与 KOL 轮,第一件事不是找项目,而是找对 Agency。
下面这些Agency的名字,你也许听过:
通常,项目方或 Agency 会根据 KOL 的影响力指标(如粉丝数、过往推文热度等)分配额度,并明确内容产出与解锁要求。
要获得 KOL 轮机会,核心是提升“内容 + 数据”,建立可信赖的个人品牌:
KOL 轮不是慈善,每一个参与者都有回本压力。挑错项目带来的不仅是亏损,还有口碑损失,也会影响普通用户的利益。因此,在合作前最好像投资私募一样进行系统筛选,可以关注以下关键维度:
此外,也可以借助 XHunt 等工具分析项目的靠谱程度,用插件查看融资信息、团队信息、中英文KOL的关注数和社区舆情,以及项目影响力排名。
站在更高维度看,KOL 轮是加密行业在流量优先、叙事挂帅、社群驱动的背景下,自然进化出的融资工具。
它让资金门槛更低、传播更快,也确实帮助一些小项目在没有 VC 支持的情况下脱颖而出。
当然,KOL 轮有时也存在缺乏标准、责任模糊的问题。但换个角度看,这可能也是散户能“挤进一级市场”的少数机会之一。与精英VC主导、信息壁垒高企的传统私募相比,KOL 轮至少具备一定的流动性与开放性。任何普通人,只要能持续做内容、有影响力,就有可能拿到额度,真正参与到一级定价游戏中。
这不是完美机制,但它是当前加密原生资本市场的“土办法”。在规则还未成型、信任机制仍在构建的阶段,KOL 轮作为一种新的市场解法,仍然具有存在意义。
因为在这个时代, 影响力,本身就是新的资本。
@xhunt_ai 是 AI 驱动的 Web3 KOLFi 平台,提供透明的 KOL 衡量指标、 即时的项目研究, 连接项目方与可信赖的 KOL。
推荐阅读:
10 亿美元稳定币蒸发,DeFi 连环爆背后真相?
MMT 轧空事件复盘:一场精心设计的圈钱游戏
野蛮收割之下,谁在期待下一个 COAI?
点击了解ChainCatcher在招岗位
Here’s Why JPMorgan Analysts Are Still Bullish On The Bitcoin Price After Crashing Below $100,000
The recent Bitcoin price crash below $100,000 has sparked widespread concern across the crypto marke...
Here’s Why JPMorgan Analysts Are Still Bullish On The Bitcoin Price After Crashing Below $100,000
The recent Bitcoin price crash below $100,000 has sparked widespread concern across the crypto marke...
Here’s Why JPMorgan Analysts Are Still Bullish On The Bitcoin Price After Crashing Below $100,000
The recent Bitcoin price crash below $100,000 has sparked widespread concern across the crypto mar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