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 们都在晒收入,而我要晒做 VC 3 年投资的血泪教训
来源: BruceLLBlue
最近twitter上热热闹闹,一波华语KOL晒“过去一年赚了多少”的帖子刷屏:数百万、数千万、1024亿(玩梗的别跑)……看完只想说,牛逼!但作为曾经的VC投资负责人( GP,General Partner),我只想吐槽一下:最近当了几年的Crypto VC,亏了数千万美金。不是随便水,是实打实的血泪史,3年55+投资,27笔亏本(包含rug),15笔直接归零,同时还投资了9只比较头部的VC。
其中NFT相关的项目全军覆没,GameFi rug了33%,Infra则是重灾区,不少项目剩下10%-20%估值。晒收入的KOL以及尊贵的Crypto交易员们,恭喜你们抓住了二级风口;普通专注一级投资的VC呢?天天舔项目方;解锁等3-4年,结果往往是“投早了、投对了,却退不了”。为什么反着来晒亏?因为这不是哭穷,而是醒脑帖。Crypto VC本来就很难,熊市熬死人,牛市被项目方“收割”。但我相信,现在这个新的周期,继续做VC(或进化它)不一定是个超级好时机,虽然目前机构的大资金入场、监管明朗、AI+链上工具重塑退出路径,但是我认为有更好的方式和路径去实现自我价值。分享我的血泪课,大家共勉之。
从2022年8月加入Crypto VC,到2025年7月离职,我亲手操刀了55单直接投资+投资了9个基金。
Rug占比14/55(25.45%):重灾区是NFT项目,全线归零,一个背靠大IP的“明星项目”,早期NFT火爆,但团队Web3经验浅薄,创始人是顶流明星对发币兴趣缺缺,核心成员出走后soft rug;另一个“音乐+Web3”项目,从巨头出走做了几年项目,啥都没落地,悄无声息凉凉。还有Dex项目的“高管创业梦”:创始人让团队打黑工自己收钱,核心员工跑路;某高校实验室出的“潜力股”,基本都挂了。
亏损占比28/55(50.1%):其中一个GameFi项目,上线5x后一地鸡毛(剩20%成本,阴跌了99%);另一个“北美大厂背景团队出品”的GameFi项目,高峰12x,现在仅成本的10%;还有个GameFi项目,被某CEX的Launchpad坑了许多筹码抛压,热不起来直接挂掉。Infra领域更惨:生态无突破,技术无创新,热度过后,剩10%成本的比比皆是;假如没有及时进行对冲的话,简直尸骨无存;另外还有一个MOVE生态的socialfi项目,直接倒在2024年的牛市前夕。
那么基金的投资呢(FoF,母基金)?投了 @hack_vc @Maven11Capital @FigmentCapital @IOSGVC @BanklessVC 等9家欧美头部基金;这些基金基本上参与了这个周期中非常知名的项目的早期投资,如 @eigenlayer @babylonlabs_io @MorphoLabs @movementlabsxyz @ionet @alt_layer @MYX_Finance @solayer_labs @ethsign @0G_labs @berachain @initia @stable @monad @ether_fi @brevis_zk @SentientAGI 。账面看起来还行有2-3x,看似体面,但实际DPI(已实现回报)估算下来可能仅有1-1.5x。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预期呢?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项目的解锁慢、市场的流动性差,假如遇到了熊市或者是类似FTX崩盘的话,手上的头寸可能会瞬间血崩。
最扎心的是“投人”翻车:一个Dex项目,创始人表面有CEX高管光环,实际让团队外包黑工,把收入装进自己口袋;GameFi 的“北美大厂梦”,上线12x后一路阴跌,价格从来没有回过头。某个 @0xPolygon 的创始人出来做的Infra项目,生态突破遥遥无期,就仅剩投资的15%估值了;好几个大热的Infra项目,首发上了韩国双雄(Upbit和Bithumb),此后一路狂泻,压根就没有雄起过。甚至有个“音乐NFT”项目,创始人是腾讯音乐高管,玩了几年后soft rug,啥都没做出来。
华语区的VC更痛:语言/思维模式/资源天生就是劣势,欧美基金的玩法天生不一样,他们是拼体量赚管理费,我们短视的Quick Flip和Paper hand。知名项目融巨资后,找全球外包落地roadmap(我接触过几家,钱管够就行),创始人只需搞社区+融钱。VC呢?最弱势的群体,有些项目方通过空投出货,通过U盘和韩国交易所进行交易(开盘拉高到目标价后一起分钱,这就是为什么韩国交易所经常出现开盘溢价的原因),投资人压根没有办法核查查。每家VC都觉得自己牛逼,去查查这些基金的IRR和DPI,还不如做USDT/USDC的定存。
做VC是真的难,要熬过熊市、还要赌人心、看透人性、手上没有币要等解锁,3-4年一个周期轮回,假如没有在二级市场进行对冲/流动性管理,超额收益基本是完全不可能。经我总结,其实赚到超额收益的项目项目大多在FTX崩后的2022-2023年底进行投资的,核心的原因是:项目估值不高、创始人的信念强、投资的时机对(项目有足够的时间探索并在牛市来的时候及早进行TGE)。其他的项目为什么收益不佳或者亏钱呢?主要的原因无非是:要么太贵、要么太早、要么解锁错位。
仔细回想,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啊!而且现在 $BTC 一直在创新高,传统巨头机构/华尔街正在跑步进场,留给普通人的暴富窗口其实实在慢慢缩窄的,机构的投资回报正在向Web2的风险投资靠拢(很难再回到2021年之前的呀野蛮生长的时代了)。
新一代的投资人:他不一定是VC,更有可能是一些个人的天使投资人或者是一些超级Kol,他们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资源,往往能够拿到比VC更好的解锁方案以及更价格的筹码。而且不只是要投早、投对,还得全链路捕获一级+二级+期权/可转债+空投交互+做市对冲 + Defi 套利。其实东西方是存在严重的认知错位和差异的,这其实也是套利的金矿。
亏掉数千万的Crypto VC岁月,让我看清一件事:天天舔项目方、熬代币解锁、赌人心和人性,换来的是“VC狗”的卑微标签以及背后金主的埋冤,项目方能够空投偷偷出货,投资人就只能干瞪眼。够了!现在,我选择转身开始写写文章:靠天天敲键盘,输出行业见解和alpha洞见,不再纠结和等项目解锁,而是直接提前布局、捕获项目机会。比起VC的被动等待,这条路更有尊严,自由输出价值,复利是读者的信任和转发。
最终这几年的经历,终于明白了:耐心>机会,运气>专业,FOMO=自杀。
点击了解ChainCatcher在招岗位
Zoro Joins Aylab to Drive AI-Led Web3 Expansion
This latest partnership between Zoro Technology and Aylab endeavors to expand the growth of the Web3...
Peter Brandt Says Profit Taken as XRP Dropped to His Bearish Target
Market veteran Peter Brandt has responded to the XRP community trolls with profit claims as XRP brie...
Sui Price Crash: Will it Bounce Back or Break Lower?
The post Sui Price Crash: Will it Bounce Back or Break Lower? appeared first on Coinpedia Fintech 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