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RTP
$172,336,893,683.01 -0.02%
24H LQ
$292,578,892.58 +0.04%
FGI
0%
ETH Gas
Crypto
Exchanges

详解Flying Tulip融资2亿美金背后的金融创新逻辑?

Favorite
Share

看了很多关于DeFi之父AC @AndreCronjeTech 新项目 @flyingtulip_ 的解读,感觉大家都被1B估值融$200M的炸裂消息整蒙圈了,毕竟飞翔郁金香的庞氏命名和高FDV VC币魔咒足以刺激大家的敏感神经。但,这轮高融资背后的逻辑到底是啥?我谈谈个人理解:

1)AC原先DeFi创新领袖的感觉又回来了。

提到AC,大家应暂时忘却 @SonicLabs 链的拉垮,其真正号召力是对DeFi创新范式的定义,估值贵的逻辑也应该藏在这里。

Flying Tulip按定义是一个全栈DeFi交易所,包含现货、合约、期权、借贷、衍生品等。听起来是把原先Uniswap、AAVE、GMX等具备的功能给聚合成一体了。嚯,又是缝合怪吗?

No,这个产品的创新在于单一流动性池的全功能集成,原先用户需要在多个DeFi协议间跳转组合的需求,可以在Flying Tulip同时完成,包括提供流动性+抵押借贷+开杠杆交易等。

这背后当然是链infra+DeFi应用+金融业务融合逻辑等同时趋于成熟的结果,会不会像AC过往Keep3r、Solidly那样实验失败,布吉岛。但其聚合流动性功能来的恰恰是时候;

2)“看跌期权”解决了VC币模式的痛点。

我看很多人把Flying Tulip的永久看跌期权解读成了“保本理财”,过于表象了。其深层次是设计了一套DeFi融资制度的博弈机制, 而2亿美金豪赌的勇气正来于此。

传统VC币的死穴在于,利益分配的结构性不公平。所谓机构低价买入,长时间锁仓,而散户有资格买入时,机构的币也开始解锁了,相当于散户要为机构的利润买单。

Flying Tulip这套看跌期权直接掀桌子了,100%筹码给先给到投资者,0锁仓,是不是很激进?

投资者持有FT代币等于保留保本权,不满意可以随时赎回质押的稳定币和加密资产(牺牲一点机会成本);或者卖出FT代币,则质押的本金自动转移给基金会进行回购销毁(放弃本金)。

相当于,Flying Tulip变成了一个“自我造血”的DeFi对冲基金:投资者出本金注入池子,项目方拿池子的稳定利息干活,FT代币的市场买卖投机 行为则变成了持续回购代币来通缩的增长飞轮。

通俗点说,把原先项目最大的抛压投机行为转化成了回购动力,逼着投资人持续持有做家人。

3)用资本结构的创新换取产品PMF的落地时间。

介绍完上边的创新机制,大家一眼能看到Bug,若投资者集体行权赎回是不是就G了?没错,但如果产品起来了,手续费收入会成为持续的额外回购支撑,代币进入正向飞轮。再次强调,这是博弈层面的机制创新,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功能改进。

在我看来,这才是AC这个新产品的牛逼之处。为什么当前大部分项目都逃不过实验失败的终局,因为纯治理代币机制根本等不到产品PMF之前就不起作用了,加上市场一致的趋利行为,导致大多数产品都无疾而终。

而Flying Tulip给了项目方一个build项目的正确路径,锁定DeFi池子中的确定性的低收益即可($1B资金池按4%年化产生$40M,足够支撑5-10年的慢节奏开发),至于项目会快速凋零还是高速成长,留给市场自己去博弈。(AC最大的问题就是虎头蛇尾,好了,这次若出现蛇尾不怪AC了)

以上。

问题来了,是不是以后DeFi都可以效仿?可能答案还太早。Flying Tulip的融资模式创新最关键的点在于AC这个人:前期要有足够的资金注入资金池(确保利息覆盖成本)、中期又能有足够的技术创新驱动(保证产品增长数据)、最后代币要有足够的二级市场买卖博弈支撑(买卖换手量和流动性才是生命力)。

不管怎样,在我看来,这次Flying Tulip的创新代表Crypto在融资模式上的大胆创新,会是AC在DeFi世界的集大成大作!

但,有Keep3r烂尾,Solidly草草收场的先例,Flying Tulip最终是AC的救赎神作,还是又一次晚节不保,咱等着看咯


Disclaimer: This article is copyrighted by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does not represent MyToken’s views and position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content or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us.(www.mytokencap.com)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