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Pass | ShareX从共享经济切入消费级RWA
每个能挣钱的「无人商业化设备」变成「可验证的链上资产」
地铁站、便利店、购物中心、餐厅、KTV、社区街角——你每天都会路过一批被共享使用的无人商业化设备:共享充电宝机柜、自动售货机、储物柜、滑板车、换电柜……这些“默默挣钱”的小设备与人高频互动、源源不断地产生可计量的现金流,却从未真正向普通人开放。
这一困境,几乎是所有无人商业化设备在共享经济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只能使用,却很难以公平、透明、可验证的方式参与它们的价值分配。
共享经济的困境与歧途
共享经济这一商业模式,在过去 15 年间随着 Uber、Airbnb 等平台兴起逐渐步入主流商业叙事。这一模式本质上围绕以下几个核心要素展开:
- 闲置资产或资产闲置时段的再利用;
- 使用权与所有权的明确分离;
- 使用者为资产使用权而支付费用,所有者因资产所有权而获得收益;
- 模式能否成立的关键,在于撮合效率和履约成本是否有显著优化。
共享经济的根本价值在于提高存量资产的使用频率和周转率,以更低的社会总供给满足更多的用户需求。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到 ESG 及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看,共享经济都是更具效率、更具价值的社会资源组织方式。
在当前全球经济周期的背景下,共享经济模式不仅符合经济效率原则,更契合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ShareX 一直深信,只要出现能够显著提高撮合效率并显著降低履约成本的创新解决方案,必将释放新的增长潜力,带来模式红利的持续增长。
然而,目前市场上许多标榜为“共享经济”的模式,本质上更接近“平台租赁经济”。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 中心化资产供给方式:资产通常由平台或品牌方集中采购、投放和运营管理;
- 平台数据黑盒现象:经营定价、订单数据、收益分配完全由平台方控制,数据透明度低且难以验证;
- 竞争导致的资产浪费:为实现规模扩张而持续新增资产投入,而非有效盘活已有的存量资产。
这些问题无一例外都会对撮合效率和履约成本产生负面影响。解决这些问题,正是区块链技术和 Web 3 解决方案发挥优势的切入点。
ShareX 的探索:消费级 RWA 解决方案- PowerPass
共享经济的问题并不是“没有价值”,而是“价值的分配方式不够好”。要把价值真正还给创造价值的人,就需要一种新的资产范式。
ShareX 把它称为消费级 RWA(Consumer-grade RWA)。消费级 RWA 有两层含义:
- 其一:价格上的“消费级”
相对于国债、房地产、上市公司股权这类宏大标的,消费级 RWA 关注的是被长期忽视的“微资产”层:单个自动售货机、单台充电宝、一辆滑板车、一次换电服务位……它们日常可见、现金流可计量、分配可落地、还能被组合,且资产最小单元价格是普通用户能够承担的。这块资产层,一直是传统 RWA 叙事的盲区。
- 其二:消费投资同体化,既是“投资品”又是“消费品”
消费级 RWA 以 NFT 承载权益,把链下可用的 Web 2 权益(使用权,甚至所有权)与链上可验的 RWA 收益(收益权)收敛于同一标的之中。自用就是消费,共享或经营以获得收益就是投资:当用户自己使用,行使的是消费权;当用户把设备开放进入共享网络,开始获得可验证的资产收益分配。这与共享经济的内在逻辑完全一致。
PowerPass 正是 ShareX 发布的首款消费级 RWA 产品,基于共享充电宝场景,由 Deshare Alliance 成员 PowerNow 在日本的真实设备与业务作为底层支撑。
- 从 RWA 的投资逻辑看
用户获得一枚由 ShareX 发行的 PowerPass NFT。每个 NFT 与真实投放在市场上的资产(Real 充电宝)一一对应,使用、归还、被他人租用等关键事件会触发链上可验的记录与分配逻辑,用户看到的不再是“截图与报表”,而是可审计的分配轨迹。
- 从更传统的消费逻辑看
相当于用户一次性“购买”一枚实体充电宝,并获得一年不限次免费换电的轻会员服务(或者也可理解为可以更换任意一个充电宝的售后服务,可按年续费),不强迫改变原有的认知与使用习惯;也可以在暂时将充电宝归还后,让它投入共享网络,转为投资逻辑,为用户带来分润。
PowerPass 不是单纯把收据上链,而是在链上 100%还原共享经济原本的内在逻辑,把分配变得可验证。用一句话来概括 PowerPass 的本质:一次性买断设备资产 + 线下自用的消费权益 + 共享他人使用的 RWA 收益。
从消费级 RWA,到链上微资产网络
通过与当下叙事所熟悉的范式比较,可以更容易理解 PowerPass 作为消费级 RWA 的创新性。
- 相较 DePIN:ShareX 不以“覆盖/算力 → 激励”的供给侧逻辑为主轴,而是从真实使用事件出发,直接把现金流清算到个人钱包;
- 相较主流 RWA:ShareX 不是先锚定宏大资产再切分,而是自下而上,用可度量的微单元打通“大资产—个人参与”的最后一公里;
- 相较设备金融/‘基于经营性应收账款的金融授信’:ShareX 不是中心化分账驱动的回款融资,而是把“融资—运营—分配”升级为链上可验的清算与分润,让细到“单设备、单订单、单时段”的权益都能进入组合、转让与再配置。
当 PowerPass 把“自用/共享”、“收益/分配”打通之后,共享经济真正的跃迁,在于把分散在各地的设备组织成网络,进一步提升网络效率。通过 Deshare Protocol 和 RWA Tokenization 标准,ShareX 将每一台设备升级为:
- 一个链上地址实体:拥有独立的数据流、资产 ID、收益权结构;
- 一个流动性资产单元:可被拆分、质押、交易、集成至更大的金融结构中;
- 一个链上行为入口:连接用户、地理位置、使用习惯,成为 IRL 与 Web 3 的桥接体。
设备不仅仅是资产,还是资产网络的最小神经元。当成千上万台节点被同一种事件模型连接起来,网络会显现三种底层属性:
- 可编程:分配、费率、优先级、限额等规则以合约表达,按场景自动执行;
- 可组合:不同城市、不同品类、不同时间带来的现金流,可按风险/久期偏好被重新打包;
- 可审计:从“谁在何时何地使用”到“收益如何分配”,全链路可验证、可对账。
这意味着,用户不再只能持有“一台设备的未来”,而是可以把“购物中心周边的 8 台充电宝 + 地铁站台的 4 台售货机 + 商圈夜间时段的 2 组储物柜”,组合成一个跨场景、跨时段的现金流产品,用真实可追溯的使用曲线来支撑估值与风控。
孤立的资产只能被交易,但结构化的资产网络可以被赋值。这套结构,不仅具备 DeFi 的可组合性,更具备传统基础设施投资不具备的“行为驱动性”。
这仅仅是开始
此前,ShareX 已联合了 20 多个全球头部的共享经济品牌组建了 Deshare Alliance,覆盖 22 个国家的 50 万台设备。ShareX 发起的“Share to Earn”活动 TreasureX,通过 16000 多个线下设备作为入口,吸引了超过 90 万用户参加。
此次 PowerPass 的推出,不是把“RWA”变成新口号,而是把它拉回到每个人的日常:
让每一次真实使用,变成一次看得见、查得到、分得清的价值分配;让普通用户以可承担的门槛,参与线下实体资产的增长;让共享经济回到初心:更高的撮合效率,更低的履约成本。
Cake Wallet Debuts Cupcake: Free, Open-Source Offline Wallet for XMR and BTC
Cake Wallet launches Cupcake, a free app that converts old iOS/Android phones into air-gapped hardwa...
Why New Crypto Investors Favour Backing Layer Brett Over Solana In September
The post Why New Crypto Investors Favour Backing Layer Brett Over Solana In September appeared first...
Bitcoin Holds 4% Above STH Cost Basis As Mature Bull Cycle Demands Discounts
Bitcoin has slipped more than 8% from its all-time high of $124,500, fueling bearish sentiment ac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