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安前 CFO,要在菲律宾发稳定币
作者:律动 BlockBeats
周玮的职业轨迹,某种意义上折射了加密行业过去七年的剧烈波动。
2018 年,他作为首位非加密出身的职业经理人加入币安,主导投资并购、法币业务与全球合规拓展,亲历交易所扩张的狂飙年代。
2021 年离开币安后,他接手菲律宾本土支付与加密平台 Coins.ph,把视线投向一个更具体、却更具挑战性的赛道——稳定币。
三年时间里,全球稳定币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国会推进稳定币法案,Circle 成功 IPO;香港正式落地稳定币监管框架,试图借稳定币撬动跨境结算与金融创新。稳定币正在从“交易所的工具”走向“金融体系的基建”,新的竞争周期已经展开。
而在东南亚,菲律宾成为一个特殊的试验场。这里不仅是全球第四大汇款市场,每年约有 400 亿美元的海外劳工汇款流入。
同时,菲律宾央行在 2024 年批准 Coins.ph 发行本地比索挂钩的稳定币 PHPC,并在 2025 年夏天正式走出监管沙盒,成为全球首批进入全面落地阶段的合规稳定币项目之一。
这意味着稳定币第一次在一个“高汇款、高依赖美元”的市场完成制度化落地。它不仅是区域性的金融实验,更是观察全球稳定币未来走向的窗口:稳定币能否真正进入跨境支付与外汇结算?能否在合规框架下挑战传统银行体系?
因此,我们选择在这一时间点专访币安前 CFO、现 Coins.ph CEO 周玮。他的职业身份横跨传统金融与加密原生机构,他的个人转型与 PHPC 的落地,也许能为我们回答一个更宏观的问题:在全球稳定币竞争的新周期中,谁将定义未来的规则?
动察:在币安时,您做的投资和并购主要是针对合规和法币兑换类公司吗?
周玮 :从加入币安起,公司内部几乎所有大型并购案例都由我牵头或主导。当时公司虽然已有合规与法律业务团队,但在落地新业务时,路径主要有四种:自行组建团队直接做、内部孵化、投资、或并购。
考虑到我们始终将“速度”作为首要标准,并购往往是最快的方式。相比从零申请牌照(通常需要一到两年时间,甚至很多国家当时根本没有加密牌照制度),通过收购具备现有资质的企业,可以立刻获得业务开展所需的渠道。
尤其在 2017 至 2020 年间,愿意为加密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非常稀少。如果当地公司已经拥有银行渠道或支付通道,我们通过投资或并购的方式切入,往往能比自行设立公司、申请牌照、再去开设银行账户快得多。
比如,当我们找到能够打通欧元、比索或日元法币通道的合作方,这等于为币安提供了更多用户资金进出的窗口。
因此,我们尝试了各种方式:在美国、新加坡、韩国、欧盟、英国等地直接设立法币交易所;在部分市场通过合作伙伴打通合规与支付渠道;在拉美和非洲等地区,则直接与当地子公司和本土金融机构合作,以取得资金进出口的权限。
无论是设立、投资、并购还是合作,我们都会选择最快、最有效的路径。
回头来看,这种广泛而多元的策略,让币安在当时的中资出海交易所与美资交易所中走在了最前沿。直到今天,币安在法币通道的覆盖范围和涉足的国家广度,仍然是行业中最全面的之一。
动察:当时拿的牌照主要有哪些?
周玮 :在全球范围内,交易所牌照和支付牌照的获取方式各不相同。以美国为例,至今并没有针对加密交易所的统一牌照制度,很多业务是通过支付类牌照(MTL)来覆盖行业服务的。
而截至 2025 年,除了欧盟统一监管下的 34 个国家,全球真正意义上颁发加密交易所牌照的国家也只有二十余个。
在一些市场,可以依靠证券经纪(Broker)牌照来开展交易服务;在另一些地方,则通过支付牌照切入。
每个司法辖区的法律框架都不一样,这也意味着,如果想服务全球超过百种法币,就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本地化用户体验,确保用户能以最快的方式将资金存入交易所。
在我 2018 年加入币安时,负责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这类法币业务。我是公司第一个专职负责这一领域的员工。当时对流程还很陌生,似乎并不复杂,但随着深入推进才发现其中水很深,直到今天依然有许多人没能真正理清。
在那个阶段,USDT 是全球主要的交易所出入金工具。只要获得 USDT,就能在交易所完成交易,而其获取渠道五花八门。以美国为例,可以通过 Coinbase 合规购买;在 2018-2019 年,中国用户主要依赖火币和 OK 的 P2P 市场进行上游供给。
其他国家则根据本地条件不同,通过合规渠道接入,例如欧洲用户当时也常通过 Coinbase 与 Kraken 进行交易,这些平台背后有银行体系的支持。
因此,我们开始探索能否直接在本地取得牌照,开设银行账户,从而为欧元、美元等主要法币建立官方的入金通道。这不仅是合规拓展的重要一步,也是提升用户体验和资金流动效率的核心策略。
动察:稳定币到法币的兑换过程,成本和难点在哪里?有哪些坑是很多公司没意识到的?
周玮 :我认为,这个行业的坑很多,尤其是对来自传统金融机构的人,或者各国的“小白”用户而言更是如此。稳定币的使用体验与难度,实际上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差异很大。
比如在香港、新加坡、菲律宾、泰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市场,当地已经有相对完善的法规体系和能够服务加密行业的金融机构。以日本为例,早在 2017 年就推出了加密行业牌照制度,因此用户可以通过银行、支付机构或钱包,将日元直接存入由日本金融厅(JFSA)监管的交易所账户中购买比特币。
不过,日本在稳定币上的监管相对严格,USDT 的获取渠道有限,而 USDC 基本可以使用。
泰国也是类似的案例。我们在泰国的业务早在 2016、2017 年就开始服务当地用户,最初可以用泰铢(THB)买入比特币,如今依然可以直接用泰铢购买 USDT。
每个国家的反洗钱法律不同,对法币入金金额、购买额度以及提币目标地都有各自的管理要求。但整体而言,只要是合法居民或企业,在这些被监管的交易所开户并用当地货币(如香港的港币/美元、新加坡的新币/美元)购买 USDT 或 USDC,并不算困难。
在菲律宾,我们的交易所也为持有当地工作签证的华人提供服务;新加坡和美国同样如此。美国有 Coinbase 这样的合规渠道,欧洲用户也能通过 Coinbase 或 Kraken 完成美元、欧元入金。
对于机构来说,稳定币与法币的兑换有两种方式:第一,可以直接在 Circle 开设机构账户,通过其 Minting Program 将美元兑换为 USDC,或将 USDC 赎回为美元(有日额度限制)。
第二,也是更常见的方式——通过交易所。不仅是法币与稳定币的兑换,交易所还承担着跨链兑换(同一稳定币在不同区块链间转换)和跨稳定币兑换(如 USDT 与 USDC 的互换)的功能。
回到我在币安初期接触 USDT 法币通道的经历,当时的稳定币生态相对简单——种类少,参与者少。USDC 是 2019 年才进入主流流通的。
在 2014-2018 年,大部分交易所的核心稳定币都是 USDT。获取渠道包括合规路径和不合规的 OTC 通道,当时的可行性相对较高。那时 USDT 的流通规模只有 10-20 亿美元,而如今的体量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币安时期,我们也发行过自己的稳定币 BUSD,这是 2019 年末、2020 年初与美国合规信托公司 Paxos 合作推出的,发行之初同样是从零开始。
相比之下,如今的稳定币市场更复杂,原因在于参与者、币种、链、交易所和持牌公司都更多。
很多人将 USDT 与灰色产业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是因为其储备金透明度问题:最初外界无法确认其储备是否充足,也不清楚资金具体存放在哪些银行。
但当年 USDT 与 Bitfinex 属于同一集团,曾短暂尝试公开银行账户,结果不到一个月便被关闭。这也是加密行业早期的普遍困境——与银行之间像猫捉老鼠一样周旋;币安与监管机构的关系在当时也类似。
USDT 之所以在早期能生存下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种“野蛮成长”的模式。虽然外界质疑其不够透明、运作灰色,但它的生命力极强。
这种环境下,团队的生存哲学很简单: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加密行业的匿名特性降低了作恶成本、提高了机会收益,因此早期的市场里灰色与合法交织并存。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行业必然会走向合规、透明和制度化,稳定币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将在这一趋势下逐渐明朗。
动察:币安当时为什么没投 Coins.ph,而您选择了?
周玮 :在 2021 年,我几乎看遍了全球所有合规交易所,并在此过程中参与了多起并购和投资项目。至于公司最终的决策,我离开后便不再知情。
但从我的视角来看,促使我看好某些标的的原因,既有市场潜力,也有牌照壁垒、品牌影响力以及历史积淀等多重因素。
以 Coins.ph 为例,这家公司成立于 2014 年,既具备支付公司的业务背景,也拥有加密交易所的运营经验。
在菲律宾市场早期,它既能提供类似支付宝的本地支付场景,又能提供类似 Coinbase 的加密资产交易体验,因此用户基础与使用场景都非常广泛。我关注它,并不仅仅将其视为一个交易所,而是一个同时具备支付与交易双重基因的企业。
选择菲律宾市场,还有一个重要契机与 2021 年 Axie Infinity 的爆发有关。当时菲律宾一度成为全球加密应用普及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几乎全民都在参与这款“边玩边赚”的游戏,先是直接购买加密资产,随后通过打游戏“挖币”。这一现象级热潮延续了两三年,在 2021 至 2023 年间推动了当地底层用户对加密货币的高度接受。
菲律宾市场的另一个吸引力在于其全球第四大的跨境汇款规模,仅次于中国、印度和墨西哥。每年约有 400 亿美元的外汇由海外劳工汇回国内。
这一庞大且稳定的支付市场,也让菲律宾成为最早尝试使用加密货币和稳定币优化跨境结算的国家之一。早期,当地使用 Stellar(XLM)等链上的稳定币进行支付,以取代传统美元电汇。
相比银行每周五天、每天八小时的服务周期,交易所的 7×24 小时结算能力,使得通过稳定币完成支付和兑换的效率大幅提升。
因此,在我看来,这家公司具备三大优势:第一,牌照和合规资质的稀缺性;第二,深厚的加密用户基础;第三,直接切入跨境支付与 B2B 结算市场的业务能力。
过去一年半到两年间,我们也从一个单纯的交易所,逐渐转型为能够服务全球支付与跨境汇款的持牌加密平台。这不仅是一次业务模式的延伸,更是新增长曲线的开启。
动察:菲律宾政府是在 2024 年底才开始推行稳定币相关政策,这与 Coins.ph 业务发展关系大吗?
周玮 :我认为,这次政策对我们业务的推动作用并不直接,更核心的原因还是使用场景的增加。以我的观察来看,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之一是外汇市场,而菲律宾每天大约有 150 亿至 200 亿比索与美元之间的交易量。
这部分外汇交易,如果用美元稳定币(如 USDT、USDC)与菲律宾比索的兑换来替代,就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替代市场。
但这种交易必须在合规交易所中进行。首先,交易所需要有客户需求:一方面是卖方,大多是本地或跨境的支付公司。
另一方面是买方,包括炒币的投资者,以及需要将资金通过稳定币跨境转移的群体,例如中国出海的电商企业。我们的工作,就是把这些需求方集中在一个“市场”中撮合交易,让交易所成为他们的交汇点。
在菲律宾,我们的交易所一直提供 USDT 和 USDC 的合规交易,这是合规交易所的基础配置。在泰国等市场,我们也采用同样模式。
变化出现在近期——随着香港正式将稳定币纳入合法合规框架,美国的稳定币发行方(如 Circle)成功 IPO,并在新一届美国政府上任后获得更清晰的监管路径,美国主流金融机构开始合法使用稳定币。
与此同时,香港的跨境企业、电商公司、支付机构也能名正言顺地使用稳定币进行结算。
这样一来,稳定币的跨境流通网络被进一步打通,而菲律宾的角色正好像是一个“港口”:来自境外的资金,可能是以 USDC 形式运抵,在这里“卸货”换成比索。
本地的资金,也可能通过港口兑换成 USDT,再运回海外。随着这种跨境稳定币结算需求的增长,我们的“港口”业务量也随之快速上升。
动察:有人质疑稳定币在外汇和跨境支付结算中成本过高,比如 Airwallex 创始人认为稳定币成本不可能低于传统外汇,您怎么看?
周玮 :我一直觉得,这类业务本质上就是各自销售自己手上的“货”。传统银行手里的货是外汇池和传统结算能力,而我手里的货是稳定币交易和数字化结算能力——两者的属性完全不同。
用一个比喻来说,传统银行是“海运”,稳定币是“空运”,还有一些本地化的支付方式则像“陆运”。海运成本最低,但速度慢、受时间限制;空运虽然成本更高,但全天候可用,灵活便捷——即使银行关门,我这边依然能完成资金划转。
当前,稳定币的成本高于传统外汇,主要原因是池子规模还不够大。比如在菲律宾,银行每天可以处理 10 亿到 20 亿比索的外汇兑换,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和深度都远超稳定币交易市场。
因此,在现阶段,银行在外汇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但随着稳定币与比索交易的流动性池逐渐扩大,成本差距会不断缩小,未来甚至可能与传统外汇持平,届时稳定币的使用场景会更广泛。
关键因素是流动性——既包括稳定币对稳定币的跨境结算流动性,也包括稳定币对法币的流动性。以美元为例,美元与美元稳定币之间几乎没有成本,而任何非美元法币对美元的兑换都会有汇差(spread)。
目前美元与港币的外汇汇差很小,但 USDT 对港币的汇差相对更大,因为传统外汇池的规模远大于稳定币交易池。不过,当稳定币与港币的交易量逐渐上升,汇差也会同步收窄。
同样的逻辑在泰国、菲律宾等市场都适用:美元与当地货币的外汇池规模庞大,USDT 与当地货币的池子相对较小,所以交易成本更高。
但一旦稳定币池子扩大、流动性提升,就能承接更多交易量,汇差自然会下降。这正是当前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也是稳定币支付网络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路径。
动察:稳定币外汇市场可以 24×7 吗?
周玮 :每个国家都有 24×7 的支付系统,比如菲律宾的 PESONet 和 InstaPay、美国的 ACH(部分 24×7)。我们要做的,就是把 24×7 的 Crypto 与本地 24×7 的法币支付系统嫁接起来。
动察:发行稳定币和在香港发行有什么不同?
周玮 :香港与菲律宾在稳定币监管路径上存在根本差异。香港推出了完整的稳定币管理法案,设定了明确的监管框架与准入要求,吸引了大量市场参与者争相进入;而菲律宾并未出台类似的立法,而是采取更灵活的方式,仅由央行对部分机构进行试点许可。
在菲律宾,我们的稳定币业务最初是在 2023 年申请牌照后进入央行的“监管沙盒”,在其中运行一年,完成全部 KPI 后,于今年正式走出沙盒,获得在市场发行的资格。菲律宾央行将我们作为试点对象,主要因为我们是央行监管下最大的交易所。
稳定币的发行与赎回(Mint 与 Redeem)均通过交易所完成:用户在平台存入比索,可按 1:1 直接兑换成 PHPC,免手续费;赎回时仅收取 0.01% 的手续费。
用户获得 PHPC 后可自由在链上流通,我们最初将其部署在 Ronin 公链上,很多游戏玩家会将游戏收入兑换为 PHPC,再通过平台 Off-Ramp 至法币账户。
未来,我们更看重跨境支付场景,尤其是菲律宾海外劳工的汇款需求。菲律宾是全球第四大外汇汇入国,每年约有 400 亿美元的跨境汇款,主要来自海外劳工。如果他们能够使用 PHPC 向家乡汇款,成本几乎仅为区块链 Gas 费,到账时间也可缩短至秒级。
例如,在美国工作的菲律宾人如果能在 Coinbase 直接购买 PHPC,再转账至菲律宾,本地收款方即可即时兑换为比索。
同理,如果香港开放许可,我们计划在港注册 PHPC,让在港工作的十几万菲律宾劳工用港币购买 PHPC 后直接打回国,实现零汇差、低成本结算。
这一模式还有望延伸至新加坡等市场,并结合我们现有的全球法币通道网络。如果 PHPC 能够进入更多交易所(包括币安这样的全球平台),其跨境结算能力和市场接受度将会显著提升。
动察:PHPC 的盈利模式和 USDT、USDC 等传统稳定币有什么区别吗?
周玮 :赚取利息或资产管理费用,显然是稳定币业务的一个直接收入模式。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通过这一产品,为不居住在菲律宾的海外劳工提供异地本土化的金融服务。
本质上,稳定币是一种“金融普惠”(Financial Inclusion)工具。它能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享受到本应只有持有美元银行账户才能获得的服务——包括存款利息、投资机会以及贷款等。
过去,如果没有美元账户,这些权益几乎无法触及;而美元稳定币的出现,让这一切突破了地域与银行体系的限制。
同样的逻辑,完全可以应用在菲律宾的金融体系中。许多海外菲律宾劳工——无论是在香港、新加坡,还是在中东工作——都希望在本国进行房产购买、消费或投资。
然而,受限于跨境资金转移与本地银行账户开设,这在过去是极为困难的。而稳定币,特别是 PHPC,有机会为他们打通这一通道,让他们像本地居民一样参与国内经济活动。
目前,全球约有 1,000 万海外菲律宾劳工。他们的金融需求最终仍指向“家乡”,但过去缺乏合适的工具来满足。PHPC 可以成为这样的工具,让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直接接入菲律宾本土的金融服务体系,实现跨境、低成本、即时的金融参与。
动察:您刚提到菲律宾的外汇市场每年有 40 亿美元的规模,是吗?
周玮 :是每年,主要构成基本都是个人汇款(personal remittance),也就是海外劳工打钱回家的汇款,每年大约 400 亿美元。
动察:如果展望 2030 年,未来五年您认为稳定币在这样一个市场中能占到多大份额?
周玮 :我认为可能有一半的跨境资金会通过稳定币结算,大约 200 亿美元。
动察:那其中有多少会通过 Coins.ph 流转?
周玮 :我觉得不能只看 PHPC,因为 PHPC 是一个交易量指标。它的交易量永远会大于它的活跃用户数(AU)。虽然 AU 可能没有那么高,但交易量会很大。海外劳工只是一个使用场景,其实还有更多的使用场景会出现。
动察:除了像 Axie Infinity 这种原生的游戏币兑换之外,在生活账单支付方面菲律宾本地就有很多数字解决方案,使用稳定币反而会增加成本。目前 PHPC 在支付生活账单的用户中占比多少呢?
周玮 :目前几乎没有,因为产品一直在沙盒里,还没有上线到链上。初期我们发行的链也没放到主流大链,因为当时在测试。今年刚刚完成沙盒测试,9 月份会开始推广。
动察:那您有什么预期?
周玮 :两个比较大的使用环节是链上场景和外汇结算。再往后,才可能进入境内支付的环节——比如你刚才提到的,将稳定币真正作为一个境内支付产品,用于外卖、生活缴费或本地支付平台等场景。
但我认为这一步反而是最难的,因为它需要替代现有已经成熟的服务体系。而目前的本地支付系统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基本需求,用户习惯也已形成,所以我判断未来更多的应用场景,还是会集中在前面提到的链上场景和外汇结算这两个方向。
动察:那生活账单的支付场景,稳定币怎么介入?
周玮 :其实不需要介入,传统支付已经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必要硬生生用稳定币来取代。
动察:这些场景是全球通用还是只适用于菲律宾?
周玮 :任何市场只要有跨境需求,稳定币就有价值。但如果是境内的点对点交易,使用场景就很有限。
动察:这个观点和很多人的想法不同,很多人认为稳定币更适合在同一法币体系内支付,尤其是境内 B2B 或 C2C 交易。
周玮 :在我看来,稳定币在境内支付市场的作用并不大,尤其是在支付体系已经高度成熟的国家或地区。像大多数亚洲市场,用户支付习惯早已形成,数字钱包的普及度高,结算速度和成本也已优化到相当低的水平。
虽然并非所有交易都能实现“T+0”秒到,但至少在一天或当天内即可完成清算,而且手续费已经压到极低。在这样的环境下,再引入稳定币反而会增加复杂性,而非提升效率。
除非是在一些支付体系尚未完善的地区,例如部分非洲国家,稳定币才有机会切入境内支付场景。相反,像印度这样的国家,凭借成熟的本地支付基础设施,已经能提供极高效的境内转账体验,稳定币在这里的附加价值几乎为零。
有意思的是,美国的情况恰恰相反。尽管是全球金融中心,但美国的支付系统在部分环节并不如亚洲先进,仍有大量场景依赖支票、银行间结算和信用卡网络。
因此,稳定币在美国反而可能有更大的应用空间,特别是在支付环节,可以带来比亚太市场更明显的效率提升。
因此,稳定币的真正机会仍在跨境支付——这里的痛点更多、壁垒更高、成本更重,尤其在清算周期和合规流程上存在显著优化空间。
动察:所以在亚洲这种数字支付高度发达的地区,稳定币的境内支付几乎没有竞争优势?
周玮 :是的,没有竞争优势,甚至会让流程更复杂。跨境反而机会更大,因为跨境涉及的障碍更多,成本也更高,尤其是合规成和结算时间。
动察:能举个例子吗?比如把 100 万比索换成美元,传统渠道和稳定币渠道的成本结构是什么样?
周玮 :周末银行不上班,你就无法通过传统渠道汇款。而稳定币是 24×7 的。菲律宾外汇管制较松,但像泰国、巴西、印尼这种外汇管制严格的国家,传统换汇需要审批,耗时长。如果金额较小,直接换成 USDT 就能立即汇出。
动察:目前稳定币主要服务 To C 还是 To B 的市场呢?
周玮 :在菲律宾,我们的业务同时覆盖 ToC 与 ToB 两类场景。以 ToB 为例,当前有不少中国跨境电商——尤其是参与 TikTok Commerce 等平台的卖家——在菲律宾、泰国、巴西等市场销售商品,但这些商家往往没有当地的法律实体或银行账户,跨境资金回流就成了难题。
我们可以提供一整套“代收 + 稳定币结算”的解决方案:商家在当地销售的收入(如比索)可以由我们代收,并在结算周期内直接兑换成 USDT 或 USDC,再将稳定币汇入商家在香港的公司账户。
商家在香港可以快速将稳定币转换为港币或其他法币,实现回款。这样,企业无需在多个国家注册公司、开设银行账户,也能顺畅地完成跨境结算。
这一模式特别适合中国的出海中小企业——他们既能节省时间与合规成本,又能利用稳定币的 24/7 即时结算优势,规避传统跨境转账的高费用与延迟。
动察:那对大公司来说,是否可以平时用传统渠道,周末用稳定币?
周玮 :有的。现在一些全球性大公司就需要一个“周末交易账户”,平时周一到周五用美元到比索,周末用 USDC 到比索。
动察:菲律宾央行、巴西央行也在做自己的稳定币。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队和私人发行商会有竞争关系吗?
周玮 :在我看来,央行数字货币与市场化稳定币并非竞争关系,而是各司其职、相互补充。央行是监管者,负责制定规则、管理银行体系及整体货币供给;而我们这样的市场化机构,则在既定规则下构建应用场景和服务体系。
这一分工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无论是传统支付还是数字货币,其本质都是信托账户的数字化呈现——差别在于,央行的电子货币运行在封闭的银行体系和私有账本上,而稳定币则发行并流通于开放的公有链网络中。
对于熟悉支付或电子货币业务的人来说,稳定币的逻辑并不复杂:它只是将原本封闭在金融系统内部的价值,迁移到一个全球可达、可编程的区块链环境中,从而释放出更广泛的使用场景和跨境结算潜力。
动察:很多人认为小主权国家发行稳定币这个似乎没有太大的意义,您觉得这种小国稳定币还有机会吗?
周玮 :我认为,一些经济体量极小、缺乏货币影响力的国家在稳定币领域很难有机会,例如一些岛国,它们自主发行的稳定币往往缺乏市场基础,还不如直接采用美元稳定币。但对于中等规模的国家,尤其是曾经面临高通胀冲击的经济体,依然存在机会。
货币发行与管理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国家放弃对本币的控制,等同于让渡了部分经济主权。
例如,阿根廷过去多年因严重通货膨胀,民众更多通过美元稳定币来规避币值贬损。但在换届后,新政府加强了货币管理,逐步控制住通胀,令比索重新具备了市场功能。
这类国家,即便在美元稳定币已被广泛使用的情况下,仍有动力与能力保有本币的主导地位。
因此,我并不认同“美元稳定币将取代所有本国法币”的绝对论调。只要国家这一概念存在,绝大多数政府都会努力维护本币的发行与使用权,这不仅关乎经济运行,更是主权的象征与底线。
动察:香港的稳定币机会大吗?
周玮 :我认为,香港带来的稳定币机会非常值得关注。原因在于,USDT 的核心用户群体中,有相当比例来自全球华人社区。
按照我的判断,全球 USDT 的持有者中,或许有一半都与华人群体有关,而香港正处在这一资金网络的关键节点。如果香港能够承接并吸引到这一部分资金流,其稳定币市场的体量和活跃度将得到显著提升。
在我看来,香港的最大机会是发行美元稳定币。毕竟,在国际和区域市场上,港币的跨境使用需求相对有限,除非它被用于推广本地金融产品,例如港股或以港币计价的债券、基金等,并将这些产品以港币稳定币的形式在链上流通,否则需求很难快速放大。
相较之下,美元稳定币在跨境结算、投资和储值上的全球适用性,使其几乎成为香港必须布局的方向。
动察:那这些 USDT 用户转化为香港美元稳定币用户的动因是什么?
周玮 :从目前的观察来看,进入香港申请牌照的这些机构,整体上并非典型的 USDT 高频使用者群体,他们的资金结构和交易习惯与传统加密原生玩家有所不同。
虽然我不掌握每一家机构的具体画像,但可以从公开数据中窥见趋势——例如在 HashKey 的交易记录中,USDT 对 USD 的交易量长期保持在每日约 5,000 万至 1 亿美元之间,显示出稳定的跨币种兑换需求。
动察:您在 Coins.ph 之外,还想在哪些方向推动稳定币发展?或者你觉得还存在哪些机遇?
周玮 :在我看来,美国这一届政府正在进行一场自我革命。它所推动的,不仅是对金融体系的微调,而是直接用美元稳定币去替代 SWIFT 这样的传统跨境结算体系。这一动作背后,透露出一种罕见的姿态——主动拥抱科技、拥抱创新。
无论是白宫的政策导向,还是 SEC 的监管调整,都在不断释放同样的信号:美国正在为数字资产行业铺路。
就在今天,总统还签署了一道行政命令,要求如果银行多次拒绝为数字货币行业提供服务,将对这些银行进行制裁。这无疑是一次震撼性的转变。
过去,我们在很多地方无法开设银行账户,正是因为当地银行担心为加密企业提供服务会失去美元账户,如今美国从源头去解决这个障碍,相当于为整个行业松绑。
这不仅仅是支付和外汇市场的利好。随着通道和流动池的建立,稳定币的应用场景将从跨境支付,扩展到投资、理财、贷款等更广泛的领域。
对新兴市场而言,一旦能够通过合规通道与美元稳定币实现高效兑换,当地用户就有机会直接触达更多美元计价的投资产品。
我现在在做的,就是在新兴国家建立美元稳定币的兑换池和通道,这样当地人就能通过我们购买更多美元投资产品。
动察:Visa 和 Stripe 也在推动稳定币进入新兴市场,您觉得机会在哪里?
周玮 :首先是要做好干净的兑换业务。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吸引到像 Visa、Stripe 这样的国际支付网络接入合作。
合规对接带来的是更大的交易量,而交易量的提升又会反过来降低兑换成本,从而进一步吸引更多用户和资金进入。
这是一种典型的良性循环:合规带来接入,接入带来规模,规模降低成本,成本优势又反哺规模。在菲律宾,我们的平台已经进入了这样的正向循环,市场的增长开始自我驱动,而不再依赖单一的外部刺激。
动察:那如果美元稳定币替代了 SWIFT,Visa 会被取代吗?
周玮 :不会。Visa 的商户网络太大,一时半会无法迭代。而且 Visa 也不想和几百上千家银行打交道,如果用 USDC 能替代 500 个银行账户的结算,它也会愿意去做。我们在菲律宾就像一个稳定币港口,所有稳定币进出都要通过这里兑换,因为我们有最大的流动性池。
动察:怎么实现这一点?
周玮 :无论是哪一种结算流程,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通过 API 接入资金,完成二次申请与交易,然后依据需求将资金分发到任何账户。依托支付牌照,我们不仅可以将法币支付到任意收款方的账户,还能实现资金的即时买卖、提取和转换。
这意味着,只要在一个市场打通了“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法币通道,并结合交易所、各类稳定币以及多链支持,就能够完整覆盖跨境资金流的全流程。在这一体系中,交易所承担着“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角色,直接连接本地用户与全球金融网络。
实际上,稳定币若能与 Visa 等国际支付公司完成 API 对接,整个支付和结算过程就不再存在技术障碍——而且不限于 Visa,任何全球化的支付网络,只要能够接入并识别交易,就可以实现无缝的跨境资金流转。
点击了解ChainCatcher在招岗位
推荐阅读:
监管破冰、机构入场:复盘加密货币渗透华尔街的十年风雨路
Pantera Capital 深度解读:数字资产财库 DATs 的价值创造逻辑
Backroom:信息代币化,AI 时代数据冗杂的解决方案?| CryptoSeed
Bybit Taps Swiss Digital Bank Sygnum for Regulated Off-Exchange Custody
Bybit partners with Sygnum to offer institutions bank-grade off-exchange custody via Sygnum Protect,...
Bitcoin Above Key Trendline But Below ATH – Is The Next Rally Loading?
Bitcoin’s recent price action has positioned the cryptocurrency at a pivotal crossroads. While it ha...
Shiba Inu Coin Continues To Fall as Market Interest Shifts Toward Emerging Crypto Like Pepeto
Shiba Inu stalls near $0.0000125 as traders take profits, while Pepeto gains traction with zero-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