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为什么MakerDAO的MKR将跑赢大多数资产?
作者:Taiki Maeda
编译:深潮TechFlow
几个月前的MKR/SKY报告中,我提出回购的重启,将使其在风险调整后的基础上跑赢大多数加密资产。自2月20日宣布回购以来:
在本次更新中,我将从三个方面讨论为什么我认为这种趋势会继续:
- 推出SKY质押机制
- 强制SKY代币迁移(>10%的供应将被销毁)
- SPK代币的挖矿计划
介绍SKY质押机制
目前,MKR/SKY是一种将所有协议收益用于回购代币的代币。按照当前的回购速度,协议每月回购约1500万美元(每日50万美元),相当于每月回购流通供应量的约1%(在所有加密项目中占比最高)。
4月30日,Rune在论坛发布了一项提案,计划启动SKY质押机制。根据提案,50%的协议收益将分配给SKY质押者,以USDS支付。也就是说,每天约25万美元用于回购,25万美元分配给质押者。
假设33%的SKY供应被质押,质押者预计可以获得7-8%的质押收益率。
强制SKY代币迁移
在同一更新中,还提到将进行从MKR到SKY的强制迁移:
由于MKR是最早的ERC20代币之一(自2017年上线),其中必然存在一些永久丢失的代币。这可能是由于私钥丢失、钱包遗失或持有者去世等原因。通过链上数据分析,我发现了一些“沉睡的MKR代币”,这些代币将不可避免地从供应中被销毁。
我基于合理假设,例如:“如果有23,349枚MKR代币在过去4-5年间没有发生过任何转移,我可以假设其中约90%已经永久丢失,也就是将被销毁。”根据这些假设,我预计大约10万枚MKR将因迁移而被销毁(约占流通供应量的11.4%)。通过参考其他丢失代币案例(如Aragon DAO),我认为这是一个保守估计。
以2023年的Aragon DAO代币($ANT)为例,当时其交易价格低于金库价值。“金库掠夺者”或称RFVooors以低于净资产价值(NAV)的价格购买代币,并要求赎回金库以获取利润。这次行动成功了,随后启动了ANT代币迁移至新代币的流程以赎回金库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大约27%的代币未被迁移,可推断这些代币已永久丢失。
因此,我预计未来几个月或几年内,将有10-20%的MKR被销毁,这将对代币价格形成支撑。此外,这次强制迁移可能促使更多中心化交易所(CEX)上线SKY,这将带来额外的利好。
SPK代币推出
Spark是一个结合借贷市场与链上资产管理的项目,在几乎没有激励措施的情况下,2023年第一季度就实现了4000万美元的收入。他们能够以补贴利率为SKY借入稳定币,从而在链上分配资本。
SPK将是一种“公平启动/挖矿”代币,用户只能通过质押USDS或SKY来挖矿获取(具体经济模型可参考相关文档)。在代币发行的前两年,将分配50%的$SPK激励。如果假设完全稀释估值(FDV)为5亿美元,其中2.5亿美元的价值将分配给SKY/USDS质押者。这不仅为原生代币提供了质押收益,还将促进USDS的增长,而USDS的增长将进一步推动未来更多的回购。
此外,还有其他子DAO(subDAOs)或“星”项目即将上线(如Solana Star、RWA Star等),这些新项目的推出也将进一步助力回购计划。
稳定币法案(Stablecoin Bill)
预计“稳定币法案”(GENIUS ACT)将在7月或8月由特朗普签署。尽管该法案主要针对中心化稳定币发行方(因此对去中心化发行方影响不大),但这一政策叙事可能为MKR/SKY带来积极的市场推动力。据行业专家预测,该法案有望在7月或8月通过。
总结
稳定币是未来,是加密领域中最具盈利能力的项目之一。
Bitcoin Supply Shock Incoming: Nakamoto Holdings and KindlyMD Merges With $710M to Form a BTC Treasury Vehicle
The post Bitcoin Supply Shock Incoming: Nakamoto Holdings and KindlyMD Merges With $710M to Form a B...
SEC Chair Atkins Unveils Crypto Reform Plan to Tackle Regulatory Challenges
The post SEC Chair Atkins Unveils Crypto Reform Plan to Tackle Regulatory Challenges appeared first ...
XRP Chart Hits Critical Level That ‘Opens The Sky,’ Analyst Warns
In a fresh update posted on X, market strategist Dom (@traderview2) argues that a single, well-de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