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揭秘中本聪,当事人现场打假,人身安全或遭威胁?
中本聪是谁?
这个问题从比特币诞生伊始,就不断的出现在加密信仰者嘴中,但传奇中本聪,从未被解密,甚至在冒名伪造者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中本聪也禁声不言,连带着让比特币也留下了颇为神秘的色彩。
但总有人不信邪,就在上周,著名的影视制作公司HBO发布了最新纪录片《电子货币:比特币之谜》(Money Electric: The Bitcoin Mystery),直言要揭示中本聪的真实身份。最终的结果,HBO的“中本聪”也确实横空出世。然而,当事人却转身打假,还扬言HBO的指鹿为马给其带来了人身安全问题。
在这一场指认乌龙中,最终留下的,只有难解的谜题和市价接近700亿美元的尘封比特币钱包。
北京时间10月9日早间,HBO纪录片《电子货币:比特币之谜》上线,早在前几日的预告中,HBO就直接提出要解决加密世界的未解之谜之首——谁是中本聪。HBO的含金量不言而喻,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古老、连续运营时间最长的订阅电视服务网络,HBO不仅具备超高的全民认知度,剧作也是艾美奖的常客,《权力的游戏》、《黑道家族》和《欲望都市》等脍炙人口的大作均出自于它手。
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导演是Cullen Hoback,这位导演在之前就是一位解密高手,此前曾拍摄纪录片系列《Q: Into the Storm》,调查了Q Anon阴谋论,获得了2021年艾美奖提名。
在这双重BUFF下,相信HBO能揭示中本聪的人不在少数,加密圈也掀起了地震。预测市场率先行动,真金白银的押注拉开序幕。在全片发布前,投注金额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美元,这一场过亿人民币的赌局也遭到了场外的强势围观。
从已知信息来看,中本聪的全身上下都是个谜,只知道其自述是居住在日本的日裔美国人,生于1975年4月5日,在2008年发表了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白皮书,2009年1月,比特币网络上线,随后中本聪就逐渐销声匿迹,而在2013年之后,中本聪彻底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根据上述信息,市场首先挑选出了心目中的中本聪人选,最开始位于押注榜首的是名不见经传的Len Sassaman,其是一名坚持去中心化信仰的密码学者,于2011年自杀。而后POW的发明者Adam Back来到首位,但随着Adam的及时辟谣,最后押注最高的却是Nick Szabo。
当然,真金白银必然不是空穴来风。Nick Szab曾在1998年提出了一种名为“比特黄金”的新型货币,并声称其“完全数字化,并通过工作量证明解决了双重支付问题”。可以看到,这一理论先于中本聪10年,而在其后续出版的著作《比特币:货币的未来?》中,写作风格也与中本聪颇为类似,这也更增加了其中本聪猜想的可信度。
但值得一提的是,Nick Szab也不止一次出面否认了自己是中本聪。至此,加密对于中本聪热门人选基本囊括在表单之内,甚至就连早已惨遭打假的澳本聪都在列,但出乎意料的是, 最后HBO竟然选了个不在名单内的人——Peter Todd。
这个名字相信大众并不熟悉,但对于业内人士,也有一定知名度。Peter Todd是一位加拿大的软件开发者,也是一位早期 Bitcoin Core 开发人员和密码学顾问,自2012年起,他便开始为比特币编写代码,自称为X平台上的“加密计时师”。2014年4月,他首次向 Bitcoin Core提交代码,后续也陆续提出了几项比特币改进提案,就在2016年,他与爱德华·斯诺登共同推出了隐私币zcash,也由此被业内熟知。目前,Peter还是开源时间戳项目OpenTimestamps的创始人。
从履历来看,这位仁兄虽然能力出众,但和中本聪似乎没有必然关系。HBO又为何认为其就是中本聪?对此,HBO也给出了相应证据,例如中本聪的发帖时间规律与学生的时间表相吻合,周末发帖更多,符合当时Peter的学生身份,又比如一条神秘的信息表明托德毁掉了中本聪110万BTC的访问权限等等,显然这些间接类证据并不能证实中本聪就是Peter Todd。然而,HBO的关键证据却更令人啼笑皆非。
在论证中,一篇2010的古早中本聪邮件下,Peter Todd对其中提到的输入输出进行了回复,而两个账户在几天后都停止了活动,后续Peter 实现了该帖子中讨论的费用替换功能。因此HBO下了一个结论,这就是中本聪真人切错号进行了回复,因此Peter Todd就是中本聪。
显而易见的是,该论证实在不够严谨,甚至有断章取义之嫌,在纪录片上架后,不出意外,针对HBO这波捕风捉影的论证,市场也掀起了轩然大波,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实际上先不论其他,中本聪自称1975年的日裔美国人,2008年已然23岁,但彼时Peter还只是一未到23的大学生,并且土生土长在加拿大,2014 年才加入比特币开发,完全不符合这一共识特征。更重要的是, 目前中本聪钱包余额自 2010 年后就保持约100万枚的数量水平(传言为110万枚),其中没有一枚比特币被花掉。 而作为其他项目创始人的Peter显然有动用资金的需求。
Peter Todd本人更是莫名其妙,在HBO纪录片播放前夕就已在公共平台称“我不是中本聪”,后续更是表示纪录片制片人Cullen Hoback的指证毫无根据,论据都是假的,自己仅仅是回复了中本聪的邮件,并讽刺本次纪录片导演,“因拍摄 QAnon 闻名的导演在这里也陷入了QAnon式的阴谋论思维。”
就在日前的采访中,Peter也再次提到,导演的指认只是为了营造一种出乎意料,为自己的纪录片吸引关注。而对陷入“中本聪”漩涡,他也感到非常担忧。毕竟一个行走的百万枚比特币,对于犯罪分子而言,是极大的诱惑,更遑论为抢占私钥伤害加密人士的犯罪事件层出不穷。尽管目前人身安全尚无担忧,但Pete已然开始被人打扰,有人不断让其回复宠物名称,以获取新一轮的MEME炒作,颇有娱乐至死的态势。
从市场来看,行业人士普遍对HBO本次推断表示不满,认为欠缺真实的判断既不尊重中本聪,也不尊重加密领域。
中本聪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从比特币伊始,已然有16年的历史。截止到目前,围绕这一问题,个人论、组织论、甚至国家阴谋论都未曾停歇,就在近日,美国著名投资家凯尔.巴斯甚至发表言论称,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实际上是中共的一个情报机构。在荒诞的同时,也可看出该问题的妖魔化的走向。
可以明确的是,即便到2024年,也没人能够真正的解答这一未解之谜,这也意味着,无论中本聪是生或死,这个秘密或许都已被埋葬进了最后的坟墓里,而HBO的公然解密,或许不是为了解答问题,而是为了把这一悬而未决的答案重新带到台前。
但回归到问题,加密世界究竟是否需要一个有血有肉的中本聪,也值得深思。比特币诞生之初,正值雷曼破产之际,全球货币金融体系遭遇冲击,比特币,作为一种特殊的点对点数字货币,正式开创了去中心化的信仰荆棘之路。
到如今,比特币已从最初的0.0008美元来到6.4万美元,成为了中本聪可能都未设想过的市值超13000亿美元的庞然大物。 在此之中,散户、机构、信仰者层出不穷,不论是为何目的,都出乎意料的在私欲之花上结出了公共之果,而这,也不乏中本聪隐身的结果。换而言之,中本聪的隐身,使BTC彻底摆脱了对于个人的领袖崇拜,也让BTC真正成为了无主的比特币、世界的BTC,并进一步熔铸成了加密世界的绝对信仰。
反观有主之币,无论是ETH、BNB、DOT,都难以避免的存在领袖崇拜,以以太坊为例,ETH的价格上不去,找V神,路线图有疑问,找V神,发展不及预期,更是要对其个人生活进行批判,这一切,显然也不是“中本聪”喜闻乐见的状态。
再提出一个有趣的疑问,若中本聪还活着?为何不揭示自己是谁?可能原因是揭露,比不揭露的结果要坏。 试想一下,若个人拥有如此庞大的财富,还是全球最大去中心数字货币的创始人,结果会是如何?监管的直接对抗必不可少,个人的人身安全也必然难以保障,最终的结果,大概率难以善终。
归根结底,不论对于市场还是个人,让这一问题保持神秘才是最好的答案。最好的悬疑片永远是开放式结局,这一结局,落在中本聪身上也一样有效。至少到目前,全球加密人士都可心无旁骛的参与到这一历史性的金融试验,为中本聪最初的愿景不断添砖加瓦。或许就像市场流传的那句话,“人人都非中本聪,人人,也是中本聪”。
无论如何,至少我们都应该向这位从未蒙面的加密缔造者致敬,正如Coinbase敲钟上市时说的,“谢谢你,中本聪,无论你是谁。”
Litecoin Price Crosses $110 Level After 20% Rally — What’s Next For LTC?
The Litecoin price has been on an impressive run over the last few weeks, mirroring the improving cl...
SPX6900 Price: Whale Deposits 2.53 Million SPX into ByBit, Earning $4.46 Million Profit
The whale made a big move, shifting 2.53 million SPX tokens to Bybit, raking in massive profits and ...
Turn $2K Into $32K? Arctic Pablo’s $0.0005 Stage Is on Its Final Lap as Goatseus Maximus and Degen Gain Traction
Arctic Pablo Coin shines among Top New Meme Coins to Buy for 2025, while Goatseus Maximus and Deg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