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区块链叙事兴起,结算层项目或具备更高价值
原文作者:IMAJINL
原文编译:深潮 TechFlow
模块化区块链一直备受瞩目,但人们经常忽视的一个方面是,它们碎片化了价值。在我们拥有一个单一的庞大区块链的世界里,所有的价值都会积累到这个区块链的生态系统中——但在模块化区块链中情况并非如此。
这是由于这些模块化区块链的固有设计。模块化与核心区块链组件(数据可用性和共识、执行和结算)相关,模块化是不同层的专业化(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并且最适合数据可用性和共识、结算和执行的层被整合到一个区块链中,当呈现给最终用户时,允许他们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好的产品。
进一步阐述,模块化栈的主要好处是用户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访问区块空间,同时获得更好的区块空间以及更好的安全保障,由于这种专业化允许总区块空间指数级扩展,着更多区块链的增多,这会解锁我们甚至还未想到的应用,就像宽带网络为我们解锁了社交媒体一样。应用开发者也不需要过多担心对他们来说理想的栈是什么,他们只需插入并随后部署他们的应用。所以,当所有这些核心组件的功能由不同的区块链执行时,价值究竟在哪里积累?
但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一下模块化区块链。模块化区块链叙事将有助于区块链技术和 Web 3.0 的范式转变,它允许我们在不影响区块链的情况下扩展带宽,即它们的抗审查性、有效性和可信的中立性。
模块化区块链的可扩展性
本质上,通过模块化区块链,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分层扩展来在区块链三难困境(如上图所示)上做出最佳权衡。以以太坊为例。通过模块化区块链,以太坊可以被用作结算层,因为它拥有最多的验证者和地理分布最广的验证者集合(以及许多单独的质押者和总体上较少的云集中度,参见此处),而且客观上,以太坊是继比特币之后最好的加密货币。但实际上,以太坊非常适合作为结算层,这将使其成为拥有规范桥接的地方,以及具有争议解决(如欺诈 / 故障证明)的能力。
现在,就可扩展性而言,我们是在以太坊之上构建的层上进行的,就像我们在传统金融中做的那样,例如 Stripe 或类似 PayPal 之类的产品是建立在许多金融层之上的,通常银行大约每隔一周就会使用 Fedwire(即美联储结算系统)来结算。值得注意的是,TradFi 具有优势,因为 TradFi 使用集中式数据库来记录转账等,而区块链是分布式账本,需要数千个节点的合作来添加和验证。这采取了 rollup(以及其他扩展解决方案,rollup 是主要的一个)的形式,它专门专注于执行(执行基本上只是在执行环境中运行代码,这采取了以太坊和以太坊 rollup 的 EVM 形式),因此可以在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方面做出一些权衡。Rollup 还需要数据可用性并且通过扩展,需要共识才能发挥作用,虽然这些可以由以太坊完成,但它也可以外包给像 Celestia 这样专门从事这种工作的区块链。
一个拥抱模块化的项目的例子是 Eclipse,它使用以太坊作为结算层和 Celestia 作为 DA+ 共识层,并使用 SVM(Solana 虚拟机)作为其执行环境自行执行。SVM 目前因为是唯一的多线程虚拟机而引起了很多关注,它允许并行化(基本上是同时并行处理交易),这与单线程的以太坊虚拟机不同,因此,顺序交易是常态,无法实现并行化。
模块化还是一体化?
在此我要说明的是,以太坊本身并不是一个模块化区块链,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可以自己完成所有事情(数据可用性、共识、执行和结算),但它可以被其他区块链和模块化堆栈的层(例如像 rollup 这样的执行层)用于结算等功能,这就使得以太坊成为另一个项目的模块化堆栈的一个组成部分。Jon Charb 曾就以太坊的路线图和以太坊 rollup 层撰写过一些精彩的文章,这就是 Jon Charb 的这个 meme 的来源。这个 meme 可以这样理解:一切都是模块化区块链,也都是一体化区块链(在基础层上执行所有功能,如 Solana),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它。如果我在 Solana 上构建了一个 rollup,Solana 本身是一个一体化区块链还是一个模块化区块链?同样,对于以太坊。即使 Celestia 也可以执行和结算,但如果它仅用于数据可用性和共识,那么它就是一个模块化区块链。
通过采用模块化区块链,您可以拥有不同的区块链,这些区块链专门致力于满足「优化」区块链的要求,正如我上面所阐述的那样。
但这引发了一个问题,这些层中的哪一个层(数据可用性,共识,结算,执行)将捕获最多的价值(拥有最多的价值积累)?
这篇文章是在发现了这条推特后写的,以下是我从中得出的结论和框架(剧透:我不同意这条推特的内容)。
更加简洁地阐述我的思想:
1)要让 DA 层发挥作用,你需要对该层进行某种排序(因此 DA 层都有自己的共识,即排序协议),所以在这种模块化堆栈中,共识和 DA 并不是两个独立的事物。想象一下在一个链上使用可用数据来创建证明,但这些数据(因为在区块链上)以另一种方式被另一个链排序,这就是一团糟。
2)像 Arbitrum 这样的执行层具有定价(歧视)权力,而 Celestia 等 DA 层则没有。这是因为 Celestia 提供了一种同质化服务(数据可用性),而 Arbitrum(以及其他类似 Optimism 的 rollup)提供了其他地方找不到的一些最佳加密应用的执行环境,这本身就是 Arbitrum 赚取大量收入的原因(每天数十万美元),而 Celestia 的费用则少得多(每天不到 100 美元),如下图所示。由于拥有排序垄断(基金会运行唯一的排序器),Arbitrum 也更接近最终用户,尽管这在未来会发生变化(例如采用共享排序),但 Arbitrum 协议(排序器、构建器、搜索器)仍将是唯一收取用户费用的协议,最重要的是,MEV 的部分费用将通过 rollup 和执行环境传播到 DA 层,因为 rollup 和执行环境仍将数据写入 Celestia !记住,如果 DA 层捕获了大部分价值,那么今天的 rollup 和协议将向用户收取比将数据发布 / 写入 DA 层的成本更低的费用。
Solana 的创始人 Anatoly Yakovenko 在 Lightspeed Podcast 中深入解释了这一现象。
3)结算层比 DA+ 共识层(以及我认为的执行层)更有价值,原因是结算层将由最多的资金 / 类似货币的加密资产来保障,就像今天最可信的中立结算层 Ethereum 一样,由 $ETH 来保障。与结算层相比,DA+ 共识层不可避免地会有更多的活动 / 流量通过,但结算层的资产仍然更有价值,尽管结算层「做得较少」。看看 $TRX 与 $ETH 的对比就知道了,前者的区块链的交易量和销毁的原生代币比以太坊的交易量和销毁的原生代币更多,但其价值却低于 ETH,这是为什么?恰恰是货币溢价。
简而言之,货币溢价是资产因其「货币属性」而相对于其基本面的交易倍数。黄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在经济中实际上并不太用于生产过程,当然,黄金看起来很漂亮,但它的大部分价值来自于它的硬通货特性。关于这点, Polynya 在下文中比我表达得更好。
那么结论是什么?
我认为:堆栈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结算,然后是执行,然后是 DA+ 共识,原因如上所述(这也是我不区分 DA 和共识的原因)。
我的观点可以总结如下:结算层是最有价值的,因为有货币溢价,而执行层比 DA+ 共识层更有价值,因为后者提供了竞争激烈的同质化服务,成本(以及 DA+ 共识层的收入)将趋于 0 ,而执行层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建立网络效应,并通过大规模流动性加以巩固!它们也更接近用户,不会在费用上展开竞争。
让我再解释一下这一点。现在,像 Optimism 和 Arbitrum 这样的 rollup 协议支付超过 90 % 的成本(实际上由用户支付)用于 DA 成本,并希望将此费用最小化。因此,他们可能会转向 Celestia 进行 DA(从而达成共识),从而大大降低成本(因此也降低了他们的收入)现在,Celestia 上的 rollup 数据成本仅为几分钱;如果 Arbitrum 将与今天一样多的数据写入以太坊,再写入 Celestia,那么只需支付几千美元,Dan Smith 对此做了很好的研究。但用户并不关心 rollup 之间小额费用的增加。用户不在乎是否为 A rollup 的交换支付了 0.01 美元,而用户本可以为 B rollup 的交换支付 0.007 美元,原因很简单,因为用户的交换次数并不多,而且桥接资产会带来安全风险!但是,对于 rollup 来说,毕竟是将数千兆字节的数据发布到 DA 层的业务,这些成本「增量」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是累加的。从根本上说,rollup 是有价格弹性的。但 rollup 用户在很大程度上却不是这样。
最后
从胖协议(fat protocol)到胖应用程序,在区块链领域建立价值累积模型并不是一项新的工作。模块化的出现为公共区块链领域引入了新的组件,从而也带来了新的经济和价值动态。模块化区块链代表了区块链堆栈的范式转变:从构建一个可以在基础层上提供所有 4 个区块链功能的强大的完全集成网络,到构建使用专用层来尽可能最佳地实现这些功能的网络。
重申一下,我认为结算层是堆栈中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其基础是与基础资产相关的货币溢价。执行层紧随其后。相比之下,DA+ 共识层尽管提供了基本功能,但由于其与商品的相似性,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减少的收入可能性。
简而言之,模块化堆栈中的价值累积顺序:结算 > 执行 > DA + 共识。

BNB Chain to Bridge TradFi and Web3 Innovation with Chainlink Collaboration
BNB Chain and Chainlink bringing real-time U.S. economic data on-chain to boost Web3 security and br...

Zero Knowledge Proof (ZKP) Whitelist in Focus: Why Investors Are Eyeing This Presale Closely
The Zero Knowledge Proof (ZKP) whitelist is coming soon. Could this presale be the next to explode a...

Chainlink’s Defining Moment—Can LINK Price Smash $25 and Trigger a Major Bull Run to $50?
The post Chainlink’s Defining Moment—Can LINK Price Smash $25 and Trigger a Major Bull Run to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