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硬分叉临近 回顾“公链之王”的发展旅程
2017年年底到现在,加密货币市场从牛市到熊市,每一次价格的波动都牵动着市场人的心,加密货币价格一泻千里,比特币价格从20000美元的高位下跌到了4000美元关口之下,熊市之下,主流代币大幅度下跌,山寨币破发,归零币横流。
第二大加密货币以太坊跌幅远超其它加密货币,ETH价格从1400多美元的高位最低跌至100美元以下,这是以太坊有史以来强度最大的一次暴跌,导致以太坊上的应用不断减少,项目方抛售避险和维持运营,对于迟迟推迟升级的以太坊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升级一再推迟 共识问题是关键
随着EOS、波场等公链的崛起,以太坊交易速度慢、网络拥堵、GAS成本高、安全性问题等逐渐显露。
介于这些问题,以太坊团队也一直在改进升级,此前根据以太坊官方消息称,以太坊会在10月进行之前的分叉,也就是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升级,也就是从POW(工作量证明),过渡到POS(权益证明)。
但是以太坊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升级测试的过程中,发现存在“共识问题”,导致测试网络无法使用。
10月8日以太坊核心开发者宣布推迟在以太坊测试网络Ropsten上推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推迟时间为10月14日。10月14日因为共识问题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升级再次落空。
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升级是一个全系统的以太坊升级旨在提高以太坊网络的效率。根据Coindesk报道,以太坊开发人员建议在7080000区块高度激活硬分叉,在2018年10月19日星期五的会议上,开发者终于达成共识,开发人员或将于2019年1月16日推出以太坊硬分叉,即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然而1月16日是通过非约束性的口头协议达成的,并不是最终确定的日期。如果出现问题还可能推迟。
2018年10月14日以太坊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升级落空后,以太坊基金会团队领导Peter Szilagyi通过推特解释说,推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给客户,运行以太坊网络“节点”或计算机服务器的个人和企业更多时间,从而解决五项君士坦丁堡升级中发现的一个漏洞。
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升级一再推迟,“共识问题”是主要原因,究竟什么是共识问题呢?此前金色财经独家专访了bibox联合创始人马骥,他表示,“以太坊君士坦丁堡,指的是通过硬分叉的方式升级,硬分叉后用户将使用新的共识链条。共识机制是一个群体决策的流程,共识机制的初衷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达成一个特殊目标。以太坊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将进行5项分叉建议,以优化效率并降低总燃料(GAS)的成本。这次失败原因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矿工来推进网络,没协调好各方;另一方面是很难保证以太坊中的网络节点全部升级到最新版本,大多数的这些升级改进很可能不被外行人认可。”
其实,以太坊不管采用什么算法,只要可以解决网络拥堵,交易速度慢,安全性等问题,都会大大提高以太坊的价值,所以这也是人们为何会非常关注这次升级的原因。
以太坊升级多次 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升级有何特点
这次的以太坊君士坦丁堡升级是以太坊发展四个阶段中的“大都会”阶段。
以太坊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 “前沿(Frontier)”、“家园(Homestead)”、“大都会(Metropolis)”和“宁静(Serenity)”,每当一次大的升级之后,都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以太坊正处于第三阶段“大都会”。
以太坊“大都会”又分为两个小阶段:“拜占庭”与“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是第一阶段,已经在2017年10月在第4370000区块完成”, 之所以取名“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是因为创始人Vitalik是俄罗斯人,俄罗斯在历史上继承了拜占庭帝国的衣钵,因此以太坊团队借此命名两次硬分叉。
“君士坦丁堡”硬分叉是非常重要的一次升级,将大量提升平台效率的优化,进一步降低费用成本;技术层面还引入PoW+PoS混合共识机制,完成PoW向PoS的顺滑过渡。最主要以太坊“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升级的成功与否非常关键,标着“大都会”的终结,“宁静”的开始。
“大都会”阶段的第二次升级以太坊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升级的五项改进方案(EIP)包括,EIP 145,EIP 1052,EIP 1283,EIP 1014,EIP 1234。其中EIP 145是由两位以太坊开发人员Alex Beregszaszi和Pawel Bylica撰写的技术升级,EIP 145详细介绍了一种更为有效的以太网讯息处理方式,称为bitwise shifting;
EIP 1052是由核心开发人员Nick Johnson和Bylica撰写,EIP 1052提供了优化以太坊上大规模代码执行的方式;
EIP 1283是由Johnson撰写的EIP 1087,该提案主要透过为数据存储的变更引入更公平的定价方法,使智能合约开发商受益;
EIP 1014是由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提出,此升级的目的是更良好的促进基于状态通道和链下交易的特定可扩展性解决方案;
EIP 1234是由主要以太坊全节点钱包Parity的发布经理Afri Schoedon主持,这也是该次升级中最有争议的改进方案,将块采矿奖励从3 ETH减少到2 ETH,以及延迟以太坊的难度炸弹12个月。
以太坊发展阶段中 大都会尤为重要
其实以太坊Frontier(前沿)、Homestead(家园)、Metropolis(大都会)和Serenity(宁静)四个发展阶段中,前三个阶段都是采用PoW共识机制,第四阶段转变为PoS。
PoW共识机制也叫工作量证明,即大家熟悉的挖矿,通过数学运算,计算出一个满足规则的随机数,即获得本次记账权,发出本轮需要记录的数据,全网其它节点验证后一起存储。通俗来讲是用来解决比特币随意记账的一种方法,就像我们需要毕业证书来证明我们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习一样,比特币也需要通过“工作量证明”机制来确保记账的权利的宝贵性。
PoS权益证明,Pow的一种升级共识机制;根据每个节点所占代币的比例和时间;等比例的降低挖矿难度,从而加快找随机数的速度。采用PoS的数字资产,系统根据你的币龄给你分配相应的权益,币龄是你持币数量和时间的乘积。
相比PoW(工作量证明机制),PoS存在两个优势。第一,PoS不会造成过多的电力浪费,因为PoS不需要靠比拼算力挖矿;第二,POS更难进行51%攻击,拥有51%币才能发起攻击。
下面我们来看下以太坊几个发展阶段的时间点。
第一阶段,Frontier(前沿)是以太坊最初的版本,非常复杂,试用范围小,是适合开发者测试,且允许开发展挖矿,时间是2015年7月。
第二阶段,Homestead(家园),与Frontier(前沿)阶段相比,Homestead阶段没有明显的技术性里程碑,只是表明以太坊网络运行逐渐平稳,减少了不安全和不可靠的因素,时间是2016年3月。
第三阶段,Metropolis(大都会),也就是以太坊现在所处的阶段,这个阶段包含两次硬分叉升级“拜占庭”(2017年10月)与“君士坦丁堡”(2019年1月),也是从PoW机制到PoS机制的过渡阶段,也是以太坊底层协议发生中法改变的一个阶段,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四阶段,Serenity(宁静),也就是完全过渡到PoS机制,时间待定。
在以太坊发展历程中,人们之所以关注“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升级,是因为慢慢熊市下,这一次升级对于以太坊信仰者也好,项目也好,投资者也好都是一道希望之光,但是以太坊想要真正进入第四阶段——Serenity(宁静)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South Korea’s Leaders Support Bitcoin ETFs and Institutions
The post South Korea’s Leaders Support Bitcoin ETFs and Institutions appeared first on Coinpedia Fin...
EigenLayer (EIGEN) Price Blasts Through Resistance with 91% Weekly Gain – Eyes on $2.15?
The post EigenLayer (EIGEN) Price Blasts Through Resistance with 91% Weekly Gain – Eyes on $2.15? ap...
Ethereum Launches Trillion-Dollar Security Upgrade
The post Ethereum Launches Trillion-Dollar Security Upgrade appeared first on Coinpedia Fintech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