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它当作公链——理解了「容器」 就理解了Dfinity一大半
作者:北辰
回到2021年的今天,可能谁也预测不到当下的公链格局。
那时候公链赛道非常热闹,毕竟 以太坊 2.0的到来遥遥无期,这是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实质上是以太坊侧链的「高性能」公链势头正猛,BSC就不必多说,Heco还有不少人抱有很高的期待。
Layer 2也正式成为不容小觑的力量,现在仍在成长之中——虽然没有迎来预料的爆发。Solana和Avalanche尽管各自在当时就有一大票拥趸,但外界还是没料到会发展得这么猛。
而且那时「分布式存储」「隐私计算」等新概念的公链也有一大批,都开始尝试着将概念落地,试图实现商业化。
时间过去一年了,除了今天还在榜单上的公链,剩下的大多数已经不再值得关注。
因为有不少是在期待中发射却又轰然坠落(比如Heco),有不少是在期待中发射然后缓缓消失在视野中(比如…其实我不太敢举例),更有无数是从发射到坠落就压根儿没人在意过(比如虎符的HSC,我不提你可能都没听过……)。
而榜单之外且少有讨论的Dfinity,却绝对不容忽视。
Dfinity的定位及愿景是围绕「互联网计算机」而展开,这与绝大多数公链并不处在同一个话语体系,所以尽管Dfinity主网早已上线,但试图重构互联网的Dfinity的现状及前景,外界仍然知之甚少。
而很多人对Dfinity的隔膜,很多时候是卡在对「容器」的理解上。
可以说理解了「容器」,就理解了Dfinity的一大半,无论是看好,还是看衰。
Dfinity在做什么?
Dfinity发起于2016年,是一个非常老牌的明星公链项目,先后募资了1.95亿美元,2019年的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估值为150亿人民币,当时可是啥也没有。
那时Dfinity的目标只是想成为以太坊的支持者,然后互相共享技术组件和创新,但后来这一切都被推倒重来,可能他们觉得以太坊的进展令人失望。
Dfinity新的愿景是成为一个去中心化的世界计算机云平台,用更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就是“想象一个世界,开发者只需将代码编写到互联网上”。
它像以太坊,应用程序的脚本是托管在区块链上来执行,但又比以太坊更近一步,计算和存储也是托管在区块链上。
今天我们在以太坊上可以看到无数案例关于DeFi甚至元宇宙的可组合性,但这种可组合性仅限于原生加密资产,而Dfinity的应用都是直接托管在云上,所以也能够实现可组合性。
可组合性对于DeFi用户来说很熟悉,对于传统互联网用户来说则很难想象,但逻辑是一致的,即开发者只需要关注自己的核心业务,账户、存储、通讯等系统直接用其它应用的就行。
无论是对开发者还是用户来说,都效率更高也更开放。
所以说Dfinity是(或者说想成为)以区块链的逻辑来重构了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运行方式的互联网,它有互联网的运行速度,又有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而且还有互联网跟区块链都没有的无限容量。
这就是为什么Dfinity也称作「互联网计算机」。
Dfinity如何来实现?
愿景宏大是一回事,有没有能力实现是另一回事。Dfinity并不是在空谈。
Dfinity搭建了一个不同应用程序都能使用彼此API的生态系统,而且每一个应用程序都具有可扩展性,能够征用整个链上的计算资源。
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也可以,但以太坊上经常发生拥堵,而不是像互联网那样流畅。这是因为以太坊的节点要保证全网的数据,所以成本非常高,可扩展性也很受限。
而Dfinity是通过「容器」(Canister)来实现的。容器,或者说罐,是Dfinity独有的一种计算单元。
Dfinity上的Dapp的源代码会被编译为WebAssembly模块,模块意味着具有自己独立的功能或服务,然后被装在容器里(一个Dapp至少需要一个容器),最后容器被部署在Dfinity(互联网计算机)上,用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访问了。
到这里也许你就明白了,容器是托管Dapp的(虽然容器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Dapp),互联网用户并不是在跟Dapp直接交互(像以太坊那样),而是在跟容器交互。
容器的存在完全颠覆了传统互联网开发中的三层架构——表示层UI、数据访问层DAL以及业务逻辑层BLL,一切都以容器的形式存在,然后就可以无缝重组,像小孩子拼乐高一样。
对于开发者来说,如果想在Dfinity上开发一款产品,只需要租用容器(产品最核心的业务模块有几个,就租用几个容器),然后把代码托管在容器里就行了。
至于非核心业务的模块,直接调用其他人开发出的容器即可。
“它重新构想了互联网,也重新构想了软件的本质。”——Dominic Williams, DFINITY 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如是说。
是不是用区块链的方式把互联网的格局一下子打开了。
Dfinity有没有未来?
让我们再次回到2021年的今天,Dfinity的主网及原生代币 ICP 上线在即,投资者和矿工对此抱有非常高的期待。
毕竟公链处在窗口期,矿业处在黄金时代,Dfinity没有理由不火爆。
于是ICP市值的期货估值超过250亿美元,以及有很多矿工准备布局Dfinity,结果就是他们在牛市中都收获了教训……
ICP的价格走势
正如链茶馆在去年3月4日的《估值253亿美元的明星公链Dfinity即将分发代币,将迎来陨落还是大放光彩?》中所说的那样——
“因为Dfinity的开发难度确实远远大于其它公链(甚至开发了开发语言),这也意味着Dfinity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21年是公链的窗口期,但可能不是Dfinity的。”
那么在2022年初,我们有必要做出新的判断——Dfinity有没有未来?
前面只是重点讨论了Dfinity的「容器」,但Dfinity作为互联网计算机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容器只是最表面的一层,下面还有子网、节点以及数据中心三层。
子网(Subnet)是由许多个容器组成,每个子网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和属性,子网内的容器可以无缝切换。有必要提及一下,在最开始创建容器时,就需要选择在特定的子网里创建。
整个网络系统的最底层是托管专用硬件的独立数据中心,节点则运行在数据中心之上。
从Dfinity的技术架构,再结合它的愿景,我们就不要把它当作一个公链来看待,关于Dfinity的一切就能解释得通了。
去年他们并没有及时开放DeFi功能(限制转账),后来经投票有开放但整体进展缓慢,不过并不是执行力的问题,而是重心不在此,他们还是主要布局社交这种“重型互联网项目”,虽然目前效果并不明显。
从新公布的2022年路线图来看,虽然今年会集成 比特币 与以太坊以及进行更多的多链整合,他们还计划今年资助超过150个项目。但特别强调了“将在一段时间内专注于自己的内部维护”,比如升级神经网络。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Dfinity试图抓住的并不是这两年来的Crypto浪潮,而是Web 3.0浪潮,而这是一个五到十年的浪潮。
关于Web 3.0,很难想象发生在传统互联网领域,因为缺乏动机,也很难想象发生在现在的区块链上,因为难以支撑如此宏大的规模(但毫无疑问是非常出色的试验区),那么Dfinity……
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Elon Musk’s ‘Kekius Maximus’ Persona Reignites Interest in Meme Coins and Underlying Technologies
The post Elon Musk’s ‘Kekius Maximus’ Persona Reignites Interest in Meme Coins and Underlying Techno...
Is MUTM Quietly Becoming the Next Big Crypto? Price Predictions Point to a 15x Surge
The post Is MUTM Quietly Becoming the Next Big Crypto? Price Predictions Point to a 15x Surge appear...
Ethereum Price Prediction: If ETH Can Break $2,800 We Could See $3,300 Soon After
The post Ethereum Price Prediction: If ETH Can Break $2,800 We Could See $3,300 Soon After appear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