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回顾之应用落地:泡沫退却 场景应用涌现
2018年即将过去,我们回顾这一年,区块链成为互联网峰会最热的话题,加密货币犹如“过山车”每一次价格的波动,都使投资者的内心跌宕起伏,随着币圈进入寒冬,区块链不在那么狂热,泡沫开始退去,当泡沫退去我们看到了行业应用落地,看到了行业趋向合规化,看到了疯狂背后的理性。
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信、安全等特性冲击着传统市场,这一年资本进程疯狂投资,项目频出、乱象丛生,随着监管的来临,行业泡沫开始退却,合规化发展更向前迈进一步。
监管政策频出 合规化更进一步
继9.4监管后,今年8月24日,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
随着这一风险提示的公布,中国各政府更加重视区块链的监管和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贵阳,青岛,杭州,长沙,重庆等城市纷纷出台区块链、虚拟货币相关风险提示,以及区块链发展计划。
监管趋严并不意味这中国要放弃区块链发展的机会,而是引导区块链生态健康发展。
国外对于区块链以及加密货币的态度:美国,鼓励发展,谨慎监管;韩国,态度转变,明确监管;英国,态度模糊不可持续,温和监管;马耳他,法律明确,鼓励发展;俄罗斯,监管持续趋严,并未松懈;日本,ICO监管不松懈,合规化是目标;法国,开放拥抱,明确政策。
其实不论是趋严还是鼓励都是希望通过区块链行业真正带动其发展。
泡沫退去 应用落地浮出水面
监管来临,行业趋向合规化发展,泡沫逐渐退去之后,我们看到了经过一年时间的沉淀,区块链的场景应用落地,这些应用主要包括票据、电子存证、食品供应链、跨境支付、电子政务等。
区块链+ 票据
“区块链+票据”市场的出现成为了区块链落地应用的新场景。根绝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电子发票开具量达13.1亿张,预计到2022年将可能高达545.5亿张,保持超过100%的年均增长速度。
电子票据的增长速度更加体现了报销频率高的发票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需求,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并带来了信任机制的转变,经济运行模式的转变,使经济活动更加智能和透明。
票据领域税务局和企业双方沟通成本高,对账流程复杂,票据多开重开问题严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等痛点都亟待解决。
腾讯区块链总经理蔡弋戈在接收采访时表示,“区块链电子发票为现有电子发票提供了可优化方案。在用户层面,优化了发票报销无状态、大部分公司报销需要打印等问题;在企业层面,可优化无法批量查询发票真伪、开票成本高等问题;在税务局层面,可优化长期存在报销无状态、中心化存储、参与方割裂弊端。”
2018年8月10日,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在深圳亮相,此次推出的区块链电子发票由深圳市税务局主导、腾讯提供底层技术和能力,是全国范围内首个“区块链+发票”生态体系应用研究成果,得到国家税务总局的批准与认可。
8月17日,蚂蚁金服区块链携手航天信息悄然试水区块链医疗电子票据服务。
8月17日,京东推出运用“智臻链”落地“区块链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项目”,并展示了中国第一张区块链电子化增值税专用发票。
区块链在电子发票、电子票据领域有很大的应用落地前景,对于区块链技术在实体经济中发展的推进,以及对于解决票据领域所面临的痛点都有重要的意义。
区块链+ 电子证据
电子证据由于易变性、易改无痕等特点,会导致涉网案件存证难、取证难。针对这一问题,区块链可以对当事人上传到电子诉讼平台的诉讼文件和证据进行存证,防止篡改,保障诉讼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对进行过区块链存证的诉讼证据进行验证,解决当事人取证难、认证难的问题。
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网上案件网上审理”的互联网审判模式普遍被采用。9月10日18时,该平台总访问量达20.73万人次,注册用户586人,共接到网上立案申请207件。“抖音短视频”诉“伙拍小视频”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成为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的第一案。
12月22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百度等企业共建的电子证据平台“天平链”。
12月23日,完成17个司法区块链节点建设,24个互联网平台或第三方数据平台和存证平台之间的应用数据对接。上线三个月,当事人通过电子诉讼平台提交的材料全部通过天平链进行了存证,截止当天存证材料数已达187623条,验证证据文件316个。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认为,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天平链”有先进技术支持,能够确保数据真实性、保护用户隐私、逐步实现互联网空间的治理法制化,这是区块链技术的优势体现。
互联网法院在全国已非首例,,2018年6月2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首次确认区块链电子存证法律效力,这也被认为是我国司法领域首次确认区块链做为法律证据的法律效力。
该案件中,原告为证明被告在其运营的网站中发表了原告享有著作权的相关作品,通过第三方存证平台,进行了侵权网页的自动抓取及侵权页面的源码识别,并将该两项内容和调用日志等的压缩包计算成哈希值上传至factom区块链和比特币区块链中,并以此作为提交法庭的证据。
区块链+ 食品供应链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有40多万人死于受污染的食物,全球每年有约10%的人口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罹患疾病,而现实中由于缺乏有效的食品数据存储和追溯能力,导致准确及时发现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传播蔓延十分困难,因此,追溯食品来源成为监测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
区块链作为一种起源于网络货币的技术,它将各个数据块连接在一个连续的链条上,创建一个永久的数字总账,让互不相关的利益相关方能够共同维护安全可靠的重要数据属性及交易记录,与中心化记录方式不同的是,其数据来源单一,数据记录具有一致性(通过在所有节点同时记录数据实现),从而可以在各个环节创建更清晰的追踪渠道。
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业务分布全球近30个国家,在门店和线上销售生鲜食品和其他食品,在全球拥有庞大的质量安检与配送体系,20多年来,沃尔玛一直追求食品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沃尔玛要求选定的供应商使用区块链技术。
近一年来,沃尔玛在区块链专利布局方面动作频频,以拥有21项区块链专利名列2018年全球区块链专利TOP100榜单34位。
早在2016年,沃尔玛宣布在中国成立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并邀请食品体系内部的合作伙伴积极参与,旨在支持那些能够在整个供应链中开放共享并扩大规模的食品安全解决方案,促进它们的开发和运用。
2017年12月14日,沃尔玛、京东、IBM、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同宣布成立中国首个安全食品区块链溯源联盟,旨在通过区块链技术进一步加强食品追踪、可追溯性和安全性的合作,提升中国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进一步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
2018年8月29日,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子公司蚂蚁金服将于下月推出自己的区块链服务平台,同时推出一款大米追踪应用程序,旨在打击假冒产品。
2018年10月9日,欧洲最大的零售商家乐福开始采用区块链账本技术去追踪鸡肉、鸡蛋和西红柿从农场送到商店的全过程,并将在未来几年在其所有生鲜产品线上部署这种技术。
一家瑞士新创公司食品区块链 XYZ的团队以太坊区块链跟踪供应链,消除企业和消费者面临的诸多问题,制定了应用食品供应链2.0的任务说明。
澳大利亚国家运输保险公司正在测试将区块链技术用于牛肉出口。
美国乳业公司Dairy Farmers of America(DFA)正在与创业公司Mature.io 合作。
早在2017年5月31日,台湾电子商务平台OwlTing近日宣布,已经将“世界上第一家以以太坊技术为基础的食品来源”区块链整合入供应链中。
区块链+跨境支付
全球经济的现在需要跨境支付的场景越来越多,比如出国旅游,求学,海外购物等,但是跨境支付中面临高昂手续费,交易过程繁琐,收款时间漫长等问题。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传统跨境支付中遇到的问题,区块链跨境支付系统实现了跨境汇款秒到账,交易信息时刻共享,交易过程实时追踪,银行实时销账等高效运转环节。
招商银行首先实现了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全球现金管理领域的跨境直联清算、全球账户统一视图以及跨境资金归集这三大场景。
国内跨境支幅应用
2018年2月份,招商银行联手永隆银行、永隆深圳分行,成功实现了三方间使用区块链技术的跨境人民币汇款。
招商银行同业客户部总经理李公正表示:“招行在区块链清算上探索了很长一段时间,本次项目上线,目标着眼于未来与同业在金融科技上的合作。区块链从一开始就是‘多中心化’的,这意味着任何一家参与方在链上都同等重要,接入方越多,效果就越显著。”
2018年2月,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区块链与生物识别创新实验室研究出工行首个自主可控的区块链1.0平台。平台于2017年第四季度正式推出,已助力贵州扶贫、工银聚等项目投产。该平台是一个企业级区块链产品,提供了“智能合约+共享账本”一体化机制,有助于建立跨系统的技术平台,扁平化各系统的交互层级,提高效率。
2018年4月份,商银行研发了一项鉴定数字证明和储存数据的可分享区块链项目。根据工商银行一项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申请显示,该行正在致力于用区块链技术提高证书发放的效率,让用户免于向多个实体重复提交文件,该项专利是工商银行首个区块链相关专利,在去年12月提交申请。
2018年6月份,蚂蚁金服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钱包跨境汇款服务,第一笔汇款耗时仅3秒,每笔跨境汇款成本更低,且实现实时到账,安全可靠。
2018年9月,中国银行通过区块链跨境支付系统,成功完成河北雄安与韩国首尔两地间客户的美元国际汇款,这是国内商业银行首笔应用自主研发区块链支付系统完成的国际汇款业务。
9月4日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联合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渣打银行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正式上线。平台容纳了应收账款、贸易融资等多种场景的贸易和融资活动,还提供了贸易金融监管系统,实现了金融活动的实时监测。
国外跨境支付应用
韩国电信巨头KT与新韩银行于8月8日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协议主要目的是为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业务。这次业务协议的签订使双方致力于运用区块链开发金融服务。
8月,沙特银行Al Rajhi与科威特金融公司(KFH)合作,基于Ripple技术首次完成跨境支付。
10月,埃森哲携手泰国汇商银行子公司推出区块链解决方案,简化采购支付流程,并将其用于采购以外的其他功能,包括订单到现金、国际货币转移和贸易融资。
区块链+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简单说就是政府机关进行电子信息化改造,从而提高政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
各部门政务数据要想实现共享存在一定阻碍,政务服务平台大量的企业的敏感信息,数据共享过程复杂,出现失误,或者被黑客攻击等安全问题都是要解决的。
区块链技术为政务数据共享提供了可信的环境,数据上链既不会篡改,又安全可靠,区块链可溯源的特性,即使数据泄露也可以及时追回,很大程度降低了数据共享的安全风险。
例如,12月24日济南高新区已经上线试运行“企业开办一次办成”智能政务协同管控系统,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了电子政务外网与各部门业务专网互联互通、在线协同,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新开办企业1个工作日甚至半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营业执照办理、印章备案、印章刻制、社保登记等业务事项,创造了“高新速度”。
11月28日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勇在今日召开的第二届互联网大数据与社会治理南京智库峰会上表示,南京整合了46家部门单位的服务职能,集中提供了一百多项公共服务。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深化科技改革,全市1.4万个政务服务80%实现了网上办理。
今年浙江省启动了政府数字化转型,其中,就包括应用密码技术构建数字政府的“信任屏障”。9月29日,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与浙数文化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将着力推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政务链产品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政务链品牌。未来,双方还将就区块链在文化产业方向的落地应用展开合作,联合打造文化链、体育链等联盟链+专业链的组合模式。
政务链与广州市南沙区政府展开区块链政务合作,用于处理政务区块链中不同生态系统的协同流程,实现科学决策、高效指挥,有效提升政务服务管理水平,同时推动政务服务的多部门资源共享,缩短流转办事时间,提高业务审批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
2018,区块链除了乱象,泡沫,还有应用落地,当潮水退却,留下的才是真正的应用,但愿明年区块链会有更多的应用落地,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Solv Protocol Launches $SolvBTC.AVAX, Bitcoin’s First RWA Yield Product
The partnership aims to introduce SolvBTC.AVAX the earliest Bitcoin ($BTC) yield-bearing product sup...
With OpenAI’s New Programming Agent Making Headlines, Here’s Why MIND of Pepe Is DeFi’s Best AI Agent
The coding community is buzzing with excitement as OpenAI announces the launch of Codex. It’s a clou...
Ripple News: Why XRP Is Winning Institutional Trust?
The post Ripple News: Why XRP Is Winning Institutional Trust? appeared first on Coinpedia Fintech 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