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key邓超:投资数字金融的三大逻辑和三大视角(全文)
火星财经APP(微信:hxcj24h)一线消息, 10月28日,由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主办的第六届区块链全球峰会在上海正式举行。 HashKey Capital 董事总经理邓超发表主旨演讲《数字金融:区块链投资视角》。在演讲中,他 从过去六年的投资实践,分享了对数字金融概念的理解,以及投资数字金融的三大逻辑和三大视角。
- 三大逻辑:产品逻辑、技术逻辑、经济逻辑。
- 三大视角:生态思维、终局思维、拥抱创新。
邓超表示, 在国内人们把DeFi等同于流动性挖矿,但DeFi更广义的是指所有基于分布式技术、分布式网络产生的金融形式或者金融活动。分布式金融最终将变成更大的分布式商业体系的一部分。 数字金融下一个演进阶段是分布式金融,分布式金融是更大的分布式商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从区块链技术诞生以后,所有在区块链偏金融类的活动,都是把数字化金融往分布式方向的探索”,邓超说。
对于未来分布式金融的发展趋势,邓超表示,“ 平台类往协议方向走,集中式往分布式走,封闭型变得更加开放。从产品呈现形态上会非常扁平化,基本上达到了普惠的程度……产品也将所见即所得”。
此外,如果要实现传统领域和区块链领域的结合,如果希望看到更大规模的资金进入这个市场,要在合规方面持一个拥抱的态度。邓超认为,传统金融与分布式金融共生互补,逐步融合。分布式金融可能会对传统金融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开始拥抱分布式金融。
以下为演讲全文:
HashKey Capital 成立于香港的区块链专业投资机构,和国内的关联主题投资了600多家区块链公司,涵盖区块链生态里面的以太坊、波卡、Filecoin,因为数字金融这个主题太宏大了,我准备从过去六年的投资实践,谈一些对数字金融这个概念的理解,以及一些案例的分享。
先展示一个小小的动图,是2014年哈佛创新实验室做的小动图,它阶取了从开始使用电脑,从每个人都会使用的场景办公桌面,从1980年演变到2014年,大家对比一下,可能会感觉比较震撼。通过这个因子想说明什么呢?沿袭了肖风博士关于人类数字化迁徙的趋势,我们看到从线下到线上,从实体到虚拟,从组织形式由集中到分散。甚至区块链技术出现以后,我们的组织形式、公司主体越来越向社区的形式过度。举一个在物理形式上的亲身经历,自从移动支付开始普及以后,我们会有一个理解,钱不见了,纸币不见了,偏远山区的小商贩,甚至连乞丐都开始用二维码收钱了。
跟传统金融界的朋友接触,根据最新的数据, 从2016年开始国内ATM机和POS机的出货量断崖式下降,更加验证了从实体到虚拟的趋势不光在进行,还要加剧。 从组织形式上也举一个案例,大家知道这次疫情让很多实体公司遭受了很大的业务上的冲击,在早期的时候,尤其是今年1月份、2月份的时候,有很多传统行业的朋友会问我们,你们区块链行业有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呢?我的回答是,前两个月有一定的挑战,但从后面开始,对我们基本上没什么影响了。
为什么呢?相信在座的同事都是区块链行业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者。我们这个领域有很大的特征,因为区块链技术的本质就是分布式。所以从我们参与这个领域的人来说,拿我们公司HashKey Capital 来说,从成立至今所有的团队都是分布式的,香港、香港、新加坡、美国,从第一天开始协作模式就是跨时区、跨地域的。疫情之前我们的工作常态就是这样,疫情只是凸显了分布式办公,从线下往线上走的这么一个趋势,凸显了大迁徙的趋势和重要性。从产出效果来说,过去一年投资的进度,按照投资量来说,比去年更大。
镜头拉直,拉到金融领域内, 数字化大迁徙的趋势一直在进行。 从最早的传统金融,记得很小的时候,上一辈讲银行在上系统,那时候的系统就是把纸质变成电子版本,还有业务电子化、政务电子化这样的词。2000年往后的时候,开始出现把传统金融产品往线上搬,是比较简单的搬,比如贷款模式从线下搬到线上。后面出现了金融公司和技术公司相结合,开启了一些新的场景模式。产品的形态跟传统金融很像,但所有的场景都是原生在互联网上面,比如某大厂的产品。再到后面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诞生,基于分布式技术或分布式平台产生了新的金融模式。
我这里写了DeFi,想澄清的是,尤其是上海区块链周和最近一两个月在社区里面有很多关于DeFi的讨论,发现DeFi这个词在中国社区仅限于讨论流动性挖矿。DeFi这个词更广义的是指所有基于分布式技术、分布式网络产生的金融形式或者金融活动。根据现在的情况做初步的预测,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更多的分布式网络技术平台的产生,像物联网这样新技术的产生,分布式金融到最后只是变成更大的分布式商业体系的一部分。
下面分享一下,多少对数字金融核心构成的认知。 数字金融分为两层,技术层和上层应用。 底层大家知道,在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之前已经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用它提升对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以及给大家提供投资决策、投资建议,这个已经实现了。区块链出现以后,让所有金融活动的可信度,以及参与的门槛大大降低了,可信度大大提升了,也就是信任的成本降低了。随着互联网之后的诞生,有可能把金融活动,把人与人变成人与物、物与物、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金融活动。
再往上一层是金融,虽然我写的是传统金融的形式,如果是在数字金融里面,每一个金融形式都是传统金融的眼睛。可能会结合区块链和整个行业的基础特征,举个例子,传统金融的保险是人寿险、财产险等等,都是用公司的方式来执行。出了险要报险,最后勘察理赔。在区块链里面保险在链上就可以了,这是传统行业保险做了那么多年没有做得很大的,但是用区块链做出来了。另外用其他延伸工具,用期权的方式也能够在区块链上做保险的业务。
另外在支付领域也有很多用区块链技术来实现商业的模式,比如今天下午晚一点有两个项目会参与后面的圆桌,一个是韩国项目,他们把稳定币用在电商支付里面,一个是泰国的项目,把区块链的技术用在了跨境转账、跨境支付领域内,而且非常普惠,不是给大机构用的,是给泰国的劳工用的。我从家赚钱,转到缅甸、老挝,成本是原先的四分之一,速度基本秒到或者分到。相当于一个东南亚版本的Libra版本。
自从区块链技术诞生以后,所有在区块链偏金融类的活动,都是把数字化金融往分布式方向的探索。
我从2009年最开始的活动,就是BTC的产生,这是先驱的探索。用区块链技术在货币领域内做的探索或者尝试,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尝试。第二是以太坊,是2015年开始的,这是在操作系统层面上,用区块链技术、分布式技术做的尝试,也是非常成功的一次尝试。另外在社区化方面,最近很火热的DeFi,它把项目冷启动,很快的吸收用户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但是没有考虑到激励机制和可持续性。第四个方面是商业化,包括主权机构和商业机构在分布式金融方面的探索,我们国家倡导的DCEP、JPM Coin、Libra都是案例,另外中国和美国提出要在数字化转型,或者资产的Token方面要做很大的努力。这些探索可以一分为二的看,所有的探索都有积极性,只是探索过程当中有些没有考虑到。本来区块链领域更迭很快,一次试错没有成功,下次还可以继续完善。
接着这个趋势讲一下,如果分布式金融进入全盛时期,或者变成分布式商业一部分的时候,从投资的角度我们看到商业或者产品呈现的形式。前面已经提过了, 平台类往协议方向走,集中式往分布式走,封闭型变得更加开放了。从产品呈现形态上会非常扁平化,基本上达到了普惠的程度。 只要从技术上能操作,所有人都能参与这些金融活动。 从产品设计角度所见即所得 ,这也是前面讲的。区块链的产品有很多,但设计出来不是给普通人用的,没有达到产品级别。以钱包来说,我开账户的时候,每一步都是挑战,因为我不是技术出身的。写助记词的时候,我都检查好几遍。后面每转一次账,都是心惊胆战的。有没有一个产品让你在区块链领域的使用,就像在互联网一样傻瓜式。不要跟我讲技术,在我面前只有选择,我只需要点就可以了,在钱包里面我们看到有类似的项目,我们投了一个以色列的钱包,它搭载在苹果人脸识别系统上,是已经相对比较安全成熟的产品上。如果区块链产品能够往这个方向走,对吸引更多的用户来说有更大的便利性。
第三个方向,因为区块链的特性,希望看到的产品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有很多,用户的成本、创业的成本、开发的成本。还有合规,现在这个领域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极度的区块链原教旨主义,希望跟传统现实走到另外一个方向。一个方向是传统领域人进入到区块链,希望看到的是传统领域和区块链领域的结合。如果希望看到更大规模的资金进入这个市场,要在合规方面持一个拥抱的态度。
下面分享一下从数字金融,尤其从区块链角度看到这个行业投资的大方向。因为把数字金融这个大版图说出来,要划分细的领域,就非常多的。我从最底层的技术开始,比如在区块链领域内,现在火热讨论的跨链、Layer2领域,还有安全多方计算、数据上链、链上链下数据,以及处理数据用到的预言机。从商业角度来说拓展到更远,所有新的技术,像分布式储存、分布式计算、物联网这些技术以后,可能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分布式金融在中间只占一个构件,它是个组成部分。分布式金融里面有很多金融形式,除了传统金融模式向区块链靠近之外,在数字资产领域内,或者区块链原生的生态领域内,也会有很多原生的金融模式。
后面是我从过去六年投资主要看的几个大的逻辑。
第一,产品逻辑。
有工具、功能、产品、业务、用户,这是一个串联。我们投很多技术,并不是为了投技术本身,而是为了把这个技术融入到产品。但是投产品,并不是投产品本身,而是为了它能实现功能。而功能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所以之间是个串联关系。
举个在区块链的例子,比如我们投Dapp,Dapp里面有很多智能合约,我们只把智能合约或者某些技术要素看成Dapp的构件之一。并不是说某一项特别好我们就会投,而是看组合起来能不能实现最后的功能。Uniswap最近讲得比较多,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分享一下,Uniswap是目前区块链或者分布式金融里面,在用户获取或者推广方面走得最前面的。相对于其他趁流量的各种wap,基本上它是围绕在小的流动性挖矿领域内。
第二,技术逻辑。
技术要好,这是所有人都认为的,我们看得不一样的点,我们会注重学术、工程和产品之间的关系。过去两三年有很多区块链里的学术论文,希望从学术论文转化成区块链系统,又希望在区块链系统里面,最后做成很好的产品。经常在每一个阶段之间,都会有一个gap,写得很好的学术论文不一定能做成很好的系统,系统开发得很好,并不能做很好的产品。所以科学家、工程师和产品经理应该更好的结合。
第三,经济逻辑。
要符合数字化迁徙的趋势,跨地域、跨实体的趋势已经确立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也是确定的。重点讲一下,如果想把数字资产,现在所有的数字资产加起来3000亿美金体量,相对于传统金融市场来说九牛一毛。在这些领域做金融活动的话,应该能以传统金融的模式做参照和比拟。单点的经济价值,希望所有产品用户既是使用者,同时也对这个系统创造价值。
最后总结一下,谈两点认识和三个投资视角。
第一,数字金融下一个演进阶段是分布式金融,分布式金融是更大的分布式商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传统金融与分布式金融共生互补,逐步融合。分布式金融可能会对传统金融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开始拥抱分布式金融。现在传统金融机构服务更多的是机构投资人或者合格投资人,而分布式金融服务的是长尾用户。相信两者会在比较长的时间段共生互补,就像峰会的主题一样会逐步融合。
从投资维度有三个视角。
第一,生态思维。
投资区块链领域不仅仅是为了投某一个赛道,有很多区块链投资机构是主题驱动型,我们把区块链看作一个生态。区块链这个生态或者分布式金融的生态是更大的分布式金融的组成部分。
第二,终局思维。
现在每个阶段市场有很多热点和趋势,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追热点和趋势,不知道最终会走到哪里。我们是倒过来判断分布式金融会到哪,那个时候有什么特征,用逆推的方法判断现在一些项目值不值得投资。
第三,拥抱创新。
对创新的态度,我们会保持关注,欢迎新的赛道和新的参与者,同时也会保持一定的理性,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的时间。
Is BlackRock XRP ETF Coming Soon? Here’s the Truth Behind the $9 Trillion Rumors
The post Is BlackRock XRP ETF Coming Soon? Here’s the Truth Behind the $9 Trillion Rumors appeared f...
Pi Network Will Take Years to Deliver Real Value, Warns Analyst
The post Pi Network Will Take Years to Deliver Real Value, Warns Analyst appeared first on Coinpedia...
Ethereum Price Risks Further Crash To $2,350 With Lower Lows Formation
The Ethereum price has ranged low now after making a new monthly high back on Tuesday. This incr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