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リアルタイム建玉
$182,151,306,891.05 +0.02%
24時間強制決済
$326,982,182.09 +0.09%
FGI:
0%
ETH Gas
Cryptos
交換

OKX 和 Bitget 接连大额销毁平台币,交易所们的 L2 焦虑正在加剧

収集
シェア

作者:Bernard,ChainCatcher

 

本月, CEX 公链竞争格局再添变数。 Bitget 宣布与 Layer 2 公链 Morph 达成战略合作,将平台币 BGB 升级为 Morph 生态的 Gas 币和治理代币,标志着又一交易所加入 " CEX + L2 " 的战局之中。

作为合作的一部分, Bitget 将其控制的全部 4.4 亿枚 BGB 转移至 Morph 基金会,其中 2.2 亿枚被立即销毁,剩余 2.2 亿枚予以锁定,用于支持生态建设并逐步释放。销毁完成后, BGB 市场价格应声上涨,24 小时内涨幅达 14%,从 4.63 美元最高涨至 5.28 美元,创 2025 年 8 月初以来新高。

通过与 Morph 合作, BGB 从单纯平台币转向具备链上实用性的资产,承担 Gas 支付、治理和结算功能。

这一幕似曾相识——就在上月 13 日, OKX 宣布价值 7.6 亿美元的 6526 万枚 OKB 被销毁,总供应量锁定于 2100 万枚。同样采取“代币销毁 + L2 绑定”策略, OKXBitget 正沿着相似的路径展开布局。

Bitget - Morph 和 OKX - X Layer 模式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利用了大型交易所的用户基础,都将平台币转变为 Layer 2 原生 Gas 和治理代币,都专注于消费金融和支付( PayFi )领域,都通过大规模代币销毁创造稀缺性。技术上,两者均为以太坊 L2 解决方案,兼容 EVM ,并与交易所和钱包深度集成。商业模式上,都设立生态基金激励开发者,桥接 CEX 与 DeFi 用户,并规划现实世界支付集成。

尽管相似,两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重要差异。首先, 在技术选择上, OKX - X Layer 采用 zkEVM 架构,使用 Polygon CDK ,是自主开发和控制的基础设施;而 Bitget 选择了 Morph 的混合 Optimistic + ZK rollup 技术,采用合作模式而非专有开发,更注重去中心化排序器网络。

1.1 BGB 的通缩路径

尽管 Bitget 和 OKX 都采取了"代币销毁+功能升级"的组合拳,但策略细节存在显著差异。 OKX 对 OKB 进行了更为彻底的代币经济重构:官方投入超过 10 亿美元回购并销毁 6525 万枚 OKB ,将总供应量从 3 亿枚锐减至 2100 万枚,智能合约甚至移除了增发功能。

相比之下, Bitget 对 BGB 采用渐进式的通缩策略。 BGB 自 2021 年推出(初始价 0.0585 USDT ,总供应 20 亿枚)以来,2024 年 12 月销毁 8 亿枚(占 40% ),2025 年起实施季度回购销毁机制,将部分平台收入用于减少流通量。

1.2 生态扶持

在生态扶持层面,与 OKX 的 1 亿美元 X Layer 基金类似, Bitget 拥有 1 亿美元 Web3 基金(Empower X Fund )和 Foresight Ventures ,投资潜力项目,以便在 L2 发展的早期阶段,通过“撒钱”的方式快速催化出一个基础的开发者和应用生态。

Morph 成立于 2023 年,获 Dragonfly Capital 、 Pantera Capital 等投资,采用 zkEVM 路线,强调支付优化和“消费级”定位:低交易成本(低于 zkSync Era 的0.5-1美元)、快速最终性(1-3天提款期),聚焦游戏、社交、娱乐和 PayFi ,而非纯 DeFi 。 Bitget 升级 BGB 作为 Morph 的 Gas 和治理代币,同时也推出了 2 亿美元的战略计划用于长期代币效用和生态系统扩展。

截至 2025 年 9 月, Morph TVL 达 8631 万美元(桥接 5660 万美元,原生 2971 万美元),第一季度峰值 9490 万美元,增长 854%。部署超 200 项目,测试网积累 600 万钱包、1 亿笔交易,稳定币市值 484 万美元, DEX 日量 20 万美元。

1.3 Morph 的角色与争议: Bitget 的 L2 同盟策略

如果说 BGB 和 OKB 的通缩是“形似”,那么 Bitget 与 Morph 的合作则是“神似” X Layer 。 Bitget 未完全自建 L2 ,而是作为领投方投资 Morph ,将 BGB 设为原生 Gas 代币。如果说 X Layer 是 OKX 内部孵化的“亲儿子”,品牌和生态的控制力更强,整合更为彻底。而 Bitget 与 Morph 的“投资+合作”模式更像一个“战略同盟”, Morph 保持了更高的独立性.

然而,这一合作并非毫无争议, 尤其是对 Morph 内部以及其与 Bitget 的关系上的批评. 2025 年 5 月, Block works 报道 Morph 内部存在创始人争端、奢侈支出和方向不明,导致裁员和“影子 CEO ”现象——Forest Bai 同时是 Foresight Ventures ( Bitget 的风险投资部门)的联合创始人和 The Block 媒体公司的主席,但 Morph 员工们却表示公司实际决策权掌握在 Bai 手中。 Morph 前 CEO Cecilia Hsueh (曾任 Phemex 交易所 CMO )也被多名员工批评对区块链技术理解有限,更关注个人社交媒体形象而非公司运营。此外, Morph 早期社区活动(如点数农场和“燃烧 Gas ”换点)曾承诺 $MORPH 分配,但最终未发行 token ;以及 2024 年种子轮融资后的豪华消费, 也引发了用户的不满, 指责其“ PUA  社区”。此次 Bitget 和 Morph 的合作, 也引发了一些质疑: Bitget 是否“迫不得已”选择此路径,以整合资源或拯救项目?

目前, 主流交易所已全面进入 L2 竞争阶段: Base 链以 127.4 亿美元 TVL 领先,币安 opBNB 则以 470 万日活领跑用户增长。整个 CEX + L2 生态 TVL 突破 515 亿美元, L2 处理以太坊 85% 交易量,区块链正式进入扩容新纪元。

“ CEX + L2 ”范式的兴起,本质上是头部交易所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集体焦虑。 OKT Chain 的失败已经证明,在以太坊网络效应日益强大的今天,自建独立 L1 公链的道路已基本被堵死。与此同时, Coinbase 的 Base 链通过与以太坊生态的深度融合大获成功, TVL 高达 47 亿美元,这无疑给所有竞争者带来了巨大的刺激和压力。因此,拥抱以太坊 L2 ,成为了寻求新增长曲线的唯一选择。这一模式的核心逻辑在于:交易所利用自身用户基础和流动性优势,为 L2 提供冷启动支持;而 L2 则为交易所提供链上生态延伸,实现从"交易平台"向" Web3 基础设施"的转型。

Bitget 与 Morph 的合作,只是交易所公链战局的一个缩影。随着 Bybit 、 Kraken 等其他交易所也在布局自己的 L2 解决方案,整个行业正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的新阶段。

对于 Bitget 和 OKX 而言,虽然他们已经失去了 L2 竞争的先机,其糟糕的历史也在用户心目中形成较大的刻板印象,但毕竟“ Web3 基础设施”叙事的诱惑太大了,任何一线交易所在战略层面都无法轻易放弃。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投入巨大的全方位竞争。

这场竞争的最终赢家可能不是某一家交易所,而是整个 Web3 生态。当更多交易所将资源投入 L2 建设,当更多用户通过熟悉的交易所界面接触链上应用,当更多传统金融场景通过这些 L2 实现链上化,整个加密货币行业的边界将被进一步拓宽。

免責事項:この記事の著作権は元の作者に帰属し、MyTokenを表すものではありません(www.mytokencap.com)ご意見・ご感想・内容、著作権等ご不明な点がございましたらお問い合わせください。
MyTokenについて:https://www.mytokencap.com/aboutusこの記事へのリンク:https://www.mytokencap.com/news/527797.html
関連読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