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荐读 | 探索比特币的核心价值及其辩护理由(上)
Nic Carter 写过一篇题为《比特币的生存危机》的文章,提到了比特币固有的定位问题。因为没有人有权威为一个去中心化系统设立一个定位,这种定位也就依赖于对一组核心价值的主体间共识。
你可以将这些核心价值观视为所有比特币持有者之间的最小共性。我曾试图在《揭秘比特币的社会契约》一文中正式定义这一标准( 中文译本 ),然而要注意的一点是,这种尝试必然具有高度主观性,而且我所追逐的是一个不断演化的目标。
当人们对比特币的实然和应然存在观点分歧时,可能会对现实世界造成两种不同的影响。一方面,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是,只有当绝大多数重要的利益相关者都同意某个提案时,比特币协议才会更新。如果人们没有就基本原则达成共识,就不会有任何重要提案赢得足够多相关方的支持。我们称之为 “协议僵化(protocol ossification)”,而绝大多数利益相关者似乎并不在意这一点,因为(1)比特币不需要进行大幅更改,(2)这种抗更改能力被视为一种宝贵的特征,将比特币与传统的中心化系统区分开来。
但是,另一种风险是,有可能发生一些需要比特币改变的外部事件,如,比特币系统遭到外部攻击或存在漏洞,或者缺少市场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当社区内部出现对立时,同样的治理僵局很快就会演变成生存危机。
互斥的叙事虽然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共存,但是最终会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例如,比特币社区内关于比特币的目的应该是 “降低支付成本” 还是 “充当价值贮藏物” 之间的分歧,以及以太坊社区内在 “代码即法律” 和 “社会共识即法律” 上的分歧。双方给出的理由都很有说服力,因为没有中间方来决出最后赢家。解决分歧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模糊的社会共识和市场信号,并在一些情况下,走向永久的社区分裂。
如今,最大的问题或许是,如何解决因区块奖励减少而可能产生的激励问题,以及在区块链受到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强的情况下,应该如何保障比特币的隐私性。Nic 和我试图在《比特币的愿景》一文中解释上述以及其它潜在的叙事冲突。
正如 Nic 所言,“具有更高内部一致性且价值观能获得更广泛认同的系统更容易长存。”也就是说,最优社会契约满足两个条件:
(1)规则很少(能够让尽可能多的人加入)。
(2)即使软件出现问题,用户也会不离不弃。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想要从核心价值观、可能引发叙事冲突的逻辑角度以及这些对比特币未来的影响等方面探索比特币社区的愿景边界。
问卷调查
为了探索这一问题,我通过一份简单的问卷调查,向我的推特关注者询问他们认为比特币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我是从反面提问的 —— 哪些变化或事件会让他们认为比特币丧失意义?这里的潜台词就是,用户最后会卖掉手中的币,并离开比特币项目。
所有问题都围绕 5 个层面的主题展开:
-
抗审查性;
-
中介
-
通货膨胀
-
结算保障
-
手段 vs. 目的(详见下文。)
抗审查性
- 如果你是人群中的少数方,在使用比特币时要接受协议审查,那你认为 比特币 还是比特币吗?-
- 如果大多数用户(但不包括你)在使用比特币时都要接受协议审查,那你认为比特币还是比特币吗?-
第一个调查主题是关于抗审查性的,这是比特币社会契约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调查结果的确如预期那样:人们从自身角度和他人角度来说都很重视抗审查性,已经到了在外人看来不理性的程度。毕竟,人们不会因为 PayPal 拒绝为合法的军火商和政治异议分子提供服务就不再使用 PayPal,或是因为推特对保守党媒体或从政者进行审查就不再使用推特。
这点仅表明,比特币实际上是有社会契约的。与其它系统相比,如果比特币系统引入审查制度,人们会更加感到被侵犯,即使没有影响到他们自身。
确实,比特币的设计使得搞审查变得很不识趣,因为你不打包某人的交易,还有别人会打包。从长期来看,后者会赚取更多交易费。事实就是如此,除非一个矿工(或联盟)控制超 50% 以上的算力,就可以毫无风险地忽略那些不合规的区块。如果攻击者可以威慑其他矿工,让他们不敢打包来自公共黑名单上的地址的交易,即使不控制 50% 的算力也可以达到目的。【参见“羽量级分叉(feather forking)”】。
用户是否强烈表示他们不会接受其他人被审查,对于这种反威胁能不能让参与羽量分叉的矿工无利可图,非常重要。这也反驳了一个很流行的观点,即,只有交易费,而非区块补贴,才能保护比特币免于审查,因为攻击者也无法跟不审查的参与者共筑一条链,也会损失自己的份额。
中介
如果人们使用比特币时需要经过审查,只有可能采取以下两种审查方式:1)在共识层面上由矿工进行审查;2)在应用层面上由被信任的中间方进行审查。
一般而言,比特币可以免去要求信任的第三方( 中文译本 ),但是这仅限于用户直接与比特币交互的情况。如果大多数活动都通过受信任的第三方进行,我们就会看到免信任资产被包裹在信任机制中,最终像金本位那样走向失败。至于为什么中间方会给比特币带来巨大威胁,请参见《为什么比特币本位会推动比特币走向灭亡》。
- 如果比特币的 Layer 1 和免信任型 Layer 2 对你来说使用成本太高,只能通过传统银行提供的界面来访问,那你认为比特币还是比特币吗?-
鉴于比特币持有者经常指出黄金的缺点,我本以为他们对引入中间方的比特币的容忍程度很低。然而,令我惊讶的是,居然有这么多人能够接受。或许这些人只是非常务实,因为比特币能够支持的低层和上层交易确实有限,高昂的交易费会劝退大部分小型用户和交易,而且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自己负担不起。
尽管如此,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对于引入中间方的比特币有过分担忧之嫌,以及比特币的表现会优于黄金。这是因为比特币的独特优势:比特币是数字不记名资产,全球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创建一个新的比特币银行,而不需要遵守当地的监管规则。此外,中间方之所以是可以信任的,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相比受到监管保护的现行系统,这对用户来说更为有利。由于比特币转移起来非常容易,用户可以轻而易举地更换不同的中间方,因此降低了退出成本。
尽管比特币用户普遍对其它非比特币区块链持怀疑态度,但是与传统银行业这样一个黑匣子相比,他们更喜欢区块链在透明性和有效性方面的优势。
- 如果比特币总供应量的 50% 都在其它公链上实现代币化,那你认为比特币还是比特币吗?-
- 如果比特币总供应量的 90% 都在其它公链上代币化,那你认为比特币还是比特币吗?-
我认为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因为我们未来将看到各种不同的信任模型,从完全免信任型(TBTC),算力担保型(Drivechain)、联盟担保型(Liquid),到单一托管方担保型(BitGo)等。
通货膨胀
要想刺激推特上的比特币用户,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顾一切警告提出增加通胀。因此,我认为对通胀的厌恶会体现在问卷调查结果中,但是结果却令人诧异。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意外通胀”的……
- 如果因为漏洞导致比特币的供应量增加 100 万个,而且不存在明确的回滚方法(例如,因为没有立即发现漏洞),那你认为比特币还是比特币吗?-
- 如果因为漏洞导致比特币的供应量增加 1000 个,而且不存在明确的回滚方法(例如,因为没有立即发现漏洞),那你认为比特币还是比特币吗?-
接下来的问题是关于“故意通胀”的。这一措施通常是为了在 Layer 1 交易费收益不足时通过增发来补贴矿工。
- 如果比特币永久增发 0.1%,那你认为比特币还是比特币吗?-
从调查结果来看,很多人都能接受 “意外通胀”,即使意外通胀的数量很大(总供应量增加 100 万),但是对于 “故意通胀”的容忍度较低。
这需要我们进一步讨论,因为这乍一看可能有些不合理。如果通胀率为 0.1%,挖出同样数量(100 万)的比特币需要 48 年。然而,相比缓慢增发 100 万个比特币,更多人更愿意接受一次性增发 100 万个比特币。即使慢性通胀对比特币来说更安全,意外通胀带来的风险较大!
我们知道,很多比特币用户非常重视稀缺性和比特币的 2100 万发行上限,但是他们的想法也很务实。如果是因为漏洞而导致比特币增发,那么伤害已经造成了,而且(假设这个漏洞被修复了)未必会导致出现通胀漏洞的概率增加。如果我们有意实现通胀,感觉就更像是背叛了核心价值观,而非不小心犯错。
经常让我感到恼火的一点是,人们对增发的关注更胜于贬值。前者指的是比特币供应量增加,后者指的是比特币的购买力下降。这种观念是非常短视的,因为增发忽略了市场的另一半 —— 需求方!
我们来进行一场非常简单的思考实验。假设增发是唯一需要优化的一点,我们可以修改协议,从明天开始停止发行比特币。但是,除了限制增发之外,中本聪的发行计划的目的还有(1)让更多人有机会购买并开采比特币,(2)用来奖励矿工,直到区块空间市场成熟为止。
就目前来看,没有区块补贴的比特币是不安全的,进而会导致比特币的价格下降。由此可以看出,增发对比特币的价格和购买力是有利的。这仅仅取决于市场价值的可持续性和长期可预测性。
在这一点上,Nic 与我的观点相反。他认为,社会契约应该尽可能简单且始终如一。“我们应该优化比特币的价格”是大多数人的看法,但是这比 “我们应该避免比特币增发” 更加抽象且主观。因此,最好的做法实际上是限制增发,而非限制贬值,因为前者更加客观且容易验证。
结算保障
比特币的结算保障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一方面是因为我就这个话题和比特币社区产生了争论,另一方面是因为不同于通胀或审查制度,结算保障是每个比特币交易者都能直接体验到的。
- 如果实现终局所需的时间过长,那你认为比特币还是比特币吗?(例如,中等大小的交易需要 1 至 2 天才能实现终局性) -
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需要几天时间结算的比特币将不再有用。我认为,这个调查结果反驳了当下的一个主流观点,即,矿工奖励高低都没关系,用户只需等待更多区块来确认即可(由 Nick Szabo 等人提出)。这个观点忽略了,比特币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货币市场,虽然比特币可以牺牲效率来换取稀缺性和抗审查性,但这种牺牲也是有限度的。
尽管如此,相比其它问题,更多人在这个问题上选择了“显示结果”,说明他们非常不确定。
-如果一些用户(大多数交易所)都遭到偶然的双花攻击,那你认为比特币还是比特币吗?-
在双花攻击的问题上,持正反观点的人数持平,这在一个财产权至上的系统中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如果我们深入思考这一问题,双花就类似于退回支票或撤销信用卡交易。如果有一些人能够撤销信用卡交易,这会导致整个系统丧失意义吗?尤其考虑到用户本身不会受到影响,只有交易所和大型卖家会遭受损失的情况。
或许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抗审查性。不同于信用卡,比特币交易要实现终局性,因此任何恶意行为都更像是对整个网络的攻击。
尽管如此,当出现偶然的双花攻击时,另一半受访者会继续使用比特币,我认为这是一个更健康的态度。如果比特币用户想要获得绝对安全性,这就意味着
-
如果不能容忍偶然的双花攻击,比特币用户就需要承担更高的安全成本。随着区块空间市场的发展,这种观点最终会与 “无通胀” 观点相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牺牲其中之一,有可能导致社区分裂。如果我们想要避免这种情况,有时适当放宽标准,“两害相权取其轻” 更有利于长远发展。
-
用户必须准备好通过社会协作来拒绝更多重组。若想有效做到这一点,必须引入流程和等级制度,但是这会降低系统的社会可扩展性。
总之,我认为,用户对于快速可靠结算的偏好及其对抗通胀的偏好是最有可能(并不绝对)发生冲突的。
(未完)
原文链接:
https://insights.deribit.com/market-research/exploring-bitcoins-core-values-and-why-we-defend-them/
作者: Hasu
翻译&校对: 闵敏 & 阿剑
Ai sẽ là người được lợi trong đợt Bull Run của Bitcoin?
Theo báo cáo của sàn giao dịch OKEx trong thời kỳ Bull Run hiện tại của Bitcoin, những ch...
MCDEX khởi chạy trên mạng thử nghiệm Arbitrum Rollup L2
MCDEX vui mừng thông báo về việc ra mắt testnet của mình trên Arbitrum Rollup, một giải pháp khả năn...
[Tổng kết AMA] Cùng BigcoinVietnam tìm hiểu về Lien.Finance
Vào 11:00 AM - 12:00 PM, thứ tư, ngày 02/12/2020 Lien.Finance và BigcoinVietnam đã tổ chức mộ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