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发展历史及展望
2021年3月,被称为“元宇宙第一股”的沙盒游戏公司Roblox上市,首日股价上升54.4%,市值超过400亿美元。Roblox在IPO招股书中写到“Metaverse(元宇宙)正在实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后的近半年里,行业掀起了“元宇宙”热潮。
今年4月,美国说唱歌手Travis Scott在《堡垒之夜》游戏中举办了“ASTRONOMICAL”虚拟演唱会,把玩家带到了深海、太空等奇幻场景中,吸引了1230 万人在游戏中同时观看。今年5月,《摩尔庄园》与草莓音乐节进行了联动,让玩家在游戏内能够欣赏新裤子乐队的全息演唱会。腾讯游戏《和平精英》两周年派对中,邀请华晨宇举办了一场虚拟演唱会。疫情期间中国传媒大学的毕业典礼都搬到《我的世界》里去了。正是“世界”属性赋予了元宇宙类游戏无穷的想象力。而在《赛博朋克2077》《GTA online》等大作中,都能看到“元宇宙”的影子,与娱乐、游戏体验紧密结合的元宇宙,正在成为大势所趋,元宇宙元年已经来临。
元宇宙是什么
“元宇宙”不是一个近年来才产生的概念。40年前,美国计算机教授弗洛文奇在科幻小说《真名实姓》中幻想了一个可以通过脑机接口进入并拥有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这就是“元宇宙”概念的雏形。
1992年,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在小说《雪崩》中首次使用了“Metaverse”(元宇宙)一词,并将其描述为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将现实世界投射其中的平行宇宙。2018年的科幻电影《头号玩家》中,展示了一个中心化的游戏宇宙“绿洲”, 人们通过VR设备进入“绿洲”,并在其中娱乐、社交、工作甚至生活,常被认为是目前对元宇宙概念最接近的表现。
简单来说,元宇宙就是数字世界,在其中任何东西都可以存在。通过连接到元宇宙,扩展我们的视觉、声音和触觉,将数字世界融入物理世界,或者随时进入完全沉浸式的3D环境。
2003年, 美国Linden实验室推出基于Open3D的《第二人生》(Second Life)虚拟游戏平台,游戏只提供土地,土地上的一切由玩家自己决定,玩家可以制造一切自己愿意制造的东西,营造一个与现实社会平行的虚拟社会,是传统游戏里最具元宇宙属性的代表作。之后,2006年Roblox公司发布同时兼容了虚拟世界、休闲游戏和用户自建内容的游戏《Roblox》;2009年瑞典Mojang Studios开发《我的世界》(Minecraft)这款游戏;2019年Facebook公司宣布Facebook Horizon成为社交VR世界;自2020年以来基于区块链平台,支持用户拥有和运营虚拟资产的Decentraland、Somnium Space,、Cryptovoxels等游戏大获成功。
从Web2到Web3,从中心化到区块链分布账本平台,“元宇宙”游戏逐渐趋于成熟,一是所有权的转变,游戏内用户的数字资产以NFT、token的形式永久记录在链上,用户资产所有权不再隶属与任何中心化的企业,而归用户本人所拥有。其次是经济体系,传统游戏平台发布token往往不够透明,供应量没有上限,容易带来通胀或者通缩的风险,转账信息也存在被篡改的可能,区块链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再者是治理体系的转变,从以往的中心化治理转变为类似DAO这样的社区治理,token持有者决定游戏的发展路径。
“元宇宙”源于游戏,超越游戏,一方面,游戏为主体的“元宇宙”的基础设施和框架趋于成熟;另一方面,游戏与真实世界的边界开始走向消融,游戏的创建者仅仅是最早的玩家,而不是所有者,规则的改变则由社群投票决定。
2021年语境下的“元宇宙”的内涵已经超越了1992年《雪崩》所认知的“元宇宙”,吸纳了Web3.0、区块链、AI,以及VR、AR、MR、XR等虚拟现实技术,展现出构建与传统物理世界平行的全息数字世界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尝试去构建一个“元宇宙”系统,它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基础组件:
- 硬件:支持用于与Metaverse交互或开发Metaverse的物理技术和设备。这包括面向消费者的硬件(如VR头盔、手机和触觉手套)以及企业硬件(如用于操作或创建虚拟或基于AR的环境的硬件,如工业摄像机、投影和跟踪系统以及扫描传感器)。该类别不包括特定于计算的硬件,如GPU芯片和服务器,以及特定于网络的硬件,如光纤布线或无线芯片组。
- 网络:具有高带宽、实时连接、无许可等特性的分布式计算机网络。
- 虚拟平台:沉浸式数字三维模拟世界的开发和运行,用户和企业可以在其中探索、创造、社交和参与各种体验(例如赛车、绘画、上课、听音乐)以及参与经济活动。这些业务不同于传统的在线体验和多人视频游戏,因为存在一个由开发者和内容创造者组成的大型生态系统,这些开发者和内容创造者在基础平台上生成了大部分内容获取大部分收入。
- 开放的标准:工具、协议、格式、服务和引擎,作为互操作性的标准,支持元宇宙的创建、操作和持续改进。这些标准支持场景渲染、虚拟实体构建和AI创作等活动,以及数字资产的导入,导出,工具、创作活动以及信息管理。
- 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合约平台:用来存储数字资产及交易信息、标识用户数字资产所有权等。
上述每一项技术的进步对元宇宙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最终元宇宙会是什么样,没有人能够确切的知道。就像互联网曾被设想为“信息高速公路”和“万维网”。几十年来,互联网显然有数字支付、大量用户生成的内容和在线网络游戏,但这并没有导致预见比特币、短视频或直播的出现。即使人们能够预测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或操作原理,用户的行为、货币化模式以及对社会的更广泛影响也是不可知的。
时至今日,还没有出现一款像《头号玩家》中的绿洲一样具有普遍互操作性的元宇宙游戏,玩家还不能将游戏内物品、token从一个游戏世界带到另一个游戏世界。例如在Decentraland中你创建的物品无法在The Sandbox中使用。
区块链带来的可组合Z性,可以理解为区块链上的token ,NFT , 用户的地址 ,智能合约等等,在这条链上可以原生的被任何一个应用所引用。在 DeFi 中,这一个特性已经被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在 NFT 相关的项目里面,还只是刚刚开始,现在我们可以在各个 NFT 交易平台浏览和交易不同 NFT 的资产,但这些 NFT 资产之间并没有有效的互相组合创造更大的价值。根本问题在于,NFT 类资产只在自身产品的特定场景下有一定的使用逻辑,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个开放统一的标准来实现数字资产在元宇宙之间的通用性。
英伟达在GTC大会宣布,将推出面向企业的实时仿真和协作平台Omniverse ,一个被称为“工程师的元宇宙”的虚拟工作平台。Omniverse将开放文件格式USD(Pixar的Universal Scene Description)与网络服务相结合,使用这些网络服务与用于创建虚拟实体的软件工具进行连接,不同的创作者之间可以跨各种应用程序进行协作,实时编辑查看。
Ominiverse的出现给传统工业企业带来了统一标准,但受中心化企业控制,标准的制定维护都由英伟达公司控制,这不符合加密世界的理念也难以得到用户的信任,所以,我们迫切需要一个开源的由DAO控制的Ominiverse作为公共物品供大家使用,来统一元宇宙之间数据协议标准。
其次是共享计算资源、共享带宽,只有当这些组合在一起,元宇宙之间的互通才能打通,届时我们才能无缝穿梭其中。
未来
著名科幻小说家Jules Verne曾说过,“但凡人能想象到的事情,肯定有人能将其实现。” 从技术层面上,我们似乎正在向理想中的元宇宙不断靠近。随着Facebook、腾讯、字节等互联网巨头相继针对元宇宙相关产业进行投资布局,市场必将持续火热。现代互联网开端于20世纪60年代,直到2005年用户才突破10亿。元宇宙这一被认为将取代现代互联网的全新平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